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繆凌雲 韓蕾
來源|野馬財經
賀建奎握住了上帝的手術刀,讓全世界很多人都感受到未知的恐懼。
2018年11月27日,受「編輯嬰兒」事件影響,A股基因版塊全線下跌。其中,與賀建奎有著些許聯繫的天壕環境(300332.SZ)收跌2.86%;另一家被牽扯其中的港股公司和美醫療(1509.HK)盤中也一度跌逾8%,直至尾盤拉升翻紅。
野馬財經則注意到,作為科學家的賀建奎,自己亦掌握著一個圍繞基因技術建立,已經初具規模的商業版圖。
來自導師的「財富」
賀建奎在生物基因領域的發展軌跡與理念選擇,與之在美國的留學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2007年,賀建奎進入美國萊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而後進入史丹福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在這兩所學校,他分別結識了Michael Deem(麥可·蒂姆)、Stephen Quake(史蒂芬·奎克)兩位教授。
麥可·蒂姆教授是萊斯大學生物工程系系主任、賀建奎的博士導師,在生物化學與基因工程領域頗有建樹。可謂賀建奎學術領域的領路人。
麥可·蒂姆對HIV(即「愛滋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有著長期的研究,這些過程就涉及到對DNA/RNA中基因的觀察、試驗、編譯。與此次引起巨大爭議的「愛滋病基因編輯」有著密切的聯繫。
至於史丹福大學的史蒂芬·奎克教授,對賀建奎的影響更多的體現於財富觀。
「在斯坦福,我的人生觀第一次被真正顛覆了」,據《深圳商報》報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賀建奎表示,他原本認為學者就應該堅守清貧,這樣才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可在史丹福大學,他卻發現導師奎克不僅僅是生物測量、基因組學領域的專家,更是一位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高手。
據悉,史蒂芬·奎克教授是億萬富翁,名下有十多家公司,在三家上市公司擁有控股權。
2013年,奎克參與創立的無創產前檢測的Verinata Health公司,被全球基因行業老大Illumina,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15年,醫藥巨頭百時美施貴寶(BMS)斥資12.5億美元收購了腫瘤藥研發企業Flexus BioSciences;同年,奎克為創始人之一,僅僅成立4年的單細胞基因組學公司Cellular Research,成功出售給世界知名醫療設備公司Becton Dickinson(BD)。
除此之外,1999年,依託「微流控技術」,奎克成功創辦富達(Fluidigm)公司。截至2016年,富達公司年收入近億美元,全球員工超400人。
史蒂芬·奎克的創業生涯中,也曾留有遺憾。
2008年,庫克旗下Helicos BioSciences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單分子測序儀,即第三代基因測序儀。但因為售價過高、經營不善等原因,該公司於2012年宣布破產。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2017年,賀建奎執掌的瀚海基因推出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GenoCare背後,即有著史蒂芬·奎克的身影。
歸國科研還是淘金?
