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勞模謝宏琴(左一)和她的團隊
「樣品」「實驗」「數據」。謝宏琴平穩的語速中,這是出現頻率最多的三個詞。在東莞工作12年間,全市各地取來的汙染源樣品,都會送到謝宏琴負責的實驗室,然後等待他們出具科學的監測報告,以確定取樣單位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
謝宏琴是東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唯一的博士,現擔任實驗室副主任,每年經手出具的監測數據多達10萬條。在廣東省委省政府2020年表彰的一批先進職工和先進集體中,憑藉在一線工作上的嚴謹與堅守,她成為東莞生態環境系統唯一代表,榮獲「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談及這份榮譽,謝宏琴備感壓力,直言自己只是盡力做好分內事,「這是對環境監測戰線的肯定。」在汙染防治攻堅戰關鍵時期,透過數據監測,她希望大家一起呵護周邊生態環境,讓藍天白雲淨土成為我們的新常態。
技術標兵
每年出具監測數據超過10萬條
夜晚開車經過南城體育路,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看到有棟樓,每天總有兩三層燈火通明。
在市生態環境局一棟12層的辦公大樓裡,其中有三層就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實驗室。「三層樓,123位技術人員,可以開展6大類727項監測項目,每年出具數據超過10萬條。」在謝宏琴眼裡,「每個數據都凝聚著技術人員的心血,都考驗監測人員的速度與激情。」
無論在什麼時間,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接到監測樣品,都必須在24小時內將監測數據反饋出來。接收樣品、安排人員、取樣實驗、反覆論證、籤字確認……這樣看似繁瑣乏味的工作,卻是謝宏琴日常主要工作。記者在11樓見到謝宏琴時,她正帶著技術人員做有關重金屬的監測。添加試劑、校正儀器、核對數據……安靜的實驗室,我們不好過多打擾。
做完一個實驗,接著就是另一個實驗。「接受樣品,我們只知道編號或者代碼。」謝宏琴也不會多問樣品的來源與用途,「我們只對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負責。」為此,加班成了家常便飯,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但幾十個實驗室的人,沒人有一句怨言。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謝宏琴笑著說,環境監測工作範圍廣、內容多、精細度高,加班加點是常事,尤其是面對一些突發應急事件,她和同事常常半夜兩三點加班。2019年4月份,東莞開展虎門電鍍園區專項行動,謝宏琴和同事們就連續加班一個多月。有時凌晨一兩點,睡夢中的謝宏琴還被電話吵醒。「企業偷排,採樣取樣,9點需要數據。」短短的交代,卻是急切的期盼,謝宏琴趕緊安排人員,第二天凌晨5點就趕到單位,開啟實驗模式,準時提交實驗分析數據。
謝宏琴的數據籤字確認,將成為執法部門衡量企業是否違法的標尺,「必須嚴謹、準確。」擔任實驗室負責人以來,她每年經手出具的監測數據超過10萬條。謝宏琴認為,「這是實驗室全體技術人員的功勞,大家勤懇認真,在平凡崗位做好分內事,才贏得行業的敬重。」
知心大姐
指導技術人員奪全國大比武冠軍
步履穩健,細聲慢語,滿臉微笑。
穿上白大褂,透過口罩,大家也能感受到謝宏琴的謙和與熱情。
在同事龍曉娟眼裡,「謝博士就是知心大姐,熱心『傳幫帶』。同事評職稱,寫論文,她都會不停地催著你跑。」「有困難,有大姐」已成為實驗室的口頭禪。在她的指導下,實驗室的技術員逐步成長。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龍曉娟榮膺冠軍。
提起這次大比武,實驗室的技術員都說「累」,除了厚厚的理論知識書本,還有做不完的實驗。但大家都感覺到很快樂,「有謝博士,她總有辦法。」做好後勤服務,排憂解難,謝宏琴總是不停地與同事談心,鼓勵他們前行,「一步步地來,不用急,也不要慌,功到自然成」。水質高錳酸鹽指數、水質六價鉻、土壤pH值、空氣VOCs測定……在謝博士的指點下,再枯燥的實驗也變得有趣起來。每條數據,在現實中對應著汙染物排放是否超標、企業經營是否合規、周邊生態環境是否安全,「不能馬虎,也不能大意。」謝宏琴如是說。
得益於「知心姐姐」的悉心指點,龍曉娟與實驗室同事共同奮戰5個月,經歷市、省兩級選拔,並以廣東省個人綜合比武一等獎的優異成績,登上全國大比武的賽臺,摘下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冠軍。
每當龍曉娟表達謝意時,謝宏琴總是連連擺手,「這是你們努力的結果,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在平凡崗位也能綻放精彩。」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之餘,謝宏琴還發揮所長,致力科學研究,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東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還被原環保部授予「國家環境監測技術骨幹」。這次榮獲廣東省勞動模範,實驗室同仁齊聲為她點讚「實至名歸」。
來源:東莞日報
【來源:本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