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哆來咪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8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證實,不同人種對花椰菜、黑巧克力等食品中的苦味感受不同,中國人比丹麥人對苦味更敏感。
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科學系Wender Bredie教授介紹,每個人的舌頭上均分布了一些「小乳頭」,它可以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在本項研究中,科學家對來自於中國和丹麥的152名受試者舌尖上的「蕈狀」乳頭進行分析,發現它們在食物的味覺體驗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其數量多少尤其影響了對苦味的敏感度。
此前,舌乳頭的計數通常是手工進行的,舌尖有數百個微小的「蕈狀」乳頭,這是一項非常複雜易出錯的工作。因此,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的圖像分析方法,自動化計數提供精度,通過舌坐標系以及圖像識別清晰數出每個舌頭上的乳頭和分布情況。
結果證實,中國參與者「蕈狀」乳頭普遍比丹麥參與者更多,因此前者對苦味的感受更敏感。舌面解剖學上的差異,也是造成不同文化和民族對食物的偏好性不同重要原因。由此可見,相對於西方人,中國人吃花椰菜、抱子甘藍和黑巧克力時更容易被其中的特殊苦味所「勸退」。當然,這項研究參與者較少,還需要更大的隊列研究證實這一結果。
Bredie說,由此可見,研究不同人種的舌頭對於食品開發商尤其重要。亞洲、歐洲消費者對同一種產品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在開發推廣時需要因地制宜。
本項研究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差異,除了食物的口味,其質地也對喜好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響。77%的中國參與者喜歡不太難嚼的食物,丹麥參與者截然相反,73%的人喜歡更硬、更需要多次咀嚼的食物,比如黑麥麵包、胡蘿蔔等。這種差異與舌頭的結構無關,研究人員認為,也許對食物質地的喜好差異,與遺傳和後天飲食習慣關係更密切。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