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書」曾翔:書法博士只會「複印機式」臨摹古人,有些令人遺憾

2021-01-15 麓風軒

日前,著名的「吼書」倡導者曾翔先生,在他的「木木堂吼書」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些關於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的話題,對當前的書法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個人的一些看法。曾翔認為:「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如果只會臨摹古人,相當於浪費國家教育經費,至少有些令人遺憾」。

曾翔談到目前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們的現狀時指出:我經常看到研究生、博士生,他們寫的字,全都是臨的帖,直追古人經典作品,讓他們去創作,好像似乎不會。你說我們培養的這樣的書法研究生、博士生幹啥呢?

國家培養的研究生、博士生天天在那裡一會臨摹顏真卿,一會臨摹王羲之《蘭亭序》,你說這些人培養出來幹什麼?培養出來他們就只會臨帖模仿,國家花了那麼多的經費和代價,就培養出這樣一些複印機似的學生,我覺得很遺憾,好像有點浪費國家教育經費。

書法研究生、博士生主要重在研究,重在思考,重在創新,重在為這個時代留下最好的作品,讓後人看到這個時代有一批站在古人肩膀上的優秀代表, 這才是我們培養書法研究生、博士生的目的。一定要站在當代的立場上,有當代人的意識,創造出當代的藝術,這樣的研究生、博士生才有價值,你說呢?

曾翔的這段話,直指「學院派」弊端,言語有些偏激,很有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是得到了很多書法同道的認可。普遍認為臨摹只是手段,是基本功,但不是學習書法的目的,不能為了臨摹而臨摹。曾翔先生希望大家在臨摹的基礎上研究、思考,能夠實現自我的創新,為時代留下作品。

但是也有很多網友提出不同看法,比如有網友回應說:「我們甘願做個複印機,秉承中華民族偉大傳統文化,一路列印傳輸出去,也不願意去寫那些醜書怪書……」

書友半緣軒認為:「曾翔的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如此推理,學物理的也不要學牛頓,化學也不要學分子式,生物也別學達爾文,都自己去創新吧!」

各位網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附圖:曾翔書法)

