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2021-01-09 小林看天下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孟德爾遺傳定律

從眼睛的顏色到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我們的所有性狀和特徵都遺傳自我們的父母。奧地利修士格雷戈爾·孟德爾第一個發現了控制這些性狀遺傳的定律。他的研究工作填補了達爾文進化論中缺失的部分,並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格雷戈爾·孟德爾的新實驗,將他修道的耐心推到了極限。孟德爾是布爾諾(位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奧古斯丁教會的聖託馬斯修道院的修土,他花了七年時間研究豌豆,這一潛心研究讓他作出了生物科學中最重要的一項貢獻。

1856年至1863年,孟德爾在修道院的花園中通過異花授粉耐心地培育了約29000株豌豆。在一項實驗中,他用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以為會得到新的豌豆類型—略皺,顏色介於黃色和綠色之間。但孟德爾驚奇地發現,子代豌豆和其親代豌豆一樣,不是皺粒就代豌豆的性狀是混雜的有些是黃色皺粒,有些是綠色圓粒·為是圓粒,不是黃色就是綠色,沒有中間狀態。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些子好像性狀是通過不可分割的獨立信息塊遺傳下去的。孟德爾認為這些生物信息塊是性狀遺傳的「因子」。今天,我們稱之為基因孟德爾研究了許多代的豌豆植株,從而繪製出了控制顏色和種子圓皺的基因是如何從親代遺傳給子代的,並總結出了兩條描述這一過程的定律。

分離定律

第一條定律是分離定律。孟德爾意識到,每個豌豆植株都具備任性狀基因的兩個拷貝,分別來自父本和母本。因此,綠色豌豆和黃色豌豆的子代可能擁有這兩種顏色的基因拷貝,一個綠色基因拷貝,一個黃色基因拷貝。分離定律表明,當這個植株繁殖時,只有一個拷貝能進入生殖細胞並傳遞給子代。但如果一個豌豆植株同時擁有綠色基因和黃色基因,那麼它的顏色到底由什麼決定呢?孟德爾推測,有些基因是顯性的,有些基因是隱性的。在豌豆的例子中,黃色基因是顯性的,綠色基因是隱性的。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豌豆同時擁有黃色基因和綠色基因,那麼它的豌豆種子仍然是黃色的。雖然隱性基因對植株的外觀沒有影響,但這個基因仍然存在,並且會傳遞給後代。如果後代個體攜帶一對隱性基因,那麼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能表現出來。例如,兩個都攜帶有一個黃色基因和一個綠色基因的植株,如果它們的後代恰巧獲得了一對隱性的綠色基因,那麼後代植株中還是可能出現綠色豌豆。是什麼決定了這種現象?這就是孟德爾第二定律的由來,又名遺傳定律。該定律指出,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某個基因拷貝是否進入植株生殖細胞是完全隨機的。因此,擁有某個基因不同拷貝的植株,譬如黃色和綠色基因拷貝,會隨機生成分別攜帶綠色基因和黃色基因的胚珠和花粉。

奇妙的數字

孟德爾通過雜交黃色和綠色豌豆品種,證實了這些定律。由於第二定律,控制這些性狀的基因隨機混合出現在子代的植株中,產生了黃-黃、黃一綠、綠-黃和綠-綠的組合,且每種組合的比例相等。但由於基因的顯隱性,前三種組合都是黃色豌豆植株,只有最後一種組合是綠色豌豆植株。即黃色豌豆植株和綠色豌豆植株的比例為3:1,這正是孟德爾觀察到的數據。當然,孟德爾的豌豆比這更有趣。它們不只是黃色或綠色,也有圓粒或皺粒之分。換言之,圓粒植株和皺粒植株的比例也是3:1。將這些形狀和顏色的比例相乘,這一理論便正確地預測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和綠色皺粒的比例為9:3:3:1。

遺傳學之父

事實上,豌豆是特例,因為豌豆的每個性狀只受單個基因的控制。為紀念孟德爾,這種性狀被稱為孟德爾性狀。人類的一些性狀,譬如酒窩或美人尖,以及鐮狀細胞貧血症和囊性纖維化等疾病,也是孟德爾性狀的例子。但一般,基因遺傳比這更複雜,性狀由多個基因之間相互的複雜作用決定。但孟德爾發現了親代如何將性狀遺傳給子代。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缺失的部分,提供了物種自然突變發生的機制。儘管孟德爾在1866年就發表了自己的定律,但直到20世紀,他的研究結果才被人們接受,而那時他早已與世長辭。

