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學中最大難題之一:如何在不改變量子系統的情況下測量?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量子物理學很難解釋,薛丁格的貓在盒子裡,能不能看?看了它可能就死了或者活了,因為它在盒子裡即是死的也是活的,觀察者一看就會改變了狀態。廣島大學霍爾格·F·霍夫曼副教授和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卡蒂克·帕特卡爾試圖解決量子物理學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如何在不改變量子系統的情況下測量它?他們在發表《新物理學期刊》上新研究中發現:通過讀取從遠離系統本身的量子系統觀察到的信息,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分析方法確定其狀態。

雖然分析完全從量子系統中移除,但通過仔細閱讀量子數據,可以恢復可能結果的初始疊加。通常情況下,通過尋找來尋找一些東西。但在這種情況下,觀察改變了物體,這是量子力學的問題。我們可以用複雜的數學來描述它,但是怎麼才能確定數學描述的是什麼呢?當我們測量一些東西時,會有一個權衡,它可能是什麼的其他可能性就會丟失。如果不進行相互作用,就無法了解任何事情,便會預先付出代價。

在帕特卡爾在廣島大學長達一個月的停留期間,兩位物理學家試圖想像測量系統而無需「付出代價」的方法,即保持系統的疊加或意味著系統可以存在於所有狀態。為了理解研究結果,霍夫曼用著名的薛丁格貓故事描述了發現:薛丁格的貓在盒子裡,科學家們不知道它是死是活。設置一個照相機,觀察從盒子外部位置拍攝照片的盒子。給貓拍的照片模糊不清,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隻貓,但不知道它是死是活。

相機上的閃光燈也去掉了一個「量子標籤」,標記著貓的疊加。這張照片現在與貓的命運糾纏在一起,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以某種方式處理這張照片來決定貓發生了什麼。然後可以將照片從盒子中取出,並在計算機或暗室中進行處理。根據處理照片的方法,我們可以找出貓是活的還是死的,或者閃光燈對貓做了什麼,恢復量子標籤。讀者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對貓的了解。我們可以找出它是死的還是活的

(博科園圖示)由於框中的貓(左上角)處於疊加狀態,這意味著它可以處於許多不同的狀態(例如死的和/或活的),並且用量子標籤來標記。貓的照片與盒子裡的情況糾纏在一起。我們可以通過以某種方式處理照片來決定貓的命運(左下角),或者我們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過程來恢復量子標籤(右下角)來保持它的疊加。圖片:Associate Professor Holger F. Hofmann and Emma Buchet/Hiroshima University

或者恢復拍攝照片時移除的量子標籤,但不能同時恢復兩者。這只是在我們對量子力學理解上向前邁出的一步。今天,它的完全應用仍然局限於像量子計算機這樣的專家級系統,儘管它的一些方面也可以用於精確測量,以及使用量子密碼術進行安全通信。這是研究的一個關鍵部分,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量子怪異,所以把重點放在測量上,因為這就是怪異的來源!

