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文的洋網紅

2020-12-06 新民周刊

說中文的洋網紅

日期:2018-02-2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提示:目前國內比較有名的外國網紅,大多都是B站UP主。通過插科打諢的短視頻,這批老外無意間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同時向世界展示立體生動的中國。也許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這麼說:學好中國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記者|金 姬

 

      Papi醬一夜爆紅後,一批嗅覺敏銳兼具搞笑天分的在華「歪果仁」也開始以中文短視頻「打天下」,收穫了大批粉絲。通過插科打諢的短視頻,這批老外無意間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同時向世界展示立體生動的中國。

  

轉型中的德國阿福

  

  2018年春節期間,30歲的德國小胖阿福(Thomas Derksen)上傳了視頻《我過了一個很有年味的春節,你呢?》。視頻裡,這個德國小夥跟隨上海老婆Jolie走親訪友,感受普通中國人家的年味。阿福告訴《新民周刊》,他最喜歡中國的春節了,很熱鬧,又可以享受美食並和親朋好友團聚。

  關注阿福的粉絲會發現,和他2016年一炮而紅的「吐槽」系列不同的是,如今的視頻內容都是阿福生活的真實寫照,充滿人情味。已成網紅2年的阿福,希望自己的短視頻事業在2018年有所轉型——視頻創造內容從以吐槽為主轉為傳播正能量。

  阿福在中國成為網紅,完全是無心之舉。他來自德國北威州小鎮馬林海德。2005年,還在念高中的阿福跟隨一位拿到漢學博士學位的老師學習中文。「當時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家。」2007年,在那位老師的組織下,阿福第一次到中國遊玩。

  首次中國行,阿福在老師的帶領下遊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到上海看高樓大廈,在南京參觀名勝古蹟。「當時我對什麼都感興趣。因為第一次來這麼遠的地方,仿佛到了一個新世界。」儘管同中國人進行言語交流仍存在障礙,但阿福十分渴望了解中國的城市景觀和百姓的衣食住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他們對我這個胖胖的藍眼睛的外國人充滿了好奇。」阿福說。當時他下決心要更認真地學習中文,以深入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2008年到2011年,阿福在德國的銀行工作,但他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2012年,在波鴻魯爾大學就讀的阿福以交換生身份前來同濟大學學習2個月。他隨後又到復旦大學進修,「深度了解了中國語言和經濟」。在阿福眼中,上海是一座開放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有很多中國人,也有很多外國人,有各種各樣的文化、美食和語言。」

  2012年,阿福通過朋友與上海女孩Jolie相識。兩人後來單獨約會吃飯,並確立了戀愛關係。2015年,阿福迎娶了Jolie,後者在律所工作。阿福中文名字中的「福」字,就是來自他的上海嶽父。

  阿福的語言能力和搞笑天賦,讓他具備了網紅的潛質。2016年春節過後,阿福和老婆在家裡閒著沒事可做,就想拍個視頻讓別人開心。但沒想到的是,這個用中文介紹德國蔬菜的視頻一周之內就在中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收穫了近30萬點擊量。「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覺得德國蔬菜有意思呢?」阿福不明白。一位網友跟他說:「不是德國蔬菜有意思,是你有意思。」這句話讓阿福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當時,papi醬剛剛走紅,阿福和老婆都很喜歡papi醬。他覺得「在家裡拍拍視頻也蠻好的,又不需要什麼成本」,就想要拍攝自己作為一個洋女婿在中國的生活,於是有了第二條視頻《娶個中國老婆啥感覺》。這條視頻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過90萬,也確立了阿福早期視頻的範式——一人分飾多角,用上海話吐槽。和papi醬不同的是,這些視頻裡多了一個揪著他耳朵,問他「碗洗好了嗎?衣服晾好了嗎?地掃好了嗎?」的福太。

  2016年,阿福和老婆一起創業,投身短視頻的藍海。創業初期,阿福的搞笑視頻主題涉及中德飲食、語言和生活習俗等方面。他吃昆蟲菜、吃牛蛙,挑戰豬腦、皮蛋、鳳爪、辣條、臭豆腐等「外國人最害怕的中國菜」;他談留學經驗,講述在中國當德語老師的感受;他敘說如何在中國過七夕節和春節,也向中國網民介紹德國人是如何過聖誕節的。

