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2-2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提示:目前國內比較有名的外國網紅,大多都是B站UP主。通過插科打諢的短視頻,這批老外無意間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同時向世界展示立體生動的中國。也許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這麼說:學好中國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記者|金 姬
Papi醬一夜爆紅後,一批嗅覺敏銳兼具搞笑天分的在華「歪果仁」也開始以中文短視頻「打天下」,收穫了大批粉絲。通過插科打諢的短視頻,這批老外無意間打破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同時向世界展示立體生動的中國。
轉型中的德國阿福
2018年春節期間,30歲的德國小胖阿福(Thomas Derksen)上傳了視頻《我過了一個很有年味的春節,你呢?》。視頻裡,這個德國小夥跟隨上海老婆Jolie走親訪友,感受普通中國人家的年味。阿福告訴《新民周刊》,他最喜歡中國的春節了,很熱鬧,又可以享受美食並和親朋好友團聚。
阿福在中國成為網紅,完全是無心之舉。他來自德國北威州小鎮馬林海德。2005年,還在念高中的阿福跟隨一位拿到漢學博士學位的老師學習中文。「當時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家。」2007年,在那位老師的組織下,阿福第一次到中國遊玩。
首次中國行,阿福在老師的帶領下遊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到上海看高樓大廈,在南京參觀名勝古蹟。「當時我對什麼都感興趣。因為第一次來這麼遠的地方,仿佛到了一個新世界。」儘管同中國人進行言語交流仍存在障礙,但阿福十分渴望了解中國的城市景觀和百姓的衣食住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熱情好客的中國人,他們對我這個胖胖的藍眼睛的外國人充滿了好奇。」阿福說。當時他下決心要更認真地學習中文,以深入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2008年到2011年,阿福在德國的銀行工作,但他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2012年,在波鴻魯爾大學就讀的阿福以交換生身份前來同濟大學學習2個月。他隨後又到復旦大學進修,「深度了解了中國語言和經濟」。在阿福眼中,上海是一座開放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有很多中國人,也有很多外國人,有各種各樣的文化、美食和語言。」
阿福的語言能力和搞笑天賦,讓他具備了網紅的潛質。2016年春節過後,阿福和老婆在家裡閒著沒事可做,就想拍個視頻讓別人開心。但沒想到的是,這個用中文介紹德國蔬菜的視頻一周之內就在中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收穫了近30萬點擊量。「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覺得德國蔬菜有意思呢?」阿福不明白。一位網友跟他說:「不是德國蔬菜有意思,是你有意思。」這句話讓阿福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當時,papi醬剛剛走紅,阿福和老婆都很喜歡papi醬。他覺得「在家裡拍拍視頻也蠻好的,又不需要什麼成本」,就想要拍攝自己作為一個洋女婿在中國的生活,於是有了第二條視頻《娶個中國老婆啥感覺》。這條視頻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過90萬,也確立了阿福早期視頻的範式——一人分飾多角,用上海話吐槽。和papi醬不同的是,這些視頻裡多了一個揪著他耳朵,問他「碗洗好了嗎?衣服晾好了嗎?地掃好了嗎?」的福太。
2016年,阿福和老婆一起創業,投身短視頻的藍海。創業初期,阿福的搞笑視頻主題涉及中德飲食、語言和生活習俗等方面。他吃昆蟲菜、吃牛蛙,挑戰豬腦、皮蛋、鳳爪、辣條、臭豆腐等「外國人最害怕的中國菜」;他談留學經驗,講述在中國當德語老師的感受;他敘說如何在中國過七夕節和春節,也向中國網民介紹德國人是如何過聖誕節的。
如今,阿福希望自己的視頻能夠提供更多「正能量」。在狗年春節前夕,他特意上傳了《挑戰!當一個怕狗的人遇到七條大狗……》這個視頻。怕狗的阿福,去養狗的朋友家拜訪。他表示:「這也算一種挑戰吧,希望我能在2018年不斷挑戰自己。」2018年的另一大挑戰是他將成為一名作家——有關他的中國故事即將在德國出版,目前正在商討大綱。阿福表示,這本著作預計2018年底前出版。
而以中文創作為主的他,也深深影響了遠在德國的家人。「我的父母已經來中國三次了。姐姐一家也開始對漢字、中文感興趣。」在他看來,自己並不是一名「網紅」,而是中德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大使。
B站外籍網紅多
與此同時,來自英國的「拂菻坊」、來自美國的「王霸膽」、來自納米比亞的「inno巧克力」、來自日本的山下智博和「一之瀨asuka」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傑裡德Jared」等外籍UP主也是B站的網紅,粉絲數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這些人最開始都是到中國留學,中文也說得很溜,因為喜歡中國而在網際網路創業時代成為了「網紅」。
