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師「點讚」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

2020-11-24 觀園不語

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畔的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的實驗室裡,來自蘇州市各學校的生物和科學教師們聚集在一起,通過一次次的實驗操作,再度感受科學的魅力。

去年9月,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與蘇州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合作啟動了「未來教師培養計劃」。該計劃面向蘇州市科學、生物學科教師推出,通過組建教師合作工作坊,以專家引領的方式,為老師們搭建專業發展提升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專業領域進一步探索創新,並將培訓收穫切實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活動為期一年,每兩周召開一次集中工作坊,首期培訓共吸引了75位教師報名,經過遴選,最終有26人參與。

據了解,該培養計劃的課程內容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DNA學習中心。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將此套基因科學課程內容與國內現行生物教材進行匹配並延伸,包括12年級的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及探究式實驗課程「Barcode 蘇州」項目等。

對於參加了首期培訓的教師們而言,來到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仿佛是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門。

即使是在產假期間,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任教於園區第二高級中學的生物教師蔡燕沒有錯過在中心的任何一次培訓。提及收穫,蔡燕侃侃而談。「我第一次參加培訓時就由老師帶領著完成了細胞結構模型的製作,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本身就是從實驗中發展起來的。無論是從應試或者提升生物學素養的角度,做過實驗的學生在能力上一定遠遠優於未做過實驗的學生。」蔡燕坦言,因為一些客觀因素,並非所有的實驗都可以在學校順利進行,這就造成了課本知識只能理論化或者視頻化,學生幾乎無法通過實驗加以驗證。在蔡燕看來,中心最大的優勢是提供了開展真正的實驗的平臺。中心擁有高端的實驗設備、優秀的師資,如果以實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或學習,其教學成果和學習效率一定會大大優於傳統的側重理論的教學。

迄今為止,首期培養計劃已展開了14次培訓,參與者對課程以及中心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主任杜誠表示,目前中心也在積極尋求機會,希望與教育部門達成更高的合作,召集更多的生物和科學教師參與到培養計劃中,將優質的課程和靈活的教育理念更多地輻射出去。「我們的培養計劃以實驗為著力點,通過更新教師們的知識庫,開闊他們的教學思路,幫助他們在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上獲得提升,並最終將在培訓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運用於課堂教學。」