  如今,阿福希望自己的視頻能夠提供更多「正能量」。在狗年春節前夕,他特意上傳了《挑戰!當一個怕狗的人遇到七條大狗……》這個視頻。怕狗的阿福,去養狗的朋友家拜訪。他表示:「這也算一種挑戰吧,希望我能在2018年不斷挑戰自己。」2018年的另一大挑戰是他將成為一名作家——有關他的中國故事即將在德國出版,目前正在商討大綱。阿福表示,這本著作預計2018年底前出版。

  而以中文創作為主的他,也深深影響了遠在德國的家人。「我的父母已經來中國三次了。姐姐一家也開始對漢字、中文感興趣。」在他看來,自己並不是一名「網紅」,而是中德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大使。

  

B站外籍網紅多

  

  《新民周刊》發現,目前國內比較有名的外國網紅,大多都是B站UP主(在視頻網站、論壇、FTP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前文提到的阿福,就是從B站一炮而紅的,他在B站的名字是「阿福Thomas」,自我介紹是「熱愛中國的德國快樂小胖子!」

  與此同時,來自英國的「拂菻坊」、來自美國的「王霸膽」、來自納米比亞的「inno巧克力」、來自日本的山下智博和「一之瀨asuka」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傑裡德Jared」等外籍UP主也是B站的網紅,粉絲數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這些人最開始都是到中國留學,中文也說得很溜,因為喜歡中國而在網際網路創業時代成為了「網紅」。

  2013年就在B站註冊成為UP主的日本人山下智博如今已有182.7萬的粉絲,算是B站資歷最久、粉絲最多的外國網紅了。

  1985年出生的山下智博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在來中國之前,他在老家北海道做過很多行為藝術——讓很多人同時在地鐵站匆忙吃麵包、重現電視劇中人物上班遲到的場景……希望大家在劇場外也能感受到戲劇的樂趣。

  2012年,山下第一次以藝術家的身份來中國交流,發現中國人的娛樂方式很少。他相信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帶動娛樂文化也不斷發展。因此,當時的他就決定來中國發展,研究和中日年輕人有關的網絡文化。

  2013年,山下智博以學習中文為契機來到上海。在中國留學期間,他喜歡和年輕人聊天,從動漫、AV片到旅遊……他發現很多中國人渴望了解日本文化卻沒有途徑。為此,山下決定做一檔網絡娛樂節目《紳士大概一分鐘》,把日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介紹給中國網民。節目自2014年12月24日開播,每日更新,拍攝及後期剪輯均由他自己完成。迄今為止,這個節目已經在B站播了621集。

  據說,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起名「紳士」,是因為這個詞除了字面意思還有另一層意思——看日本動漫的人會明白,它有「變態」的意思。這是宅男宅女們的秘密暗號,沒有國界,懂的人自然成為朋友。

  山下智博教的日本文化很有趣——「生薑手電筒是什麼鬼」「如何使用泡麵表白」「日本也山寨中國」「另類絲襪的花樣穿法」……教的日語也很另類,如「已報警」「我很適合你」「警察叔叔,就是這個人」「幸災樂禍」……

  做短視頻節目的他,中文水平也突飛猛進。他還在上海大學讀了研究生,課題為《日中年輕人文化交流的現狀和課題研究》。

  山下智博的短視頻,不僅影響了中國年輕人,也影響了日本青年。而今年22歲的草食系男子一之瀨也是看了許多UP主的視頻才成為B站UP主的。在此之前,他的願望是成為藝人,而現在也算是「曲線救國」了。

  一之瀨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中文了,一直學到初中畢業。他告訴《新民周刊》,他的父親是出生在日本的華人,不會一句中文的他把兒子送進了國際學校,希望半個華人的兒子能夠不忘母語。不過,一之瀨坦言,自己雖然在橫濱學了9年中文,但是出了學校就沒有語言環境,所以當時的中文水平並不好。

