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規律和疾病

2021-01-15 中國數字科技館

遺傳是指父母性狀通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獲得其父母遺傳信息的現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這都是在講遺傳現象。

孟德爾遺傳學

1822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是園藝家。孟德爾受到父母的薰陶,從小很喜愛植物。當時,在歐洲,學校都是教會辦的。學校需要教師,當地的教會看到孟德爾勤奮好學,就派他到首都維也納大學去念書。

大學畢業以後,孟德爾就在當地教會辦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1843年,年方21歲的孟德爾進了修道院以後,曾在附近的高級中學任自然課教師,後來又到維也納大學深造,受到相當系統和嚴格的科學教育和訓練,為後來的科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不久,孟德爾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

在實驗中他驚奇地發現:當紅花豌豆與白花豌豆雜交時,第一代植株全開紅花。那麼白花難道就銷聲匿跡了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孟德爾將第一代紅花植株自花授粉(指同一朵花中,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也叫自交)。妙得很,在第二代植株中,除了出現紅花,還有開白花的,兩者的比例為3∶1。可見控制紅花與白花的遺傳因子——基因,在第一代中並沒有像紅墨水和自來水那樣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是仍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只是紅花這一性狀得到了表現,在遺傳學上稱為「顯性」,白花性狀潛伏了下來未能表現,故稱為「隱性」。到了第二代,白花性狀又「分離」了出來,在遺傳學中稱為分離定律。

孟德爾遺傳學是孟德爾根據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提出的遺傳學中最基本的定律,又稱經典遺傳學,包括分離定律和獨立分配定律。分離定律,講的是一對相對性狀,即紅花與白花,它們在雜合狀態下並不相互影響,而在配子形成中又按原樣分配到配子中去。如果同時考慮兩對以上的性狀,例如一種豌豆為開紅花的高植株,另一種為開白花的矮植株。孟德爾讓這兩種植株相互授粉,結果發現,第一代全為高植株開紅花;而第二代卻出現了4種類型:高植株紅花、高植株白花、矮植株紅花、矮植株白花,它們的比例為9∶3∶3∶1。其中有兩種類型是全新的,是親代所沒有的。這就是遺傳學中的獨立分配定律。

孟德爾的這些卓越科學見解,大大超過了那個時代的水平,但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以致他的論文被打入「冷宮」。直到20世紀,來自3個國家的3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從此,遺傳學進入了孟德爾時代。盂德爾的精湛研究,使他成為現代遺傳學的鼻祖,後來的人們尊稱他為「遺傳學之父」。近代科學研究表明,這些規律無論是對微生物、動植物以至人類自己,都是適用的。如果當時有諾貝爾獎,那孟德爾是受之無愧的。

基因和染色體的異常造成遺傳病

在孟德爾之前,人們曾認為遺傳是一個混合過程,但是孟德爾證實存在一種不可分割和獨立的遺傳單位,後來人們證實這種遺傳單位就是基因。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位,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

那麼基因在哪裡呢?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構成一切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內有細胞核。細胞很小,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其內的細胞核就更小了。可是細胞核內還有許多更小的東西,在放大800~1000倍的顯微鏡下,它們看上去有點像一根根小麻花。當這些小麻花遇到某些特殊的染料時,即被染成鮮豔的紫紅色,所以叫它染色體。基因就存在於染色體上。

各種生物的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特徵,都各不相同。儘管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早就把許多動植物的染色體研究得一清二楚了,可是對於自身的染色體卻一直是個謎。第一位真正搞清楚人類染色體數目的人,是個華裔,名叫蔣有興。1955年12月22日凌晨,蔣有興在顯微鏡下觀察了人類胚胎細胞的染色體,數出了他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數字:46。要知道,早在1923年發表的論文中,佩因特得出了人類染色體的「正確」數目是48條的結論。隨後,48這個數字在整個細胞遺傳學界有著長達30多年無人質疑的統治地位。直到1956年4月,蔣有興發表論文《人類的染色體數(TheChromosome Number of Man)》,指出人類有46條染色體。這一新的結論很快得到了很多其他實驗室觀察結果的驗證。從論文的發表,到人們接受「人類染色體有46條」這個科學事實,結束48條染色體這一認識在細胞遺傳學界長達30多年的統治地位,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舊的錯誤結論被推翻,新的科學認識被建立,人類細胞遺傳學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這46條染色體是成對的,總共有23對。其中22對稱為常染色體,這些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著人的絕大多數性狀;另一對稱為性染色體,它們是決定性別的。人們常常談到一種「陰陽人」,過去只知道這類患者「非男非女」,但不明其病因。現在人們知道了,問題就出在性染色體上。這類患者的染色體數目是47條或45條,即性染色體往往多一個或少一個。但這類患者一般較少。

