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靈魂所需,每人心中的瓦爾登湖風清月朗

2020-12-06 財經點點懂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靈魂所需,每人心中的瓦爾登湖風清月朗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靈魂所需,每人心中的瓦爾登湖風清月朗

如果你覺得生活太複雜,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法活,那麼,你可以讀一讀《瓦爾登湖》,那裡有一個人安靜地守著他的湖,看湖水微瀾,和鳥獸作伴。

他會讓你知道:一日三餐不必奢華也能飽,甚至如有必要,一天一頓飯也是可以的。

他會讓你知道:一件衣服不要掌聲也能暖,一間房子不必豪華也能心安。

這些,都不是理想,不是空想,而是一種已然被實踐過的生活。

生活越簡單,人生越自由。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寫有許多政論,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在距離康科德兩英裡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為題材寫成的長篇散文《瓦爾登湖》(又譯為《湖濱散記》)(1854),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

《瓦爾登湖》講的其實就是梭羅的一場生活實驗。

1845年7月4日,他獨自一個人搬到了瓦爾登湖畔,開始過一種遠離塵囂、離群索居的簡單生活。

他拿著少量的啟動資金,在森林裡幾乎自給自足:

住的屋子是自己蓋的、日常所需靠自己雙手勞動解決,他生活的地方方圓一英裡荒無人煙。他耕種、捕魚、採摘野果,再賣掉部分收成、打一點短工,去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

他過得非常簡樸,但非常快樂。他發現,他一年只需要勞動6個星期,就足以支付一整年的開銷。他得以獲得大量閒暇,用來閱讀、寫作和欣賞瓦爾登湖的風光。

他在這裡住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瓦爾登湖》記錄的就是他這段時間的生活和思考。

他說:

「你能從圓心畫出多少半徑,生活就有多少種方式。」

「人們交口稱讚和認為成功的生活,無非是生活的一種而已。我們為什麼要誇耀一種,而犧牲其他各種呢?」

他說:

「年輕人學習生活的最佳方式,難道不是立刻展開生活實驗嗎?」

我非常非常喜歡他這種生活理念。

每個人心中的瓦爾登湖

1845年,不到三十歲的梭羅,拿著借來的斧頭來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砍了幾棵白松,開始建造他的小屋,也就是那棟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名垂青史的小屋。

一連數月,他為著這棟小木屋努力,可以說親力親為。

辛苦是肯定的,他每天吃自帶的牛油麵包,順便讀包麵包的報紙,手上厚厚的松脂,也染在了麵包上。

他也一併吃了下去。

1845年7月4日,這天是美國獨立日,梭羅卻正式住進了瓦爾登湖的小屋。

別人孜孜不倦追求財富地位的時候,他走進了一個人的孤獨。

所以他說:總體來說,我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他確實是格格不入的,在資本社會的大浪潮裡,人們熱衷於斂財,他卻覺得奇怪了,難道生活真的有這麼複雜嗎?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東西嗎?

個時代,也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時代一樣,有一種物質至上的崇拜主義感,生活被物質。房子、車子、金錢等等東西佔滿,每個人都拼命地在物質的浪潮裡獲取物質。

梭羅發現了這個,所以他覺得奇怪,難道生活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嗎?難道簡單一點就不能活下去嗎?

他不相信。適逢好友艾默生在瓦爾登湖旁有一片荒地,梭羅取得艾默生的同意,就開始了湖邊生活,走向森林。

他宣稱,自己走向森林:「我要到森林裡,因為我要過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實,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拋棄一切與生活無關的事物,當我死時,才不會發覺白活了一場。」

他是在進行一個實驗,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當然,這一實驗,在他沒有去瓦爾登湖就已經開始了。

他的人生,一直都是在實踐一種簡單、自主的生活方式。

梭羅告訴我們,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需要的都不會比現在更多。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都剔除後,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而充實。