  2014年高中畢業後,一之瀨選擇到上海念大學,希望讓自己的中文更加精進。在上海的頭兩年,他覺得有些無聊,直到看到B站一個日本人的搞笑視頻,發現原來在中國的歪果仁還有網紅這條出路。2016年9月,還在上海念大三的一之瀨開始在B站生活區成為UP主,主要和中國粉絲分享他喜歡的遊戲、衣服、音樂和其他好玩的東西。

  他的成名速度不像阿福那樣快,再加上B站已有2013年就註冊的山下智博這樣的搞笑UP主,一之瀨的爆款產品直到2017年4月才出現——《日本人唱中文歌有什麼感覺?》這是一之瀨在B站發布的第56個短視頻,他在裡面翻唱《大家一起喜羊羊》,點擊量近40萬次。

  B站工作人員向《新民周刊》透露,B站UP主的短視頻都不簡單,內容不僅要經過剪輯、還要有片頭片尾、字幕和一些特效。可以說,這些UP主不是傳統的UGC(用戶原創內容),而是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用戶原創內容)。

  如今,一之瀨在B站的粉絲數超過32.4萬,已經是僅次於山下智博的日本網紅了。一之瀨謙虛地表示,目前自己的中文水平仍然不夠好。而即將於2018年6月大學畢業的他,認為拍攝短視頻也好、做直播也罷,算是鍛鍊成為藝人的一種途徑。而且,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中日關係的起起落落並沒有讓他感受到有何困擾和不便。

  在B站,很多外籍UP主之間會合作拍視頻。除了在上海的日本前輩山下智博,一之瀨最近和27歲的加拿大留學生Jared也拍了幾個短視頻,反響很不錯。

  身高185釐米的Jared可能比一之瀨更了解中國,因為他的童年曾有6年時間在海南度過。「我出生在溫哥華郊區。父母都是英文老師,所以我2歲到5歲、 7歲到10歲這段時間是在中國生活的。」Jared告訴《新民周刊》,他的媽媽、哥哥都會說中文,「當年在海南生活時接觸到中文,但我說得不太好。後來,我一直對中文感興趣,看了很多中文電視劇,學習了一些中文歌,慢慢了解了中文發音和單詞。」

  Jared也是2014年來到中國學中文的,「有朋友推薦說,上海交大是個很好的學校,所以我就過來了。」和一之瀨不同,Jared很早就對搞笑視頻感興趣了,但一直沒有入門。2017年初的某一天,有個中國男孩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拍一個採訪視頻,正好遇到Jared。「我當時趕著要去上課,沒時間接受採訪,就先加了他的微信另約時間。過了一個月他叫我跟他一起做個視頻,然後過了兩個月他也幫我開了自己的頻道。」

  這個中國男孩叫Kevin,是個全職做短視頻的高手。在他的幫助下,Jared自2017年4月註冊成為B站UP主後,雖然只發布了30個視頻,但是人氣直逼一之瀨,尤其是《老外剛來中國vs來中國很久以後》系列,最高一集的點擊量達到162.4萬。

  當愈來愈多的老外在中國通過短視頻成為網紅,起步較晚的Jared倒是看得很開:「我其實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一直想的是學好中文,專注於自己的生活,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視頻。」讓Jared得意的是,他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在中國——遠在加拿大的小侄女因為看了他的視頻而學著模仿叔叔的樣子,Jared計劃下次回國可以多教她一點中文。

  也許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這麼說:學好中國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相關焦點

