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中的末日世界裡,為何人類都選擇縱情狂歡?

2020-12-09 騰訊網

怪物馬戲團 | 文

01

末日文化,起始篇章

至今,離我們「逃脫」2012年的「瑪雅末日」已經8年了。這8年裡,雖然我們的世界陸續經受了金融危機和戰爭的洗禮,但末日確實沒有降臨。

而在我們「逃過」末日後,末日文化愈發火熱,滲透入娛樂作品的各個角落。在這八年裡,《瘋狂麥克斯》和遊戲《廢土》有了續作,《輻射》成了一線IP,我們自己也做出了《靈籠》這樣末世題材的大火之作。

《靈籠》

不知不覺間,「末世」不再讓人首先想到絕望的終結,這個詞上被栽培了新的意象,在人的聯想中培育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末世生活繪卷。56年前,《奇愛博士》讓故事在核爆中結束;而今日,電影和遊戲把人類的故事寫到了核爆之後。

末日不再意味著結局,它成了故事的起點,人性則是故事的主角。

沒人說得清末日文化到底來源於何處,它可能就根植於我們的本能,然後在各種宗教裡浮現。「後啟示錄式」這個形容詞就來自《新約聖經》的最後一卷《啟示錄》。

多雷插畫:《聖經故事》,啟示錄之最後的審判

由於該卷中記錄了世界末日的景象,且全卷被一部分人認為是對未來滅世之災的預言,所以「啟示錄」成了末日的同義詞,「後啟示錄」便用來形容末日之後的時代。

基督教自然不是這種思想的唯一來源。印度和瑪雅等文明的宗教中都有世界在毀滅後重生的概念,這些宗教可以說是「後啟示錄文化」的根源。在進入電影工業的時代後,很多宗教元素都被娛樂化。於是在把西部片和《啟示錄》,以及當時流行的朋克文化融合後,「後啟示錄風」就在《瘋狂的麥克斯》導演喬治·米勒的手裡誕生了。

在澳大利亞取景的廢土

再後來,這種風格一次次進化,從冷戰和嬉皮士精神中汲取養分,逐漸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廢土風。

不過末日文化並沒被徹底娛樂化,在眾多商業題材中,它可能是涉及人性討論最多的之一。「末日」也從一種莊嚴壓抑的宗教概念,變成了承載內涵的文學意象。

02

末日世界裡的人性

《末日危途》

在後啟示錄的背景下,人面對的是一個被毀掉的世界,文明已經坍塌,人性獲得了釋放。在掙脫律法和社會的桎梏後,人性中的善與惡都被放大。人的續存與人性的續存成了巨大的矛盾,為了生存,人有時需要為了獲取資源而選擇背叛;而為了人性,人又必須在充滿猜疑鏈的廢土上選擇信任。

好的後啟示錄作品,一定是一首寫滿人性掙扎的舞曲。在這種創作思維下,諸如《行屍走肉》《最後的生還者》這類末日文化的代表作,都把重心放在了人性的探討上。

《行屍走肉》是一部末日下的人性群戲,人在喪屍肆虐的大地上為了生存,不得不應對世界拋出的各種惡意。此外,高壓的環境和文明的消失,逼出了人性中最惡的一面,為了對抗這種惡,人性的善也需要達到非常堅韌的地步,這就製造了異常強烈的戲劇衝突。

而在《最後的生還者》一代中,編劇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視角:人性的善在廢土上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續存?是傳統劇情中那樣犧牲小我為了大我,還是拋掉縹緲的「大局」,轉而保護住伸手可及的親人呢?這是一個沒有答案,卻需要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03

末日星辰下的狂歡之夜

人性在後啟示錄作品中更深的表現,則是獨屬末日環境的狂歡情緒。

2012年,「瑪雅末日預言」傳播時,現實中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恐懼。末日自然使人害怕,這是人之本能,所以除了後啟示錄文學外,大多數描寫末日的作品都是災難向的。