相關焦點

  • 從孟德爾遺傳定律研究動物森友會中的花卉雜交!
    本篇文章會從高中學過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動物森友會中,花卉雜交的問題。這是因為動森中不同顏色的花朵雜交出稀有異色花的機制,是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任天堂的作品確實良心) 孟德爾在看著你!
  • 科學史上的今天 || 孟德爾定律的重新發現
    1866年,孟德爾對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經過再次核查各年的實驗記錄而未發現有什麼錯誤後,以題為「植物雜交的實驗」之論文,發表在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會刊第4卷上。在這篇約3萬字的論文中,孟德爾如實地記述了他的重大發現;總結出了被後人稱為「分離律」和「自由組合律」的兩個遺傳定規律。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孟德爾採取單因子分析法,即分別觀察和分析在一個時期內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種因素的幹擾,在發現了分離定律的基礎上,由簡到繁,進一步研究兩對甚至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最終發現自由組合定律。
  • 孟德爾定律終於要改了
    首先申明標題確實有標題黨的嫌疑,因為孟德爾遺傳規律是普適規律,想要顛覆不大可能,不過真理都是在修正中完善的。 孟德爾遺傳規律成立的一個條件就是精卵結合是隨機的。 這項研究否定了孟德爾受精隨機的定律,也顛覆了科學家們將傳統的性別角色投射到受精過程中,認為卵子只能被動受精的描述。在接受《量子雜誌》的採訪中,西北太平洋研究所首席科學家Joe Nadeau闡述了他為什麼認為卵子在受精過程中其實更活躍的理由。他舉了一些例子,證明受精不是隨機的,卵子和精子之間的某些特定配對比其他的更為常見。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保存至今的孟德爾遺物之中,就有好幾本達爾文的著作,上面還留著孟德爾的手批,足見他對達爾文及其著作的關注。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
  •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即遺傳學上分離規律、獨立分配規律和連鎖遺傳這三個規律。分離規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一個規律。它從本質上闡明了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是以自成單位的基因存在的。
  • 顛覆孟德爾定律:卵細胞也會主動選擇精子?
    事實上,受精的隨機性是隱含在孟德爾遺傳第一定律,也就是分離定律裡的。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在配子形成時分開,分別進入一個配子細胞中去,這導致了後代的多種可能性。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雜合子 --- 指其攜帶的一個基因存在有兩個版本,那麼 50% 的後代是雜合子,25% 的後代是攜帶其中一個版本的純合子,剩下的 25% 是攜帶有另一版本的純合子。
  • 勇於探索的人--孟德爾與生物遺傳規律
    1856年,孟德爾開始研究遺傳規律。他在花園種植了一些不同品種的豌豆,並對其進行觀察。經過對豌豆8年的堅持不懈的研究,孟德爾認為,「遺傳因子」(現稱為「基因」)決定了生物的性狀。孟德爾發現了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等其他一些在遺傳中作用重大的規律。
  •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兩次高峰碰巧相隔100年   五、孟德爾之前的遺傳   孟德爾之前,   人們對遺傳的認識還很粗淺,基本認同:「混合遺傳」,黑+白=灰。
  • 遺傳學領域的先驅:孟德爾
    孟德爾是一位奧地利神父,他在花園裡通過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原理。孟德爾的觀察成為現代遺傳學和遺傳研究的基礎,他被廣泛認為是遺傳學領域的先驅。誰是孟德爾?孟德爾孟德爾,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於1822年出生於奧地利。孟德爾是一個神父,他在修道院的花園裡通過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原理。
  • 通過「豌豆」實驗創建遺傳學的孟德爾
    二、豌豆實驗,發現定律1857年,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南郊的農民們發現,布爾諾修道院裡來了個奇怪的修道士。這個「沒事找事」的怪人在修道院後面開墾出一塊豌豆田,終日用木棍、樹枝和繩子把四處蔓延的豌豆苗支撐起來,讓它們保持「直立的姿勢」,他甚至還小心翼翼地驅趕傳播花粉的蝴蝶和甲蟲。
  • 遺傳學第一定律——分離定律
    一說到遺傳學定律,我們首先想到的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格雷戈爾 孟德爾(1822-1884)(Gregor Johann Mendel),奧地利生物學家,在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人們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 不容詆毀的李森科和不怕詆毀的孟德爾
    所有上過高中生物學的人,肯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遺傳學三定律: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的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以及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發現的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遺傳學三定律中,孟德爾貢獻的兩個,是他在1856-1864年發現和提出,並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而摩爾根貢獻的第三個,在1909年就已經提出。
  • 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誕辰195周年 紀念這位孤獨的天才
    1865年,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裡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現在是捷克的布爾諾 )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圖為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實驗圖解 。 圖片來源: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19世紀80年代,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
  • 孟德爾和他的豌豆雜交試驗,在生物學歷史上意味著什麼
    他概括出來的著名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不僅適用於動植物,而且適用於人類自身,至今還是人們解釋遺傳現象的基本概念。孟德爾的論文清楚地說明了他育種試驗的目的,簡單地介紹了試驗中的有關數據,並且謹慎地試著用數學公式來表示試驗的結果。在這篇論文發表的那個時代,雖然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一種理論問世,但是遺憾的是,孟德爾的如此重大發現竟然被長期埋沒,因為當時沒有人對這個修道士的「癖好」感興趣。
  • 融合遺傳與顆粒遺傳的對比
    今天開始必修2的學習,第1個知識點就是達爾文所提出來的融合遺傳,與孟德爾提出來的顆粒遺傳的對比,這也是學生較難理解的一個知識點。融合遺傳的特點是,親本雜交,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子代中混合,永遠無法再分開,子代性狀介於雙親之間。
  • 通過孟德爾的兩個豌豆雜交實驗理解假說演繹法
    通過孟德爾的兩個豌豆雜交實驗理解假說演繹法假說演繹法的幾個步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果得出結論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一)提出問題實驗:(無論正反交結果一致)P:高莖豌豆
  • 遺傳學第二定律——自由組合定律
    一提到遺傳學定律,我們首先想到的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格雷戈爾 孟德爾(1822-1884)(Gregor Johann Mendel),奧地利生物學家,在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人們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通過豌豆實驗,於1865年發現了震驚世界的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中的兩個,分別為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 Mendelian randomization孟德爾隨機化法
    名稱的由來?設計的初衷是什麼?Mendelian randomization的基本原理?Mendelian randomization的應用場景?實例分析什麼是Mendelian randomization?研究背景?名稱的由來?設計的初衷是什麼?
  • 遺傳規律和疾病
    遺傳是指父母性狀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這都是在講遺傳現象。孟德爾遺傳學1822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是園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