  • 300W粉絲,視頻播放量超1.9億,這樣的「洋網紅」還在愁什麼?
    這批外國博主,或者說外國網紅們,和本土網紅一樣活躍在抖音、B站,微博等平臺。他們在獲得創作認可和商業成功的同時,也架起了中外文化溝通的橋梁。> 事實上,洋網紅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洋網紅在國內的發展可以追溯到30年前。
  • 從「大山」到「高佑思們」 「洋網紅」成獨特的文化「雙面膠」
    像大山那樣說一口流利普通話就能出名的年代,漸漸被井噴式的海外雙語人才終結。  在電視螢屏上,近年來出現了江蘇衛視的《世界青年說》和湖北衛視的《非正式會談》,節目邀請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探討全球文化話題,介紹各國文化新事物,這些外國青年用各自的文化視角拆解話題,讓節目受到了青年觀眾的喜愛。和過去不同,青年觀眾並非新奇於外國人會說中文,而是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多元的視角感興趣。
  • |網紅|伏拉夫|粉絲|youtube|抖音|高佑思
    在中國,伏拉夫們還有很多——「我愛中國」早已成為洋網紅們的熱門業務。1.日進鬥金的洋網紅們做「我愛中國」生意的洋網紅能崛起,有個背景:外國人在中國常常能享受超國民待遇,洋網紅也不例外。如今的頭部洋網紅,《歪果仁研究協會》節目的製作人高佑思,2016年在鬥魚上當主播時,平臺就給了許多流量支持。
  • 外國網紅在中國年入百萬,除了搞笑,他們是如何賺錢的?
    不過,年過40的江森海,近來卻越來越「安分」,這讓他在新崛起的一批「洋網紅」面前,顯得有些另類。「對比」系列,也常常出現在洋網紅的視頻裡。「Real信誓蛋蛋」曾在一個視頻中大誇中國的行動支付偉大,稱每次回到法國,就感覺落後了十年。這個視頻還得到了馬化騰的回應,讓法國網紅走上了人生巔峰。此外,《英國佬試吃中國包子,稱英國包子都是垃圾》《美國人數學究竟怎麼樣》等,都是洋網紅們創作的「對比」系列。
  • 網紅餐廳拍視頻,口吐英語惹顧客不滿:要說就說中文,想挨打嗎?
    現在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讓很多新興職業出現在大家面前,就比如說是網紅,現在有些網紅在鏡頭面前給大家表演個才藝,唱個歌、跳個舞,一個月就能夠輕輕鬆鬆賺好幾萬塊錢,甚至有的網紅一場直播下來可以賺到十幾萬。
  • 外國網紅:成名在中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不過90年代的大笑洋人,已經變成了說相聲的大山。這位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的加拿大人,想必有點年紀的同學都不陌生。 那麼9012年了,外國友人在中國內容市場是不是還有如此魔力呢? 應該還是有點優勢的。最起碼在短視頻圈,外國友人正掘金得如火如荼。不過,最近典型外國網紅「信誓蛋蛋」卻翻了車。
  • 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90後」洋網紅的中國追夢記
    視頻結尾時,高佑思這樣說。歪果仁研究協會是自媒體機構「外國人研究協會」的音譯。25歲的會長高佑思身材頎長、風趣幽默,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對中國的深厚了解。他帶著一批「老鐵」,嫻熟地遊走在跨文化語境中,用話筒和鏡頭,展示外國人眼中的多樣中國,同時將真實的中國搬上國際舞臺。
  • 黑人留學生中文八級爆紅 《暴走大事件》專訪
    因為他在微博上用一段「霸氣側漏」的流利中文大罵中國媒體,語句中不乏髒字字眼,看得網友們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這中文比中國人還順溜呢?!知名脫口秀節目《暴走大事件》更是對這位黑人留學生進行了一期專訪,黑人小哥的網絡人氣可謂一時無兩。黑人小哥罵人的微博流利地道,還是出自一名外國人,雖然不雅觀,卻被眾多網友所轉發,微博大V任志強等也轉了。該條微博已經有近14萬的轉發,評論也達到3萬3千餘條。
  • 旅行青蛙官方授權中國版開啟內測:網紅「蛙兒子」會說中文了
    這網紅青蛙為何要出中國版,記者發現,「佛系「網紅或許將變身淘寶導購員。其實,距離旅行青蛙這個遊戲火爆國內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在遊戲玩家對一款遊戲的興趣和熱度都在快速變化的今天,3個月時間足夠長了。一些用戶對日本版旅行青蛙的熱情已經減退,有些甚至已經卸載了日文版APP。數據顯示,該款遊戲的下載已經大幅滑坡。