博科園|研究/來自:廣島大學參考期刊《新物理學期刊》DOI: 10.1088/1367-2630/ab4451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引力假說可能成為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是量子塌縮的...
    引力曾經一直是量子理論界認為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然後這一假說遭到了質疑,最近有科學加提出,引力假說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可能是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
  • 【量子物理】量子物理學實驗驚人證明 !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 看一下量子糾纏,就能改變量子系統的性質,量子世界太神奇了!
    許多著名的實驗表明,觀察量子系統的簡單行為就能改變系統性質,這種現象被稱為「觀察者效應」,例如當有人窺視薛丁格貓的盒子後,它要麼死,要麼活(但不再是兩者都活)。觀察破壞了貓狀態的疊加,換句話說,破壞了描述貓處於兩種狀態概率的波函數。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物理學家進一步研究了測量如何影響量子糾纏,在這種情況下,量子糾纏相當於一個系統處於疊加狀態的程度。
  • 測量量子引力的「臺式」設備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沃裡克大學以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物理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可以測量引力波的「臺式」設備。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實際目的是回答物理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引力是量子現象嗎?該設備的關鍵要素是大物體的量子疊加。他們的設計發表在最近一期的《新物理學》上。
  • 相對論的思想將改變物理學中的全能系統和薛丁格的量子引力場
    超導材料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如微波雷達、通信,即通信技術中的導航,以及太陽能電池的製作。g.f.butler等對二維和三維材料製作的srtim系統進行了計算機仿真分析,並對真實系統進行實際測試驗證,為實現通信技術中可以根據自然物理常數最大程度地調節傳播通道的傳播特性進行了努力。
  • 一種預測複雜量子系統性質的方法
    儘管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已經設計出許多技術來研究量子系統的特性,但大多數僅在某些情況下才被證明是有效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三名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可用於通過有限數量的測量來預測複雜量子系統的多種性質。他們的方法,在發表於《自然物理學》上的一篇論文中概述,被發現是高效的,並且可以為研究機器處理量子信息的方式開闢新的可能性。
  • 物理學中18個最大的未解難題
    【博科園-科學科普】1900年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Lord Kelvin)曾說:現在物理上沒有什麼新發現了,剩下的就是越來越精確的測量。然而在30年的時間裡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今天沒有一個物理學家敢斷言我們對宇宙的物理知識已經接近完成。
  • 自然界量子的演變,可能會改變量子技術
    微觀粒子在量子態中很難被發現,因為觀察它們的行為改變了它們的狀態。這些隱形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許多位置或構型中,這一特性被稱為量子相干。然而,量子相干是否存在於更嘈雜、更混亂的現實世界中,就更難確定了。該測試包括一個破壞量子相干性的過程,然後在以後的測量中觀察變化。在觀測到可測量的大碰撞的地方,科學家們可以證明該系統中一定存在量子相干。這項新工作澄清了這一結論的可能例外情況,這些例外情況取決於特別程序破壞連貫性的速度有多快。
  • 物理學標準模型奠基者稱對量子力學不滿意
    今年的演講者是著名科學家、1979年諾獎得主、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奠基者之一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溫伯格教授準備相當充分,不過僅僅在開頭提了一下科學寫作,就轉入了他近年來對量子力學基本概念的新的思考。
  • 科技:量子密碼學中的量子效應
    補救措施提供量子效應:聽到竊聽者,它幹擾傳輸的信息,從而揭露。安全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從防範恐怖主義到確保能源供應到道路安全。此外,信息可能是有價值的,必須加以保護,不僅包括工業和軍事機密,還包括訪問銀行帳戶等。但文檔可能落入壞人之手,竊聽手機並竊聽網際網路連接。在許多情況下,間諜不留痕跡。
  • 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到了20世紀30年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駁斥了「哥本哈根詮釋」,並不僅僅因為它使兩個粒子的波函數糾纏不清,產生了對於一個粒子的測量結果能瞬時決定另一個狀態的情形,即使這些粒子被很遠的距離分開。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反而更偏向於相信粒子的波函數是不完整的。他建議說,或許粒子擁有某種能決定測量結果但量子理論沒有捕捉到的「隱變量」。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例如,在試圖描述熱力學第二定律(即孤立系統的熵永遠不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時,一些模型顯示,一個物理系統將達到最終的平衡(最大熵),因為這是系統「最有可能」的配置。但是,這些模型的測量尺度在傳統上是任意的。這樣的模型是適用於納米尺度的系統,還是只適用於由一個粒子組成的系統?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熱力學定律也在建構子理論中得到了精確的表達;在此之前,這些定律只被陳述為近似值,在特定的尺度內適用。例如,在試圖描述熱力學第二定律(即孤立系統的熵永遠不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時,一些模型顯示,一個物理系統將達到最終的平衡(最大熵),因為這是系統「最有可能」的配置。但是,這些模型的測量尺度在傳統上是任意的。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有了它,瞬間移動不在是個問題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又譯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tensor product)。
  • 科學網—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一項試驗表明,油滴能被槽液中產生的波推動。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物理學家Alessandro Fedrizzi說,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事實? 無知是福 20世紀20年代,「量子論的哥本哈根詮釋」主要由物理學家Niels Bohr 和Werner Heisenberg提出。其認為波函數隻不過是預言觀測結果的一種工具,並且警告物理學家不要關心背後的現實是什麼樣子。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
  • 當量子物理學遇到精神病學時
    小號ynchronicity:史詩任務,以了解原因的量子性質及其效力 保羅·哈爾彭基礎(2020)現代物理學的講故事者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傳達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相對現實之間的張力。相對論主張一個宇宙,在宇宙中導致結果的產生,沒有比光更快的傳播。
  • 量子門黑客——將遊戲黑客的想法應用到量子計算中
    》中的規則為何會如此運作,但他們可以學習《我的世界》中的物理原理,並進一步了解如何利用這些知識去完成遊戲創造者可能沒有打算完成的任務。量子電腦程式員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他們面臨著量子力學的奇怪規則,並試圖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來「侵入」這些規則來建造計算機,在某些情況下,通過使用普通計算機所缺乏的幹涉和糾纏等量子效應,可以比普通計算機更快地解決問題。「在量子計算機上,當你嘗試測量量子位元時,它們會還原為普通位元。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失去了賦予量子計算能力的那些特徵。
  • 顛覆物理學基本認知:量子躍遷可以被預測了
    研究人員測量了低能態系統中量子比特的「附加活動」(side activity)——可被觀測設備捕捉但不會影響量子系統的運行。圖片來源:Pixabay研究中的「附加活動」是一種「咔噠」聲,是監測設備所捕捉的、由系統散發的光子信號,這表明光子未被系統吸收、躍遷尚未發生。這就好比在隔壁房間通過聽關鍵詞的方式,推測在播的電視節目。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物理學家通過發現新粒子充實了量子理論,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標準模型相協調。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找到這個統一模型,但無濟於事。但是物理學家們並沒有放棄。他們相信統一理論是量子物理學中的聖杯,為此產生了源源不斷的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