瑪雅日曆

面對世界的毀滅,人在短期內只能以絕望的姿態面對。但只要人繼續存在,就無法苟活在負面情緒中,所以末世同樣能激發出人的正面情感。當現有的社會框架被破壞,外界的束縛和未來的安穩同時崩塌後,在日積月累的生存壓力下,壓抑的情緒得到了宣洩的出口,便進入了一種「末日狂歡」的狀態。

在《黑客帝國2》中,地下城市錫安的居住民在面對機械大軍壓陣時,選擇了盡情狂歡來發洩情緒。這種看似慶祝毀滅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生命力的釋放,隱含著對末日和廢土的反叛。

《黑客帝國2》中的末日狂歡

《明日之後》的第三季也有同樣的理念。在這款手遊的第三季中,官方拋出的主題是「末日LIVE之夜」。

這種狂歡不是全然歡快的,例如狂歡夜中有個節目是遊戲NPC阿列克謝的rap表演。這首饒舌歌裡可以嗅到他對玩家的一種「身為其父而引其道」的教導,在遊戲劇情裡,也正是這位NPC帶領玩家進入據點「歡樂101」,並犧牲自己救下了玩家。

阿列克謝的rap表演

不過表演的主旨卻不是讓人回想起往日的悲傷,「在末日裡活下去」才是這首歌的主題。阿列克謝勸導玩家「活下去」的不止有生命,還有身為人應該有的人性。

阿列克謝自己是一名在廢土裡見夠了現實冷酷的人,他無法保護自己曾經的手下,無力保護被懷疑成感染者的女孩和開槍自殺的少年。但是在生命的最後,他成功保護了玩家,這種自爆式的保護,未嘗也是一種生命在毀滅前的狂歡。

人性的狂歡,也存在在氣質的表現上。很多後啟示錄風作品都會帶著一種另類的狂歡氣質,《瘋狂的麥克斯》系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該系列的人物都有一種極富生命力的癲狂,在最新的第四部裡,約翰·米勒直接把瞎眼吉他手的演奏搬到了追逐戲中。

後來,這種文化在《輻射》系列變成了爵士樂渲染的荒誕廢土,在《無主之地》變成了更加癲狂的朋克嘻哈精神。

這種特色一方面和「廢土文化」誕生時流行的朋克與金屬樂文化有關,另一方面,這種狂歡的氛圍是為了觀眾服務的。「末世」下的一切都在投影現實生活中的生存壓力和常年的高壓環境,它們是一種誇張化的藝術處理。

同樣,《明日之後》的狂歡夜也充滿這樣的釋放。其中的「喪屍舞」讓玩家一方和敵方怪物同臺表演,在炫目的舞檯燈光和廢土的夜空下,敵我雙方暫時拋下了自己的身份,將生存的掙扎和嚴酷的現實拋到腦後,今晚充斥的是沒有理性,沒有思考的狂歡氛圍。

在這種連喪屍也一同加入的舞蹈中,理性已經被撕碎,狂歡猶如本能一般滲入血管,變成腎上腺不斷衝擊倖存者的世界觀。喪屍本是敵人,是死亡的代言人,然而在這種瘋狂之中,仿佛死亡本身也加入了狂歡。在這一刻,維護生存根基的理智已經蕩然無存,摧枯拉朽的力量在人的心中把末日粉碎。

對於末世下的人,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明日之後,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生存理念。對於迷惘的現代人來說,這也是我們有時不得不選擇的一種態度。

藝術是人類在面對虛無和毀滅時發出的吶喊;這就是為何當世界轟然倒塌,人性會選擇狂歡。

電音與廢土的結合

《明日之後》把這種末日狂歡從線上延續到了線下。在《明日之後》第三季與廣州長隆和上海TAXX的聯動中,官方將遊戲內的末世氛圍搬進了現實。透過破舊載具搭建的廢土一角,你可以窺見那個文明崩塌的末世。

