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思想
(一)最早使用「教育」一詞
1.出處:《孟子•盡心上》
2.古語: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翻譯: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的人也不一定享受得到。父母健在,兄弟平安,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二)性善論
1.出處:《孟子•告子上》、《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滕文公上》
2.道德規範:四種,即仁、義、禮、智。
3.人倫關係: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內發論的代表人物
1.出處:《孟子•告子上》
2.古語: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3.翻譯:仁義禮智我生來就有,並不是由外在因素對我產生影響。這種觀點忽略了環境以及教育的作用,心理發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結果。
(四)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出處:《孟子•離婁下》
2.古語: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2.翻譯: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強調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五)稱謂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二、試題示例
1.內發論強調人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自身的內在需要,以下屬於內發論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歐文
答案:A。荀子提出「性惡論」,人性本惡,善者偽也。洛克提出「白板說」,人生來如同一張白板,十之八九由後天所決定。歐文提出「性格形成說」,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形成的。所以此題選A。
2.以下哪些人物或者著作思想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
A.孟子 B.華生 C.《學記》 D.朱熹
答案:ACD。《學記》中的「雜施而不孫」「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孟子提出的「盈科而後進」、朱熹提出「讀書法,莫貴於循序而精緻」都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所以此題選ACD。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