上午鋤地、遊泳;下午則主要用來閱讀和思考,隔三差五也會散步到村裡裡跟大家閒聊。

黃昏時,他會泛舟湖面,吹笛子,看鱸魚在周圍遊泳。

沒有高檔的紅酒和零食,沒有前呼後擁的恭維,他的日子簡單卻有味。

《瓦爾登湖》

早在2015年,《瓦爾登湖》就被列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百本必讀書單」,推薦人分別是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2018年1月20日,著名投資人、鼎暉創業投資基金聯合創始人、青普旅遊創始人王功權先生在「大咖精品課」上,推薦了《瓦爾登湖》一書。

作者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其不僅闡述了作者的思想。

還教導人們應該要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感受大自然,讓自己的那浮躁的心,能夠靜下來去享受自然,思考人生。

梭羅用兩年多的時間,體驗離群索居的山野生活,以免在彌留之際,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生活過,我們不一定能像梭羅那樣去生活。

但讀《瓦爾登湖》的意義在於,我們能像他一樣,去觀察 、接受生活,體驗 、思考 、改變生活!

這本書的價錢39.8元,一杯咖啡的價錢,讓您在迷茫中找到力量!

相關焦點

  • 梭羅《瓦爾登湖》:一部生活與生命的哲學指南
    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什麼是「心靈故鄉」?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
  • 2019年梭羅年會側記:梭羅的門徒和遺產
    我在為《得到》上劉蘇裡主持的《名家大課》準備《瓦爾登湖》講稿時,仔仔細細地閱讀了《梭羅一生》全書,對她更加肅然起敬。今年的梭羅年會主題「設計梭羅:自然、技術和相互關聯的生命」,就和她的研究領域和成果很有聯繫,因為她雖然是文學博士,卻一直對科學感興趣,她研究愛默生和梭羅,就專門寫過他們與科學的密切聯繫。
  • 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01-01 斯金納與他的《瓦爾登湖第二》
    這個當時常住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鎮上斯金納就住在其中的一個二層小木屋之中,記憶中起居室永遠是父母正襟危坐等待他和弟弟道晚安的一個神聖不容玩笑的地方,兩兄弟一般在小客廳嬉鬧玩耍。斯金納回憶家中經常是很嘈雜的,不僅房屋內的規劃和安排毫無章法,打開門就能聽見街道上孩童們打鬧嬉戲的吵嚷聲,這一切和他在1948年完成的烏託邦小說《瓦爾登湖第二》構想的截然不同。
  • 「真實的人先於社會人」:為什麼今天重讀《瓦爾登湖》意義重大?
    如果你正在考慮讀什麼書來打發時間,你會輕鬆地找到各種書單,列滿了關於疾病、孤獨和簡單生活的五花八門的書籍。但你很難找到一本兼具了這些主題的書。 亨利·戴維·梭羅是美國著名散文作家、詩人和哲學家。作為一位寫過三本有關梭羅著作的作者,我強烈推薦《瓦爾登湖》,這是梭羅1854年寫作的作品,記錄了他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郊外樹林中的獨身生活。
  • 「美文美圖」黛影兒|從「孔顏之樂」到《瓦爾登湖》
    一點食物,一瓢清水,身住陋巷,一般人處此環境,一定不堪憂慮,但顏回不同,他依舊怡然自樂。孔子再次表達了他對於極簡生活態度的欣賞--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孔顏之樂」。無獨有偶,兩千多年後,美國有位年輕的哲學家遠離城市,深入林間,自耕自種,體驗了兩年「一簞食,一瓢飲」的極簡生活,寫出了聞名世界的散文集《瓦爾登湖》。
  • 鋼哥的瓦爾登湖
    天、地、山、湖,除此,無他。從寂靜的湖邊經過,一不小心驚動了正在草叢中談情說愛的一對斑鳩,它們「撲稜稜」箭一般地射向樹梢,湖邊瞬間又安靜了下來。不知什麼時候,它們又飛到草叢中,等你再次經過,它們又「撲稜稜」箭一般地射向樹梢,直把你嚇得心驚肉跳。
  • 我讀《瓦爾登湖》這本書、這個湖,跨越了好多年
