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海水變成飲用水?可持續性鹹水淡化技術開闢全新道路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澳大利亞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將海水快速轉化為飲用水的特殊材料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一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特殊材料快速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此種特殊材料在陽光照射後還可以反覆使用。這一研究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科學家的逆天新技術,只需半小時,輕鬆將海水變成淡水
每年,新加坡都會從馬來西亞高價購買淡水,所以,多年來新加坡也一直在尋找海水淡化的新技術,希望可以避免本國的淡水資源受到別國的控制,擔心未來一旦沒有淡水可以進口,本國居民將無水可用。 新研究或可解決淡水短缺問題
-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前言: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分布特別廣泛,但是絕大部分的水資源不能直接為人類所用,比如海水,比如冰川淡水,而這些水又佔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其餘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資源過剩的國家洪澇頻發,而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面臨用水荒的問題。
-
...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乾淨的飲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然而,全球超過20億人喝不到乾淨水,因此面臨著感染致死性疾病的風險。據WHO顯示,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現在有了一種最新的淨水技術:將一個桌球一樣的材料放進一桶水中晃一晃,就能吸進水中的鹽分及其他雜質,淨化出安全可飲用的水。
-
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
乾淨的飲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然而,全球超過20億人喝不到乾淨水,因此面臨著感染致死性疾病的風險。據WHO顯示,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現在有了一種最新的淨水技術:將一個桌球一樣的材料放進一桶水中晃一晃,就能吸進水中的鹽分及其他雜質,淨化出安全可飲用的水。
-
一種尖端綠色技術: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
,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據聯合國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現代海水淡化面臨的基本挑戰之一是能源消耗。海水淡化廠需要大量化石燃料製造的電力,這樣一來,加劇了氣候問題。
-
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 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原標題: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乾淨的飲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然而,全球超過20億人喝不到乾淨水,因此面臨著感染致死性疾病的風險。據WHO顯示,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 現在有了一種最新的淨水技術:將一個桌球一樣的材料放進一桶水中晃一晃,就能吸進水中的鹽分及其他雜質,淨化出安全可飲用的水。再放一些乾淨的水,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曬幾分鐘、晃一晃,就能再次用於淨水。
-
突破性技術,30分鐘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能夠在不到30分鐘,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的主要作者王煥庭教授說,這項工作為設計用於節能、可持續脫鹽和淨水的刺激響應材料開闢了新的方向。王教授說:「海水淡化已被用來解決全球日益嚴重的水短缺問題。由於淡水和海水的可用性,以及由於海水淡化的過程可靠,因此可以將已處理的水整合到現有的水生系統中,對健康的危害最小。」
-
澳大利亞開發出新型鹹水淡化技術
新華社雪梨8月13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新太陽能材料可高效清潔飲用水
一直以來,為戰地士兵和缺水地區居民提供清潔飲用水都是一個全球性難題。一種具有超強吸光特性的新型鋁材料可能會改變這種狀況。《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7月13日報導,在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ARO)的資助下,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鋁面板,可更有效地收集太陽能,蒸發和淨化汙水。ARO項目負責人、Evan Runnerstrom博士說:「作戰人員離不開飲用水。這種鋁質面板可以用於製造被動式或低能耗淨水裝置,滿足士兵的用水需求。」
-
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水屬於高品質飲用水,可作缺水城市水源
我國海水利用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利用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
-
最新黑科技面世,半小時內將海水變為飲用水
有限的三分陸地上,生活了超過75億人,眼看著擁有七分海洋的無限水資源,現實是這顆星球上只有3%的水是可飲用的淡水。將鹹海水或微鹹水轉化為安全清潔飲用水的技術有可能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所以眾多科學家忙著做這個項目。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及國際同行研究出一種材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希望的一項創新。
-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科學家的這個方法太絕了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一個全球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新方法,在未來或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飲用水資源。在文章中,科學家表示,他們是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和陽光,只需要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且水質也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同時,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節能環保方面,這項新技術也更加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
海水成功變成淡水,突破性技術誕生了
據科學家報告指出,全球有8億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在未來的時間裡,這數字還會持續上升,預計再過10年,這一數字會增加到33億。,但至今都沒有真正的實現海水變淡水,不過卻有報導傳出「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也就是說這項技術大概要實現了?
-
黑色海綿加飲用水既可海水淡化 又可光伏發電
近日來飽受乾旱之苦的加州,為解決用水的急迫需求,耗資巨額建造了海水淡化工廠,後續仍有十五家工廠在籌備中。然而海水淡化的工程價格昂貴且相當費工,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初步開發的技術或許可提供解決之道。這項新技術的成品看起來像一塊黑色海綿,由石墨製成且表面布滿細微孔洞,漂浮在水面上吸收陽光後溫度會上升,其鄰近水域的溫度也隨之提高,底層的泡沫則會讓水持續加熱,最後形成水蒸氣,此法能用於缺乏消毒和過濾飲用水機制的偏遠地區。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主任GangChen表示:「最讓人振奮的是,這塊海綿的製作非常簡單,按照簡易的教學指南即可自行以低成本製成。」
-
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美施壓38家華為子公司;新...
美疫苗研究引爭議:讓志願者故意感染新冠病毒海外網8月14日電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當地時間14日表示,美國科學家已開始製造一種可用於人類疫苗試驗的新冠病毒菌株,健康的志願者將接種疫苗,再感染這種病毒,以用來試驗疫苗是否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