對於遊戲玩家們來說,這個廢土的一角成了他們狂歡的地方。雖然他們不需要面對真正的末日,但在時代和生活的重壓下,這群年輕玩家依舊在用最富生命力的方式肆意歡慶,一半是為了遊戲中的過去,一半是為了現實裡的當下。

04

激情散去,世界重啟

歇斯底裡、大聲嘶吼、縱情慶祝……但後啟示錄作品中的狂歡並非崩潰,而是一種告別過去的儀式。狂歡夜過後,舊世界將向新世界過渡,這首末日狂歡曲的尾聲,是重生。

人們即將帶著理性和勇氣,面對更強的末日生存挑戰。對於末世中生存的人們而言,這是一種瘋狂和理性的必要切換,生命在這種釋放中維持著性命和人性的續存。這是末日文化中形似日出的一面,日出之後,人們將迎向新的未來。

《明日之後》第三季,世界重啟

隨著第三季的到來,《明日之後》在迎接著新世界的降臨。狂歡夜則是告別和重啟的交接,狂歡夜後,《明日之後》邁入第三季,末日大世界真正降臨,一切又是全新的挑戰。

在重啟的世界裡,玩家要面對更可怕的屍潮,不斷衝擊倖存者脆弱的庇護所,災難帶來的必定有對人性更緊迫的考驗。但是在災難間,一些新的美好也將降臨。例如重啟之後,四季的車輪會帶著整個遊戲世界前行,世界的生態也會隨之改變。死亡和生存會同時進化。

而新加入的無縫大地圖,更讓這片末日後的大地更加真實。駕駛著載具不斷馳騁,跨過綠嶺和雪峰,在舊文明的遺骸和新人類的溫床間遨遊,這也是後啟示錄文化獨具的一大魅力。

像末日LIVE之夜,以及瘋狂麥克斯等各種風格,去解構末日人性的作品,一次次為我們譜寫著異世界的人性之歌。藉由這種我們無法觸及的背景,我們感受到了人性在超越現實世界的演變,這也是我們為之著迷的理由。

在未來,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師用遊戲這種第九藝術,朝人性探討的更深領域進發。興許我們應該感激能有末日文化這樣的畫布,使我們得以在和平的年代, 塗刷著人性的思考印記。

