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一事持續發酵。這兩天,面對外界的質疑,湖南籍科學家賀建奎尚未給出讓人信服的答案。瀟湘晨報記者來到婁底新化,採訪了其高中班主任,得知高中時期的賀建奎曾是害羞學霸。
今日上午,賀建奎將在香港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進行演講。他是否會對此事進行解釋,並針對目前大眾提出的質疑進行正面回應,瀟湘晨報記者將直擊現場,為你帶來最新消息。
自宣布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雙胞胎降生後,科學家賀建奎如同給我們扔下一個深水炸彈。除了事情本身留下的疑問,賀建奎到底是何許人,是什麼促成他今天的一切,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11月27日,記者採訪了賀建奎高中時代的班主任,並對其求學、工作軌跡進行了梳理。
高中曾是尖子生,性格靦腆
這名28歲就成為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副教授的科學家,出生於湖南新化縣,高中時就讀於當地最好的中學新化一中。「他是我們班的尖子生。」提起賀建奎,當時的班主任老師周建軍印象很深。
高一開始,賀建奎的成績就非常優異,總是全班第一,還曾擔任過學習委員,「他不喜歡當班幹部,高二後就沒當了」。在周建軍印象中,賀建奎記憶力特別好,對生物書上的知識點過目不忘,老師講一遍,他就能掌握。所有科目中,只有語文成績差一些。
「他的性格比較害羞靦腆。」周建軍回憶,賀建奎的性格有點像女孩,說話也細聲細語,和同學相處融洽,也不調皮搗蛋,平時總帶著一絲笑容,遇到老師也會靦腆一笑,打聲招呼,「我們老師都挺喜歡他的」。
周建軍坦言,賀建奎家裡條件一般,父母務農,還有個哥哥在當地工作。2002年高中畢業,賀建奎高考考了670分左右,全校排名第二,「當時可以去讀北大醫學專業,但他選了中國科技大學」。周建軍說,最近一次見到賀建奎,是他在南方科技大學工作後,回母校招生,「感覺他沒有太大變化」。
轉變美國導師影響他的人生軌跡
此前,有雜誌曾發表過賀建奎的專訪。賀建奎在採訪中介紹,高中階段,他非常痴迷物理學,家裡還有個小小的簡易實驗室。寒暑假時,自己會在家裡「搗鼓」,做一些小試驗。剛上大學時,他沒有選上物理學專業,還曾有些小鬱悶。因為一直對物理保持昂揚的熱情,賀建奎強行轉了專業。據悉,賀建奎並不是個傳統的「書呆子」。他特別愛踢足球,是廣州恆大的忠實粉絲。
根據媒體報導,在賀建奎的領英帳號上,在中國科大求學的經歷,他沒有留下太多詳細描述。但從物理學跨界到生物物理,賀建奎在美國求學、工作期間的兩名導師都給他帶來很大影響。
2007年,賀建奎開始在美國的萊斯大學攻讀生物物理博士,師從麥可·蒂姆。根據賀建奎在領英的自述,在萊斯大學,他做的研究之一包括CRISPR基因編輯。導師麥可·蒂姆的研究小組曾開發了量化疫苗有效性和流感抗原距離的方法,用於塑造免疫系統以減輕登革熱免疫優勢的方法,這是一種允許HIV從免疫系統中逃脫的競爭物理理論。2010年,賀建奎拿下萊斯大學的生物物理博士學位,前後只用了3年8個月。2012年,賀建奎在南方科大建立了賀建奎和麥可·蒂姆聯合實驗室,即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實驗室。
2011年1月,賀建奎加入史蒂芬·奎克的實驗室做博士後,直到2012年前往深圳。賀建奎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他以為學者就應堅守清貧,這樣才能在學術上有成就。可他卻發現,奎克教授不僅是世界基因測序領域首屈一指的科學家,還是10多家公司的掌門人,這個經常穿牛仔褲、騎自行車的教授,是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億萬富豪。「我的人生觀第一次被真正顛覆。」賀建奎說。
資產除了科學家,名下還有8家公司
目前看來,奎克走的「學術+商業」路徑,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學生賀建奎。
據可查資料,賀建奎不僅是一名科學家,名下還擁有多家企業股權。天眼查顯示,賀建奎名下有8家公司,包括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合生物」)及其子公司、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海基因」),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科生命」)、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其中5家為他實際控制。
7家公司中最早成立的是一家宣稱生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公司——瀚海基因,賀建奎總持股份額為33.25%。如今,這家公司已經估值不菲。賀建奎參與的註冊資本最高的是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達到6666.66萬元人民幣。賀建奎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45.5%。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還獲得南科大旗下深圳市南科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入股。
本報記者張樹波實習生羅匯芳長沙報導
峰會現場
不少專家表示譴責
本報香港訊 11月27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香港大學舉行。與首屆峰會不同的是,這屆峰會召開前,與會者之一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引發極大關注。按照會議議程,11月28日上午11點30分進行的主題為「人類胚胎編輯」(HumanEmbryoEditing)討論中,賀建奎將進行演講。
27日,記者來到峰會現場,峰會工作人員陳鍾坤介紹,賀建奎一開始就已進入受邀名單。至於賀建奎是否會如約出席?陳鍾坤表示,「他說會來,因為他準備發言。」不過,在截稿前,賀建奎並未出現在現場。
會上,不少演講嘉賓都對賀建奎的行為表示譴責。「這種行為遠遠低於我們能接受的底線,也是最不道德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北京協和醫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邱仁宗在演講中表示,如果報導是真的,那麼賀建奎所做的不僅是疾病或生殖基因修改,而是修改生殖基因以求基因增強。
