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電力,不到10分鐘!海水成功變成淡水,突破性技術誕生了

2020-10-12 大咖新視界

地球作為我們的家園,人們卻無時無刻的在「傷害」它,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人們對於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其中的水資源更是必不可少,從宏觀上來看,地球的確是一個藍色的星球,也就是海洋佔據著71%的面積,不過海洋的水明顯不能直接使用,人們需要的是大量的淡水資源。

據科學家報告指出,全球有8億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在未來的時間裡,這數字還會持續上升,預計再過10年,這一數字會增加到33億。


開發水資源成為了生物存活下去的基礎,其中的海水如何變成淡水更是成為了研究重點,但至今都沒有真正的實現海水變淡水,不過卻有報導傳出「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也就是說這項技術大概要實現了?

據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科學家Jiwoong Lee所提出,他們創造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轉化載體為「二氧化碳」,總的來說是一項創新技術,因為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汙染物之一,人們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時候,給全球帶來了溫室效應,如今能夠將廢物利用,也是造福人類的技術之一。


至於如何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資源,並且還是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原理是將化合物二胺加入鹽水中,二胺類型就是二氧化碳反應性的,該物質與二氧化碳發生碰撞時,便可控制其行為,最後兩方結合,就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鹽分,然後分離鹽分,這個過程大概在1-10分之內。



也就是說一旦二氧化碳被移除之後,鹽分也會隨著釋放出來,最後這個化學品還能重複使用,進行下一項的海水淡化,並且報告指出,該方法原則上可以達到海水中99.6%的鹽分被去除,但該技術仍在完善中,為了以低能耗優化回收過程。


雖然該項目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狀態,當該實驗技術已經投入到過濾器水瓶,用來救生艇和戶外活動的裝備,如今還在生產原型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學實驗基礎之上,而且該技術並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是如何運用二氧化碳,該團隊的目標是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利用,也就是說這項技術還存在著發展空間。