2013年就在B站註冊成為UP主的日本人山下智博如今已有182.7萬的粉絲,算是B站資歷最久、粉絲最多的外國網紅了。
1985年出生的山下智博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在來中國之前,他在老家北海道做過很多行為藝術——讓很多人同時在地鐵站匆忙吃麵包、重現電視劇中人物上班遲到的場景……希望大家在劇場外也能感受到戲劇的樂趣。
2012年,山下第一次以藝術家的身份來中國交流,發現中國人的娛樂方式很少。他相信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帶動娛樂文化也不斷發展。因此,當時的他就決定來中國發展,研究和中日年輕人有關的網絡文化。
2013年,山下智博以學習中文為契機來到上海。在中國留學期間,他喜歡和年輕人聊天,從動漫、AV片到旅遊……他發現很多中國人渴望了解日本文化卻沒有途徑。為此,山下決定做一檔網絡娛樂節目《紳士大概一分鐘》,把日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介紹給中國網民。節目自2014年12月24日開播,每日更新,拍攝及後期剪輯均由他自己完成。迄今為止,這個節目已經在B站播了621集。
據說,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起名「紳士」,是因為這個詞除了字面意思還有另一層意思——看日本動漫的人會明白,它有「變態」的意思。這是宅男宅女們的秘密暗號,沒有國界,懂的人自然成為朋友。
山下智博教的日本文化很有趣——「生薑手電筒是什麼鬼」「如何使用泡麵表白」「日本也山寨中國」「另類絲襪的花樣穿法」……教的日語也很另類,如「已報警」「我很適合你」「警察叔叔,就是這個人」「幸災樂禍」……
做短視頻節目的他,中文水平也突飛猛進。他還在上海大學讀了研究生,課題為《日中年輕人文化交流的現狀和課題研究》。
一之瀨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中文了,一直學到初中畢業。他告訴《新民周刊》,他的父親是出生在日本的華人,不會一句中文的他把兒子送進了國際學校,希望半個華人的兒子能夠不忘母語。不過,一之瀨坦言,自己雖然在橫濱學了9年中文,但是出了學校就沒有語言環境,所以當時的中文水平並不好。
2014年高中畢業後,一之瀨選擇到上海念大學,希望讓自己的中文更加精進。在上海的頭兩年,他覺得有些無聊,直到看到B站一個日本人的搞笑視頻,發現原來在中國的歪果仁還有網紅這條出路。2016年9月,還在上海念大三的一之瀨開始在B站生活區成為UP主,主要和中國粉絲分享他喜歡的遊戲、衣服、音樂和其他好玩的東西。
他的成名速度不像阿福那樣快,再加上B站已有2013年就註冊的山下智博這樣的搞笑UP主,一之瀨的爆款產品直到2017年4月才出現——《日本人唱中文歌有什麼感覺?》這是一之瀨在B站發布的第56個短視頻,他在裡面翻唱《大家一起喜羊羊》,點擊量近40萬次。
B站工作人員向《新民周刊》透露,B站UP主的短視頻都不簡單,內容不僅要經過剪輯、還要有片頭片尾、字幕和一些特效。可以說,這些UP主不是傳統的UGC(用戶原創內容),而是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用戶原創內容)。
如今,一之瀨在B站的粉絲數超過32.4萬,已經是僅次於山下智博的日本網紅了。一之瀨謙虛地表示,目前自己的中文水平仍然不夠好。而即將於2018年6月大學畢業的他,認為拍攝短視頻也好、做直播也罷,算是鍛鍊成為藝人的一種途徑。而且,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中日關係的起起落落並沒有讓他感受到有何困擾和不便。
在B站,很多外籍UP主之間會合作拍視頻。除了在上海的日本前輩山下智博,一之瀨最近和27歲的加拿大留學生Jared也拍了幾個短視頻,反響很不錯。
身高185釐米的Jared可能比一之瀨更了解中國,因為他的童年曾有6年時間在海南度過。「我出生在溫哥華郊區。父母都是英文老師,所以我2歲到5歲、 7歲到10歲這段時間是在中國生活的。」Jared告訴《新民周刊》,他的媽媽、哥哥都會說中文,「當年在海南生活時接觸到中文,但我說得不太好。後來,我一直對中文感興趣,看了很多中文電視劇,學習了一些中文歌,慢慢了解了中文發音和單詞。」
Jared也是2014年來到中國學中文的,「有朋友推薦說,上海交大是個很好的學校,所以我就過來了。」和一之瀨不同,Jared很早就對搞笑視頻感興趣了,但一直沒有入門。2017年初的某一天,有個中國男孩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拍一個採訪視頻,正好遇到Jared。「我當時趕著要去上課,沒時間接受採訪,就先加了他的微信另約時間。過了一個月他叫我跟他一起做個視頻,然後過了兩個月他也幫我開了自己的頻道。」
這個中國男孩叫Kevin,是個全職做短視頻的高手。在他的幫助下,Jared自2017年4月註冊成為B站UP主後,雖然只發布了30個視頻,但是人氣直逼一之瀨,尤其是《老外剛來中國vs來中國很久以後》系列,最高一集的點擊量達到162.4萬。
當愈來愈多的老外在中國通過短視頻成為網紅,起步較晚的Jared倒是看得很開:「我其實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一直想的是學好中文,專注於自己的生活,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視頻。」讓Jared得意的是,他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在中國——遠在加拿大的小侄女因為看了他的視頻而學著模仿叔叔的樣子,Jared計劃下次回國可以多教她一點中文。
也許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這麼說:學好中國話,走遍天下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