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暴的專制清洗,疫情下的阿拉伯陷入恐慌

2020-12-06 網易新聞

據多家外媒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傳出內鬥消息。3月6日,4名高級王室成員被捕,包括國王的弟弟及侄子。分析認為,沙特現掌權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下稱「小薩勒曼」)正藉此剷除潛在爭權對手,坐穩統治寶座。

沙特王室發動「政治清洗」,4名成員被捕

當地時間6日,沙特政府以「涉嫌叛國」的罪名,逮捕了數十名內政部官員、高級陸軍軍官以及涉嫌支持政變企圖的其他人。據悉,其中包括4名高級王室成員,分別是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下稱「老薩勒曼」)的弟弟艾哈邁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Ahmed bin Abdul Aziz)、前王儲穆罕默德·本·納耶夫(Mohammed bin Nayef)和其兄弟納瓦夫·本·納耶夫親王(Nawaf bin Nayef),以及納耶夫·本·艾哈邁德王子(Prince Nawaf bin Nayef)。

據《紐約時報》報導,逮捕行動受到了小薩勒曼的命令。沙特王室法院將指控艾哈邁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和前王儲納耶夫「密謀政變以推翻國王和王儲」,目前4人被關押在沙漠營地中,可能面臨終身監禁或被處決。事件發生後,多家外媒跟進報導,然而沙特官方卻始終保持沉默,政府尚未公開逮捕行動的細節,沙特駐華盛頓大使館的官員拒絕置評。

▲薩勒曼與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右)。

在這4名沙特高級王室成員中,級別最高的是沙特現國王老薩勒曼的親弟弟、現年77歲的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被認作爭奪王位的最佳人選之一。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曾於2016年至2018年期間旅居英國;2017年,公開反對兄長將兒子小薩勒曼封為王儲,並批評「沙特現在的問題要歸咎於國王和王儲」。阿卜杜勒-阿齊茲還曾是效忠委員會(Allegiance Council)的三名成員之一,該委員會由執政的沙特高級王室成員組成,他們的主旨就是反對小薩勒曼在2017年成為王儲。

▲小薩勒曼(左)和前王儲穆罕默德·本·納耶夫 。

而納耶夫作為老薩勒曼的侄子,曾是沙特王室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和內政大臣。但於2017年被剝奪權力,王儲隨後被小薩勒曼替代,且被軟禁。艾哈邁德王子則是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的兒子,他是沙特陸軍情報部門前負責人,也曾在內政部任職。他被認為有機會繼承大位,且得到了王室家族成員、安全部門和部分西方大國的支持。

清洗是為了鞏固權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小薩勒曼的「政治清洗」使得沙烏地阿拉伯陷入恐慌,也引發了外界關於其即將繼位的猜測。《衛報》援引消息人士稱,王儲該舉措是種「預防措施」。目前,沙特國王老薩勒曼的健康狀況突然惡化,駕崩的消息已甚囂塵上,在沙特全國傳得沸沸揚揚。但沙特方面已經堅決否認了這一說法。7日,沙特安全部隊在首都利雅得各處設置了路障,這引發了人們對騷亂的擔憂。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小薩勒曼已經被視為沙烏地阿拉伯事實上的統治者,控制著政府所有主要事務。分析指出,小薩勒曼意圖在84歲的父親退位前,清除所有的王位競爭對手。

《華盛頓郵報》認為,自記者卡舒吉遇害和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後,部分沙特高級王室成員質疑小薩勒曼是否仍有能力繼續統治國家。他一系列的內政和外交政策,不斷遭到政治異見者的詬病甚至強烈反對。在此情況下,他需要整肅內部,特別是拿餘威尚存的王室高級成員開刀

