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諧振空芯光纖材料損耗理論研究取得進展

2020-11-28 騰訊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研究團隊在中紅外波段反諧振空芯光纖基礎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圍繞光纖材料吸收引發空芯光纖傳輸損耗這一光波導基本問題開展了深入理論研究,建立了國際首個空芯光纖材料損耗的解析模型,並利用該模型預測了石英基玻璃材料在4微米中紅外波段的損耗極限。相關研究成果於4月7日發表於《光學快訊》(Optics Express)。

近年來,反諧振空芯光纖(AR-HCF)因其寬帶、低損的傳輸特性獲得廣泛關注。由於絕大部分光被限制在空氣芯中,反諧振空芯光纖能夠極大克服基體材料本身吸收的影響,顯著降低材料損耗。目前使用石英玻璃製備反諧振空芯光纖,在4微米波長實現了0.04 dB/m的傳輸損耗,而該波長石英材料吸收超過800 dB/m。

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Snyder和Love的經典光波導理論出發,將模態重疊因子的概念推廣至空芯光纖領域,嚴格推導出模態重疊因子的半解析表達式,用於表徵空芯光纖的材料吸收對於傳輸損耗的貢獻。研究將半解析表達式計算結果與有限元方法數值計算系統比較,證明了該模型的精確性與有效性。此外,還系統探討了高材料吸收條件下低損反諧振空芯光纖的優化設計原則,對中紅外波段石英基反諧振空芯光纖的傳輸極限進行了預測。

