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科學家的這個方法太絕了

2020-08-17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一個全球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新方法,在未來或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飲用水資源。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

在文章中,科學家表示,他們是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和陽光,只需要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且水質也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同時,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節能環保方面,這項新技術也更加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說起來,海水淡化並不是什麼新型科研項目,根據資料顯示,早在400多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研究海水淡化了,在大航海時代裡,歐洲的航海家在漫長的海上航行時,就通過海水蒸餾的方式,通過產生的水蒸氣冷卻凝結,來獲取可以飲用的淡水資源。



如今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全球五十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著淡化後的海水來滿足日常飲用和生活所需,海水淡化早已經成為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19世紀,就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海水淡化技術的普及,那麼,人類對於資源的爭奪,或許會從20世紀的爭奪石油,變成21世紀的爭奪淡水資源。

但是,海水淡化如今的發展規模卻並沒有普及,因為從技術和成本的角度來說,很多國家是很難實現的,缺水只能依靠進口。



拿我國來說,雖然我國目前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很完善了,不過對比國外,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為何缺水地區採用南水北調,而不是採用海水淡化補給的原因之一。

不過,未來我國的海水淡化領域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海水淡化出口的重要國家之一。



為何要進行海水淡化?

在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佔到了71%,而淡水資源的面積,卻僅有3%。這3%的淡水資源除了供地球上的生物,特別是人類在內飲用之外,工農業生產等等,都離不開淡水資源,所以,如果不進行海水淡化,其實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並不夠人類使用。

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淡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而且很多內陸居民甚至距離海洋都非常遙遠,根據數據顯示,在地球上,超過70%的人口是生活在遠離海洋120公裡的區域,同時,25%左右的人口,是面臨缺水問題的。



而海水淡化,則可以解決人類的用水問題,畢竟,海水資源在地球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不僅可以解決地球上很多地區的淡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也可以促進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讓人類的明天變得更美好。

如今,地球上很多國家都在大力進行海水淡化的科學研究,比方說新加坡,雖然新加坡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很發達的國家,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加坡其實是沒有淡水資源的,每年新加坡都需要花錢從國外購買淡水,這也讓新加坡的淡水成本很高。

因此,新加坡才會去研究海水淡化,希望可以藉此來減少成本,同時,也避免未來一旦沒有淡水可買,本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這項研究有什麼意義?

在這項新技術發明之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技術有:海水凍結法、海水蒸餾法、海水電滲析法、海水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等等,伴隨著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地發展,人類海水淡化的處理上,所需要的成本也越來越低。

不過,以上的這幾種方法,都沒有這次新找到的辦法靠譜。因為從科學的角度講,目前主流使用的反滲透和蒸餾法,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還會因為淡化處理過程中添加很多的化學藥品,對於人類的健康危害還是很大的。



而這次的新方法,不僅可以將健康危害減到最小,同時所需要的材料也更方面,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陽光和金屬有機結構就可以了,而陽光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資源,而金屬有機結構則是一種晶體材料,它在使用上也更加的安全。

所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種新型的海水淡化工藝,才是真正適合人類的,不僅節能,而且還可以為很多缺水地區的人,提供豐富的淡水資源,而且價格也更低。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1日文章《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