-END-

相關焦點

  • 暑期縱情狂歡 CSOL全新女性角色驚豔亮相
    今天CSOL暑期狂歡第三波迎面襲來,全新女性角色登場,為這個炎熱的夏季帶來一抹亮色與陣陣的清涼。全新女性角色驚豔亮相CSOL暑期狂歡第三波為眾人帶來的最大亮點,毫無疑問就是2名全新的女性角色。她們分別是隸屬於CT陣營的夢瑤和隸屬於T陣營的燻。
  • 人類禁足的一個月裡,自然界開啟了狂歡派對...
    從疫情發生至今全國人民被禁足在家一月之久在我們仿佛世界末日降臨的時候自然界卻迎來了狂歡!「大災難」但在動物的眼裡這卻仿佛是一場狂歡的慶典...植物在沒有人為的幫助下以驚人的速度生長恢復嫩芽和種子在風中搖曳像浴火重生的鳳凰倖存的動物們也重新開始了覓食和活動人類對自然的掌控常常只是一種幻想
  • 廢土電影:末日狂歡的極致美學,秩序崩壞的廢墟世界
    1、用來形容電影、遊戲時,「廢土」是科幻題材下的一個子類別;《生化危機:終章》、《黑客帝國》、《未來水世界》、《艾利之書》、《飢餓遊戲》、《遺落戰境》、甚至《機器人總動員》都是廢土題材的電影▼若災難片講述的是世界如何被毀滅,那麼廢土探討的就是末日到來後,人類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 100秒的末日時鐘,為何喚醒了末日經濟?
    於1947年安放在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裡。「世界末日鍾」只在錶盤左上方15分鐘的範圍內有刻度,零點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指針離零時越近,表明危險性就越大。 自從1947年設置世界末日時鐘以來,該時鐘先後進行了22次調整。距離午夜12點最近的一次調整是1953年,將指針指向23:58分,因為當時美蘇的軍備競賽,將世界拉入了一個緊張而不安的氛圍中。
  • 王昱:誰還記得1999年的「世界末日」說
    人們一再見證這種末日說的坑爹,卻又總是天真不改地投入新的「末日狂歡」中,個中緣由,恐怕除了人性使然,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今天是12月20日,離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還有一天。國人對個體的死亡諱莫如深,對世界末日說為何如此熱衷呢?這是個十分有趣的話題。  提到世界末日,實在是個沒什麼創意的概念。
  • 瑪雅人預言「201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
    因為世間萬物都是一種生生息息的奇妙物體存在,不僅擁有春暖花開的奇妙景象,還有生老病死的悲歡離合,但是人類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努力,努力創建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但是即便是細心地維護,世界仿佛總在和人們開玩笑,時常給人類帶來一場又一場的「鬧劇」。但是這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災難,這其中就要提起曾經被瑪雅人預言的「2012世界末日」,為何遲遲沒有發生?
  • 電子遊戲為何總是描述世界末日?
    打殭屍、打外星人、打怪物,電子遊戲一直對世界末日情有獨鍾。將人類文明設置為遊戲背景,為什麼能夠吸引玩家?電子遊戲為何著迷於世界末日?Why video games are obsessed with the apocalypse?
  • 2012年的世界末日,瑪雅人為何預言失敗?原來都是錯覺!
    2012年的世界末日,瑪雅人為何預言失敗?原來都是錯覺!說起瑪雅文明,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對瑪雅文明印象最為深刻的,無非是瑪雅人預測2012年將會成為世界末日,然而2012年早已經過去這麼長時間,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所以很多人對瑪雅人的預言開始質疑。瑪雅人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預言,他們主要是通過數字來預測的。人類是地球上擁有智慧的生命體,幾乎整個地球都是由人類操控著,地球上的資源被人類無止境的索取,讓原本蔚藍色的地球已經染上灰濛濛的一片。
  • 這幾部科幻神作帶你了解末日狂歡
    在科幻作品中,未來人類的物質文明超過了精神文明,社會就會變得動蕩且混亂,這也是科幻中「賽博朋克」理念。最近小編體驗了騰訊首款沉浸式互動閱讀合輯APP【一零零一】中一款科幻題材的作品《鐵的記憶》,其中就把末日廢土和這樣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引起了小編的好奇,於是認真搜索了幾款賽博朋克的神作,分享給大家。
  • 《2012》世界末日降臨,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結局大相逕庭
    美國在首腦會議上宣布2012年世界末日將至。隨之,一系列行動展開。有神秘人開始從頂級富豪處募集資金,方舟秘密開始建造。各級文物被神秘人替換保護起來。而在一切都沉默的時候,正暗流洶湧。柯蒂斯和孩子的感情並不好,他計劃在周末帶孩子們去黃石公園露營,沒料到遇到一個瘋子,瘋子說世界末日就要到了,而政府卻欺瞞民眾。瘋子說政府製造了飛船,私下裡兜售船票。真是瘋了,柯蒂斯在想。 而此時地殼變得極其不穩定,世界的劇變驟然加速,各地都有驚人的事情發生。政府秘密製造的方舟飛船終於開始了登船手續。
