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忙於交際,疲於應付,雞同鴨講的尷尬無處不在。你為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又為了別人的肯定而犧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其實,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無謂地蹉跎光陰。——李小墨
01 4種無效社交——感情投入再多,終將迎來「冰冷」
朋友芹菜最近很生氣,她說思維不同的人千萬別深交。
2年前,芹菜參加朋友聚會認識個小姑娘,當時小姑娘失戀,芹菜作為大姐姐用過來人經驗教小姑娘怎么正確擺脫失戀痛苦。
小姑娘很是感激,以後每次有工作、生活上的困擾都和芹菜吐槽,芹菜二話不說幫忙排憂解難,有時候甚至動用關係幫助擺平,一來二去,兩個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芹菜的思維裡,對朋友的付出是能給予對方真正的幫助,分享經驗,提供思路,幫助解決各種人生矛盾,是她認為最好的給予。
而小姑娘的思維裡,朋友是生活中的禮尚往來,我送你禮物,你陪我吃飯,我傷心時,你講好聽的,我的付出就像小朋友過家家,要黏在一起,好吃的想要跟你分享,你不吃我會生氣。
兩個人思維不同,耗盡幾年的友情,說冰冷就冰冷,小姑娘嫌芹菜不懂人情世故,說自己付出那麼多得不到回應,一個不高興就冷臉如同陌生人。
芹菜討厭那種形式上的人情往來,回想起每次對方遭遇工作情感困難,自己不顧自身利益挺身而出幫她解決很多困擾,這樣的付出竟然如此弱不禁風。
兩人友情戛然而止,耗盡精力與時間,在一段找不到誰對誰錯的社交中,思維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 別林斯基
無效社交,在於你與思維不同的人,任性建立情感連結,轉身不知誰是誰。
社交的真正意義,是幫助你成為更高層次的人,瑣事八卦,雞毛蒜皮,你的人生境界將永遠停留在「人間煙火」中。
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時的玩伴,更不是說散就散的宴席,能和你風雨無阻一起提升層次的人,才是值得深交的人。
在網絡社交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你是小白,不論你遇到多麼牛逼的大咖,在微信群裡多麼費勁心思討好與搭訕厲害的人,你都無一例外遭遇冷漠與尷尬。
當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時,你所做的只不過是無效社交。
我們習慣在社交欲最旺盛的時候,瘋狂搭訕,攀談,加微信,喝酒聚餐……
轉身翻一翻微信裡的人,有多少好友從沒交流過,有多少電話從沒聯繫過?那些你費盡心機要來的聯繫方式,只不過是一堆毫無交集的陌生人。
成熟的人會懂得真正社交的本質是互惠,因此,他不會認為自己的付出,別人會以同等熱情回應。
我們不妨列一下「無效社交」的清單:
「囤積式」人脈,來頭大,數量多,與個人能力不匹配者——無效「弱關係」人脈,圈外不熟悉的人,缺乏交集,互通聯繫弱——無效「異排斥」人脈,三觀不一致,思維不一致,溝通起來雞同鴨講——無效「負引導」人脈,負面情緒大,把你當情緒垃圾桶者——無效人處於社會中,當然少不了人脈關係的搭建,摒除無效社交後,我們又應該搭建怎樣的剛需人脈呢?
02 你視野中的「獨來獨往」,恰好是他人眼中的剛需人脈
如果你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會發現,竟然有那麼多人喜歡獨來獨往。不苟言笑的上級,穿行在職場中,偶爾遇到人跟他寒暄幾句,只是點點頭,嗯一聲就匆匆離去。
食堂吃飯時,乍看一堆人圍坐一起好不熱鬧,實際上那些吧唧吧唧聊天不止的人都是一些新人,公司裡老人都是默默埋頭吃完,各走各的。
假若那些人在你眼中是一群孤獨的人,那麼你應該敏銳察覺到自己很危險。
為什麼?因為他們並不孤獨,只是不想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轉個場合,你會發現不苟言笑的上級,竟然在另一個圈層裡談笑風生,幽默無比。
五年前,你所認為的那些很難接觸,特斷獨行的人,五年後竟成了你關係不錯的人脈好友。
其實他們沒有變,變得是自己。
一個人只有在能力與層次足夠提升後,才能夠得著優質圈層,而那些獨來獨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你努力的剛需人脈。
人永遠要去找比自己層次高的人,如果別人對你冷若冰霜,請你好好自省,虛心討教,積極心態等待對方對你熱情的那一天。
清理你的衣脈就像清理你的衣櫃一樣,將不合適的衣服清出衣櫃,才能將更多的新衣服收入衣櫃。 —— 德魯克
關於人脈的真相有2點:
真相一:人人有不同的社交需求,匹配好對等需求點是關鍵
有人喜歡塑造自己交友廣泛的形象。事實上,你是否足夠成熟,直接匹配你的交往圈層,他人只需了解你本人,就可知道你的朋友是一些什麼類型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有人吐槽身邊朋友的不幸生活。
我朋友最近離婚了,誰劈腿了,我以後都不敢結婚了;
但很奇怪,總有些人特別驚訝,不靠譜的事情竟然離得自己這麼近?
