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作為人腦的高級功能,是我們生存適應的第一心理手段。從生理上來說,情緒由大腦中的神經元迴路所控制,經過一系列路徑對情緒信息加以整合,促使大腦產生相應的情緒行為。
情緒應用到生活中也十分有趣,好的情緒會給大腦興奮刺激,帶來各種活躍的思想,而壞情緒則帶人走向消極、否定之中。情緒不像人格那樣具有穩定性,更多是受環境的控制。
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總是為自己的情緒背鍋。因為正陷入情緒的狀態之中,你的大腦暫時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被情緒蒙蔽了理性。
所以,在沉浸情緒時,對親近的人說出過分之話,會無意間傷害了你愛的人。成年人的命運更是與情緒掛鈎。
近日,隨著《三十而已》劇的熱播,網友們每日都活躍在各大平臺發表自己對劇的看法,而大家都很痛恨裡面破壞顧佳婚姻的第三者——林有有,在劇中的各種惡行惹得大家很生氣。
隨後,也在追劇的演員張萌也立即發文表示林有有這樣的角色設定實在太過不合理,身為演員是不會接這樣的角色的,不然顯得很廉價。
這樣的操作反倒引來網友們的紛紛吐槽,諷刺張萌情商低,一致認為劇中角色沒必要上升到演員,大家都討厭壞角色不正是因為演員的演技在線嗎?
張萌接受到一波討伐聲後,立馬發文表示自己的言辭過激,向飾演林有有的演員進行道歉。
身為公眾人物,更會得到比平常人更多的關注,毫不掩蓋地在自己的大號上攻擊飾演者,是情緒管理不好的表現。
身為成年人,更應該學會妥善安排自己的情緒,不要逞一時心頭之快,之後又為自己的行為懊惱。
了解情緒,學著在情緒中成長
情緒是從小跟隨我們成長的產物,並會伴隨一生,也是有機體適應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
嬰兒出生時,根本還不會人類世界的語言,唯一的溝通方式便是情緒,而成年人也正是通過嬰兒的情緒反應,才能及時提供各種生活條件。
情緒用得好,便是人生道路上的加速器。有科學研究表明,積極情緒會引發我們思想的高度活躍,很多時候靈感就是這樣產生的。
消極情緒,則是社會上很多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如攻擊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
疫情期間,兩人與一男子在威海大潤發購物時,因排隊問題發生糾紛,將其口罩摘落,而引發男子的一頓暴打。
雖然事件僅是因為兩位女子想插隊,而男子不願意所引起的爭執,可隨著情緒的愈發高漲,女子撕掉了男子的口罩,引發了對方的怒火,在情緒的引導下產生了攻擊行為。
社會中又有多少事情本可以好言好語地說清楚,卻被情緒擾得更加複雜呢?所以,了解情緒會幫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執,避免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
巴普洛夫曾經說過:憂愁、悲傷能損壞身體,從而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而愉快使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現象敏感活躍,能使你的體質增強。
藥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歡樂。我們要明白情緒在激動狀態下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意識狹窄」現象,即我們的認知活動範圍縮小,理智分析受到抑制。
從而引起自我控制能力減弱,做出一些極端行為。本質上,我們的內心是不想那樣做的,所以,你得對自己負責,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善於控制衝動,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心平氣和待人,以積極情緒帶動生活
面對任何可能情緒化的事件,請選擇心平氣和。情緒是一種混合的心理現象,更多還是由你的主觀體驗引發情緒產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壞情緒都是由一時的激情所引起的,我們要學著接納它,像對待小孩子一樣耐心。
多去尋找情緒的積極面激發我們的思維,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用積極的情緒創造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