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概率思維,才是我們跑贏市場的唯一利器

2020-12-03 憶續財經

1

為什麼經濟學家和證券分析師都難以預測經濟或者股價的走勢?為什麼卻有極少數投資大師能夠幾十年持續複利?這兩個問題按理說應該是相互矛盾的,既然無法預測,為何又能產生確定性的賺錢結果呢?

有人提出是因為倖存者偏差,然而,三十年以上連續決策取勝恐怕就不能僅僅依靠倖存者偏差解釋了。探索問題,從來都是剝去層層迷霧,追求最深層次的原因。

2

問題的表象——經濟模型的失靈

曾經有人用「在過去的5次經濟危機中,經濟學家預測到了15次」這樣一個段子嘲笑經濟學家在經濟危機預測方面的無力,不僅如此,經濟學家在預測平常的經濟事務也常常出錯,而經濟學家和媒體人常使用經濟模型失靈來解釋這一問題。

的確,用經濟模型失靈解釋這一問題看起來是比較恰當的,因為本身經濟運行連接著許多要素,而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很難用經濟模型去解釋和預測,但是,如果將其作為根本原因恐怕有些站不住腳。特別的,很多人也可以通過與數理科學的比較,將經濟學列為偽科學,從本質否定經濟模型的作用。

同時,回歸開頭第二個問題,既然如此,怎麼還是會有持續跑贏市場的人存在呢?

3

另類的解釋——行為心理與反身性

醫學和心理學實驗中都有一個要規避的效應——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的是假治療,但卻因為相信其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獲得了有用的治療效果。安慰劑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暗示,它的存在說明心理暗示有一種比較強大的力量。同時,這種力量也經常影響經濟學家、分析師、甚至整個證券市場。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常因為掌握的相關知識超出普通人而過度自信,而曾有統計數據表明,越是自信的經濟學家,越有可能預測經濟現象,犯錯的機率也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反觀我們的交易是不是也如此,越是感覺自我良好的人越喜歡預期,而到最後往往虧的越慘。

同時,心理暗示經常性的將人引入某種單一的線索,更容易遵從情感而非理智。一些分析師常會因為對某篇研報付出了相對較大的努力而對其賦予更強烈的意義,這就是人性。因為付出了所以願意相信,而那些熱門股票隨著調研機構數量增多,也會增強股民甚至分析師對它的信心,這讓我想到了百人成虎,導致人們更容易忽略一些常識性的經營風險。

索羅斯曾用反身性理論來解釋一些經濟現象的發生。他認為,當一件事情有人參與時,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始終是片面的、歪曲的,這是易錯性原則。另一個命題則是,這些歪曲的觀點能反過來影響到的與該觀點有聯繫的事情,因為錯誤的觀點會導致不適當的行動,從而影響事件本身。這就是反身性原則。

例如,把吸毒成癮者看成是罪犯導致他們真的產生犯罪行為。因為誤解了問題並幹擾了對吸毒者適當的治療。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後面這個問題,首先,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已經掌握了怎樣規避情緒對其投資行為的困擾。其次,他們要麼順應或者利用這種反身性,要麼本身就成為反身性形成的參與者。第一條既可以對應一些技術分析派別,又可以對應價值投資派別。而後者,才是他們真正幾十年持續複利的重要原因。即他們本身成為了反身性出現的促成者。

4

有趣的類比——蝴蝶效應與量子物理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指的是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都將可能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這個效應可以用來解釋一些天氣預報不準的現象,同時,大概也可以解釋經濟模型出現誤差的部分現象。一般來講,經濟模型都是多因子的,隨著建立的因子增多,出現誤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用比較直觀的詞語解釋就是非線性。可以結合企業多因素研究理解,支持一個企業的要素是一個複雜的網絡結構,任何一個節點的變化都會引起其它節點的連鎖反應,不能簡單用原來我們認為的簡單線性因果來解釋。

除此以外,還有我們預測不到的不同維度的因素,也在影響著事物的變化。與此同時,雖然經典物理建立了確定的物理法則,被我們認知為科學,很多人也拿它與經濟學的科學性做類比區分,然而,在量子物理層面,有一些值得關注的有趣類比。

第一個就是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用通俗的話語解釋就是粒子根本就不可能同時擁有確定的動量和確定的位置,同時,也有人認為粒子本身就是一種概率分布。第二個則是弦論引發的多維空間的猜想。根據這一理論,粒子是時空中振動的微小的弦。為了使這一理論與量子力學相容,這個理論要求時空是十維的。

第一個問題可以引出這樣一種思考,既然這個世界不可再分的物質都是一種概率分布,或者說是概率,那麼複雜的社會經濟活動是否本身也是一種概率形態呢?第二個問題則比較現實,技術圖表可以說是通過量價關係來反映現實股價波動的一種升維,那麼用這種升維的方式解釋或者交易的話,它的誤差和應用的範圍具體在哪裡?同樣的技術圖形會不會來自不同的動因從而影響結果呢?雖然,以上都只是一些尚未定論的猜想,然而,保持對事物本源的開放性探索似乎也是很多投資大師推崇的一點。