相關焦點

  •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前言: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分布特別廣泛,但是絕大部分的水資源不能直接為人類所用,比如海水,比如冰川淡水,而這些水又佔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其餘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資源過剩的國家洪澇頻發,而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面臨用水荒的問題。
  • 這種淡化方法,只需30分鐘就將鹹水轉為淡水,未來有前景嗎?
    雖然地球是一顆「水球」,但是地球上有九成以上的水資源都是鹹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資源。而且經過研究,在有限的淡水資源中,又有一半以上的淡水都以冰川的形式積累在兩極地區和高海拔地區,一旦這些地區出現大規模的冰川融化,那麼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又要減少了。
  • 這種淡化方法,只需30分鐘就將鹹水轉為淡水,未來有前景嗎?
    雖然地球是一顆「水球」,但是地球上有九成以上的水資源都是鹹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資源。而且經過研究,在有限的淡水資源中,又有一半以上的淡水都以冰川的形式積累在兩極地區和高海拔地區,一旦這些地區出現大規模的冰川融化,那麼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又要減少了。
  • 突破性技術,30分鐘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能夠在不到30分鐘,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圖註: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能夠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在不到30
  • 海水變成飲用水?可持續性鹹水淡化技術開闢全新道路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中澳科學家開發出超薄篩膜:30分鐘內將海水轉化為清潔飲用水
    中澳科學家開發出超薄篩膜中國廈門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聯合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二維納米材料的超薄篩膜,這種篩膜可以過濾水中的鉛和汞等潛在有害離子,並能夠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苦鹹水和海水轉化為清潔的飲用水。
  • 澳大利亞開發出新型鹹水淡化技術
    新華社雪梨8月13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隨後只要經過陽光照射,材料就會很快釋放出吸附的鹽分等顆粒,從而可以重複使用。據介紹,每公斤這種材料每天可以過濾出139.5升飲用水,且耗能遠低於現有鹹水淡化技術。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隨後只要經過陽光照射,材料就會很快釋放出吸附的鹽分等顆粒,從而可以重複使用。據介紹,每公斤這種材料每天可以過濾出139.5升飲用水,且耗能遠低於現有鹹水淡化技術。
  • 只需30分鐘,鯉科皰疹病毒病原檢測新方法問世
    免疫組化法、聚合酶鏈式反應法(PCR法)和環介導恆溫擴增法(LAMP),這些方法由於在操作簡便性、檢測靈敏度、檢測準確性和現場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使用受限。近期,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公布了一種檢測鯉科皰疹病毒III型的方法—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法(recombinasepolymerase&nbspamplification,&nbspRPA),並結合核酸試紙檢測,大大降低了操作的複雜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 ...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這是一種光敏MOF材料PSP-MIL-53,通過吸附的方法,可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安全、乾淨的飲用水,將有望在水資源短缺地區解決安全飲用水問題,極大造福人類。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王煥庭教授,他介紹了這種材料用於淨水的諸多優勢,並具備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潛能。
  • 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
    這是一種光敏MOF材料PSP-MIL-53,通過吸附的方法,可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安全、乾淨的飲用水,將有望在水資源短缺地區解決安全飲用水問題,極大造福人類。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王煥庭教授,他介紹了這種材料用於淨水的諸多優勢,並具備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潛能。
  • 絕毛手術 絕毛的方法都有哪些
    絕毛手術是指通過手術的方法來剔除身上的毛髮,這樣能幫助我們剔除惱人的毛髮,因為夏天到來很多人喜歡穿露胳膊露腿的衣服,但是無奈毛髮太旺盛,所以就要想辦法祛除。那麼絕毛手術有哪些呢?絕毛偏方有哪些呢?絕毛手術其實是通過一些方法抑制毛髮的再生長,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祛除我們不想要的毛髮,好處還是很多的,但是身體有的部位的毛髮其實是有好處的。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
  • 最新黑科技面世,半小時內將海水變為飲用水
    將鹹海水或微鹹水轉化為安全清潔飲用水的技術有可能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所以眾多科學家忙著做這個項目。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及國際同行研究出一種材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希望的一項創新。根據早期測試,一公斤的MOF材料每天可生產約139.5升達到世衛生組織規定的安全標準飲用水。這種新型MOF材料名為PSP-MIL-53,其部分由一種以其對水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方式而聞名的MIL-53材料組成。這種材料在陽光下曬上4分鐘後,會釋放出從水中吸收的所有鹽離子,就能重複使用。
  • 低耗能可持續 新技術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一般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等。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澳大利亞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將海水快速轉化為飲用水的特殊材料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一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特殊材料快速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此種特殊材料在陽光照射後還可以反覆使用。這一研究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
  • 研究團隊開發高效率的工藝,使海水在30分鐘內就能飲用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獲得清潔、安全的飲用水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令人擔憂的是,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沒有滿足這一要求。一項新研究使用了一種名為金屬有機框架(MOF)的材料來過濾海水中的汙染物,每天產生大量的淡水,同時使用的能源比其他方法少得多。
  • 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
    據西班牙《20分鐘》網站8月10日報導,《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日前刊登一項研究成果,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陽光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 全球5億人嚴重缺水,新發明將鹽水,變成飲用水更高效的方法!
    然而,即使人們在沒有安全飲用水的情況下苦苦掙扎,門外仍有大量不能飲用的水。然而地球表面的71%被海水覆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巴拉蒂·法裡馬尼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海水淡化上,這是鹹水轉化為淡水的過程。淡化水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膜法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