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教育家人物思想——孟子

2020-12-01 中公教師網

一、基本思想

(一)最早使用「教育」一詞

1.出處:《孟子•盡心上》

2.古語: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3.翻譯: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的人也不一定享受得到。父母健在,兄弟平安,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二)性善論

1.出處:《孟子•告子上》、《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滕文公上》

2.道德規範:四種,即仁、義、禮、智。

3.人倫關係: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內發論的代表人物

1.出處:《孟子•告子上》

2.古語: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3.翻譯:仁義禮智我生來就有,並不是由外在因素對我產生影響。這種觀點忽略了環境以及教育的作用,心理發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結果。

(四)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出處:《孟子•離婁下》

2.古語: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2.翻譯: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強調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五)稱謂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二、試題示例

1.內發論強調人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自身的內在需要,以下屬於內發論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歐文

答案:A。荀子提出「性惡論」,人性本惡,善者偽也。洛克提出「白板說」,人生來如同一張白板,十之八九由後天所決定。歐文提出「性格形成說」,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形成的。所以此題選A。

2.以下哪些人物或者著作思想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

A.孟子 B.華生 C.《學記》 D.朱熹

答案:ACD。《學記》中的「雜施而不孫」「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孟子提出的「盈科而後進」、朱熹提出「讀書法,莫貴於循序而精緻」都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所以此題選ACD。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至聖孔子,亞聖孟子,他們是中國古代聖人!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我國古代十大聖人。至聖孔子,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社會風氣,並且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將他的言行語錄整理為儒家經典《論語》。他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與中國近代十大著名思想家(善學樂學主動學)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 【今日百科】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
    今天是世界哲學日,中國的哲學研究雖然一度中斷,但是中國古代有著大量的哲學先驅,他們有的將思想傳至海外,有的將思想風靡數朝數代,甚至有的還保留在高中語文課本裡呢!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他們是誰呢?老子生命的大智者老子,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孔子永遠的」至聖先師」孔子,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產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流傳到現在沒被人們冠以十分尊敬的稱謂。比如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被人們稱為詩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麼從古至今幾千年以來可以被人們冠以'聖'這個稱謂的人可是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領悟中的聖人吧!不得不提的就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偉大思想家。
  • 孟子被稱為亞聖,那麼相較孔聖,孟子的貢獻有哪些
    那麼,相較於孔聖,被稱為亞聖的孟子,對儒家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孟子名柯,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為儒家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所以被後世人尊為亞聖。孟子與孔子的思想被後世人合稱孔孟之道,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推動者。
  • 在古代可以被「封神」的人物,孔子被稱為文聖人,嶽飛和他齊名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領域,在每一個領域都有非常有能力的人,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國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歷史,更多優秀的人也一直被傳頌著,甚至可以說這些人是在歷史上登峰造極的人,如果可以"封神"的話,我相信下面這幾位一定會是可以被封神的人。
  • 孟子,一個充滿浩然正氣、悲憫世人的大師,以及他的思想學說
    孟子,一個充滿浩然正氣、悲憫世人的大師,以及他的思想學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的文學黃金時期,這個階段出現了很多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孟子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孟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大師,與孔子並稱「孔孟」。孔子是聖人,他是亞聖。
  • 用四方架構解讀孟子思想
    孟子是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因此也是孔子第五代傳人。孟子跟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希望君王大臣和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最終孟子並沒有成功。所以如何用杜教授的四方架構來清楚的解讀孟子思想就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內容。
  • 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就這樣,孔子開創了以「仁」釋「禮」的儒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文明的走向。正如宋朝一位詩人評價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
  • 【河北人物】我國著名的礦物學家、地質教育家王炳章
    【河北人物】我國著名的礦物學家、地質教育家王炳章 2018-07-22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哪 荀子說孟子性本善是錯的
    大家都知道荀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都對儒家學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存在很大不同,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什麼地方呢?   荀子本來的名字叫荀況,被人們尊稱為「荀卿」。
  • 孟子被稱為亞聖,但你知道孟子師承何人嗎?這又與中庸有何關係
    世人常說聖人孔子,亞聖孟子,許多人便以為孟子的師傅是孔子。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之間真的就沒有聯繫了嗎?一般認為孟子師承孔伋,而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及是孔子的孫子。從師承關係來說,子思師從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孟子又學於子思。說起來孟子也是孔子思想的傳承。孟子那孔伋又是誰呢?
  • 孟子的成聖之路歷時千年
    孟母把家搬到了學堂的附近,讓孟子能夠好好學習詩書禮樂。當孟子學習不刻苦的時候,孟母斬斷正在編織的布匹,告訴孟子,不好好學習就像斬斷織布機上的布匹,最後都無法成才。孟子醒悟之後,學習十分刻苦。戰國時期,儒家學說分成了八個學術流派,被稱為「儒家八派」。《韓非子》中提到過這八個儒家學派,其中名氣比較大的是顏氏之儒和孟氏之儒。孟氏之儒就是指孟子的學術思想。
  • 改變世界哲學·宗教的偉人,其中國就有4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1-4]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 改變世界哲學,宗教的偉人,其中國就有4人
    、道家學派創始人,古代楚國苦縣人(今鹿邑),在道教中為太上老君的第17代化身。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
  • 墨家——與儒家、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
  • 國經典學《孟子》8句處世精髓,讀後脫胎換骨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皺國,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一、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出自《孟子·離婁上》,為人謙恭的人不會欺侮他人,善於自我約束的人不會掠奪別人。二、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選自《孟子·離婁下》,孟子說:一個人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 杞柳,古人借喻人性的植物,孟子的觀點是人性向善還是人性本善?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學家陳普作詩《孟子·杞柳》:「梓漆椅桐質本奇,用而為器始皆宜。倘令杞柳非柔順,未必杯卷可得為。」冷靜、知性,言簡意賅,富含哲理。中國古代比較講究用詞,《 記·曾子事父母》中盧辯有過詳細的注釋:「杯,盤盎盆盞之總名也。蓋桮為總名,其未雕未飾時,名其質為棬,因而桮器之不雕不飾者,即通名為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