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孟德爾的兩個豌豆雜交實驗理解假說演繹法

2021-01-09 高中生物知識速遞

通過孟德爾的兩個豌豆雜交實驗理解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的幾個步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果得出結論

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一)

提出問題實驗:(無論正反交結果一致)

P:高莖豌豆×矮莖豌豆

F1: 高莖豌豆

↓自交

F2:高莖豌豆 矮莖豌豆

3 : 1

提出問題: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為什么子二代矮莖又出現了? F2中的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嗎?

2、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

(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這些遺傳因子就像一個個獨立的顆粒,既不會相互融合,也不會在遺傳中消失。

(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

(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5)圖解:

3、演繹推理(對測交結果進行預測)

如果假說正確,測交結果應該是後代高莖:矮莖=1:1

4、實驗驗證:

孟德爾用雜種子一代高莖豌豆(Dd)與隱性純合子矮莖豌豆雜交,在得到的64株後代中,30株是高莖,34株是矮莖,比例接近1:1.

5、得出結論:

由於實際實驗結果和預測結果一致,所以孟德爾提出的假說的正確的

6、分離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三、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

提出問題實驗(無論正反交結果都一致):

P: 黃圓×綠皺

F1: 黃圓

↓自交

F2:黃圓 綠圓 黃皺 綠皺

9:3:3:1

在F2 代中:

4 種表現型: 兩種親本型:黃圓9/16 綠皺1/16

兩種重組型:黃皺3/16綠皺3/16

其中:圓粒:皺粒=3:1 黃色:綠色=3:1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新的性狀組合?出現的新比例與一對相對性狀中的3:1有關係嗎?將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併考慮,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2、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

(1)假設圓粒和皺粒分別由R和r控制,黃色和綠色分別由Y和y控制,則純種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的遺傳因子組成分別為:YYRR和yyrr,子一代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表現為黃的圓粒(2)F1在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圖:

所以F2的性狀表現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3:1

3、演繹推理(對測交結果進行預測)

如果假說正確,測交結果應該是4中表現型之比為1:1:1:1

4、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及結果)