在沙特乃至中東國家,小薩勒曼被認為是改革派人物。雖然他的一些政策帶有「強人色彩」,但他因放寬宗教社會限制、開放經濟的改革措施受到了大部分沙特民眾的歡迎。

此外,這並非小薩勒曼首次拘捕王室成員。2017年11月,他發起反腐運動,並在利雅得的一家麗思卡爾頓酒店內拘留了數十名富商和王子,將這家酒店改作監獄。當時,即有分析人士指出,小薩勒曼這一連串動作,是為了鞏固權力,從而為順利繼位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各國當下局勢更利於小薩勒曼進行政治變動。目前,新冠疫情正在伊朗肆虐,伊朗無暇顧及鄰國事務;土耳其和敘利亞再次摩擦開火,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小薩勒曼正好可以趁此時「關門政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阿拉伯之春過去十年了,說好的麵包和自由呢?
    突尼西亞的重要產業旅遊業,更是在政治不穩定和恐怖襲擊的雙重影響下,大幅下滑。第二,阿拉伯之春所期待的問題幾乎沒有得到解決,並且產生了更多的新問題。中東的民主抗議者的最大訴求就是要求結束專制,建立所謂的西方民主政體。在冷戰後新自由主義的統治下,他們期待民主可以解決中東國家長期以來的腐敗、利益交換、貧困、經濟停滯等一攬子問題。實際結果卻是進一步的腐敗和貧困。
  • 轟炸不斷:伊朗全國陷入一片恐慌!
    自上月底以來,伊朗發生了一連串莫名其妙的事件,伊朗國力所依的核基地,飛彈基地,電廠,輸油管道......爆炸的爆炸,起火的起火,伊朗全國一片恐慌。 可是,這些事件究竟是什麼,是外敵入侵,還是內部破壞,伊朗官方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好像有說不出的為難之處。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作者:鞠舒文(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阿拉伯語系講師)自疫情大規模暴發以來,阿拉伯國家新聞機構給予密切關注,其中不乏各類涉華報導。與此同時,各家媒體不乏對當前疫情下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亦有個別批評性報導出現,其言論的負面程度不一。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 新冠病毒的高威脅性和不可控性導致民眾擔心自己被感染的恐慌迅速升高,引起了一系列高應激下過激行為反應。
  • 豆瓣9.1,這本書帶你看懂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雖然國內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這不代表疫情已經遠離了我們。這本書太適合現在閱讀了!而小編恰恰覺得,剛剛經歷過疫情的我們,更能從這本文學經典中讀到反思和力量!而《鼠疫》之所以歷經73年至今暢銷不衰,正是因為它講透了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 尼德蘭革命:撕開封建專制陰霾的第一道光,民主與專制的激烈抗爭
    當整片歐洲大陸尚且蒙於封建帝國統治的陰霾下時,它像一柄利劍刺破了昏暗雲天,鏗鏘有力的劍吟在歐洲大陸迴響,獨立自由的光也開始垂落在這片昏暗的土地上,它便是那場轟轟烈烈的尼德蘭革命。起義的失敗使得整個尼德蘭革命開始陷入低谷,尼德蘭的資產階級富豪們紛紛逃往國外避難。其中,尼德蘭貴族同盟中的奧蘭治親王依舊在謀劃著一場場運動,而然最終都成效不大,皆以失敗告終。
  • 切勿心理恐慌,正確應對「新型肺炎疫情」!
    今天全國疫情突破三萬例,隨著多個城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少數城市封城、交通運輸停運,農村也開始封村,各村路口都開始有專門人員把守值班,滿街都是帶口罩的人,再加上微信朋友圈裡不時能看到一些謠言,人們的恐慌心理也逐漸增多,恐慌心理會影響我們正確的認知水平。
  • 日本氣象廳發出預警,火山噴發高達4700米,民眾陷入恐慌
    日本氣象廳發出預警,火山噴發高達4700米,民眾陷入恐慌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太平洋地震帶上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災難頻發的國家,地震、海嘯、颱風、泥石流、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已經讓日本民眾習以為常。而近日,在新冠肺炎大肆蔓延的背景下,日本不僅遭遇了嚴重的水災,東京小笠原群島的西之島也突然火山噴發了。
  • 孩子老是各種惶恐,多半陷入「本領恐慌」,分清類型引導才更有效
    但總處於恐慌中的孩子,長期下來可能就會出現性格怯弱、缺少勇氣。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在發現孩子總是陷入各種恐慌時要學會怎樣去引導和消除。鄰居家的孩子露露最近臉上無光,沒有了之前那股活潑勁。與鄰居媽媽交流時,她也發現了孩子最近有些不對勁。
  • 「新債王」岡拉克:美聯儲陷入恐慌 短期利率將「趨向於零」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CEO、「新債王」傑弗裡-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周四表示,他認為美聯儲(Fed)在本周早些時候降息時陷入了恐慌,並認為美國短期利率將趨於零。
  • 已進入最後關頭,川普亮出壓軸絕技,美媒:50%美國人陷入恐慌
    但這次美國民眾卻不買帳,50%的美國人認為川普推薦的疫苗"有效性存疑",這也導致大批美國民眾對注射此種疫苗陷入恐慌,目前多個州的州長表示將"獨立審查聯邦政府批准的疫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稱,川普"亮出底牌",試圖通過疫苗來博取民心。但川普的做法讓一些美國人感到不安。
