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滙豐:中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或退出在美一業務

2020-12-06 騰訊網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編輯丨朗明

12月1日,滙豐控股發布了一項涉及39個國家,上萬家公司的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約10400公司中,有28%將美國列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而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的公司比例升至29%。這意味著,中國已超美國,成為滙豐亞太地區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

對此,滙豐全球貿易融資主管娜塔莉-布萊思直言,「這一從西向東的地域轉移及亞洲的崛起正在加速,亞太地區的貿易在美國保護主義和大流行時期繼續增長是個轉折點。在15個亞太國家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後,該趨勢還將繼續。」

此外,滙豐控股還正考慮全面退出美國零售銀行業務,雖然可能並不會全面退出在美國的其他業務,但這同樣標誌著,滙豐40年來試圖在美國經營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環球銀行的嘗試,或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滙豐的美國零售業務部門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其中2018年虧損1.82億美元,2019年虧損2.79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虧損5.18億美元。不到3年時間就虧出近10億美元,約合65億人民幣。要知道,滙豐2020年上半年才實現列帳基準除稅後利潤31億美元,且同比下跌達69%。

滙豐此次考慮全面退出美國零售銀行業務,是早有預兆的。

今年2月,滙豐就曾宣布將在三年內裁員3.5萬人。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表示,「我們計劃削減投放資本於表現欠佳的業務並降低支出,將資源集中於高回報和增長前景較佳的市場,包括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以及所有亞洲業務。」顯然,美國的零售銀行業務並不在滙豐的優良業務名單之中。

反觀亞洲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滙豐銀行的主要利潤貢獻點。2020半年報顯示,亞洲為滙豐貢獻73.7億美元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不僅是其它地區無法媲美,甚至還要為歐洲的30多億虧損進行填補。據中國經濟周刊此前報導,滙豐在華業務的利潤佔其總利潤80%以上。

受業績下滑和「黑料」不斷等多方位影響,滙豐股價長期處於下滑狀態。

截至9月22日收盤,滙豐控股報28.7港元/股,總市值不足6000億港元,盤中一度跌至28.3港元/股,創下11年來新低。自2018年初,滙豐控股摸到76.5港元/股的高點算起,其兩年半市值蒸發近1萬億港元。

不過,就在9月23日,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資管出手,耗資3億港元增持滙豐,將持股比例增至8%,穩固滙豐第一大股東的位子。隨後,滙豐迎來轉機,股價開始出現回升。到11月25日,滙豐控股盤中更是大漲6%,至42.1港元/股,創今年3月以來新高。