5、得出結論

由於實際實驗結果和預測結果一致,所以孟德爾提出的假說的正確的

自由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相關焦點

  •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3、權威機構或專家出於偏見或不理解,認為孟德爾的研究是一般的雜交實驗,和別人的沒有多大差別。   孟德爾的遺傳思想是:「顆粒遺傳」。   【2】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一、選擇豌豆的優點:   1、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實驗結果可靠,容易分析。)
  •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9世紀中期,孟德爾用豌豆做了大量的雜交實驗,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記載和進行數學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雜種後代中出現一定比例的性狀分離,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子二代出現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他通過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像而提出假說,並對性狀分離現象和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作出嘗試性解釋。
  • 假說-演繹法
    ,推出預測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對假說-演繹法爭論最多的問題是假說的提出。歸納主義者強調最好的假說必須滿足歸納法的要求,演繹主義和假說主義者則強調假說要靠創造性的猜想、直覺來建立。也有人不管假說最初的產生,只把假說-演繹法理解為一種科學解釋的演繹模型。恩格斯曾經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充分說明假說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 假說一演繹法
    由於假說無法被直接驗證,需要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推出預測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假說一演繹法的雛形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歸納一演繹模式。按照這一模式,科學家應從要解釋的現象中歸納出解釋性原理,再從包含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繹出關於現象的陳述。
  • 通過「豌豆」實驗創建遺傳學的孟德爾
    修道院的納普院長發現孟德爾是個有為青年,在他的資助下,孟德爾來到歐洲超級名校維也納大學,主攻物理,在那裡幸福地遇到了他一生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都卜勒和站在時代尖端的植物學家安革爾,為他的豌豆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56年,孟德爾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之後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現代遺傳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1856年始,孟德爾在修道院的花園裡,種植山柳菊、菜豆、豌豆、玉米等植物進行雜交實驗,也飼養小家鼠和蜜蜂做雜交實驗,許多實驗是一無所獲,而最終揭示遺傳學基本定律的連續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因為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植物,從市場買來的豌豆種子都是純種,雜交實驗從純種開始,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雜種;相對性狀穩定而易於區分;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一年生植物,結實率高。
  • 高一生物複習方法: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相關知識點
    二、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實驗過程(看書)  2、對分離現象的解釋(看書)  3、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看書)  例:現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斷它是顯性純合子(AA)還是雜合子(Aa)?
  • 孟德爾和他的豌豆雜交試驗,在生物學歷史上意味著什麼
    孟德爾選擇豌豆這種作物作為人工育種研究的材料,理由是多方面的。例如,豌豆的性狀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其純種在嚴格條件下能保持數年不變,且容易識別。豌豆生長期短,雜種容易繁殖後代。最主要的是豌豆雜交人工致育試驗,成功率幾乎是100%。不僅如此,他還選擇了那些彼此間性狀有所不同的雜交品種,因為作為試驗研究材料的豌豆植株性狀要易於觀察識別。
  • 種豌豆的修道士---孟德爾
    種豌豆的修道士---孟德爾1865年一項令現代的人仍然嘖嘖稱讚的實驗豌豆雜交試驗他的創建者孟德爾也許許多人還不知道但提到遺傳規律他是遺傳學之父也許他的發現足夠偉大如果他出生在諾貝爾之後他的名譽和地位足以顛覆他的Whole life
  • 深度揭秘不可思議的事實,孤獨的天才孟德爾
    數學分析結合生物學實驗,產生很重要的意義,揭示了遺傳的規律。因為孟德爾希望找到普遍適用的規律,所以,他論文最後一部分實驗是「其他種屬植物雜交體的實驗」,檢驗他從豌豆發現的規律是否適用於其他植物。在論文發表時,他說開始用了幾種其他植物,其中用大豆做的兩個實驗已經做完。
  • 雜交水稻解決了人們吃飯的問題,袁隆平之外,我們不能忘記孟德爾
    在這一切的背後,和數百年前一個人的名字是分不開的,他就是格雷戈爾·孟德爾。十九世紀初期,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經歷了文藝復興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在科學技術和人文地理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而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各地海岸線也被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們描繪出來,甚至各大洲陸的動植物分布也已被不畏艱險的人們發現研究。
  •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他的研究工作填補了達爾文進化論中缺失的部分,並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格雷戈爾·孟德爾的新實驗,將他修道的耐心推到了極限。孟德爾是布爾諾(位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奧古斯丁教會的聖託馬斯修道院的修土,他花了七年時間研究豌豆,這一潛心研究讓他作出了生物科學中最重要的一項貢獻。1856年至1863年,孟德爾在修道院的花園中通過異花授粉耐心地培育了約29000株豌豆。
  • 遺傳學領域的先驅:孟德爾
    孟德爾是一位奧地利神父,他在花園裡通過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原理。孟德爾的觀察成為現代遺傳學和遺傳研究的基礎,他被廣泛認為是遺傳學領域的先驅。誰是孟德爾?孟德爾孟德爾,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於1822年出生於奧地利。孟德爾是一個神父,他在修道院的花園裡通過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原理。
  • 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1865年3月8 日
    在修道院,孟德爾找到了一片可以自由耕種的土地,開始了豌豆雜交實驗。他創造性地採用了嚴格的篩選法,在 33 種豌豆的不同品系中,選出了 22 種。 從 1856 年到 1863 年的 8 年間,一共種植了 29000 株豌豆。他不厭其煩,記錄豌豆種子、豆莢、葉子、莖和花等在生長過程中彼此細微的差別,經過仔細篩選,確定了其中 12835 株,從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當把種子是黃顏色的豌豆株與綠色種子的豌豆株雜交以後,它們的後代總是黃的,然而再下一代,綠色再現的比率則是1 : 3。
  • 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誕辰195周年 紀念這位孤獨的天才
    1865年,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裡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現在是捷克的布爾諾 )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圖片來源: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19世紀60年代,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中的兩個,分別為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圖為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實驗圖解 。 圖片來源: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19世紀80年代,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
  • 科學史上的今天 || 孟德爾定律的重新發現
    1866年,孟德爾對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經過再次核查各年的實驗記錄而未發現有什麼錯誤後,以題為「植物雜交的實驗」之論文,發表在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會刊第4卷上。在這篇約3萬字的論文中,孟德爾如實地記述了他的重大發現;總結出了被後人稱為「分離律」和「自由組合律」的兩個遺傳定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