5

問題的回歸——概率與確定性

任何一個交易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都會發現概率的重要性,不管是基金經理還是專業的個人投資者,都致力於找尋高勝率和低賠率的機會。然而,為什麼這個人群之中也只有少數人能做到持續多年複利呢?答案也許就藏在從非線性到確定性的跳躍之中。

首先,遵循概率是第一位,雖然僅僅只有兩個字,但了解勝率的背後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從金融到企業再到科技和人性,每一塊拼圖都是概率評估的一部分,假如某些部分有缺陷,即便具有短期業績,長期來看也會受到時間和風格變化的考驗。

其次,是具備幹預或者促成確定性的能力。當資本達到一定程度,就如同大草原上的獅子,一舉一動都有豺狼和禿鷲盯著,更加難以實現複利。這時候恐怕就需要傳遞理念、資本運作、創造價值了,這也就是企業家和投資者最後殊途同歸的地方。

上述每一步都對人的精力和興趣有著極大地考驗,不管是自我的認知還是外在的認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道很難通過的門檻。所以同任何行業一樣,投資也處處充斥著二八法則,不僅如此,即便是經營優秀的企業,也常有其周期存在的,紅火幾年蕭條幾年都是常有的事。

6

結語

很多人長久以來並沒有形成非線性思維,原因在於我們通過科技的進步和全社會的努力構築起了一個相對穩定有安全感的社會,絕大多數人從求學到成家再到老去,都有所差異但是差異不大,但那些不確定性的部分已經由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醫療從業者、軍警等社會角色共同承擔了下來,而回歸人類最初危險的生存環境,不確定性才是本來面貌。所以,投資與其它行業沒什麼不同,一方面是為了資本尋求確定性的安全存放地,另一方面,也是在通過支持企業將無數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這樣的雲譎波詭,才是投資世界的常態吧。