  • 人類為什麼喜歡意淫世界末日?
    文丨(苦笑)眾所周知,人類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意淫世界末日,以及末日後的世界。在眾多的末日世界裡,有隻剩人類苟延殘喘的,有人類和機器人一起苟延殘喘的,以及機器人代替人類苟延殘喘的。「世界末日」這事兒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且不止一次。人類歷史上的「末日時刻」比如,大家都經歷過的2012。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狂熱的人群,華麗的盛裝,絢爛的花車,奪目的煙火,人們尋歡作樂,宴飲狂歡,提到狂歡節,你肯定會想到這樣的畫面。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源自於歐洲,通常是基督教齋前宴飲和狂歡的日子,後世經過每個國家社會制度和文明的發展變化,遺留下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 《存身》電影中的世界末日是主角的幻想,還是會發生的現實呢?
    柯蒂斯把夢裡發生的一切都帶到了現實。他開始變得暴躁、沉默。他在家裡建風暴掩體,甚至為此丟了工作。薩曼莎不理解丈夫的一系列變化。她認為丈夫生病了,應該看心理醫生。她對丈夫花許多錢建毫無用處的東西、買昂貴又毫無用處的防毒面具等行為大為光火。柯蒂斯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為人所不容 。《存身》是一部氣氛神秘的驚悚片 。
  • 遊戲中的末日盤點 你更傾向於哪種末日世界
    末日是遊戲界的一大熱門題材,特別是開放世界類型的遊戲,大多都是以末日為背景。末日後的世界一般都處於無政府、無社會的混亂時期,但相應的也更加自由,玩家能在末日遊戲世界裡更加自由探索。遊戲中的末日世界也分為很多種,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下那些熱門遊戲中的世界末日類型。最著名的末日世界是以《求生之路》系列、《生化危機》系列為代表的末日病毒造成的喪屍世界。在這種類型的末日世界裡,玩家在尋找食物和水等生存資源的同時,要面對喪屍大軍的襲擊,當然還有來自同樣是人類倖存者的威脅。
  • 瑪雅人預言的2012年世界末日,為何沒有發生?這裡告訴你原因
    八年前,一部災難片的上映引發了世界恐慌,這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科幻災難電影《2012世界末日》,這部災難片上映的具體時間是2009年11月13日,一般來說電影為了能夠票房大賣都會選擇一些特殊的日子上映,比如《戰狼2》就選在八一建軍節之前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則選擇在國慶節上映,《流浪地球
  • 瑪雅人預言的「2012世界末日」為何沒發生?這裡告訴你最終真相
    八年前,一部災難片的上映引發了世界恐慌,這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科幻災難電影《2012世界末日》,這部災難片上映的具體時間是2009年11月13日,一般來說電影為了能夠票房大賣都會選擇一些特殊的日子上映,比如《戰狼2》就選在八一建軍節之前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則選擇在國慶節上映,《流浪地球》選擇在春節後上映,由於這些電影選對了上映時間
  • 迷戀世界末日的人類
    這個段子一樣,所有經歷過2020年的人,都可以對未來沒經歷過這年的人神秘一笑。翻一翻2020年2月疫情初期的新聞,就算一個人想像力再不著邊際,他也不會料想到後來的種種。這一年,人性中最光輝睿智的一面,最舍己堅韌的一面,以及最自私的一面,最愚蠢的一面,我們都見到了。人類這個物種,會毀滅於一場瘟疫嗎?
  • 地球上最後一個男人:這部劇滿足了我對末日的所有幻想!
    假如末日來臨,世界上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是選擇繼續活下去呢,還是選擇死亡?帶著這些疑問,今天給大家解說一部末日屌絲劇,講的是當地球上只剩下一個男人的時候,他的生活一開始是放蕩自由的,但隨著時間他也漸漸覺得沒有意思的時候,卻出現了他心心念念的女人,故事也就由此開始。
  • 《2001太空漫遊》之前,庫布裡克締造了一場末日狂歡
    僅僅180萬美元成本,庫布裡克就締造了一場「末日狂歡」,片方也拿到了全球944.4萬美元票房,藝術與商業,皆大歡喜。嚴格來說,庫布裡克的手上只有80萬,因為飾演「奇愛博士」的男主角彼得·塞勒斯片酬是100萬美元。
  • 如果世界末日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世界上真的有末日嗎?現在日子這麼和平美好,吃穿不愁,世界末日是不是根本就是電影裡的幻想罷了?幾千萬年前,恐龍也是這麼想的。在現在的和平歲月,雖然出現世界末日的概率太低太低,但是也不妨幻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那會發生了什麼,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刻,你有什麼方法能夠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