相比性染色體異常,常染色體異常要嚴重得多。兒科有一種疾病叫「先天愚型」,是最早報導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畸變症候群。這類患者長得「傻裡傻氣」,面貌也很奇特,兩眼凹陷,塌鼻梁,舌頭時常伸出嘴外,智力極差。研究發現,這類患者的染色體有47條,僅比正常人多了一條染色體,竟導致如此嚴重的結果,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呀!細胞中的染色體「亂了套」,看來是壞事。但人類利用染色體的原理,人工培育了甜蜜多汁的無籽西瓜,這種西瓜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成雙的,而是33條,比一般西瓜染色體多一條。

人類中由基因和染色體的異常而造成的疾病,統稱為遺傳病。遺傳性疾病有數千種,它們涉及到身體的各種器官。以前曾認為遺傳病是不治之症,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來防治遺傳病:如根據病史和臨床檢查,給予遺傳勸告,以細胞遺傳、生化遺傳和分子遺傳學技術對產前胎兒進行診斷等。此外,遺傳病的療法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外,物理療法和針灸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如「假性肌肉營養不良症」,患者肌肉軟弱,生活不能自理,使用物理療法可減輕症狀,甚至改善肌肉的運動能力。可以預見,人們徵服遺傳病並應用「遺傳工程」為人類服務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