目前,滙豐控股總市值已回升至8500億港元,但距離回到巔峰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滙豐:中國取代美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滙豐控股周二發布的...
    滙豐:中國取代美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滙豐控股周二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公司中,28%將美國列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的公司比例升至29%。滙豐全球貿易融資主管娜塔莉-布萊思(Natalie Blyth)表示:「這一從西向東的地域轉移以及亞洲的崛起正在加速」。
  • 【滙豐:中國取代美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滙豐控股周二發布的...
    2020-12-01 10:09:49來源:FX168 【滙豐:中國取代美國成亞太企業最大海外市場】滙豐控股周二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
  • 調查:中國超越美國成亞太企業首要海外市場
     《聯合早報》12月2日報導:最新調查發現,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企業的首要海外市場。據彭博社報導,滙豐控股昨天發布的調查顯示,在受訪企業當中,有29%將中國列為最大貿易夥伴,將美國作為最大貿易夥伴的企業佔28%。
  • 滙豐調查:超八成內地企業對未來兩年國際貿易前景樂觀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滙豐最新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前景依然不明朗,超八成(83%)受訪中國內地企業對未來兩年的國際貿易前景持樂觀態度,高於全球平均(72%)。此外,更多內地企業計劃未來進一步加強與亞太區其它市場的貿易往來。
  • 消息簡報:京東商城推出英文站點試水海外業務
    該指數成份股中,科技類股領跌,創三周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1.25點,至3072.87點,跌幅1%(此消息來自道瓊)。    亞太股市周四全線收高    亞太股市周四收盤全線走高,日經指數收盤漲176.31點,至8982.86點,漲幅2.0%。
  • 海信等國產家電企業通過併購進軍海外市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逐漸成長起了眾多知名的品牌,如今這些品牌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向國際市場,海信無疑是其中之一,它正通過連續併購的方式進軍海外市場,這值得其他中國企業借鑑。其實海信對歐洲市場早有布局,2016年它就在法國發布了自己的雷射電視,其也是在法國舉行的第15屆歐洲杯(UEFAEur02016)頂級贊助商,可見它對歐洲市場的重視,據當時的報導指其發布的雷射電視售價只有競爭對手如索尼的十分之一左右,希望以較高的性價比優勢迅速在歐洲市場打開局面,如今海信再出手併購Gorenje將為它進軍歐洲市場提供助力。
  • 一文看懂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亞太四大市場各自佔據獨特優勢, 並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價值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 這種影響已經不局限於中國大陸, 而已經波及到亞洲地區的其他經濟體。部分韓國半導體生產企業不得不暫時停工。日本企業也因為難以採購半導體原材料而受影響。由於海外需求急劇下降, 亞太地區經濟體難以獲得海外訂單。中國大陸的企業約有10%-20%的訂單被取消(在某些情況下, 儘管產品已經生產出來, 訂單仍被取消)。
  • 美媒:投資者向滙豐控股施壓,要求其減少化石燃料融資業務
    《華爾街日報》1月12日消息,一群機構投資者正向滙豐控股施壓,要求其逐步退出煤炭業務,並確保其融資活動符合有關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該投資者聯盟包括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資產管理(Amundi SA)和總部位於英國的對衝基金公司Man Group。
  • 衛星商戰:中國亞太7號衛星把生意做到美國防部
    這個與政治、軍事密不可分的產業,已經佔據全球航天產業的六成以上份額。在這個產業裡,有公司與公司的對抗,更有國與國的較量。2006年,美國政府宣布凍結包括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政府批准的經營衛星商業發射服務、衛星整星出口及開展國際空間技術合作業務的唯一商業機構)在內的4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資產,並列入美國制裁公司名單;2007年7月,美國商務部推出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的最新管制條例,在航空和航天領域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出口的管理。
  • 美國商會:美大選後 美企對在華業務更加樂觀
    ,美國企業對其在華業務更加樂觀。  儘管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在華的美國製造商並不打算退出。約82%的企業不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將其製造業務轉移到海外。只有一家美企打算將所有生產轉移到海外,還有兩家美企預計將把30%以上的生產轉移到海外。
  • 美媒:中國中小城市也有「殭屍企業」需淘汰過剩產能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 美媒稱,即便在中國最偏遠的地區,也存在阻礙中國經濟實現繁榮發展的嚴重生產過剩問題。對於隨州而言,這個城市面臨的是香菇和水泥車的過剩。隨州的困境反映出中國經濟放緩的範圍之廣、程度之深,以及解決問題的難度之大。在中國需求不振之際,擁有閒置產能的中國工業巨頭正在尋求奪取海外市場的份額,其中包括建築和鐵路設備生產商。報導稱,中國政府把淘汰「殭屍企業」視為一項重點任務,以便為發展其他更有活力的經濟產業掃清道路。這個任務並不輕鬆,因為在許多像隨州這樣的偏遠地方,產能過剩行業往往是這些地方的經濟支柱。
  • 早報| 郭明錤分析美封殺微信對 iPhone 影響 / 東芝退出 PC 市場 /...
    早報 | 郭明錤分析美封殺微信對 iPhone 影響 / 東芝退出 PC 市場 / 寶馬集團十年來首次虧損
  • 家用電器2021年度策略:海外出口新時代開啟,國內銷售更上一層樓
    長期展望:品牌出海新時代開啟,中國家電企業具備多元化競爭優勢 。中國擁有完整的家電供應鏈體系,成本優勢顯著;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紅利顯現;跨境電商等方式滲透率提升帶來了更好的渠道觸達度;同時國內企業在新營銷、新渠道運營等管理實踐走在海外公司前面。因此,不同於原來的代工出口,中國企業品牌出海的時代大幕正在拉開。
  • 一個衛星界老兵的創業之路 ——亞太通信衛星公司的國際化徵途
    程總講,他履新亞太衛星總裁之前,曾專門向亞太衛星的締造者,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劉紀原部長和原國防科工委沈榮駿副主任辭行,聽取兩位領導對亞太衛星發展的指示。程總說,他至今仍清晰記得兩位領導的指示:亞太衛星要做好國際市場業務拓展,眼睛向外,不能過於依賴國內市場,還要實現選用國產衛星的目標。
  • 滙豐銀行構陷,美國一手炮製
    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福布斯》全球500強企業,是滙豐銀行全球流動性及現金管理部第17大客戶,雙方有著近20年業務合作。這樣的合作規模和時長,服務華為的滙豐客戶經理會是「初級」員工?況且,「甩鍋」自家員工,既不是滙豐可以「免責」的理由,更不符合銀行業的合規管理制度。
  • 美國財政部秘密文件流出 滙豐銀行又陷大醜聞
    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福布斯》全球500強企業,是滙豐銀行全球流動性及現金管理部第17大客戶,雙方有著近20年業務合作。這樣的合作規模和時長,服務華為的滙豐客戶經理會是「初級」員工?況且,「甩鍋」自家員工,既不是滙豐可以「免責」的理由,更不符合銀行業的合規管理制度。
  • 蘭順正:《戰狼2》「達康書記」英勇護廠,海外私人武裝安保業務實況...
    這也引起了國人對於當前中國海外私營安保市場的關注。 2007年4月24日,中遠油田勘探局位於衣索比亞東南部索馬利亞州的工地遭遇了200多名當地武裝分子的突襲,造成9名中國工人以及65名當地工人死亡。這起慘劇不僅導致中國許多大型國企此後退出衣索比亞市場,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刺激了人們對於中國海外利益安全的神經。
  • 阿里雲衝出亞馬遜:亞太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獵雲網北京】5月7日報導創立10年來,阿里雲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在持續領跑中國市場之時,在亞太市場也在不斷創造佳績。日前,市場研究和諮詢機構 Gartner 發布2018年全球 IT 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在雲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排名第一,2018年市場份額為 19.6% ,超過亞馬遜AWS(11.0%)和微軟Azure(8.0%)的總和。
  • 海外財經媒體焦點:美歐或12月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財聯社11月30日訊,上周五以及剛剛過去的周末,海外市場聚焦美國經濟以及公司動態。美國經濟方面,沃頓商學院教授稱道指有望在四五年內觸及4萬點;美國感恩節在線銷售額同比增21.5%至51億美元,創記錄新高。
  • 2020海外教育收併購:美印交易數量最多,單筆最大收購金額35億美元
    風險資本家們向教育行業注入了更多資金,一些教育科技企業獲得大額融資,一些躋身越來越壯大的獨角獸俱樂部。隨著行業成熟度提高,教育科技收併購活動似乎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今年。據芥末堆的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截至目前的60多起海外收併購交易中,美國依然是最火熱的市場,近年來進入發展快車道的印度市場次之。這個排名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海外市場中,美國和印度的投融資活動也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