相關焦點

  • 初識: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如同傳統的寫作一般,必須以時空和邏輯順序進行下去,就是說必須摸著一條線索,故事才能連續下去。所謂的非線性思維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成網狀結構,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互相連接的。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中幾乎所有已知的系統,輸入足夠大時,都是成非線性的。
  • 淺談,網際網路思維及其非線性傳播
    網際網路時代,許多人在談網際網路思維,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有人說,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 +、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 第一性原理思維,2020年還是我們的必備思維利器!
    (一)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是以類比的方式,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其他人也會這樣做。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傳統能源汽車電池組,市場平均價格是600美元/千瓦時,日本松下是全球主要的電池供應商。馬斯克經過第一性原理的發現,從倫敦金屬交易中心所購買的鋰電池原材料組合在一起,只需要幾十美元/千瓦時。
  • 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突破線性思維的寫作利器 Milanote 2020-08-30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非線性思維先行,網約車的想像空間有多大?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它是一種非線性思維,鼓勵人們做事情要勇於創新,打破簡單的直線思考。舉個例子,老闆a在某地造了5棟房子全部售罄,老闆b看到後也造了5棟房子全部售罄。房產的超高收益讓老闆們嘗到了賺錢的甜頭,於是更多的老闆加入到房產大隊伍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
  • 跑贏那個"紅皇后":美團跑贏"千團" 未來繼續前進
    奔跑的「紅皇后」生物學家範·瓦倫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發現了一個現象:以地質年代為尺度看,新物種與老物種面臨的滅絕概率幾乎是相同的。換言之,如果某一物種在剛誕生時面臨90%的滅亡概率,那麼即使這個物種演化了上萬年,它滅亡的概率依然會接近90%。從傳統生物學理論的角度看,這個現象是十分匪夷所思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生物在進化中面臨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 查理·芒格:讓管理者終身受益的15個思維模型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這樣做,利用不對稱性,小投入,高產出;成為多元化,讓自己不只一種技能或身份。相信未來的非線性,會給我們更多的機會與樂趣。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非線性,才會有新的生物不斷出現,新的事物代替舊的事物,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不斷精進。
  • 2020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為何大幅跑贏指數?
    數據很清晰地顯示,在發達市場的牛市,大部分主動投資跑輸指數(這也是著名的「巴菲特賭局」的基礎,就連巴菲特本人過去十年也難以跑贏指數),但在熊市裡主動投資的表現相對佔優。 不過,在中國股票市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大部分時間跑贏指數,既有特殊的原因(例如指數編制的問題),也有市場發展階段,競爭強度的原因。
  • 2月份跑贏兩大指數概率79%,漂亮100盈利能力強勁,這一行業上漲動力...
    2018年2月份漂亮100跑贏指數概率78.57%截至2018年2月28日,漂亮100指數、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報收1057.71點、3259.41點和4023.64點,月內上漲-1.27%、-6.36%和-5.90%。可見,榜單超額盈利,競爭優勢猶在。
  • 幫同事幹雜活,多勞不多得:厲害的人,都擁有非線性思維
    而非線性思維呢?與之相反,是發散的多維的,並非由單一的因素決定。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迫切需要非線性思維。非線性思維的直觀優勢為什麼呢?三個方面來考慮。她想知道的是你在處理問題時的思維技巧,及面對問題的應對能力。擁有非線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洞悉事物的本質,從根源,更加全面、深刻地看問題。第三,收入翻倍。當你擁有了非線性思維,就能從更多維度來思考問題,提升自己。
  • 【熵一薦讀】在交易中保持盈利,你需要培養概率思維的刻意練習方法
    當我們在建立我們的交易系統時,一定要有所取捨,不要妄圖面面俱到,也不要妄圖抓住每個所謂的「機會」,而應專注在自己的交易系統上,要嚴格遵守紀律,不斷去完善和改進這個系統。這樣,你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自己,能夠更好地去看清這個市場。
  • Yann LeCun說是時候放棄概率論了,因果關係才是理解世界的基石
    總而言之,我們只知道這些非線性系統工作得非常好,但我們對它們一無所知。Crutchfield的發現結果(這可以通過模擬來驗證,不能用邏輯論證)是概率歸納法並不適用於非線性領域。事實上這確實是複雜和非線性的,但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絲光明:可以通過綜合措施來消除非線性的影響。因此,概率歸納可以通過類似於使用分段線性段逼近曲線的方法來運行。
  • 連續5年跑贏市場,我是如何做到的?
    2014年開始,我記錄了每年的投資收益,最近5年連續跑贏了指數:單看某一年的收益,可能沒那麼驚豔,時間長了,最終的回報還是很可觀的。02來說說2020年讓我收穫最大的一隻股票——洋河股份。白酒是去年漲勢最好的行業之一。很多隻白酒股都創出了歷史新高,洋河股份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洋河的表現都排名墊底。
  • 如果跑者遇上黑熊,我們能跑贏嗎?
    有很多跑友在群裡討論,如果是咱們跑者遇上了黑熊,除了被吃掉,我們還有其他的自救出路嗎?我們和黑熊賽跑,跑得贏嗎?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在生物界中,人類跑步到底算怎麼個平均水平。首先來說說近期的熱點事件主人公——黑熊。
  • 別去賭場了,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
    規則是這樣的,擲硬幣,正面贏反面輸,贏了可以拿走一倍的錢,輸了會賠掉本金,你玩不玩?你可能覺得,唉,這遊戲不錯,公平!恰好運氣也不錯,第一把贏了100元!你高興壞了,這時候莊家跟你說,你看你也贏了這麼多,我呢,辛辛苦苦搭個場子,最後什麼都沒撈著,要不這樣,你贏了,就給我留下2%,就算是救濟救濟老哥,給捧捧場!你一聽,2%,才這麼點,拿去吧,不差錢!好了,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 超越平凡者,都贏在「第二層思維」上
    空城計的第二層思維: 第一層思維:司馬懿殺過來了,我的兵沒有他多,趕緊逃跑吧。 第二層思維:現在跑肯定來不及了,還不如利用司馬懿多疑的這點放手一搏,他知我一生謹慎,不敢用險,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 斷離無效社交,給時間定價,「非線性」思維教你鑄煉剛需人脈網
    那麼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找到更多的剛需人脈呢?03 給時間定價,培養「非線性」思維,你的消耗配得上你的努力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因此,打破線性思維,培養「非線性思維」,才能真正幫你找到剛需人脈。非線性思維:即你是否看到事物的普遍聯繫,為了更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非線性思維1:摒除「刻板印象」習慣,用已知結果得出多樣原因。
  • 天算量化:「武器」匯聚交戰市場,揭秘量化之謎!
    來源:私募排排網研究院私募行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各個行業的菁英匯集,尤其是對於精英聚集的量化私募而言,在近兩年來備受市場關注,量化投資正在成為A股市場的新生力量,更新著A股的交易模式。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採用非線性深度學習算法,進行股票和期貨量化投資的私募基金公司。
  • 2018年計算機行業投資策略報告:用非線性的思維,把握AI終端和場景
    用非連續思維研究非線性的科技產業  世界是非線性的,科技更是非線性的,這決定了用線性思維研究科技產業的不合理性。回顧科技產業變遷的歷史,都是跨越性的、推倒重來的承上起下。我們習慣將研究基於連續性的假象之上,這種假設是我們研究的困境。
  • 郭麒麟「開掛」秀智商:真正厲害的人,都贏在這種思維上
    其實,會解數學題不算什麼,郭麒麟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數學思維。他解的那些題裡,有些我們在小學時就學過。只不過那時候學數學,多半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成年之後,因為少有機會再接觸,久而久之也就忘了。畢竟數學學了十幾年,好像最大的作用,就是市場上買個菜,什麼泛函分析、複變函數,一輩子也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