文/駱昌芹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

相關焦點

  • 血型遺傳規律表
    我們都知道,父母會有很多特徵遺傳給下一代,其中也包括血型,不過,有些人對血型遺傳的規律不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看血型的詳細解讀,會解開大家的疑問。依照血型遺傳規律,如果知道父母的血型,便可推算出子女可能是哪種血型,除此之外,了解血型的遺傳規律,對輸血或治療血液性疾病,也有重要意義。
  • 血型遺傳也是有規律的!
    我們都知道,父母會有很多特徵遺傳給下一代,其中也包括血型,不過,大部分人對血型遺傳的規律不太了解,今天就在這裡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1865年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他仔細研讀了達爾文的著作,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保存至今的孟德爾遺物之中,就有好幾本達爾文的著作,上面還留著孟德爾的手批,足見他對達爾文及其著作的關注。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
  • 北師大龔高浪組首次揭示大腦左右半球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
    該論文利用雙生子和家系人群的彌散磁共振腦影像數據,從遺傳度(heritability)相似性和遺傳相關性(genetic correlation)兩個角度,揭示了左右側同源腦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眾所周知,左右半腦之間高度相似,但也存在多個維度的不對稱性,這是人腦結構與功能的重要規律之一。
  • 遺傳與血型 父母血型遺傳孩子的規律
    人類有15個以上在遺傳上 獨立的血型系統,其中最為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共有4種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其遺傳規律是:ABO血型含有A、B、O三種 血型基因,組成AA、AO、BB、BO、AB和00六種基因型。
  • 近視的遺傳規律
    這些疾病的特徵是蛋白聚合體的順序傳播及沉積,均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本項研究中,課題組發現htNSCs中的一個亞群具有很強的神經肽和腸肽分泌功能,包括胰島素、高血糖素和促生長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等。
  • 勇於探索的人--孟德爾與生物遺傳規律
    1856年,孟德爾開始研究遺傳規律。他在花園種植了一些不同品種的豌豆,並對其進行觀察。經過對豌豆8年的堅持不懈的研究,孟德爾認為,「遺傳因子」(現稱為「基因」)決定了生物的性狀。孟德爾發現了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等其他一些在遺傳中作用重大的規律。
  • 高中生物:遺傳規律知識點總結+方法綜述
    生物的知識點多且雜,特別是遺傳規律這一模塊有很多專業名詞和計算公式,所以會導致很多同學混淆概念或者套用到錯誤的公式。在這裡,小編提醒大家,要從基礎出發,理清各個名詞的相似和差別之處,明確各個公式的套用條件,才能避免低級錯誤。遺傳規律都是高中生物的重難點。因為這一個知識點出題形式多樣,包括計算題、圖表題,一道題可能包含的信息量多,還往往伴有公式計算,所以令很多同學頭痛不已,下面和小編看看有哪些知識點。
  • 肌營養不良爸爸有遺傳男孩嗎?肌營養不良的遺傳規律?
    我們都知道肌營養不良症是指一組以進行性加重的肌無力和支配運動的肌肉變性為特徵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群,肌營養不良症不但能夠影響運動功能,患者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癱瘓,還累及心臟會並發肺部感染以及壓瘡而亡。所以有很多患者的問肌營養不良是怎麼遺傳的呢?
  • 性染色體的遺傳規律
    但其中有一對在男性體內會有些不對稱,因為其中包含了一條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和一條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而女性則是一條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和一條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母親總是向子女遺傳自己兩條X染色體中的任意一條,而父親則會向兒子遺傳自己唯一的那條Y染色體,但向女兒遺傳自己的唯一的那一條X染色體。
  • 哪些疾病容易遺傳給孩子?心腦血管疾病是不是遺傳疾病?這樣預防
    很多疾病都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後天發病。這些疾病都屬於遺傳疾病。作為心血管醫生,我們還是說說我心血管相關疾病。一、醫院所見我們在醫院總能遇到一家子,當父親或母親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的時候,孩子或者兄弟姐妹有這些疾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遺傳規律的應用易考點》總結
    遺傳規律的應用是在考試中非常常見的內容,分值佔比也是相對較大的,也是各位考生覺得很難的部分,今天我們就這部分內容來給大家總結總結有哪些常見的考點,以及答題技巧,以方便在考試中能夠快速做題並拿到相應分數。
  • 基因可以改寫了 遺傳疾病或許可根治
    昨天,幾個大的網站都刊登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文章的題目非常醒目,是基因科學的一個重大突破,基因可以改寫,通常我們說人是有遺傳基因的,正是因為這些遺傳基因的存在,才導致了很多家族性的遺傳性疾病,而且這些疾病的遺傳性非常強,但是因為醫療技術的有限,對於很多的遺傳性疾病並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
  • 血型遺傳規律表解讀指南,準爸媽睡前必讀!
    其實這種現象也叫做血型遺傳規律,也就是說父母子女之間的血型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那麼準爸媽估計都很好奇你們的寶寶會是什麼血型呢?這時候就得用到我們的血型遺傳規律表啦,這血型遺傳規律表可以根據雙方父母的血型推測寶寶的血型,我們一起來推測看看!
  • 解讀基因密碼,防範遺傳疾病 上海啟動培訓遺傳諮詢師
    原標題:解讀基因密碼,防範遺傳疾病上海啟動培訓遺傳諮詢師  如今,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出生缺陷兒,發生率高達5.6%,出生缺陷已成為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人類醫學遺傳學的深入研究揭示,幾乎所有疾病都包含遺傳因素成分,換言之,基因檢測與遺傳諮詢是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有效手段。
  • 從數學角度看人類血型分布的遺傳規律
    其規律如下表: 表一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親代各種血型的父母組合應是隨機事件,要使各種血型不至於消失,應保證通過若干代遺傳後,各個血型人的概率分布應保持不變,才能是各種血型得以保留。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前沿探索  科普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教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員和醫學院那潔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合作實驗室還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偉研究員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遺傳專科醫院徐家偉、姚桂東博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吳婧怡、博士生劉伯峰、博士後林自立和醫學院博士生王培哲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 高中生物:遺傳選擇題計算規律總結,掌握規律快速突破難點!
    高中生想要在計算題上有所突破,就是要多做題、從題中總結規律。基於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生物遺傳選擇題計算規律」,幫助同學們總結規律,快速突破難點!由於篇幅限制,以下僅為部分截取。
  • 省級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紅河州)分中心成立
    近日,由州衛生健康委主辦,州婦幼保健院承辦的「紅河州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班暨雲南省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分中心啟動會」在蒙自舉辦。本次培訓採取遠程視頻的方式,主會場設在紅河州衛健委,分會場設在各縣市衛生健康局。
  • Science:RNA剪接突變在遺傳變異和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們研究了上千種突變如何影響對諸如身高之類的性狀和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類的疾病的基因調節。這些發現突出表明人們需要更好理解RNA剪接在複雜性狀和疾病變化中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加準確地在功能上理解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