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睡眠》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在接觸病毒時,連續一周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人,患感冒的機率是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者的4倍,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患病風險則會更高。
由此可見,無論是因為失眠或熬夜等,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的人,身體體免疫力會下降。高質量的睡眠與體的免疫力息息相關。
然而,一些人很多時候,有足夠豐富的睡眠時間,可躺在床上就是難以入睡。
美國《女性健康》雜誌整理出心理、睡眠、急診醫學等十多位專業人士推薦的免疫力改善方法;其中有5項與改善睡眠質量有關。
改善睡眠質量的5個方法,或能讓你快速入睡,防止免疫力下降
方法一、規律的睡眠習慣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睡眠研究員、神經科學與行為助理教授瑪麗亞德拉帕茲費爾南德斯表示:「我會堅持在固定的時間就寢和起床,即便周末也是如此。」
對此,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王月丹解釋說,由於受到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節律性分泌的影響,人體免疫系統也有其內在節律性變化。保持良好的規律性作息,正是維持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的重要方面。
研究表明,人體每晚在9點——10點之間睡眠,最容易進入睡眠狀態,而且人體處於深度睡眠的時間最長。而超過晚上11點之後入睡,人體難以進入睡眠狀態,容易出現失眠現象,而且人體處於深度睡眠的時間也會逐步縮短,故此,把晚於11點睡覺,判定為熬夜。(以上這些統計數據僅供大家參考。不同的人體,生活在不同的地區,會有所變化。)
方法二、冷一些的氣溫
紐約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員麗貝卡羅賓斯博士:「我會將夜間室溫控制在65華氏度(約為18℃),這一溫度看似有些冷,卻能幫助我快速入睡,提升睡眠質量。」
對此,王月丹教授提醒大家,促進良好睡眠的方法很多,降低室內溫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最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方法三、感覺舒適的燈光
「每天清晨我都會在同一時間出門,活動30分鐘,曬曬太陽。如果趕上陰天下雨不能曬太陽,我會在座位四周擺4盞燈,在燈光下坐1個小時。」——倫斯勒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照明研究中心主任瑪麗安娜菲格羅。
王月丹教授解釋,陽光在不同時段的光譜組成略有不同;
白天,藍光佔比相對更高,可刺激交感神經,讓人更加清醒;日落前的陽光中,紅光佔比更大,會刺激副交感神經,讓人進入放鬆狀態。早起曬太陽有助調節生物鐘,形成規律作息,進而改善免疫力。
那麼在準備入睡前,藉助室內照明設備,有時也能達到調節生物鐘的作用,比如入睡前將光線調暗至接近黃昏光照,可幫助放鬆身體,儘快入睡。
方法四、相信信仰的力量
「我非常相信感恩的力量。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在每一天的開始和結束時刻,我都會確認三件值得感激的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喬伊赫裡福德
美國應用與預防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24項積極心理品質中,就包括感恩。感恩能讓人們從正面、樂觀、幸福的角度看待世界及身邊的人和事,由此改善個人的心理狀態,從而提升身體健康狀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表示:積極的心理狀態與良好的神經系統功能直接相關。
所以我們要相信信仰的力量,懂得感恩;正如喬伊赫裡福德所說,在睡覺前,回想一下天所做的一些善事,或可以讓我們安心的入睡。
方法五、相信運動的力量
「我每天要運動20~30分鐘。相比過度運動或完全不運動,持續、適度的運動可以讓你的身體更快恢復或提升免疫力。」——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認證執業醫師麗莎巴爾
事實上,白天堅持合理的運動鍛鍊,不僅可以鍛鍊肌肉,控制體重,提高人體敏捷度;還能提高人體代謝與調節功能,釋放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晚上的睡眠也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除了以上所說的5種方法之外,還要注意合理的飲食搭配,在工作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家庭和睦等;睡覺前可泡腳、梳頭或按摩、放些輕鬆的音樂等培養睡意,遠離些刺激的視頻,以免引起情緒巨大波動,有助於自己快速的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