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臨摹不會創作咋辦?歐陽中石:如蜂採蜜,醞釀日久,自有成效

2020-12-05 麓風軒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近來不少學員問到:臨帖寫得好,一到創作就用不上,怎麼辦?一離開字帖就不會寫字了,怎麼辦?

其實,只會臨帖,不會轉化成書法創作,這是幾乎每一位臨帖學書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來先分析其原因,再找對策——

基本原因:

1、臨帖還不深入,還沒有掌握所臨帖中的筆法、字形結構、章法;

2、臨帖時「手到心沒到」,完全依賴於帖,不記字形,過目就忘;

3、不夠熟練,沒有形成肌肉記憶,特別是遇到帖上沒有的字,更不會寫。

歐陽中石先生談書法時曾講到這個問題,引用前人話說「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思遷」。又說臨帖"如蜂採蜜,醞釀之久,變化縱橫,自有成效"。

主要對策:

1、繼續深入臨帖,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2、有意識地加強字形記憶,臨一個記一個,日積月累;

3、學會「背臨」,即把帖丟開,僅憑記憶來臨,不會寫的時候在看帖,最後達到能不看帖把通篇寫下來;

4、嘗試「集字創作」,這也是從臨帖過渡到創作的必由之路,比如臨寫的是簡牘書法,可以嘗試創作一些少字數的對聯、鬥方等作品,憑自己學到帖上的字形來寫,拿不準的時候再看看帖上的字是怎麼寫的。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相關焦點