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的資助。

圖1 仿真所用AR-HCF模型及三種不同芯徑AR-HCF的總損耗隨包層材料吸收的變化。灰線為採用新提出的模式重疊公式得到的損耗預測結果。

圖2 不同結構參數下石英基六芯AR-HCF的計算損耗。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在反諧振空芯光纖材料損耗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研究團隊在中紅外波段反諧振空芯光纖基礎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圍繞光纖材料吸收引發空芯光纖傳輸損耗這一光波導基本問題開展了深入理論研究,建立了國際首個空芯光纖材料損耗的解析模型,並利用該模型預測了石英基玻璃材料在4微米中紅外波段的損耗極限。
  • 抗光子暗化、深紫外傳能空芯光纖研究獲進展
    2018年5月,國際雷射行業雜誌LaserFocusWorld 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抗光子暗化、深紫外傳能空芯光纖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雷射光纖傳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 OE NEWS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基於微結構空芯光纖的高功率雷射傳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成果推介:新型空芯微結構光纖與傳感特性基礎研究
    本發明空芯反諧振光纖具備傳輸損耗低,色散平坦、單模傳輸特點,且製備效率高。項目背景隨著光纖通信和傳感技術的發展,微結構光纖的應用日益廣泛。而空芯反諧振光纖是近年來被提出的一種空芯微結構光纖,其主要利用反諧振原理將光信號限制在空氣芯中傳輸。
  • 空芯光纖(HCF)及最新進展
    不得不說節流永遠不如開源來得快,來得直接,畢竟人家新技術可以成倍,甚至可以將傳統光纖容量提升1~2個數量級。向傳奇致敬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破他曾經創造的紀錄。超越是對前輩最大的尊重。今天我要介紹的這個空芯光纖,也算是對常規實心玻璃光纖的超越吧。先來介紹一下空芯光纖的導光原理和優點,研究歷程以及技術演進,然後再講講它的應用進展。
  • 成果推介:新型空芯微結構光纖與傳感特性基礎研究
    深圳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院的司馬朝坦副教授團隊研究的「新型空芯微結構光纖與傳感特性基礎研究」,是一種空芯反諧振光纖,該反諧振光纖結構包括纖芯、內包層和外包層。本發明空芯反諧振光纖具備傳輸損耗低,色散平坦、單模傳輸特點,且製備效率高。  項目背景  隨著光纖通信和傳感技術的發展,微結構光纖的應用日益廣泛。而空芯反諧振光纖是近年來被提出的一種空芯微結構光纖,其主要利用反諧振原理將光信號限制在空氣芯中傳輸。
  • 3分鐘了解微結構光纖
    圖4(a)是空芯反諧振光纖的一種簡單結構,內包層由8個高折射率圓形的包層管組成,相鄰包層管是相互接觸的,屬於有節點的反諧振光纖;當相鄰包層管相互不接觸,就屬於無節點的反諧振光纖,如圖5(a)、(b)、(d)所示。無節點反諧振光纖大多採用嵌套式結構,如兩層圓形管嵌套(圖5(a))、圓形管與橢圓形管嵌套(圖5(b))和圓形管嵌套多個小圓形管(圖5(d))的結構。
  • 空芯光纖新紀錄
    空芯光子晶體光纖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這些限制。這是由於絕大部分光能量在空氣裡傳輸,因此空芯光纖相比於傳統的實芯光纖,具有潛在的更低傳輸損耗,更寬的傳輸通帶,更高的雷射損傷閾值,低非線性以及低色散等特徵。
  • Nature Photonics|反諧振空芯光纖的卓越偏振特性
    在真空下自由空間傳輸的光具有極佳的純度特性,但受限於它的傳輸距離,而更實用化的普通光纖隨著傳輸距離增加其偏振純度會逐漸退化並易受非線性效應的影響。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A. Taranta等人發現,經過特殊設計的反諧振空芯光纖可以將兩個正交偏振模以10-10/m量級的耦合強度進行傳輸,實現一個類似於自由空間傳輸的波導結構。
  • 空芯光纖新紀錄
    這是由於絕大部分光能量在空氣裡傳輸,因此空芯光纖相比於傳統的實芯光纖,具有潛在的更低傳輸損耗,更寬的傳輸通帶,更高的雷射損傷閾值,低非線性以及低色散等特徵。2020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將空芯光纖的損耗降到了0.28 dB/km,而理論計算出的空芯光纖的損耗極限在通信波段小於0.1 dB/km,比標準單模光纖的損耗極限0.14 dB/km還要低。
  • Nature子刊:空氣光放大,空芯光纖新紀錄
    這是由於絕大部分光能量在空氣裡傳輸,因此空芯光纖相比於傳統的實芯光纖,具有潛在的更低傳輸損耗,更寬的傳輸通帶,更高的雷射損傷閾值,低非線性以及低色散等特徵。2020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將空芯光纖的損耗降到了0.28 dB/km,而理論計算出的空芯光纖的損耗極限在通信波段小於0.1 dB/km,比標準單模光纖的損耗極限0.14 dB/km還要低。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近20年關於微結構光纖的研究較多,通過靈活設計微結構光纖,可巧妙地把玻璃材料和空氣孔相結合,該結構不僅可以用於無盡單模光信號傳輸,也可以實現空芯低損耗傳輸等。光子晶體源於對動物體表的研究。由於具有優良的傳輸特性,光子晶體光纖迅速在全球受到重視。微結構光纖發展初期,其導光機制主要是全內反射導光和光子帶隙導光。近年來,人們發現空芯微結構光纖中還存在一種不同於光子帶隙的導光機理——反諧振導光機理。
  • 深度解析:光纖隨機雷射器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雖然填充型光纖隨機雷射器可以實現方向性良好的隨機雷射輸出,且其泵浦閾值較塊狀隨機雷射器明顯降低,但其結構實現依舊比較複雜,需要特種空芯光纖及合適的增益及散射介質填充,而且由於腔體損耗較大,輸出雷射效率很低,與商用光纖的光學系統兼容性差,限制了其實用化程度。
  • 光子晶體光纖催化中國光纖行業
    光纖自1966 年問世以來,人們最初追求的目標是儘可能地降低損耗。70 年代末,光纖已達到每公裡只有4-5%能量損耗(0.2dB/km),光信號可以傳輸幾十公裡;隨著科技的發展,到80 年代後期摻鉺光纖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面市,光信號可以傳輸過程中增強,完全解決了光纖損耗這一歷史性難題,實現了跨洋超長距離信息傳輸。
  • 提升3個數量級 香港理工光纖傳感領域研究獲進展
    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靳偉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等的資助下,在光纖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最新研究成果「Ultra-sensitive all-fibre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with large dynamic range」(超靈敏、大動態範圍全光纖光熱光譜分析法)於4月13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痕量氣體探測在環境、醫療、安防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反鐵電材料具有儲能密度高、溫度穩定性好、充放電時間快和抗疲勞特性好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位移驅動器、高功率脈衝電源、能量存儲電容器等器件,是國際上研究新型能源、智能材料與器件的熱點。
  • 超連續譜雷射光源研究進展
    2010年,英國阿斯頓大學 Turitsyn 等運用了一種開腔結構的隨機雷射器,利用光纖中的瑞利散射和拉曼效應實現雷射反饋和增益放大,首次提出隨機分布反饋光纖雷射器概念。近年來,隨機光纖雷射器發展迅速,在理論和實驗研究上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在大功率光纖雷射器研製方面,隨機光纖雷射器的輸出功率已突破 3000 W。
  • 可以減少「噪音」的抗共振空芯光纖
    《APL光子學》雜誌近日發文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ROU)和中佛羅裡達大學(UCF)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抗共振空芯光纖,它可以顯著降低幹擾信號傳輸的「噪音」——新型光纖產生的「噪音」僅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單模光纖的千分之一。這是室溫下光纖中的「玻璃聲子」產生「噪音」的最低記錄。
  • 「熱門」高功率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及進展
    引 言光纖雷射器具有眾多令人矚目的優點,如其波導結構與傳輸光纖相同,易於與傳輸光纖集成和耦合;基質材料具有很好的散熱特性和熱穩定性;與傳統固體雷射器相比,光纖雷射器損耗小、閾值低、效率高,容易實現小巧近年來,光纖雷射器輸出功率快速增長,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各項關鍵技術的研究都取得了較大突破,增益光纖有了多種新型結構設計的摻雜光纖(如雙包層光纖、光子晶體光纖等);泵浦耦合技術實現了端面、側面泵浦等多種耦合方式;雷射模式控制技術解決了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光束質量和輸出功率之間的矛盾;光纖雷射器光束合成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多成果。以下將綜述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 中國科大半金屬磁性材料的理論設計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楊金龍研究組在尋找具有室溫半金屬磁性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理論進展,使得製備可在常溫環境下工作的自旋電子器件成為可能。此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