要知道,人類如今開採的資源越來越大,隨著溫室效應的到來,地球上的水資源也會越來越少,這個團隊研究的技術,首先可以進行海水轉換成可用水資源,另一方面又能將二氧化碳吸收利用,可以說,該實驗如果完美的成功,將會給人類帶來福音,在這項技術被公開時,會有更多人投入該技術,並且還無需使用電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海洋的面積達到了71%,海洋也佔據了整個地球上面水資源的97%,但是很明顯,因為海水當中的特殊成分,使得海水不能夠直接飲用,甚至不能從事工業的生產活動,人類能夠直接使用的水資源,只有淡水,但是淡水其實只佔據了地球全部水資源的3%。
  •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海洋的面積達到了71%,海洋也佔據了整個地球上面水資源的97%,但是很明顯,因為海水當中的特殊成分,使得海水不能夠直接飲用
  • 海水變成淡水僅10分鐘完成,還能消耗二氧化碳,全球變暖有救了?
    海水變成淡水僅10分鐘完成,還能消耗二氧化碳,全球變暖有救了?用水一直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難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水資源需求量變得越來越大,雖然地球上超過71%都被水所覆蓋,但是無法被直接利用,因為生命體所需要的是淡水資源。
  • 當人類把海水變成淡水的那一天
    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覆蓋著水,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萬立方千米左右。【摘自百度】,但是人類只能用淡水,不能直接飲用海水,除掉不能利用的淡水資源,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不到百分之一。都說淡水是可再生資源,是一個循環系統,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
  • 化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淡水
    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化學家Jiwoong Lee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時間僅需短短幾分鐘。計劃中的這種海水淡化技術以二氧化碳替代電力,可將其用於人們缺乏清潔飲用水地區的生存裝備和大型工業廠房。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
  • 海水變成淡水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已經被徹底解決,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來臨,海水變成淡水一天以後,眾多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一旦海水變成淡水,他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
  •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當人類為缺水感到困惑時,毫無疑問會將目光投向總量遠比淡水多得多的海水。海水中含有3.5%的鹽類化合物,如何低成本地把這些化合物從水中除去,一直是化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蒸餾法。將海水加熱,使其中的水變成蒸汽,再讓蒸汽冷凝下來。由於海水中所溶的鹽類不會隨著蒸汽出來,因此得到的水就是幾近純水的蒸餾水。然而,無論是加熱還是冷凝,都需耗費能源。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了淡水,會發生什麼呢?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將會被徹底解決。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成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海水一旦變成了淡水,它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一周之後大部分浮遊生物和藻類植物開始消失。根據研究的分析,地球上百分之7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水中的藻類所完成。因此,一旦海洋中的藻類全部消失,地球上的氧氣將會減少百分之70以上。並且,這些海藻植物的腐化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進而在大氣中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 突破性技術,30分鐘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能夠在不到30分鐘,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在一項可以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飲用水的發現中,研究人員不僅能夠過濾掉水中的有害顆粒,並每天每千克MOF產生139.5L清潔水,而且還以更高的能量執行此任務比目前的海水淡化方法更有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優質飲用水的總溶解固體(TDS)應小於百萬分之600(ppm)。研究人員能夠在短短30分鐘內實現TDS <500 ppm,並使MOF再生,並在陽光下四分鐘內重新使用。
  • 不用電只用二氧化碳淡化海水的尖端技術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化學家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據聯合國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
  • 一種尖端綠色技術: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
    ,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現代海水淡化面臨的基本挑戰之一是能源消耗。海水淡化廠需要大量化石燃料製造的電力,這樣一來,加劇了氣候問題。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Jiwoong Lee的最新技術,只用二氧化碳,不用耗電。"有點像廚房裡的蘇打冰激凌機。你在水中加入一些二氧化碳,之後開啟化學過程。
  • 如果海水都變成了淡水,除了你可以趴在海裡喝水,還會發生什麼?
    渴了可以直接喝海水,享受這夾雜著棕櫚樹芳香的海的味道。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事情啊,可是想要實現這個幻想,我們得先把海水變成淡水,才能直接喝大海裡的水,不然沒有人受得到海水中鹽的味道。但這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今淡水資源匱乏,是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
  • 放個貨櫃 「喝」海水「吐」淡水
    李珠玉喝到的水,是海水淡化出來的。「過去狠燒柴油淡化海水,水量也不太夠,現在利用風能、光能,就能根據島上需求產水,每天大約100噸左右,」江蘇豐海新能源工程技術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王福家為能讓當地人用水充足而欣慰,三沙趙述島的海水淡化裝置,正是他們生產的貨櫃式「海淡」裝置,直接利用風能、太陽能就能產出生活用水。直飲海水,是向海洋要水的「人類解渴工程」的終極目標。
  • 科學家的逆天新技術,只需半小時,輕鬆將海水變成淡水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海水總面積佔據到地球總面積的71%以上,不過,海水卻並不能被人類所用,因為它是鹹水,不能飲用,也不能灌溉農田、從事工業生產等等。只有淡水,才是人類最重要的水資源。每年,新加坡都會從馬來西亞高價購買淡水,所以,多年來新加坡也一直在尋找海水淡化的新技術,希望可以避免本國的淡水資源受到別國的控制,擔心未來一旦沒有淡水可以進口,本國居民將無水可用。
  • 無需能耗的海上淡水收集裝置問世—新聞—科學網
    在深海資源開發過程中,工作人員經常要遠離陸地到深海海域開展工作,如何保證他們工作期間的淡水供應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日前,來自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的科研團隊利用兩年時間,研發了一款面向深海資源開發的仿蜘蛛絲捕霧集水纖維。依託這種材料開發的集水裝置,在無需電力的狀況下,經過一個晚上,就能獲得滿足一個成年工作人員次日生活的淡水需求量。
  • 揚大研發無需能耗的海上淡水收集裝置—新聞—科學網
    在深海資源開發過程中,工作人員經常要遠離陸地到深海海域開展工作,如何保證他們工作期間的淡水供應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科研團隊利用兩年時間,研發了一款面向深海資源開發的仿蜘蛛絲捕霧集水纖維。依託這種材料開發的集水裝置,在無需電力的狀況下,經過一個晚上,就能獲得滿足一個成年工作人員次日生活的淡水需求量。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人類會發生什麼?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對於人類來說缺水是我們要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淡水越來越少,我們應該怎麼辦?為了尋找可用的水資源,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尋找最佳的辦法,比較最新興的海水淡化技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我們人類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地球還是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球嗎?
  • 天天想著海水淡化,如果海水真的變成淡水了,很危險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淡水。大約38億年前,當地球表面冷卻水蒸氣變成液體的時候,地球上的水就是淡水。然而,這並沒有持續多久。地球冷卻後不久,氣候循環就開始了。每當下雨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會溶解到下落的水中,使雨水呈微酸性。微酸的雨侵蝕巖石,將巖石中能溶解的和未溶解的鬆散鹽和礦物質帶入水中,最終進入了海洋。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
    等海水都變成淡水後,我們將擁有綠色海洋,但那時你準備好搶鹽了嗎?天賜之物淡水海洋,地球之耳,羅布泊成為生命禁區,樓蘭古城神秘消失。這都與淡水資源的匱乏有關。目前地球上只有3%的水可以飲用,海水之所以鹹得無法飲用,是因為在40億年前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運動。
  •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西瓜視頻為你解答
    但其實人類需要的是淡水,而大海中的水是不能被我們直接飲用的,有人就會想,如果地球上的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呢?我也是在無意間刷西瓜視頻時,偶然看到這位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旅行號,他在作品中詳細介紹了海水變成淡水之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的,讓我漲了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