    梭羅和他的小木屋過了湖門居然是一條橫穿而過的公路,過路的車輛不少,可能系開發後所築,生生地破壞了湖的靜謐與荒涼。穿過馬路走下坡,久負盛名的瓦爾登湖進入眼帘。3.梭羅稱瓦爾登湖以它的深邃純淨著稱於世,值得對它詳盡描述一番。原來它是一口清澈而黛綠的井,半英裡長,周長一又四分之三英裡,面積約有六十一英畝半;松樹和橡樹林中央,有一股終年井噴的泉水,除了雲霧和蒸發以外,壓根兒看不到它的入水口和出水口。
  • 有愛讀書會|4 瓦爾登湖,找尋生命的本質
    (看到此想起首次翻看時的自己..呵呵~)這是一本內容很自由的書籍,可隨意翻閱接著讀下去,而且內容很大篇幅中有著對眼前景色、動物、以及生活細節的描述,像是梭羅的隨筆日記,又像是觀後集。「據說大海一天是藍的,另一天是綠的,而天氣卻並未發生什麼可察覺的變化,當雪蓋在大地上的時候,我曾見到此地的河流,水和冰幾乎都碧綠如草」。
  • 梭羅的「春天」:不死的大地,永恆的生長
    和他在同一所學校任教的哥哥約翰,也是梭羅探索自然的夥伴。1839年,22歲的梭羅和24歲的約翰駕著他們自己造的船,在8月的夏季,沿著康科德河和梅裡麥克河做了一次淋漓盡致的航行。這次美妙的河上航行被梭羅寫進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河上一周》。寫作的時間,正是梭羅住進瓦爾登湖小屋的那兩年。
  • 長白山下,他書寫中國版「瓦爾登湖」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周長慶)11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長白山下,他書寫中國版「瓦爾登湖」》的記者訪談。由時代文藝出版社推出的生態文學作家胡冬林遺作《山林筆記》,自今年8月問世以來,進入國內多種暢銷書排行榜,並獲得《十月》雜誌「琦君散文獎」特別獎。
  • 「長翅膀的貓」真的存在,1854年,記載於《瓦爾登湖》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記載了不少奇聞異事,長翅膀的貓算是其中之一。飛貓記載於第十二篇《與獸為鄰》。這是目前我讀到的對於長翅膀「天使貓」的較早記載,其描述真實可靠,同時給人以希望。梭羅同時被稱為博物學家、哲學家、作家,的確實至名歸。讀了梭羅的描述,我相信,這種長翅膀的貓真實存在,當然我更渴望擁有一隻夢想中的「飛貓」。
  • 慶幸讀了這本書和湖,獲知靈魂時刻監督並放飛自我,還能豐富自我
    她就是梭羅的瓦爾登湖(書與湖)。人在喧囂或浮躁中,不可能讀進這書,讀了也無異於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而沉不進靜謐境界的人,並無必要讀這書,因為唯有置身於靜謐境界裡,方能悟出這書的真諦與妙處。歲月梭過十三個春秋,我有幸來到美國波士頓客居。萬萬沒想到,梭羅的瓦爾登湖居然就在麻省境內,而且離我們的住處並不很遠。
  • 在年底進行寺院生活體驗,感受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簡單生活
    美通社資訊 舉報   韓國首爾2019年11月15日 /美通社/ --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
  • 一葉知霜降 在閱讀中感受溫暖和力量(「百本好書送你讀」第8期)
    館藏地點:外借閱覽室適宜於任何讀者的「生長之書」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一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薦書人說宋尾(詩人、小說家):如果要我推薦一本於人人有益並可一讀再讀的書籍的話,其中必然會有《瓦爾登湖》。《瓦爾登湖》在中國已有眾多譯本,經久不衰。一部隨筆受到如此歡迎,影響如此之深,充分說明了它存在的價值。
  • 讀書的深度和廣度 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我上大學時喜歡讀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它是寫一個人的奮鬥和成長過程的,其中有很多人物和生活細節,讓我傾慕和感嘆。這本書,當時就被我選為人生的勵志書了。在之後的許多年裡,我一直以這本書為精神動力,面對事業的挫折、面對生活的不幸、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不斷奮鬥,不斷前行。是這本書支撐著我,給我自信,給我力量,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