  • 外媒:神秘巨響使世界64個國家的居民陷入恐慌
    【環球網綜合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3日以「神秘巨響使世界64個國家的居民陷入恐慌」為題,對世界各地的居民所聽到的巨響進行報導10月27日,隕石引起了澳大利亞艾爾半島居民的恐慌,但這種巨響只是由於隕石進入大氣層引起壓力改變而導致。另有報導稱,美國佛羅裡達州中部的居民們在5月初也聽到了巨響。此次巨響是由當地的超聲波殲擊機造成。報導稱,至於其他的巨響,目前則尚未得到準確解釋。
  • 《叫魂》乾隆盛世之下,一個江浙農村妖術謠言引發的舉國恐慌
    許久沒有讀書,今天聊一本最近在讀的書《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思想啟發很大。作者是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著名的史學家孔飛力先生。孔飛力,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5日,我也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孔先生何時寫的,好書不怕晚,常讀常新,從這本書裡,有許多碎片化的思考記錄在此。
  •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楊慶峰(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 2020-03-08 12:45 來源:澎湃新聞
  • 《西部世界》: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結局
    但是某天女主的爸爸偶然見到了人類掉落的照片,照片中的景象偶然觸發了爸爸的奇怪系統,出現了故障,他可以回想起自己被銷毀的記憶,他對女兒說了一句莎士比亞的名句:「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結局」。然後他就被帶回公司整修,在整修的過程中,他出現了一些更為奇怪的舉動,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他產生了自我意識,甚至是要對人類進行反抗,所以最後爸爸被處理掉了。
  • 應對疫情和恐慌,社會科學不應缺席
    讓信息公開透明充滿希望,可以體現傳播學者的作用;如何幫助消除恐慌心理以及有效進行社會管理,可以體現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管理學家的作用;如何看待「封城」禁令後「出逃者」的法律責任和隱私被公開問題,可以體現法學家的作用;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段子來化解恐懼,排解鬱悶,可以體現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作用。既然恐慌是一種心理,那就心病還須心藥醫。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
    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真相  最近幾天,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斷發展,人們密切關注疫情相關信息與防疫工作。在疫情嚴峻的湖北,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其他地方,人們的心也因病毒的挑戰彼此相連。
  • 縱觀中東 | 中東回溯: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史
    公元最初幾個世紀,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處在文明世界的邊緣。貝杜因人逐水草而居,以遊牧為生,但因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基礎相當脆弱,駱駝和椰棗是貝杜因人經濟生活中的兩大支柱。乾旱的沙漠氣候和人口增長的壓力,迫使部分貝杜因人向外遷徙,但多數部落為爭奪水源、牲畜和牧場陷入相互攻伐和仇殺之中,使貝杜因人養成了劫掠好戰的尚武性格。
  • 瑪雅人預言「201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
    神秘瑪雅人預言「210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隨著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地球也發生了無數次的變化莫測。因為這個預言層令眾人紛紛感到恐慌,甚至擔心人類的未來是否就此截止。這好比人類在幸福的搖籃中突然聽到一個噩耗,這樣的心理平衡又是多少人能夠承受得了呢?但是事實證明這個預言非常的荒謬且輿論,因為「2012世界末日」早已過去多年,然而並沒有發生任何事情,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為此,專家給出了合理的結論。
  • 上百隻文鳥突然神秘暴斃 臺灣陷入禽流感恐慌中
    據臺灣中央社11月17日報導,近日,在臺中市都會公園的一塊空地上,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了100多隻文鳥的屍體,雖然臺灣「動物防疫所」經過調查化驗,向民眾澄清這些鳥只是由於剛出生沒多久,羽毛尚未長齊,是在天氣變冷時被凍死的,但臺灣民眾還是陷入了禽流感的巨大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