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臨摹應該用多大的紙張?看古人什麼標準!

2021-01-09 書法心法

很少有人談到練字時用紙大小的問題,這個挺有意思,可以簡單說一下。

說到用紙,古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古人造紙技術有限,說以很少有大張紙。多數都如我們常見的A4紙兩張加起來大小,這是標準尺寸,至於其他大張,如手卷之類的,多是拼接紙。當然更多大尺幅是絹素綾等紡織材料,製作要比紙方便一些。明清造紙技術有發展,大幅紙張比較多,但是也很貴,多是畫家能買得起,因為畫比字能賣錢。

臨古人字帖,最好臨原大,如果基礎不夠可以適當放大,所以紙張的選擇,最好也用古人的標準。如長卷,很少會超過35釐米,只有部分40左右。手札也如此,可以直接用最小尺寸的手工毛邊臨習,紙張大小差不多。

日常書寫時,個人習慣用四尺三開大小的紙張,也會根據臨帖需要,裁成更小。

我記得我初學時,買過四尺的紙,因為桌子不大,而且還要寫大張,所以寫起來很麻煩,蘸墨費勁,還要動紙,有點練字的心氣,都會給磨沒。所以儘量練字要選小紙,如果桌子很大,能放得下八尺,可以選擇用整張。

其實寫字還是比較靈活的,最好裁成小紙,因為水平不夠的話,可能前邊寫得好,中間寫錯一個字,這個作品就壞了,哪怕是臨摹作品,也很可惜。不如裁成小塊,寫錯了就換一塊重寫,之前的還能保留。如果寫出一篇不錯的作品,還能拼接裝裱。

起碼努力不會白費。

我自己比較浪費紙,就是因為一張白紙,寫一個字,寫的不順心,就會把整張紙扔掉,比較浪費。

如果紙只有A4紙這麼大,那就扔這麼大一塊。

如果是四尺六尺的大紙,寫了一個二十釐米大字,很醜,也會扔掉整張。

這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是我自己一直保持,因為我想要一次成型的能力,所以算是花點錢買點教訓。

