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述:嫦娥五號為何能創造「無與倫比的紀錄」

2020-12-21 參考消息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7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嫦娥五號月球任務使中國在登陸月球方面擁有「無與倫比的紀錄」》。全文摘編如下:

周四早上,肯·麥克塔格特一邊喝著青島啤酒,一邊看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在內蒙古白雪覆蓋的草原上,它還攜帶著從月球上一座年輕火山上收集來的「無價」的月巖和月壤。

作為英國太空歷史學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波羅11號飛行日誌》的聯合主編,麥克塔格特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的月球任務。他忍不住把它與其他國家此前把樣本帶回地球的任務(最近一次是44年前)進行了比較,中國的這次任務讓他欽佩不已。

麥克塔格特說,在登陸月球的過程中,自動著陸器會暫停下降並拍照,並對沒有石塊和隕石坑的著陸點進行評估,然後側身移動,降落到安全的地方。

他說:「中國高水平的自動化和機械設備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所有這些設備在距地球約40萬公裡、人類根本無法直接幹預的地方都極其可靠。」

「中國已經完成了三次非常成功的登月嘗試,在這項艱巨的太空任務中,這是無與倫比的紀錄……其他國家早期的登月計劃都曾失敗多次,使用的也是更老式的技術。」麥克塔格特說。

對中國來說,嫦娥五號任務不僅僅是技術進步的證明。它還進一步增強了北京領導層對自身政治體制的信心——與蘇聯或西方國家都截然不同。

到2020年從月球帶回樣本的目標大約是在15年前制定的。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曾使嫦娥五號任務陷入停頓,但中國的太空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趕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了任務。

中國領導人將月球任務的完美執行歸功於該國的新型舉國體制,該體制將政府、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團結在一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中說:「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習近平還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信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這表明北京對冷戰式的太空競賽不感興趣。

一些中國太空專家說,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可能都曾低估了探月的挑戰。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任務耗資太過巨大,以至於在冷戰之後就負擔不起了。

人工智慧等一些新技術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這些未經測試的手段也同樣會帶來高失敗率。專家認為,建造可靠且智能的太空飛行器和火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中國的探月任務有全國許多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每個機構負責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

中國在太空的存在正在迅速增長。中國計劃到2030年前後在月球上建立國際研究站並投入運行,而其2021年初的太空任務日程也是滿滿的。

再過幾個月,中國的探測器將開始探索火星的紅色土地,建設全新空間站的工作也將啟動,而準備用於商業航天計劃的新一代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已經在海南的發射臺上等待首飛。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比嫦娥五號更高一籌?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俄:創造人類新紀錄
    日前,航天界發生了許多的重磅新聞,其中最令國人振奮的,莫過於近日於我國發生上天的「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實現在月球採取月壤目標一事。隨後「嫦娥五號」也完成了最難階段的任務,即實現上升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器在太空分離的任務,並進入到環月軌道。
  • 時刻知道丨嫦娥五號即將升空,為何這是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11月下旬,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這是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北京飛控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隊以及任務各測控場站實施聯調聯控,已經做好發射前的各項任務準備。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宇通擔綱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媒體官方用車
    11月24日凌晨,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承載著人類進一步探尋月球秘密的美好願景,奔向浩渺的太空。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在世界航天的舞臺上書寫著月球探測的新篇章,也邁出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新步伐。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內核驅動,而這種不懈奮鬥、一往無前的精神,也印刻在製造業的發展歷程中。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嫦娥五號任務來了!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來源:央視新聞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
  • 海外專家和媒體熱議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海外專家和媒體認為,如果一切順利,這一任務將開啟在月球自動採樣並將樣本帶回地球的新篇章,對增加人類對月球歷史的了解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 嫦娥五號順利歸來創造5個首次 中國太空探索升級
    北京時間12月17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初擬 將於2017年海南發射
    嫦娥三號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建忠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而選擇從文昌發射嫦娥五號,一是因為長徵五號火箭尺寸比較大,用內陸發射塔很難解決運輸問題。在文昌發射,火箭運輸可通過海運到海南。二是因為從文昌發射場向東發射,海南往東是大洋。火箭發射,落場區要選擇在人口稀疏的地方。此外,文昌緯度較低,靠近赤道,也有利於航天發射的。
  • 嫦娥五號著陸點位置在哪?嫦娥五號登月時間什麼時候
    從選擇著陸點到順利著陸月球嫦娥家族的兄弟姐妹都經歷了什麼?嫦娥五號的落月點又為何選擇在這兒?嫦娥落月的技術原理又是什麼?來一起漲知識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月球的正面,嫦娥三號落月的地方就在這裡,名字叫「虹灣」。它位於月球第二大月海「雨海」的西北角,是一個直徑達260公裡的巨型隕石坑壁。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 嫦娥五號使用第二宇宙速度「回家」,為何?NASA從未成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它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返回地球,回歸祖國的懷抱,中國航天不斷創造世界奇蹟。嫦娥五號此次在前去太空耗費23天,最終成功帶回月壤回歸,為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 「嫦娥五號」獲得極大成功,印度媒體「酸了」
    「嫦娥五號」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不久之前,「嫦娥五號」已經結束了在月球上探測的核心任務,它和工作人員踏上歸塵的道路,而這些足以證明,此次「嫦娥五號」的出行相當順利!中國航天領域能有這樣大的成就,實在叫人欣慰,誰能想到,早在多年前中國還是一個落後遭人挨打的國家,時過境遷,我國航天領域的巨大突破足夠其他國家羨慕了。
  • 超越嫦娥五號?日本為了創造了航天技術的新紀錄,搶先返航
    前端時間嫦娥五號並且,只要嫦娥五號能在規定的時間裡返回地球,那麼,我國的探月任務也就完美的畫上了句號。這對於整個航空領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奇蹟。但是,日本卻搶先於我國一步,他們6年前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儀,成功返回了地面,並且「滿載而歸」。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創造了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嫦娥五號這一路走來,不得不說是困難重重,但我國航天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那麼,同樣是穿越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時會遭遇溫度升高,表面劇烈燃燒的情況,而升空時卻沒有呢?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嫦娥五號的結構更加複雜,重量也要大得多,嫦娥五號總質量高達8.2噸。
  • 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三期工程規劃實施兩次採樣返回,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後續還有嫦娥六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除了意義重大,這次任務運載火箭和搭載的乘客也是「分量」十足。
  • 綜合消息:海外專家和媒體熱議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4日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海外專家和媒體認為,如果一切順利,這一任務將開啟在月球自動採樣並將樣本帶回地球的新篇章,對增加人類對月球歷史的了解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每一項都是突破
    畢竟現在地球的生活環境越變越差,總有人想要去探索外太空,看看能不能找到另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離地球最近的月球,成為了不少人想要去探索的地方。曾在幾十年前,美國阿波羅號就曾經登陸到過月球上。畢竟在土壤被帶回後,可以研究裡面的成分,從而能得到更多與月球有關的數據。近幾年我國科技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前幾天的時候,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帶回了裡面的土壤,這對於我國航空事業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 嫦娥五號挖土完畢準備回家!中國飛鶴等你載譽歸來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意味著「嫦娥五號」距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創舉,又近了一步!
  • 「胖五」發射嫦娥五號為何要選在凌晨?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胖五」發射嫦娥五號為何要選在凌晨?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經過綜合考慮,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凌晨發射最有利於奔月軌道的設計,可以滿足各種約束條件。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的影響。
  • 嫦娥五號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一系列操作在這48小時裡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