相關焦點

  • 他默默寫了三十年傳統書法,卻因「醜書」轟動了歐洲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哦說到「醜書」現如今書壇中對這類書法的點評,可以說冰火二重天。在很多朋友來看,醜書就是說對書法的侮辱,是一群欺世盜名之徒牟取權益和名與利的方式而已。更好笑的是,有很多以醜書之名的書法家,卻將此稱之為書法的自主創新,稱之為是真實的造型藝術。
  • 書法臨摹時把字形寫得像就做對了嗎?其實這麼做才是正確的
    書法臨摹時把字形寫像了就做對了嗎?其實根本問題就是這個人們在學習書法時總要從臨摹開始,為什麼要去臨摹?因為通過臨摹,是對古人書法的一個認識、吸收、消化的過程,主要是完成對古人字形、點畫、筆法的一個認知和熟練過程。
  • 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從本質來看,不論是抄襲文章還是臨摹書法,都是一種剽竊。但是,文章由作者駕馭文字而成,主要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意識,以及內在的功夫和修養,裡邊抽象的成分更多。因為作者給文字裡凝注了形而上的東西,才讓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有了溫度。
  • 機器人書法表現強勢,會最終替代人類書法嗎?
    近年來,繼圍棋這個可以計算勝負的競技領域之後,人工智慧機器人又挺進到新聞主播、詩歌、小說創作和中國書法等文化藝術領域。2018年,中國香港大學教授徐揚生領導他的團隊就開發出了一個能夠書寫各種字體的書法機器人,這臺機器人的書法水平基本上可以和大師相提並論,而且可以根據要求書寫出不同風格的字體,比如行楷、隸書等,甚至大師的字跡風格也可以臨摹。
  • 書法臨摹應該用多大的紙張?看古人什麼標準!
    說到用紙,古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古人造紙技術有限,說以很少有大張紙。多數都如我們常見的A4紙兩張加起來大小,這是標準尺寸,至於其他大張,如手卷之類的,多是拼接紙。當然更多大尺幅是絹素綾等紡織材料,製作要比紙方便一些。明清造紙技術有發展,大幅紙張比較多,但是也很貴,多是畫家能買得起,因為畫比字能賣錢。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書法口訣全集一、贊書法藝術好書法歷史很悠久  條件充足多遊覽傳統藝術不可丟  觀古蹟來看大川書法藝術魅力大  多看匾額和招牌美化環境全靠它  欣賞碑帖和書箋又養心來又養身  勤訪書家多切磋陶冶情操能延壽  交流學習和心得
  • 書法的筆順:古人實踐出的真理,是書法學習基礎中的基礎!
    就像有些字體,其實是有兩種筆順的,但是這兩種筆順並不代表,有一種是錯的,而是因為,書家們都接受了這兩種筆順。都可以通過這兩種筆順,讓字跡看起來更加簡潔,更加美觀。所以,人們就會有兩種寫法,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字,和單獨的字,在寫起來的時候,筆順會有些出入。不過,筆順的大致順序,是不會改變的,單獨的特例,總是叫少數的,我們所要掌握的,是基於一切通行的一般規律。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達未能兼濟天下,窮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的知識階層或許當哀書法之亡、筆墨之絕時,方能覺醒麼?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世界文化遺產。「書法」一詞最早可見於宋、梁間古人談藝或書論著作。隨著書寫藝術性的提高,漢唐時,已把單純的寫字這一技藝,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了。
  • 書法與繪畫語言:黃賓虹的作品中,以書如畫,是何意思?
    黃賓虹曾說:「大抵作畫當如作書,國畫之用筆用墨,皆從書法中來。」他又說:「筆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這兩句話充分說明繪畫中的筆法線條是源白於書法的筆法的,兩者的用筆方法是相通的。在很多場合,不僅是在書論上他都強調書法筆法對畫家作畫的重要性。
  • 唐太宗書法書風如何——心摹手追翰墨情
    如此純粹的讚揚,是太宗對王羲之書法地位確立的最大「功臣」,使王羲之書法從此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和推崇。其三,竭力刻拓王羲之摹本。唐太宗將從四面八方搜集來的王氏墨跡,下令當時大書法家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等人進行臨摹,將摹本傳賜給諸家大臣以便研習效仿,將真跡精心保存。從這三方面不難看出,唐太宗的推崇讓王羲之書法錦上添花,可以說由此確立了右軍史傳當今的「書聖」地位。
  • 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羅小平稱,抄襲參展或獲獎作品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抄襲者會變通,有的則會全盤抄襲,他的作品之前也曾多次被抄襲。但羅小平並不想過多評論被抄襲一事,「作為原作者不太想發聲,我也不認識抄襲的作者,不想主動說這件事,也不想因此蹭熱度炒作自己。」羅小平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是臨摹或借鑑作品,作者會保留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但如果原封不動照搬,可以認定為抄襲。
  • 只會臨摹不會創作咋辦?歐陽中石:如蜂採蜜,醞釀日久,自有成效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近來不少學員問到:臨帖寫得好,一到創作就用不上,怎麼辦?一離開字帖就不會寫字了,怎麼辦?其實,只會臨帖,不會轉化成書法創作,這是幾乎每一位臨帖學書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來先分析其原因,再找對策——基本原因:1、臨帖還不深入,還沒有掌握所臨帖中的筆法、字形結構、章法;
  • 痴迷書法創作的白巖松,書功不俗,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不過在閒暇時分,小白也非常熱衷於書法創作,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書法技藝,另一方面也通過書法創作,放鬆了心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而在最近幾年的時間當中,明星藝人紛紛加入書法創作當中,小白順勢而為,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 塗畫科技書法知識分享01:教你3個練習書法的訣竅,簡單又實用
    很多人認為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就是勤學苦練,話雖如此,練習的方法也是至關重要。如果練習的方法不正確,練習得再勤快、再刻苦,作品最終還是會有瑕疵。掌握正確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教大家三個簡單又實用的小訣竅。
  • 好書法「一氣呵成」,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講「書氣」、「氣脈」,到底是什麼?筆連、意連、勢連又是什麼?  氣貫全篇  劉熙載在《書概》中論章法有道:「章法要變而貫。 」變,即是要筆畫與字的勢態有千變萬化; 貫,即是要無論怎樣的變化,前後氣脈須暢通。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書法定義不明,會出現書法評價系統的喪失、混亂,出現與本源的脫節和斷裂。在書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衝擊的今天,一個明確的書法定義顯得尤為重要。究竟什麼是書法?簡言之,書即書寫,法即法則、規則、法度。就是按照規則、法度寫出的漢字,就是書法。其實,在這個定義中,省略了很多的成分。
  • 看了這書法作品,才知道什麼叫「筆勢」!書法愛好者有眼福了!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而且也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名家,要問小七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小七最喜歡的書法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
  • 張家祥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入展中國第三屆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八、九屆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千人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五百家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二等獎),全軍第四、五屆書法展(連續一等獎),全國書法藝術大賽「冼夫人獎」(優秀獎),第三、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三屆草書展,全國第三、四屆扇面書法展等數十次全國大展。獲山東省委、省政府首屆「泰山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