相關焦點

  • 「吼書」曾翔:書法博士只會「複印機式」臨摹古人,有些令人遺憾
    日前,著名的「吼書」倡導者曾翔先生,在他的「木木堂吼書」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些關於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的話題,對當前的書法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個人的一些看法。曾翔認為:「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如果只會臨摹古人,相當於浪費國家教育經費,至少有些令人遺憾」。
  • 書法臨摹時把字形寫得像就做對了嗎?其實這麼做才是正確的
    書法臨摹時把字形寫像了就做對了嗎?其實根本問題就是這個人們在學習書法時總要從臨摹開始,為什麼要去臨摹?因為通過臨摹,是對古人書法的一個認識、吸收、消化的過程,主要是完成對古人字形、點畫、筆法的一個認知和熟練過程。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經常參觀書畫展  書法濃厚信心足聽看講座和表演  成功道路等著你二、什麼叫筆墨性情書法布白講技巧筆性墨情很重要皆以其人情為本喜怒哀樂造詣深喜氣和氣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者氣鬱而字斂樂者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字險麗深淺變化在用筆
  • 書法的筆順:古人實踐出的真理,是書法學習基礎中的基礎!
    書法是中國字的藝術,想要寫好書法,首先就要寫出一手標準的中國字。可許多人的字,總是感覺差強人意,稍遜一籌,雖然橫平豎直,可就是缺少美感,原因到底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許多人在書寫的時候忽略了一個簡單且重要的問題——筆順。
  • 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欣賞書法是為了賞析書法家的用筆用墨,以及對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文字不僅是書法家傳達個人才情的載體,更是引導書法家追根溯源的脈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書法體裁都無法脫離漢字的束縛,每一種書法都代表了漢字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書法家從字體演變中探究到美學觀念的變化。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
  • 看了這書法作品,才知道什麼叫「筆勢」!書法愛好者有眼福了!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而且也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名家,要問小七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小七最喜歡的書法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先不管這裡他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就出處而言,很有問題。這裡要注意到他說的是畫,也就是說他講的墨法是畫中的,適用於繪畫的「墨法」,那麼這就牽扯到一個書畫的問題了,繪畫的技法到底是不適用於書法呢?有人又講:書畫同源,繪畫技巧同樣應該適用於書法。
  • 一本書法界最高水平的內部資料,傳了7代,米芾稱其價值可換萬金
    並且讓人臨摹傳抄,至此這本傳了7代的書法界最高水平的內部資料——草稿版蘭亭序,才得以與世人相見。,大多用的是碑刻版的字帖。真跡版字帖你能清楚看到作者的筆鋒是怎樣運動的,碑刻版的字帖要看筆鋒運動,就只能靠猜了。倘若能讓你看一看真跡版的蘭亭序,看看王羲之是怎樣用鋒的,相信你的書法水平連升三個檔次也不止。
  • 好書法「一氣呵成」,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講「書氣」、「氣脈」,到底是什麼?筆連、意連、勢連又是什麼?  氣貫全篇  劉熙載在《書概》中論章法有道:「章法要變而貫。 」變,即是要筆畫與字的勢態有千變萬化; 貫,即是要無論怎樣的變化,前後氣脈須暢通。
  • 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正在匯總情況進行統一處理,因舉報內容各異,後續要看是否再進行面試或請專家進行審定。對於三幅作品仍在展出的情況,工作人員回應稱,作品也不會貿然撤展,會在收集信息處理之後再做決定。律師臨摹他人作品或構成侵權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介紹,從法律上看,書法作品屬於《著作權法》第三條第四項裡的「美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臨摹只是出於個人學習不構成侵權,而如果臨摹作品是精確複製,且用於商業用途,則構成侵權。
  • 張家祥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入展中國第三屆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八、九屆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千人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五百家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二等獎),全軍第四、五屆書法展(連續一等獎),全國書法藝術大賽「冼夫人獎」(優秀獎),第三、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三屆草書展,全國第三、四屆扇面書法展等數十次全國大展。獲山東省委、省政府首屆「泰山文藝獎」。
  • 寫書法下筆就成墨豬,不會蘸墨是主因,王羲之用8個字把技巧說透
    形成「墨豬」的原因是什麼?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筆法問題。衛夫人說的那種墨豬就是缺少筆法形成的。沒有用中鋒,側鋒平拖甚至偏鋒平拖,很容易形成墨豬。第二個原因就是不會蘸墨。很多人覺得蘸墨還有不會的?其實蘸墨也是有大學問的,我甚至覺得寫書法一下筆就成墨豬,不會蘸墨是主要原因。往下看,下面有詳細說明。第三個原因是,紙張問題。生宣紙吸水極強,掌握不好水墨比例很容易一下筆就成墨豬。所以初學者最好還是用半生熟宣或者熟宣,掌握好技巧了,再改用生宣。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學書法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書法最能體現功夫的深淺,看你的習作,一眼便知是否用功。王羲之能夠讓幾代人推崇,可又有誰知他付出了多少呢?浙江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說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一般都用墨汁練習書法,當前最普及的就是「一得閣」的墨汁了。 紙: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種類很多,其中最適合書畫用的是宣紙。宣紙按其性能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又分為單宣、夾宣、淨皮、棉料等。另外還有用稻草製成的毛邊紙和元書紙。
  • 他6歲開始寫書法,練習楷書70年,一幅字賣593萬!
    ,為何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楷書呢?其實張瑞齡行書和草書的功底也是非常的不錯,只是把重點放在了楷書的學習上,我們都是知道楷書寫起來非常的標準,必須一筆一畫地寫,所以很多書法愛好者都認為楷書太過枯燥,但是張瑞齡卻不這麼認為,他用一生的時間鑽研楷書,最後被稱為是中華楷書第一人。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好的書法作品,不僅僅體現在用筆、章法等方面,用墨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古人在創作書法作品時,都是用墨塊研墨,墨和水的比例全憑個人喜好及經驗,所以每個人用墨的效果有很大差別。現代人大多使用現成的墨汁,雖然簡單便捷了,但也讓人在用墨上少了很多創造力。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書法是什麼?什麼是書法?---俗墨靜香書法作為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其普及性卻遠沒有日本、韓國,並且至今為止,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固定的定義。有無這些法度是評判書法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當今的現代書風對傳統書法構成了強烈的衝擊。他們所謂的創新是基於西方現代理論構架為基礎的,他們通過誇張的線條、扭曲的形體,缺筆少畫的結構來表達對世界的感受,表現的是一種迷惘的、頹廢的精神世界。現代書風的創新完全拋棄了傳統文化和書法美學理論和價值體系,完全拋棄了書寫的法度和標準,是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和拋棄。
  • 學書法你應該準備這些材料
    那這個擴容版的這個案桌,應該是算比較大的。為什麼說它比較大?因為這個案桌,可以直接鋪一張六尺整張(長1.8米)的宣紙,所以挺大的了。話又說回來,這麼大的案桌,平常似乎也沒什麼用。因為你一年當中,也不會寫幾次六張整張的大字。大書房,大案桌。這些好像都是過於理想化的書法學習環境。更常見的情況,我們能夠有一個小房間,再鋪上一張小氈子,可能就感覺很滿意了。
  • 王羲之的一部「草書秘笈」,短短1000餘字,卻蘊含書法大智慧!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古人學習草書有這樣的一部「草書秘笈」,這部秘笈據考證在宋代就已經頗為流傳,具體是什麼時候創作的世人不得而知,此作傳承千年之久,據說乃是王羲之所寫,古人便是依照這樣的一部秘笈,從而快速掌握草書的書寫技巧的!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如果說筆法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筋骨,那麼,墨法則應該是書法血肉之靈魂的體現。中國是墨的故鄉,自古就有制墨、使墨的規則,從墨丸到墨錠再到墨汁,從松煙到油煙墨,無不體現著墨法的精奧。8、宿 墨此法本為中國畫中常有,近人黃賓虹對此法極為推崇,謂:「近時學畫之士務先洗滌筆硯,硯取新墨,方得鮮明,古人作畫,往往於文詞書法之餘,漫興揮灑,殊非率爾,所謂惜墨如金,既不欲浪費筆墨也。畫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靜高潔之觀,而後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畫者,自覺燥釋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