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尖端綠色技術: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

2020-11-07 賣報紙的小青年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化學家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

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據聯合國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

現代海水淡化面臨的基本挑戰之一是能源消耗。海水淡化廠需要大量化石燃料製造的電力,這樣一來,加劇了氣候問題。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Jiwoong Lee的最新技術,只用二氧化碳,不用耗電。

"有點像廚房裡的蘇打冰激凌機。你在水中加入一些二氧化碳,之後開啟化學過程。但我們不是用二氧化碳來進行氣泡碳酸化,而是用它來分離水中的鹽分。"Jiwoong Lee解釋說,他是化學系研究員和助理教授,同時還是名為CowaTech ApS的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和CSO。

技術的原理是將化合物二胺加入鹽水中。所使用的二胺類型可與二氧化碳反應,這意味著當該物質與二氧化碳接觸時,二胺與添加的二氧化碳結合,隨後像海綿一樣吸收鹽分。整個過程需要1-10分鐘。一旦二氧化碳被移除,鹽就會再次被釋放出來——這樣化學吸附劑可以重複使用,用於多輪的海水淡化。

在實驗室中,該方法原則上可以去除海水中99.6%的鹽分。目前他們正嘗試進一步降低工藝的成本,實現最低的能耗優化回收過程。

目前,僅在較小的範圍內完成了測試。他們製造了一種淡水瓶,將海水倒進去,再倒出來就變成淡水。CowaTech與工程公司Kapacitet A/S合作,已經生產了原型瓶。

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目標是在更大的範圍內應用新技術,CowaTech預計能夠減少50%的能源消耗。

Lee希望,這項技術還能夠吸取二氧化碳。Jiwoong Lee的團隊已經獲得了哥本哈根大學2020年科技創新獎的提名。

預計CowaTech技術的能耗將低於現有技術淡化每立方米海水所需的0.5千瓦時。這使其成為市場上更高效的替代品。

這項研究得到了VILLUM基金會的Villum青年研究員計劃、丹麥環境和食品部的MUDP計劃以及丹麥創新基金的Innobooster計劃的資助。


關注小青年了解更多趣事——

相關焦點

  • 化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淡水
    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化學家Jiwoong Lee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時間僅需短短幾分鐘。計劃中的這種海水淡化技術以二氧化碳替代電力,可將其用於人們缺乏清潔飲用水地區的生存裝備和大型工業廠房。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
  • 不用電只用二氧化碳淡化海水的尖端技術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化學家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據聯合國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
  • 澳大利亞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將海水快速轉化為飲用水的特殊材料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一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特殊材料快速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此種特殊材料在陽光照射後還可以反覆使用。這一研究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
  • 海水成功變成淡水,突破性技術誕生了
    ,但至今都沒有真正的實現海水變淡水,不過卻有報導傳出「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也就是說這項技術大概要實現了?據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Jiwoong Lee所提出,他們創造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轉化載體為「二氧化碳」,總的來說是一項創新技術,因為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汙染物之一,人們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時候,給全球帶來了溫室效應,如今能夠將廢物利用,也是造福人類的技術之一。
  • 中澳科學家開發出超薄篩膜:30分鐘內將海水轉化為清潔飲用水
    ,這種篩膜可以過濾水中的鉛和汞等潛在有害離子,並能夠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苦鹹水和海水轉化為清潔的飲用水。它是通過將聚丙烯酸酯(PSP)引入MIL-53的孔隙中而合成的,這是一種以吸附水和二氧化碳等分子時的呼吸效應和轉換而聞名的專用MOF。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名為PSP-MIL-53的專用MOF,並用陽光淡化海水。每天每公斤MOF能夠產生近140升的淨水,而且MOF可以在4分鐘內再生重用。這一研究成果可以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飲用水。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
  • 突破性技術,30分鐘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能夠在不到30分鐘,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圖註: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能夠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
  • 低耗能可持續 新技術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最新黑科技面世,半小時內將海水變為飲用水
    將鹹海水或微鹹水轉化為安全清潔飲用水的技術有可能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所以眾多科學家忙著做這個項目。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及國際同行研究出一種材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希望的一項創新。可重複使用的新材料研究人員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和陽光,可在半小時內淨化水,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
  •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前言: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分布特別廣泛,但是絕大部分的水資源不能直接為人類所用,比如海水,比如冰川淡水,而這些水又佔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其餘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資源過剩的國家洪澇頻發,而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面臨用水荒的問題。
  • 海水變成飲用水?可持續性鹹水淡化技術開闢全新道路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海水變成淡水僅10分鐘完成,還能消耗二氧化碳,全球變暖有救了?
    關於淡水資源的獲取,我們除了節約用水似乎毫無辦法,曾經有科學家提出,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海水資源轉化成為飲用水,海洋面積何其廣闊,這樣人類就不用擔心出現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了。海水到淡水的轉化來自於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化學家就真的找到了可以將海水轉化成為淡水資源的方法,整個過程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而整個轉化過程中所利用到的原料,其中就包括二氧化碳,眾所周知,這是一種嚴重影響地球環境的氣體,也是引起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如果可以將二氧化碳充分的利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人類可以直接飲用的淡水資源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英媒稱,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煤」。這是世界首次取得的突破,很可能改變我們碳捕獲和儲存的方式。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2月26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有效地將二氧化碳從氣體轉化為固體碳顆粒。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為安全、永久性地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提供了另一條途徑。
  • 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原標題: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 研究實現常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碳捕捉新技術,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室溫條件下轉化成固態碳。這一突破有望為安全地清除溫室氣體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納米粒子進行發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維特比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發電廠,該發電廠將從環境中吸收所有的溫室氣體並將其轉化為可用的燃料。他們稱其為碳中和閉環。維特比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合作,發現了一種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新型納米顆粒。碳化物納米顆粒是碳和金屬的化合物。
  • 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碳轉化為乙烯的關鍵中間體
    近來,利用可再生電力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合物的電化學轉化(e-chemical)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這種綠色技術是以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唯一的原料化學品,代替傳統的化石燃料,採用電化學反應合成各種化合物。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可以生產一氧化碳、乙烯等石化工業中增值的重要分子。
  • 這個機器可以吸收室內二氧化碳並將轉化為燃料
    二氧化碳濃度在擁擠的辦公室中不斷上升,而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通常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引入更多的外部空氣,而現在多了一種可能性,就是過濾掉室內的二氧化碳。芬蘭一家初創企業Soletair Power最近展示了在其辦公室運行的機器,該設備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燃料。
  • 科學家發明「人造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又被稱作「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科技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不斷被排放到大氣層之中,地球越來越暖,因溫室效應引發的一系列極端異常氣候,如今已經逐漸顯現在人類面前,為人類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