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第V元素
2002年12月04日13:48:46 南方日報 城市畫報 小資
這是窗簾後面的情景,儘管有些模糊:一個房間裡,一些或高或矮的家具,被明暗閃爍的光線勾勒出來,氣氛緊張。在它們之間,是一張很有吸引力的雙人大床。上面,有一個人的剪影靠在床頭。另一頭,是一臺21英寸的電視。毫無疑問,它發出了槍聲,之前還響過一陣警號聲。如果,有人踮起腳跟,就會有以上的發現。但是,旅遊者並沒有這樣做,相反,他靠著外牆,蹲了下來。
這樣,他會錯過一些微小的時刻,比如在3公裡之外,另一個大同小異的窗口裡,一個女人抱著枕頭,對著同一場港產槍戰戲,默默流淚。再比如,他會錯過坐在松木地板上,就著一盞煽情的地燈,和女人靠在一起,聽United Future Organization的第5張唱片,尤其是開始沒多久,就是一長段透明的木吉他獨奏。如果,他能夠在17個小時之前趕到一臺遊戲機前,並且拿起另一把電子槍的話,那麼。
晶瑩剔透的音樂,會使人們的心情變得美好起來。
旅遊者努力收集著四周各種各樣的聲音,它們彼此交融,又相當獨立。這有點像立體幾何,儘管都鋪陳在同一個平面上,但又顯而易見地,構成遠近分離的空間。與此同時,U.F.O.的演繹也相當合拍。這是一個數碼化了的夜晚,整齊平整,月朗星稀,四處傳來顆粒狀的聲息。這迫使我們要給城市夜色來一個鳥瞰鏡頭,就像在旅遊廣告宣傳片裡常見的那樣。旅遊者蜷縮的側影,和變化的光暈重疊在一起,形成一個抒情的構圖。我們不得不承認。
夜晚,是座巨大的發情機組。
所以往往,人們對夜晚充滿了幻想。對於U.F.O.,也是這樣。這支賣弄異國情調的東京電子樂隊,包括了兩個日本人和一名被放逐的法國人,對於夜晚卻有極為精緻的見解。至少在V裡,是這樣。
於是,不管是韌性十足的低音弦,流水般的鍵盤切分音,還是潮溼的背景音效,飽含激情的歌喉,以及惹人懷疑的喘息,都試圖在掩蓋著,隱藏著,塗抹著一些事物,同時又,暴露著,虛構著,誇張著另一些事物。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過程。它的直接後果就是,當旅遊者站起身來,發現右腳失去了知覺。儘管如此,他還是勉強邁開了步子。是的,他對一切都很熟悉。在富有裝飾性的夜色包裹之中,旅遊者,或者說我們,只好承認偽裝成旅遊者是徒勞的,因為。
說實話,我為挑選這張唱片,感到後悔。剛開始是,動聽得有些虛假,到了最後,又熱烈得有些枯燥。這個評語,倒像是在談論愛情。
所謂的。旅遊者慢慢地,但決不遲疑地,從巷子迷宮裡穿出來,走進一個更加龐大的迷宮,徒步行走的軌跡配合著精美的Bossa Nova,輕盈,爽快,胸有成竹。一路上,他會遇到一個橋底露宿者,同時也可能是個醉酒者,非常極端地,那俯臥撲倒的姿勢,也可能是已經死了。理所當然地,一兩個單身或者並非單身的異性,總是會引發無數種可能,不過,更多的是。他會經過好幾個地點(用來喚起多情的回憶),它們都有所改動,有些地方還留下了塗改之後重建的痕跡。這像是一次時間的長徵,更恰當的說法是,這是一個男人的微型進化史。在這樣的進程裡,事件被順敘著,倒敘著,插敘著,卻都只指向一種可能。旅遊者將會來到一個轉換身份的場所,一個改頭換面的閥門,一個嶄新生活的起點,而對於旁觀者來說,這可能是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就跟城市裡任何一個角落一樣。
如果這時候,暖洋洋聽見巷子裡易拉罐被踢響的空曠回聲,摸黑爬起身,走到窗前,掀起窗簾的一角,透過防盜網的鐵欄杆,借著涼爽的外景,發一會兒呆。她可能會留意到,對面旅館4樓第2扇窗口的燈亮了,投射出一個男人的影子。而在另一幢樓房,5樓陽臺上,有個菸頭的亮點,忽明忽暗。
手機簡訊,推薦新聞【我要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論壇熱貼 進入論壇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