這是 雙簧線 的第 577 篇文章
PART 1
在秋日裡最「觸目驚心」的兩種色彩,除了深紅以外,想必就是金黃。而最讓人有攝影欲望的,大概就在山水之間。
一到11月,大理麗江那些令人亢奮的色彩打卡地就開始膨脹起來,如夢如幻的山,如痴如醉的水,如花如錦的小鎮……個個都能夠滿足你對秋天的美好幻想。當然你還需要一臺陪你去旅行的好夥伴:旅行車。
如果說在挑剔的汽車圈裡,哪種車型能獲得最高的支持率?不是小鋼炮也不是敞篷車,一定是旅行車。
這次被打動的則是奧迪,A6的Avant先鋒派和allroad探險家用一次互換的旅行,告訴我們原來一款車竟也有如此遼闊的雙面人生。
PART 2
其實說起旅行車,奧迪在旅行車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奧迪在第二代奧迪100(C2)的基礎上,推出了首款旅行版車型——奧迪100 Avant。設計靈感源於上一代C1 Coupe S的溜背式造型,基於奧迪工程師們做出的優良布局,讓奧迪100 Avant擁有普通三廂轎車舒適性的同時,也營造出較大的車載空間。在當時就受到成千上萬歐洲家庭的追捧,開啟了奧迪在Avant旅行車的先河。
有趣的是,allroad車型雖然相比Avant車型的歷史沒有這麼悠久,可是卻是國內消費者更早接觸到的跨界旅行車。2000年,以奧迪A6 Avant(C5)作為基礎,配備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與可調節的空氣懸架,奧迪打造出了第一代allroad quattro。奧迪第一代allroad quattro身上所裝配的可調空氣懸架,可以將車身離地間隙在16釐米至21釐米間分級切換,以便來應對各種路況。
比旅行車更高的離地間隙、粗獷風格的保險槓和輪眉,使得奧迪Allroad quattro擁有堪比SUV的強大通過性,而在最低的車身狀態下行駛時,較低的車身重心和阻尼變硬的懸架又可以讓allroad quattro的駕駛質感堪比公路性能車。
雖然當年接近百萬的allroad quattro只會成為少部分人的座駕,但是特立獨行的車種給國人留下了一個霸氣的專屬外號:草原狼。
PART 3
在大理,第一次遇A6Avant車型,在車邊的我並不急於拉開車門調整坐姿,準備遠走。而是在放置完自己的行李後,反覆目視著後備箱尾門關閉後完美的D柱曲線。嗯,是真的儒雅。
反覆觀察她,慢慢注意到這臺Avant車型的後備箱有很多玄機。普通掀背車型的遮物簾通常是只有兩種狀態:拉出和收回。而奧迪的旅行車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巧妙的電動滑軌,也就是在尾門開啟的同時,遮物簾會隨之向後移動,反之即可歸位。方便每次拿取高件行李的同時,增加了很強的科技感。
另外,也是國內現售旅行車裡獨有的伸縮性鐵網配置,可以放置在二三排或者一二排中間,它的作用就是隔絕座艙與載物空間由於車輛行進所帶來物品的滑動。說實話,我很高興奧迪沒有減配這個看似很小的配備,因為它真的喚起我多年前在歐洲旅行時所看到所有旅行車的尾箱,這真的對於行車安全有著重大幫助。
直至今日,即使是沃爾沃這樣以安全著稱的品牌,旗下進口的兩款旅行車依舊沒有這樣的配置,甚至連選裝的資格都沒有,這能說明什麼相信都明人自知了。
相對於國產長軸版車型,標軸的設定意味著更高的操控樂趣。45TFSI高功率的2.0T發動機配合七速雙離合變速箱,整體調教相當成熟,輸出線性且飽滿,換擋的反應及邏輯符合這個價位車型所應該有的水準。
動態模式下,方向盤的手感也變得比較沉重,轉向的反饋更為清晰,搭配倍耐力P Zero輪胎以及較好的懸掛設定,在大理前往麗江這段的山路裡過彎可靠性、穩定性是讓人難忘的。只可惜,我和她獨處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天。
最值得一說的是旅行車由於車內空間的一體聲波共振,相比三廂轎車的行駛噪音的處理難度更大。不過A6 Avant的NVH表現真的很棒,配合選裝的B&O音響,對於長途駕駛中最敏感的聽覺,成果是顯而易見的。
PART 4
作為Avant旅行的追捧者,第二天的allroad其實對我的吸引並沒有第一天的Avant那麼強烈了。最先映入眼帘的應該就是車身側面的大面積防擦輪眉了,豎置的格柵飾條從中網一直延伸到前包圍,營造出allroad專屬的跨界一體感。
既然是雙面人生,外觀的不同肯定是不夠的,allroad車型搭配了最大功率340馬力,最大扭矩500牛米的3.0T六缸發動機。在城區道路並沒有什麼直觀的與Avant的區別,不過在走向瀘沽湖的國道上,那些在對向雙車道上的慢車竟然變成了我最喜愛的目標。
每一次借對向車道超車,每一次深踩油門,你會發現MLB EVO平臺下的奧迪是多麼完美的機械藝術品。甚至每次完成超車後的機械增壓的洩壓閥,都會讓每個雄性駕駛員情不自已。
有點意外對於A6旅行家族的內飾印象都來源於第二天的allroad試駕,三塊液晶組成的虛擬座艙科技感滿滿,無線Carplay也讓每一個同行媒體愛不釋手,唯一的小缺點可能就是我真的很難找到一個放置手機的儲物盒吧。
allroad車型獨有的前後五連杆空氣懸掛,讓這款跨界旅行車的底盤可以自主升降,七種駕駛模式的選擇也可輕鬆通過中間的半實體觸摸按鍵切換。哦,原來是我一直把它調整到動態模式,這樣的懸掛高度會處於低點,即使,它是一臺探索家allroad。
抵達瀘沽湖的下午,我和同行的夥伴一起把A6 allroad開到人煙稀少的湖北岸,坐在屬於旅行車獨有的尾箱,思考這一次的主題:雙面人生。對於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奧迪是唯一一個同時引入中大型旅行車和跨界旅行車的品牌,這真的很難得。
Avant和allroad真的是兩款性格完全不同的車,一個內斂時尚,一個狂放外向。他們真的詮釋了各自對於旅行車細分市場的理解,在SUV瘋狂搶佔瓦罐車型的今天,特立獨行真的愈來越難得了。
旅行車作為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都市精英理想座駕,是生活家的理想延伸;是懂車愛車人士的格調表達,可以穿梭城市樓宇,自成一道風景,也可伴隨身心,去往詩中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