  • 書壇泰鬥歐陽中石,行書《醉翁亭記》欣賞,清雅流暢、獨樹一幟
    歐陽中石歐陽中石的書法章法非常準確,古樸清雅流暢,功底深厚。但骨架不夠健穩,力量不夠。藝術乃百花齊放,書藝亦然。歐陽中石獨樹一幟,難能可貴。至於每一位書家在書藝上這樣那樣的缺憾,這是難以避免的藝術規律。
  • 我所認識的歐陽中石老師
    本文刊載於《作家文摘》第2401期歐陽中石■ 三代之交回想起和歐陽中石老師的交往,不覺已有40餘年。我們馬家與歐陽老師的情義,可以說是三代人的交情。我知道歐陽老師的名字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左右,當時我父親認為我哥哥的字寫得不錯,提出讓他去跟歐陽老師學習書法。不久之後,我在家裡見到了歐陽老師。
  • 「吼書」曾翔:書法博士只會「複印機式」臨摹古人,有些令人遺憾
    曾翔認為:「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如果只會臨摹古人,相當於浪費國家教育經費,至少有些令人遺憾」。曾翔談到目前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們的現狀時指出:我經常看到研究生、博士生,他們寫的字,全都是臨的帖,直追古人經典作品,讓他們去創作,好像似乎不會。你說我們培養的這樣的書法研究生、博士生幹啥呢?
  • 歐陽中石先生的語文教學思考:從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這種方法一改傳統語文教育中「文選式」教學法,按照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組織學習內容,強化結構,夯實基礎,分層級、依理序,按照預期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形成了一整套語文教學體系。「六法」,是書法大家、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率先提出的。早在1978-1981年間,歐陽中石先生在任教於東城區的一七一中學時,曾用這種方法在初中實驗班進行教學實踐。
  • 歐陽詢早就有言
    硯是一種容器,若質地優良,則極易下墨與發墨,所謂「墨逾堅者,其戀石也彌甚」,對墨色表現大有裨益,使書法表現達到盡善盡美。舊時都是磨墨,如今大多用墨汁,對硯臺要求不是太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磨墨比現成的墨汁要好。磨墨過程實質上是構思過程,也是醞釀情感的過程。經過磨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筆先,省略這個過程,勢必要遜色些。墨色時常因書體風格不同而有所區別。
  • 歐陽中石女兒:父親把所有精力給了他的學生,我很嫉妒他們
    歐陽中石女兒:父親把所有精力給了他的學生,我很嫉妒他們 2020-12-02 00
  • 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指的就是這個道理,綜合修養不夠的作者,寫出的文章肯定不會吸引人。欣賞書法是為了賞析書法家的用筆用墨,以及對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文字不僅是書法家傳達個人才情的載體,更是引導書法家追根溯源的脈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書法體裁都無法脫離漢字的束縛,每一種書法都代表了漢字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書法家從字體演變中探究到美學觀念的變化。
  • 朋友3萬收藏一幅歐陽中石書法作品,裝裱費300元!總感覺是贗品!
    當小七接過朋友的這幅書法藏品時也感受到了這幅書法的珍貴,當我們把這幅書法作品展開時原來這幅書法作品的落款是「中石」,這可是當今的一位書法名家,歐陽中石的名字在我們當今的書法界名氣非常的大,而歐陽中石的一幅書法作品每平尺也值2萬元,看到朋友能夠收藏這麼一幅名家的書法作品,小七也是非常的替他高興,而這樣的書法作品是名家之作,裝裱費那也是比其他書法作品要貴
  • 《詭眼》定檔3月10號 歐陽奮強挑戰恐怖片創作
    《詭眼》定檔3月10號 歐陽奮強挑戰恐怖片創作 ,施展、文夢洋、蘭嵐領銜主演的恐怖懸疑片《詭眼》定檔3月10號,闊別熒幕多時的歐陽奮強此次攜新作再度挑戰大熒幕,意欲為觀眾帶來一場驚悚的視覺盛宴,同時,片方還發布了定檔海報及預告,其撲面而來的驚悚氣息不禁讓人後背發涼。
  • 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羅小平稱,抄襲參展或獲獎作品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抄襲者會變通,有的則會全盤抄襲,他的作品之前也曾多次被抄襲。但羅小平並不想過多評論被抄襲一事,「作為原作者不太想發聲,我也不認識抄襲的作者,不想主動說這件事,也不想因此蹭熱度炒作自己。」羅小平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是臨摹或借鑑作品,作者會保留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但如果原封不動照搬,可以認定為抄襲。
  • 軍事博物館館長袁偉將軍,11幅行書作品欣賞,網友:可進中書協
    他的字剛毅遒勁,中規中矩中自有風格,字如其人。這可能和他是軍人和長期的軍旅生涯鑄就了老人品和性格,在書法上體現了出來。在一次訪談中,袁偉將軍認為:「字是用來表達意思的,美只是它的外在因素。只要能清晰表達意思,字好不好看真的沒那麼重要。當然在能準確表達意思的同時,把字寫得好看點固然好,但一定要分主次。
  • 唐人歐陽詢為什麼要開創「九宮格」練字法?
    九宮格相傳是唐代歐陽詢所創造的非常方便練習者使用的一種格子。清代書法家劉熙載曾經盛讚「欲明書勢,須識九宮」。之後在九宮格的基礎上又誕生了米字格等書寫方式。不過,你真的會用九宮格嗎?很多人用九宮格並不是參照著九宮格來寫字。
  • 畫馬自有王者氣,輝光直追悲鴻風——王輝畫馬作品賞析
    2018年參加中書協臨摹與創作研修班。 王輝,以水墨畫馬為長。他筆下駿馬「以形傳神,以道為宗」;其線條流暢,動作誇張,水墨相間,生動傳神。初入眼帘,鬃毛飛揚,四蹄騰空,滾滾撲面,氣勢恢宏。
  • 戴丕昌老師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臨摹解析
    此次內容教學,戴丕昌老師以《白氏草堂記》的臨摹與解析互為前提,分別示範講解其中的奧妙。課程主要分為三節:《白氏草堂記》背景源流及運筆;《白氏草堂記》結構精析與臨摹示範;以及運用《白氏草堂記》當中的筆法在其內容中組成的詩句,帶來書寫的創作示範。以單獨拆分單字的形式,戴老師一一進行了分析。三節內容為學者在臨習與創作中,防治走入弊端,講解正確的思想道路以及用筆示範。
  • 怎樣看待書法創作中的「突出主筆」原則?
    衛夫人傳授王羲之的《筆陣圖》中,對所涉點畫的描述就與點畫之「勢」有關——「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遵從字的整體字勢和筆畫之勢,兩者相互結合。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相互補充,才能將字的字是給寫好。一旦寫出「字勢」,字就有了精氣神,就有了神採與活力。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三位當代詩人今日走進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分校,和學生分享詩歌之美。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 彩鉛欣賞|12張高清彩鉛臨摹素材,看彩鉛學花語,一舉兩得!
    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各類花卉的素材空投而來,請保存到你的手機用來臨摹吧!以下圖片僅供欣賞、學習、臨摹。1.月見草,本世紀發現的最重要的營養藥物,月見草性溫,味甘。蒴果長卵圓形,具鈍稜,喜涼爽,較耐寒,名稱的由來,系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5.彩鉛花卉圖集,將菊花,西瓜皮椒草,藍色妖姬等繪為一體,表現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圖中採用多種過渡色,適合新手練習,快來收藏吧!
  • 女弟子臨摹齊白石的畫,擅自添了幾筆上去,賣價從764萬變63萬
    在齊白石六十多歲的時候他畫蝦已經非常相似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畫出來的蝦是「死」的,沒有生氣,於是便在碗中養了幾隻長臂蝦以便每天觀察。 隨著觀察的愈加深入,齊白石畫蝦的畫法也逐漸改變,「蝦」也成為了齊白石代表性的符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