他認為,即使是在醫療目的下,評定風險與收益比也很難衡量。現在有方便實用的方法來預防HIV感染,使用基因編輯就像「用加農炮打小鳥」。
會後,將CRISPRCas9技術應用在人體細胞中的第一人張鋒教授備受關注。張鋒在採訪中明確表示,目前技術還不是很完善,不應在胚胎裡做基因編輯。
生命倫理科學家翟曉梅表示,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規,禁止出於生殖目的,把在體外編輯、修飾過的胚胎移植到動物和人的生殖器官裡。「對人的生殖細胞的幹預存在巨大風險,在技術、安全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這種探索是有問題的。」
記者李姝
影響
基因概念股板塊暴漲後回落
本報長沙訊繼26日午盤的快速飆漲後,11月27日,與賀建奎有一定相關的概念股開盤即跌。
雖然賀建奎在8家公司參股或任高管,但實際上,真正與資本市場能沾上邊的概念股只有2家——瀚海基因的關聯股東天壕環境,以及在港上市的和美醫療。今年4月,瀚海基因宣布完成2.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等五家機構參與跟投,將重點用於建設全亞洲第一條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生產線。迄今為止瀚海基因已完成四輪融資。
A股創業板上市公司天壕環境(300332)於2016年、2017年投資入股福州紫荊海峽科技合夥企業(簡稱福州海峽),實繳約900萬元,由後者進一步投資瀚海基因。事件涉及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其實際控制方是港股上市公司和美醫療。
26日午盤前,天壕環境走勢平穩,日漲幅僅1.57%,但消息一公布,其股價立馬暴漲,午市開市僅5分鐘,即收報漲停,堪稱神速。不過,在圈內一片譴責之聲的背景下,天壕環境27日開盤後即一路震蕩下跌,最大日跌幅一度超過5%,尾盤雖有所回抽,但收市跌幅仍近3%。港股和美醫療周二也是有驚無險,日內跌幅甚至一度超過8%。
A股基因概念股板塊,走勢大同小異,26日消息剛出來時暴漲,27日則全線回落,例如板塊龍頭華大基因、東富龍等。
記者陳海鈞
其他項目
另一基因編輯項目與人類廢棄胚胎有關
本報長沙訊 11月27日,賀建奎的另一個基因編輯項目被「找到」。當天,記者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搜索發現,一項《重大遺傳疾病基因治療的安全性評估》研究課題的研究負責人正是賀建奎。
研究納入的標準是以女方輸卵管堵塞因素導致的不孕為病因來源,年齡在23~43歲,夫妻均自願參與。通過該研究,「精確修復遺傳突變導致的疾病,或調解致病基因表達,預防相關疾病。可根據對樣本的深度測序分析,改善不孕不育患者妊娠結局」。
研究實施負責的組長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試驗主辦單位(項目批准或申辦者)包括深圳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實施地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等。11月27日,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對外回應稱,與賀建奎團隊進行的該合作項目為「科學研究」,利用的是「沒有臨床使用價值需要被廢棄的受精卵」,與曝光的「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是一回事。醫院回應稱,該項目嚴格按照我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的要求,且在該院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並同意實施。 記者李姝
科技部回應
基因編輯嬰兒屬於明令禁止
本報長沙訊 11月27日,針對「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一事,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將核實有關情況,並呼籲相關調查機構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進展和結果。
聲明表示,中國科學院學部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任何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願意積極配合國家及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聯合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當天下午,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對此事作出回應,表示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記者梳理發現,不單是國內,國外不少專家和媒體也對此事發表看法。在Natrue雜誌官網的文章裡,提到南方科技大學對這一項目的回應。文章最後有個調查——你認為此次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合適嗎?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1月26日晚10點11分,多於80%的人表示不合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教授、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共同發明者之一珍妮弗·杜德娜表示:「不把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人類種系編輯已是全球共識,負責(這個項目)的科學家必須充分解釋打破這一共識的行為。」
記者查詢發現,在美國,種系遺傳修飾已被禁止,美國國會對所有嘗試將編輯過的IVF(體外人工授精)胚胎變成嬰兒的行為進行阻止。英國《衛報》一篇觀察者文章中提到,大多數國家尚未對人類生殖方面的基因改造立法。而所有已立法的國家,都一律對其禁止。通過查看相關報導得知,英國法律禁止轉基因嬰兒。
記者張樹波實習生羅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