  • 從中文導遊到美女「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這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有著「多重身份」:從事中文導遊工作近10年,現在還是國內外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的自媒體「網紅」。她在微博、抖音、嗶哩嗶哩、Youtube、Instagram上發布作品介紹中伊文化,累計粉絲超過250萬。孟雅琪在個人微博上的視頻截圖。她的夢想是在伊朗開一家中式茶館。
  • 金球獎首位亞裔「影后」:一位熱愛中文的「網紅」
    愛中文的「網紅」林家珍在皇后區長大,就讀於曼哈頓拉瓜地亞藝術高中。父親就在法拉盛經營中餐館,她從小被在紐約開中餐館的祖父母帶大,對自己的中國背景很好奇,甚至因此去中國學習兩年。奧卡菲娜說:「我奶奶來自北京,但我從小隻記得他們都跟我講英文,我一直很希望可以用中文跟奶奶交流,在高中畢業後就去北京語言大學學中文,在那裡曾為一家雜誌撰寫美食新聞。」
  • 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90後"洋網紅的中國追夢記
    原標題:「90後」洋網紅的中國追夢記 高亢的音樂聲中,高佑思和三位小夥伴在廣州塔下亮相,嘗試一種刺激的城市玩法——請路人隨機指引,兵分四路在廣州各地打卡,笑點頻出……這個歪果仁研究協會關於廣東的最新作品,收穫了不俗流量。「對所有人多元記憶的包容,就是城市靈魂的所在。」
  • 在Costco 說中文很丟人嗎?
    大概的意思就是這位妹子跟 ABC 男友在逛 Costco,說中文的聲音打擾到了另一位華人,就被告誡說,不要在公眾場合大聲說中文,因為很丟人。 提醒別人不要大聲喧譁本身沒有錯,但理由卻是因為說中文很丟人,就說不過去了。 但同類型的事其實很普遍,我相信大家日常都遇到過。
  • 中文有沒有可能挑戰英文的地位?中文網絡如何走向世界?
    英語在這一百年間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有人說這是英美兩大超級大國用大炮和軍艦打下的「疆域」。為何越南人是最熱衷學習中文的?因為越南人自小就是看著中國電影、電視劇、小說,聽著中國流行音樂長大,中國文化已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學習中文比學習英文更令他們獲得滿足感。
  • 怎樣才能讓中國人跟我說中文?我在中國教英語,學中文
    ,並明確表示你正在學習中文(可以在公共場所學習,也可以打電話給你的朋友/學生說你在學習中文)。大多數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回答說,這是因為你的中文不夠好,你應該等到你的中文很流利了再試著和別人交流。這麼說是荒謬的。你只有通過練習開口才能變得流利。不要害怕犯錯誤。這是你進步的方式。中國人有時候不想和你說中文的真正原因是:1.Confidence.
  • 奧卡菲娜成金球獎首個亞裔影后,她還是位熱愛中文的「網紅」
    愛中文的「網紅」  林家珍在皇后區長大,就讀於曼哈頓拉瓜地亞藝術高中。父親就在法拉盛經營中餐館,她從小被在紐約開中餐館的祖父母帶大,對自己的中國背景很好奇,甚至因此去中國學習兩年。  奧卡菲娜說:「我奶奶來自北京,但我從小隻記得他們都跟我講英文,我一直很希望可以用中文跟奶奶交流,在高中畢業後就去北京語言大學學中文,在那裡曾為一家雜誌撰寫美食新聞。」
  • 美國教授說了一句中文就被學校停職?中文詞語招誰惹誰了…
    當然如果硬要掰扯的話,報姐在日常生活中覺得只要在說中文的時候正常語速,口齒清晰,就不太可能把「內個」說成nigger,畢竟一個發音是nei ge,一個發音是/ˈniɡər/,後者最後還有比較強的R音(類似兒化音)。結果沒想到,中國人沒被誤解,反而是美國人學了中文以後翻車了。
  • 「中文帶來別樣的精彩」
    「我愛中國,十分懷念在那裡的留學生活」「在兩國緊密合作下,我們一定能取得抗疫勝利」「埃中兩國友誼萬歲」……日前,由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埃及中文專業大學生「相知無遠近,我與中國行」主題Vlog大賽圓滿落幕。參賽選手用鏡頭語言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展望埃中友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