那是因為有人接觸的圈層從來沒有負面消息,而有的人的圈層卻滿滿負面能量。
你接觸怎樣的人就會影響你過怎樣的生活,你的朋友喜歡泡吧,難免會帶著你去,一來二去,遇到壞事的機率遠比從來不去這種場合的人要多一倍。
在你尋找人脈的同時,請你用心匹配好你和對方之間的需求對等關係,否則這段人脈永遠無法構建起來。
真相二:有效人脈基於平等資源置換,別拿溫情找平衡。
社會的本質是互惠思維,不要總問別人能為你做什麼,好好問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
互惠社交有兩種:
利益互惠;共情互惠。有效人脈即剛需人脈,你需要通過人脈獲得機會就需要和他人有利益互惠的資源置換;或者你出於情感需求,有共同興趣愛好與人生追求,那麼就需要有共情互惠的資本。
否則他人跟你相處沒有聊得來的話題,為何跟你稱兄道弟,用物質交換維持的人情始終無法深入人心。
因此,我們要明白,當你擁有的資源,能力有限時,不要期待得到理想的回應,投入社交感情是費心費力的事情,假若你沒有值得提取的閃光點,別人憑什麼把時間耗費在你身上。
你擁有怎樣的資源置換就去找怎樣的有效人脈,或者你可以找更高的圈層,那就必須得具備豁達謙遜的品質。
那麼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找到更多的剛需人脈呢?
03 給時間定價,培養「非線性」思維,你的消耗配得上你的努力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 魯迅
如果你是個對時間敏度很低的人,那麼你就會浪費大量時間去做難以得到提升的事情。
你會為一段無法維持的人脈關係,耗盡精力,還可能使整整一天的情緒低到零點。
遠離總讓你傷神的社交,學會給時間定價,即你決心做這件事能得到怎樣的受益,如機會受益,情感受益,價值受益等,並將其劃分為幾種不同價格定位。
你所花費的時間匹配哪一層次的定價,取決於你將由此耗費的精力價值,如此一來,你的消耗才能配得上你的努力。
人際交往中,我們最容易陷入「線性思維」中,即用主觀感受,簡單直接判定人脈關係網。
我們很可能在遇到困難時,感恩幫助了自己的人,並且輕而易舉的將其劃入社交網;也很有可能見到他人拒絕一件事就斷定對方不好相處,掐斷接觸機會。
而事實上很有可能,幫助你的人只是那天心情好,舉手之勞幫了你一把,平時卻是很小心眼的人;而你看到有人被拒絕,卻是對方違反規則在先,拒絕的人反而是個有原則高品質值得深交的人。
因此,打破線性思維,培養「非線性思維」,才能真正幫你找到剛需人脈。
非線性思維:即你是否看到事物的普遍聯繫,為了更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非線性思維1:摒除「刻板印象」習慣,用已知結果得出多樣原因。
人際交往中切勿對一個人定位,人的認知總是與年齡和經歷相關,當一個人年輕閱歷不足時,犯得錯誤越多,但我們要明白,年輕時犯錯越多的人往往比同齡人要成長的快。
不能憑最初印象去判斷一個人,美德往往以謙虛相邊,缺點往往被虛偽所掩蓋。 —— 拉布呂耶爾
假如你總用固定眼光看待別人,你就很可能失去身邊唾手可得的人脈。
因此,學會用發展眼光看細節變化,是判斷一個人成長增值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用發展眼光看細節,就在於,你是否能從已知結果中看到事情發展的多樣原因。
好比那個拒絕他人幫忙請求的人,你是只通過眼前場景直接判定那個人太冷漠,還是會真正去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再由此定位你的判定呢?
人際交往中,尋找靠譜的剛需人脈,你交友的習慣與思維尤其重要。
非線性思維2:打破一眼預測未來的慣性思維秉性,用跳動視野精準定人脈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價值點在於短階段的地位高低,職場上很多人喜歡和領導套近乎,攀上一個算一個,討好型性格一覽無餘,費盡心思接觸不到一年,對方調走,你再也不想去聯繫。
人往往缺乏遠見,只追求遠處的一個個層出不窮的目標。 —— 陳果
一眼望未來的慣性思維很可能成為你事業的絆腳石,我們要學會用跳動視野養人脈。
也就是,你完全可以一開始就以平等正常的關係與領導相處,不帶任何目的與需求,也不必要可以討好降低自己的價值,越自然的相處越能深入人心。
久而久之,對方會覺得你是個有思想成熟的人,這才是人脈成立的關鍵因素。
其次,看人要看三觀,人生,價值,世界觀一致的人才能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學會用跳動視野精準定位三觀匹配的人脈,你便是那個最有價值的人。
非線性思維3:拋棄事物發展是勻速的謬論,變速成長紮根思想。
我們偶爾會發這樣的感嘆,早知道他現在這麼厲害,當初我就應該好好跟他請教;我很早就認識他,可惜當初走得不太近……
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不是均速的,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再渺小不起眼的人也很有可能一朝變鳳凰。
就像假如你總想著一個月工資3000,按這樣的工資計算,你會覺得這輩子我都沒有資格買房子。
思想以他自己的語言餵養它自己而成長起來了。 —— 泰戈爾
我們要用變速成長的思想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此提醒自己,便能找到最值得投資的人脈鏈。
你所接觸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成就你的人生,只要你不用固定眼光看人脈,你的眼光會隨著思想一塊成長。
文章結尾,我想要告訴我的讀者,社交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必備資源,切勿把時間耗費在無效社交上。
學會「非線性」的3種思維,提升自我能力,匹配資源對等需求點,調整思維的正確轉換,你便能真正鑄煉剛需人脈連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