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科學家開發出超薄篩膜:30分鐘內將海水轉化為清潔飲用水

2020-08-11 技術力量


中澳科學家開發出超薄篩膜

中國廈門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聯合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二維納米材料的超薄篩膜,這種篩膜可以過濾水中的鉛和汞等潛在有害離子,並能夠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苦鹹水和海水轉化為清潔的飲用水。

使用這種技術比傳統的淨化系統更有效。它利用了金屬有機框架(MOFs),金屬有機框架是一類由金屬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它們形成的晶體材料是已知材料中表面積最大的。MOFs的孔隙率非常高,可以用茶匙裝下整個足球場的表面。


PSP-MIL-53的專用MOF

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名為PSP-MIL-53的專用MOF。它是通過將聚丙烯酸酯(PSP)引入MIL-53的孔隙中而合成的,這是一種以吸附水和二氧化碳等分子時的呼吸效應和轉換而聞名的專用MOF。

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名為PSP-MIL-53的專用MOF,並用陽光淡化海水。每天每公斤MOF能夠產生近140升的淨水,而且MOF可以在4分鐘內再生重用。

這一研究成果可以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飲用水。研究人員不僅能夠過濾水中的有害顆粒,每公斤MOF每天產生139.5L的清潔水,而且比目前的海水淡化做法更節能地完成這一任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優質飲用水的總溶解固體(TDS)應小於百萬分之600(ppm)。研究人員能夠在短短30分鐘內實現TDS<500ppm,並在陽光下4分鐘內再生出MOF,以供重複使用。


王煥廷教授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的王煥廷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為設計節能和可持續的海水淡化和水淨化的刺激響應材料開闢了新的方向。

他說:「由於鹹水和海水的可用性,並且由於海水淡化過程是可靠的,處理後的水可以整合到現有的水生系統中,而健康風險最小。但是,通過蒸發的熱力淡化過程是能源密集型的,而其它技術,如反滲透,有許多缺點,包括高能耗和膜清洗和脫氯的化學品使用。太陽光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我們通過利用陽光再生,開發了一種基於吸附劑的新型脫鹽工藝,從而提供了一種節能和環境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了這篇新論文。

相關焦點

  • 突破性技術,30分鐘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能夠在不到30分鐘,使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和陽光將微鹹水和海水轉變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在一項可以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飲用水的發現中,研究人員不僅能夠過濾掉水中的有害顆粒,並每天每千克MOF產生139.5L清潔水,而且還以更高的能量執行此任務比目前的海水淡化方法更有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優質飲用水的總溶解固體(TDS)應小於百萬分之600(ppm)。研究人員能夠在短短30分鐘內實現TDS <500 ppm,並使MOF再生,並在陽光下四分鐘內重新使用。
  • ...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這是一種光敏MOF材料PSP-MIL-53,通過吸附的方法,可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安全、乾淨的飲用水,將有望在水資源短缺地區解決安全飲用水問題,極大造福人類。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王煥庭教授,他介紹了這種材料用於淨水的諸多優勢,並具備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潛能。
  • 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
    乾淨的飲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然而,全球超過20億人喝不到乾淨水,因此面臨著感染致死性疾病的風險。據WHO顯示,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現在有了一種最新的淨水技術:將一個桌球一樣的材料放進一桶水中晃一晃,就能吸進水中的鹽分及其他雜質,淨化出安全可飲用的水。
  • 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 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原標題: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危機  乾淨的飲用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然而,全球超過20億人喝不到乾淨水,因此面臨著感染致死性疾病的風險。據WHO顯示,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到2025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  現在有了一種最新的淨水技術:將一個桌球一樣的材料放進一桶水中晃一晃,就能吸進水中的鹽分及其他雜質,淨化出安全可飲用的水。再放一些乾淨的水,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曬幾分鐘、晃一晃,就能再次用於淨水。
  • 研究團隊開發高效率的工藝,使海水在30分鐘內就能飲用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獲得清潔、安全的飲用水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令人擔憂的是,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沒有滿足這一要求。一項新研究使用了一種名為金屬有機框架(MOF)的材料來過濾海水中的汙染物,每天產生大量的淡水,同時使用的能源比其他方法少得多。
  •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
    澳洲科學家發明一種新技術,只需要30分鐘,海水輕鬆變飲用水!前言:地球上的水資源其實分布特別廣泛,但是絕大部分的水資源不能直接為人類所用,比如海水,比如冰川淡水,而這些水又佔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資源,其餘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分布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資源過剩的國家洪澇頻發,而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不得不面臨用水荒的問題。
  • 澳大利亞研究出了一種可以將海水快速轉化為飲用水的特殊材料
    近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一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一種特殊材料快速將鹹水轉化為飲用水,此種特殊材料在陽光照射後還可以反覆使用。這一研究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
  • 最新黑科技面世,半小時內將海水變為飲用水
    將鹹海水或微鹹水轉化為安全清潔飲用水的技術有可能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所以眾多科學家忙著做這個項目。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及國際同行研究出一種材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希望的一項創新。,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
  • 化學家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淡水
    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化學家Jiwoong Lee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時間僅需短短幾分鐘。計劃中的這種海水淡化技術以二氧化碳替代電力,可將其用於人們缺乏清潔飲用水地區的生存裝備和大型工業廠房。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
  • 一種尖端綠色技術: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化學家發明了一種尖端綠色技術,利用二氧化碳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只需幾分鐘,且無需電力。全世界有8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飲用水。據聯合國稱,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3億。由於海水已經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飲用水來源,因此尋找更智能的海水淡化工藝的需求與日俱增。現代海水淡化面臨的基本挑戰之一是能源消耗。海水淡化廠需要大量化石燃料製造的電力,這樣一來,加劇了氣候問題。
  • 中澳學者研發出新型環保吸附劑 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央廣網廈門8月11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李靜 諸姮)中澳學者近期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
  • 青島能源所開發新型三維太陽光碟機動海水淡化膜材料
    青島能源所開發新型三維太陽光碟機動海水淡化膜材料 2018-06-14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低耗能可持續 新技術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一般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等。
  •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海水的「清潔工」
    一個由澳大利亞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的金屬有機框架(MOF)PSP-MIL-53,可以吸附海水中的鹽分,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乾淨的飲用水。
  •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海水的「清潔工」
    一個由澳大利亞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的金屬有機框架(MOF)PSP-MIL-53,可以吸附海水中的鹽分,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乾淨的飲用水。並且只需在陽光下晾曬4分鐘,PSP-MIL-53就可以循環再利用。
  •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科學家的這個方法太絕了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一個全球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新方法,在未來或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飲用水資源。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在文章中,科學家表示,他們是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和陽光,只需要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且水質也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同時,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節能環保方面,這項新技術也更加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得益於新的過濾技術,世界將擁有無窮無盡的清潔水源
    根據《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的報導,澳大利亞的一群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將海水轉化為淡水的技術,能夠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通過使用金屬和有機化合物與陽光結合,在30分鐘內,水將被徹底清洗,比目前的淨水技術更有效。
  • 海水變成飲用水?可持續性鹹水淡化技術開闢全新道路
    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