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無際的宇宙和肉眼不可見的粒子一般大?並且可以相互轉化?

2020-12-06 失落代號

宇宙,就是無邊無際的的意思,也是我們生活這個空間所能意識到最大的時空存在。宇宙有多大我們沒有人知道,最客觀的分析說法是不小於900億光年。

宏觀看地球

粒子,是我們對極小物質的統稱,包括原子、中子、質子、夸克等。而基本粒子,是指不可再分割的粒子。以前認為夸克是最小的粒子,後來又發現更小的費米子和玻色子等,因此還沒有最終的共識是什麼。基本粒子雖然極小,但總有一個尺寸吧,根據弦理論,最小的基本粒子應該是一維的弦,其長度為普朗克尺寸(10^-35米)。

插個題外話,小於普朗克的尺寸或者小於普朗克時間的參數,被認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個怎麼理解呢?你可以認為是對於人類是不存在的,無法測量與感知,一切規則認知均將失效。

普朗克尺寸

回歸正題,一個900多光年,一個10^-35米,兩者相差何止千萬倍,甚至差距超越了人類認知的極限,它們有可比性嗎?

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三維的世界,我們的真實能觸摸到的也只有長寬高。當然,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基於閔可夫斯基空間概念,提出了四維時空的概念,也就是在三維空間加上時間這一個維度。時間是我們能感知到一種東西,我們可以感覺到流逝,但卻無法控制。

四維空間模型——超正方體

如果時間算是第4維的話,那麼是否存在其他更高維度呢?但是人類尋找這麼久以來卻一無所見。量子力學興起以後,人類對微觀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來微觀世界中竟然有著與宏觀世界不一樣的規則,這些規則讓我們人類常見的邏輯推理失效!因此有人基於此,提出了一個多維空間的模型,這個理論認為更高維度的世界可能被捲縮在微觀世界中。宏觀世界是微觀世界構造出來的,然而宏觀世界的規則竟然不適用於微觀世界,這或許就是微觀世界中有一些超越宏觀世界的法則,這些法則只存在微觀世界中。因此,可能可以通過對粒子微觀世界的研究,就有可能窺探到比宇宙更高維世界的奧秘。

多維空間示意

不管是現在熱門的量子糾纏原理,還是宇宙大爆炸的緻密奇點,都完全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在宏觀世界中,你無法想像宇宙無窮的物質怎麼壓縮成一個微小的顆粒。而在微觀世界中,這確實有可能的。無論是原子之中超過99%的空間都是虛空,還是更小的粒子,它們內部結構絕大部分都是空的。實體存在的東西,到底分解到什麼程度才是真正不可分解的全實體粒子呢?

數學幾何方式表示多維空間

以前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計算過,原子的直徑大概在10的負10次方米,那麼一個原子的體積約:V1=(4/3)πr^3=4.187×10^-30(m);而以普朗克尺寸為基準的基本粒子,它的體積大概是:V2=(4/3)πr^3=4.187×10^-105(m)。V1/V2=4.187×10^-30/4.187×10^-105=10^75,也就是說原子體積約為基本粒子體積的10^75倍。如果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的話,可以告訴你這幾乎是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數量級。

克萊因平面想像圖

當然,這這是宏觀的概念去計算理解,普朗克尺寸顆粒的體積是沒有意義的。更何況微觀裡面存在宏觀世界所沒有的法則,它們的存在或者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布滿空間。曾經有一個很熱門的瓶子,就是號稱永遠裝不滿的克萊因瓶,有興趣的朋克可以了解一下。這是基於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發現的一個無定向性平面概念山寨出來的瓶子,所謂無定向性,就是沒有「外面」和「裡面」之分。

永遠裝不滿的克萊因瓶

因為沒有裡外,沒有邊界,所以它是一個無窮無盡的空間。由於「克萊因平面」無法在三維世界展現出來,必須在四維空間才能展示,所以一般人也無法理解其概念。不過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略微領略一下它的神奇,聽說過莫比烏斯環吧?很簡單自己也能做一個,不清楚自己查找原理,是不是發現這是一條內外相通走不完的環?當然, 這個是三維化的「克萊因平面」,簡易山寨版的「克萊因平面」,與真正的「克萊因平面」根本不是一個概念級別。

莫比烏斯環

上面談論這個貌似和題目不太相干,但主要就是想表達一件事情,那就是微觀世界或許有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法則。在這種法則下,微觀的世界或許也是無窮無盡的。借用佛家的一句話:無大亦無小,無近亦無遠。我們所謂的宏觀宇宙,或許只是一種三維法則下的無窮無盡,而在某些法則下,我們的宇宙或者就是一個「微觀粒子」?