受奎克的影響,賀建奎不再掩飾他對於財富的認可,提出「財富和科學可以共融」,並在一直「踐行」這一觀念。
2012年,賀建奎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孔雀計劃」,回國進入南方科技大學任職,並在南方科技大創立賀建奎和Michael Deem聯合實驗室。
當年正值禽流感(H7N9)疫情爆發,在流感疫苗領域亦有探索的賀建奎,還曾火線建立團隊,積極參與相關藥物的研製。
野馬財經注意到,雖然直到2016年、2017年才聲名鵲起。但瀚海基因其實早在2012年已經註冊成立,並很快開始了三代基因測序儀的研究生產。
換句話說,回國伊始,賀就同時開始了產業化的布局。
而史蒂芬·奎克不僅為瀚海基因的首席科學顧問,在測序儀的研究過程中,亦頻頻現身。
第三代測序儀帶給賀建奎的名聲與財富都是巨大的。
儀器宣告問世後,賀建奎接受了央視的專訪,在鏡頭中,賀建奎興奮地表示:「有人說,我們掀起了全球測序界的震動,沒錯,就是我,賀建奎,是我幹的。而且,第三代測序儀的準確率比美國的、英國的還要準。」
經此一役,賀建奎風頭無兩,他的瀚海基因不僅被視為國內龍頭華大基因(300676.SZ)的有力挑戰者,甚至在部分媒體文章中,開始與Illumina進行對標。
除了輿論上的讚美,瀚海基因也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
根據瀚海基因官網信息,截至目前,公司合計獲得過五輪融資。其中,2018年4月剛剛完成了2.18億元的A輪融資,同晟投資領投,希夷資產等五家機構參與跟投。
有意思的是,瀚海基因股東名單中,多為中小創投機構。例如與之有關係的天壕環境(300332.SZ),是通過福州紫荊海峽科技投資旗下濟南晟豐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有少量股份。
而一家名為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正威集團)的企業,不僅在天使輪、pre-A輪多次投資賀建奎,而且在瀚海基因的商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更加重要的是,在賀建奎與和美醫療的合作中,正威集團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秘商業推手
依託兩位導師的技術與理念,賀建奎成功創立了瀚海基因。這家公司的發展與成長,則與另一位名叫「林志通」的人士關係密切。
野馬財經發現,林志通有著多重身份。
一方面,林志通是前述瀚海基因早期投資方,正威集團旗下公司深圳正威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還是深圳正威國際集團(下稱:正威國際)國際醫療事業部總裁。資料顯示,正威集團和正威國際為兄弟公司。
另一方面,天眼查數據顯示,此次深陷「基因編輯嬰兒」風波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下稱:深圳和美)為港股上市公司和美醫療(1509.HK)的子公司。
雖然在事件發生後,深圳和美曾多次表示,該事件與醫院無關。但在公司股權結構中,野馬財經卻找到了一絲端倪。
資料表明,深圳和美共有兩位股東,除控股股東貴陽和美婦產科醫院有限公司外,還有一位自然人股東林志通也持股8%,並且這位林姓股東還在深圳和美擔任監事一職。在早期和美醫療披露的聆訊資料集中,林志通持有公司0.21%的股份。
上圖截自天眼查
林志通與賀建奎、和美醫療的關係密切,雙方的合作也很快開始。
2015年12月,和美醫療公告顯示,公司和瀚海基因在香港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和美醫療將與瀚海基因制定及實行先進的遺傳基因檢測業務。在齊魯網發布的一張當時籤約儀式的照片中,依稀可以辨別左七的位置是賀建奎。
兩年過後的2016年,瀚海基因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項目入選深圳市孔雀團隊,獲4000萬資助。沒過多久,林志通所在的正威集團就又攜手其他兩家機構對瀚海基因進行了Pre-A輪的融資。
但是,在2017年7月,工商資料顯示,正威集團已經完成了股權退出。
不過,雙方的牽扯卻沒有完全終止。2017年12月,正威國際相關領導還前往賀建奎所在南方科技大學,與學校達成了在醫療、大健康和產業基金等全方位戰略合作意向。
更讓人意味深長的是,在2018年11月26日,站在風口浪尖的賀建奎獨家接受了美聯社的專訪,在一篇名為《Chinese researcher claims first gene-edited babies》文章配圖顯示,一位音譯為「Lin Zhi Tong」的人也在深圳接受了採訪。
圖右為美聯社文章配圖
野馬財經通過與林志通此前去往南寧的調研的照片進行比對,大概率顯示接受美聯社採訪的就是林志通。
對此,野馬財經致電深圳和美詢問林志通的相關情況,對方表示「沒有聽說過,不知道、不清楚。」而瀚海基因公司電話則一直處於無法接通狀態。
基因領域的研究被譽為「上帝的手術刀」,業內也並不缺乏「狂人」,例如將「永存、永生」的願景刻在公司門口的汪健。但拋開技術層面,有關倫理的紅線大家都慎之又慎。你對賀建奎的行為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