編輯 嚴春霞

2018年4月25日

相關焦點

  • 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在這裡「探秘」基因世界
    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日前發布了2019年暑期志願者招募消息,這讓許多生物學專業學生蠢蠢欲動。作為目前亞太最大、國內首家專注於基因科學教育及知識分享的機構,DNA學習中心坐落於美麗的獨墅湖畔,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於2015年7月合作成立。
  • 小記者走進冷泉港 亞洲基因學習中心
    15名小記者走進了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通過顯微鏡來了次有趣的「細胞之旅」,又親自動手為香蕉、草莓、蘋果等水果提取DNA,還和中心教學總監、科學家Jessica Talamas來了個零距離「學術互動」。生命的奧秘、基因的神奇,讓小記者們好奇心迅速「飆升」,當天一同參加活動的家長大朋友們也紛紛感嘆:真是漲知識啊!
  • 冷泉港亞洲DNA中心開啟首次課程培訓
    1月13日,20位來自蘇州市各所中小學校的小學子們匯聚蘇州工業園區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開始了首次課程培訓。這標誌著蘇州首場以生命科學為主題的競賽——「小小生命科學家培養計劃」正式進入培養階段,20位選手經過幾輪篩選後,從蘇州大市範圍內的幾百位競選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在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接受4個月免費基因科學知識培訓的機會,    首次培訓課上,培訓老師為學生們講授了DNA模型、孟德爾遺傳定律、人類性狀等課程內容。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本報訊 (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昨天下午,冷泉港亞洲與蘇州工業園區籤署新十年合作協議。未來十年,冷泉港亞洲將在現有會議平臺的基礎上,新建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圍繞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課題,組織最頂尖的科學家,舉行小型、封閉式的學術研討會,為園區眾多「大院大所」的專家和學者提供跨學科、跨領域的培訓。
  • 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讓戰疫「黑馬」成為普及生命科學的...
    近日,一部由中宣部指導、中國報導解讀中國團隊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抗疫志》正在全球各大平臺熱播,來自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以下簡稱:學習中心)教學總監約翰·奧爾森因成為紀錄片鏡頭裡首個對準的外籍科學家而備受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今日籤約落戶蘇州生物醫藥園區
    2007年,冷泉港實驗室與蘇州工業園區籤訂合作協議,在園區建立了冷泉港實驗室百年歷史上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項目於2010年正式落成啟動。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啟動以來,已在園區成功舉辦了200多場高端學術會議,邀請的演講嘉賓均是活躍在國際科學最前沿的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包括近20名諾貝爾獎得主。
  • 冷泉港亞洲:一個啟迪未來科學家的地方
    —冷泉港亞洲,旨在打造面向亞太地區一流的國際學術會議平臺,推動中國及亞太地區生命科學的發展。經過七年的努力,冷泉港亞洲已經擺脫了成立伊始的水土不服,在中國站穩腳跟,並開始布局日本、韓國。僅今年一年,冷泉港亞洲就將舉行近20場國際會議,涵蓋癌症研究、微生物學、基因組學等多個領域,其前沿性和多樣性毫不遜色美國本土會議。在冷泉港亞洲執行長季茂業博士看來,這裡既是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橋梁,也是打造討論前沿科學的中立空間,更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世界一流學者深入交流的平臺。
  • 冷泉港亞洲讓蘇州在生命科學界出了名
    冷泉港亞洲2010年落戶蘇州獨墅湖畔。作為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唯一海外分支機構,其沿襲本部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的科學家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臺。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獲「蘇州市科技合作貢獻獎」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兼執行長布魯斯·斯蒂爾曼致答謝詞2007年冷泉港實驗室與蘇州工業園區籤署了共建會務中心的協議。2010年4月,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在園區正式啟用。運行近9年來,冷泉港亞洲累計舉辦國際高端學術會議近200場,吸引了來自全球近60個國家和地區、約11000人次的科學工作者來蘇州開展學術交流,邀請的1700人次的演講嘉賓,均是活躍在國際科學最前沿的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其中包括12名諾貝爾獎得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7名是在冷泉港蘇州會場公開發表獲獎研究後獲得這一殊榮。
  • 約翰威立與冷泉港亞洲籤訂媒體合作協議
  • 冷泉港公益課 請博士開講座
    昨天,由科教創新區管委會牽手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聯手打造的「生物技術創新與實踐」公益型精品課程正式開課,吸引了轄區5所高校和職業院校的50多名學生前來學習。課程為期5天,由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博士、碩士組成的教學團隊將圍繞細胞、遺傳分子、DNA重組技術等內容,進行理論授課、教授專業實驗技能,並組織學生前往相關企業實地參觀。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今年將在蘇召開11場頂級學術會
    4月6日,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聖地」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亞洲合作項目——冷泉港亞洲會務會議項目在獨墅湖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典禮,此舉標誌著美國冷泉港與蘇州工業園區合作的正式啟動,蘇州跨入了國際頂級生命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的行列。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副市長譚穎出席了活動。
  • 冷泉港亞洲搭起學術交流平臺 8年引得9位諾獎得主光顧
    中國江蘇網訊 (駐園區首席記者 袁藝)冷泉港亞洲2010年落戶蘇州獨墅湖畔。作為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唯一海外分支機構,其沿襲本部的傳統,為來自亞洲乃至全球的科學家及學生們,提供近距離分享最新科研進展的獨特平臺。
  • 長島聖地,了不起的冷泉港
    至今共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名列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  目前它由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Bruce W. Stillman教授領導。冷泉港實驗室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在美國指定的基礎研究中心之一。大約300名科學家在這裡就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和定量生物學進行創造性的研究。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籤約落戶,基金公司同步揭牌;同時,該區還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籤訂進一步全面合作備忘錄,設立冷泉港價值創新園。這一系列活動標誌著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該區的合作從框架構想成為現實。今年以來,隨著冷泉港實驗室、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製藥項目、賽默飛全球精準醫療體驗中心、綠葉·新日本科學再生醫學中心等國際一流生物醫藥項目落地運營,廣州在全球生物醫藥版圖上的位置「顯示度」越來越明顯。
  • 壩光可打造又一個「冷泉港」
    沃森認為,壩光可以參照世界生命科學聖地、美國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的模式來打造國際生物谷核心啟動區。 冷泉港實驗室是一個非盈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此機構的研究對象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其主要成就為分子生物學領域,在該研究所一共誕生了7位諾貝爾獎得主。約有300位研究人員在冷泉港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
  • 2013冷泉港亞洲科學會議-細菌感染和宿主防禦
    Emerging concepts in virulence mechanism and cytosolic innate immunity通常,冷泉港亞洲會為每次會議指定一個小型國際組委會(3-5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卓越學者),來負責會議的組織和安排。
  • 任學鋒會見冷泉港實驗室總裁布魯斯·斯蒂爾曼
    廣州與冷泉港實驗室的合作高效推進,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和廣東省的關注和支持。希望冷泉港實驗室加快推進聯合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DNA學習中心、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等項目建設,為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產業在廣州集聚發展增添新動能。  布魯斯·斯蒂爾曼對廣州發展「IAB」產業戰略表示讚賞。
  • 2014年冷泉港亞洲會議:疾病模型和藥物研發
    通常,冷泉港亞洲會為每次會議指定一個小型國際組委會(3-5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卓越學者),來負責會議的組織和安排。該組委會在議題設立、各分會(session)設定及報告人和海報(Poster)篩選等相關範疇,享有完全的學術自主權。與會者在冷泉港亞洲官方網站www.csh-asia.org提交註冊信息後,會立即收到包含有摘要提交連結的確認郵件。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執行董事訪問江蘇省蘇州中學
    2013年11月15日,美國冷泉港執行董事大衛·麥克羅斯(David A.Micklos)先生來江蘇省蘇州中學參觀訪問,並與部分學生會面,向同學們介紹冷泉港實驗室DNA學習中心有關情況。江蘇省蘇州中學衛新副校長接見了來訪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