宇宙大爆炸緻密奇點內部想像圖

「宇宙大爆炸理論」,說的就是大概在130多億年前,宇宙就是一個熾熱的奇點,在某種條件下,這個奇點突然發生了爆炸,經過百億年形成了我們目前所處於的宇宙。換句話說,由於某種規則的原因,我們的宇宙從原來的一個微小世界,爆發成現在無窮大的宏觀世界!而且這種理論還延伸出宇宙坍縮論,也就是在過百億年,宇宙或又在某種規則(法則)作用下,再次變回微觀世界。

當然,這裡的所謂「微觀」和「宏觀」世界,是相對的。我們人類人認為的大和小,在法則下是錯誤的。假如微觀世界中存在生命或者智慧認知,它們或許認為它們所在的微觀世界是無窮大的,而我們所在的宇宙才是微小粒子。

宏觀世界的壯麗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再次用哲學上的話做結尾,上面純是思想上的探討,嚴格說算是科學和哲學交接的範疇。世界如此的神奇,但是我們還是該吃吃、該喝喝,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稱發現三種可相互轉化基本粒子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基本粒子,並且可相互轉化。這對宇宙未來的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由於日本地震的侵襲,坐落在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中心的一部分遭到嚴重破壞,其中的μ中微子被爆破到180英裡遠的西海岸超級神岡設備處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宇宙大爆發曾釋放出等量的物質和非物質,但宇宙卻是由物質主宰的。
  • 擁有兩個「頭」的彗星釋放幽暗輝光:肉眼不可見,又是太陽風作祟
    67P彗星上的極光肉眼不可見,處於遠紫外線波段上,需要通過探測器的科學儀器才能檢測到,其形成機制涉及到太陽風,而不是之前認為的太陽光子。,這裡粒子會沿著地球磁層前進,在抵達地球時被磁場引導到兩極位置,然後撞擊地球高層大氣中的分子和原子,於是就形成我們肉眼可見的極光。
  • 在遙遠的未來,宇宙將幾乎不可見
    那些星星離我們十分遙遠,卻足夠明亮,以至於能被我們用肉眼直接看見。然而那些體積過小且暗淡的小行星和紅矮星,在相同的距離卻不可見。那些你在夜空中能看見的星星,是銀河系中最大最亮的那些,最遠距我們不超過幾千光年,但在同樣距離範圍內,實際存在的星星數量遠多於幾千顆。有多達一百萬顆星星,它們都是肉眼不可見的。
  • [視頻]科學家突破時空維度限制 將量子糾纏轉化到我們肉眼可見
    (原標題:[視頻]科學家突破時空維度限制 將量子糾纏轉化到我們肉眼可見)
  • 直接檢測實驗徹底排除了人類所希望的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
    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其他粒子——原子、中微子、光子、反物質和標準模型中的所有其他粒子——至少通過一種已知的量子力相互作用,而暗物質似乎只通過引力相互作用。根據許多人的說法,把暗物質叫做不可見物質更好。它不僅不發射或吸收光,而且不與任何已知的、通過電磁力、強或弱核力直接可檢測到的粒子相互作用。最受追捧的暗物質候選者是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
  • 哈勃望遠鏡公布宇宙真實照片,原來人們都被騙了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往往只能看見夜空中懸掛的月亮和稀稀疏疏的星點。由於距離的遙遠,因此我們肉眼所見的宇宙雖然是真實的,但是卻不是原貌。
  • 上帝粒子被發現,破解物體質量和宇宙大爆炸之謎指日可待
    上帝粒子被被證實存在,鼓舞了眾多科學家。對於描述物體質量和研究宇宙大爆炸的具體情況,上帝粒子都會起到指引作用。科學家們對這種粒子抱有足夠的期望,認為它的強大就像上帝一般,才叫它上帝粒子,它真正的名字叫做希格斯玻色子,簡稱希子。上帝是基督教的至高神,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創世主,世界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毀滅也是由上帝決定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基本粒子中最小的粒子,原子都是它組成的。有了原子才會有分子。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引力波是愛因斯坦預言的在空間結構中不可見的漣漪。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全新的時代,讓科學家們能夠看到宇宙中曾經被認為不可見的部分,比如黑洞,暗物質以及被稱為軸子的一些理論上的亞原子粒子。
  • 暗物質與黑洞都不可見,是不是同種物質?天文學家:暗物質更可怕
    在天文學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兩個名詞,一個名為暗物質、另一個名為黑洞,這兩個詞一暗一黑,總是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暗物質與黑洞到底是什麼?它們究竟是不是一類物質?其實,暗物質更加可怕。
  • 負能量的粒子可以逃脫黑洞,並且會導致黑洞的質量減少?
    黑洞吞噬物質所形成的相對論噴流,我們是可以用現代設備觀測出來的,正如剛剛所說的那樣它們可以形成光速一般,所以,我們是可以用望遠鏡來觀察它們的蹤跡的。其實,早在幾十年之前,便已經有天文學家觀察到噴流的存在,只是沒有人知道這些噴流到底是從哪裡來,直到LBNL(美國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新研究開展,才為這個疑惑提供了線索。
  • 你學過的物理書可能要改寫,匈牙利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
    一種新發現的粒子被科學家稱為X17,這種粒子將有可能解開大自然的一個大謎團——增加一種新的「(第五種)基本力」,解開暗物質與可見宇宙之間的神秘聯繫。 宇宙基本力:如果你還記得你的中學物理課本,你也許還能想起「宇宙基本力」這個物理學概念,所謂「基本力」是指目前可見宇宙中的四種力,這些力不僅支配著原子,也支配著整個宇宙星系的運轉,其中包括重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也叫:強核力)、弱相互作用力(也叫:弱核力)這四種。
  • 光為什麼可以在宇宙中傳播上百億年還不消失和減速?
    在宇宙誕生後的第一批基本粒子產生時,光子就出現了,但是在宇宙大爆炸的早期,這些光子跑出不遠就會被另外一些自由的基本粒子如自由電子所吸收,因此那時的光都無法存留太長時間。,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探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無邊無際,地球上人山人海
    宇宙無邊無際,地球上人山人海。文/段海森宇宙太大了,無邊無際;世界之大,地球之上人山人海。月亮不停地繞著地球旋轉,不分晝夜,完整地轉一圈是一個月;地球不停地繞著太陽旋轉,不分日月,完整地轉一圈是一年;太陽不停地繞著銀河系旋轉,轉一圈是多少億年;銀河系很可能也繞著誰在轉,轉一圈是多少年?還等待著人類進一步學習、研究和探討。
  • 一種叫做軸子的假想粒子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不是空的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旋轉的能量場可以解釋物質與反物質在數量上的不對稱性的。長久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假設存在一種叫做軸子的微小粒子,它可以單獨解決兩個謎題。它可以解釋夸克的一個令人困惑的性質,夸克是質子和中子內部的基本粒子,它還可以構成充滿宇宙的暗物質。一篇《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的作者們指出,軸子可能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得多的問題。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這一發現也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不光只有普通物質世界還有反物質世界,但我們肉眼無法對反物質世界進行直接的觀測。 什麼是反物質? 「反」就很容易理解,就是所有物質的反面,是一般物質的對立面,而一般物質就是構成宇宙的主要部分,並且科學實驗已經證實,反物質是一種客觀存在於宇宙內的實體。
  • 宇宙中的物質從何而來?真的是「無中生有」嗎?
    首先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觀察到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嗎?是否存在人類肉眼不可見的物質呢? 暗物質不屬於當前人類發現的任何一種粒子,同時暗物質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和宇宙空間的構成息息相關,暗物質佔據宇宙總質量的26.8%,佔據宇宙全部物質質量的85%,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肉眼可見的物質反而是很小一部分。
  • 宇宙第五種力被科學家發現,有望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
    一種新發現的粒子被科學家稱為X17,這種粒子將有可能解開大自然的一個大謎團——增加一種新的「(第五種)基本力」,解開暗物質與可見宇宙之間的神秘聯繫。宇宙基本力:如果你還記得你的中學物理課本,你也許還能想起「宇宙基本力」這個物理學概念,所謂「基本力」是指目前可見宇宙中的四種力,這些力不僅支配著原子,也支配著整個宇宙星系的運轉,其中包括重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也叫
  • 光與真空相互作用會徹底轉化為電子?完全可以!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氣體這三類物質,都是可以具有各種不同速度的,甚至可以完全「靜止」下來。但是有一樣特立獨行的存在形式——光(電磁輻射),它們永遠不會停止自己的運動,並且在真空中保持著不變的速度(299792458米/秒),任何其它物質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它。
  • 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不對,質量和能量根本就是一回事
    很多人誤會了愛因斯坦,也誤會了質能方程,他們認為質能方程說明了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而事實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質量和能量無法相互轉化,因為二者根本就是一個整體,又何來轉化呢?在質能方程中,這一點體現得極為明確,質量等價於能量。正是因為質量守恆、能量守恆,所以才有了質能守恆。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還是可以從物質運動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 一種理論上的粒子幾乎可以回答關於宇宙的所有問題
    宇宙是不平衡的。引力非常弱。但是允許粒子相互作用和轉化的弱力非常強大。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小得令人懷疑。宇宙構成的「目錄」呢?百分之九十六的不完整。幾乎所有對亞原子宇宙的觀測都可以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來解釋——這是一個充滿可驗證的預測的強大理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