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之上,陀飛輪的刻度緩緩指向一個全新的數字——2021。
身處兩個年份的交界,「時間」有關的話題和思考開始重新佔據人們的討論空間。
即便是在商業這樣「惜時」的領域,匆匆越過年限的那一刻,許多企業的內心仍然難免短暫地泛起波瀾。
毋庸置疑,過去的2020帶來了太多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的變幻莫測導致了一眾品牌的衰落,也動搖了人們內心關於長期主義的信念。
然而勇敢者並未就此絕跡,正如吳曉波所說的那樣:
「巨石崩裂之時,有人看見了恐懼,有人看見了光。」
在那場名為《勇敢者的心》的吳曉波年終秀上,他分享了自己眼中2021年的現象和趨勢。
其中,在第三個預測——「生態賦能範式既成」中,稱得上數位化轉型中國範式的,是已經創業36年,是在時代節拍中不斷求索的海爾。
01 五度顛覆 海爾綻放「時間玫瑰」
「時間的玫瑰」,這是巴菲特投資哲學中的一個概念。
巴菲特相信,無論是投資一家公司、買一支股票,本質上都是陪著企業一同成長,就好像見證一朵玫瑰在時間的推移下不斷地綻放。
時光荏苒,海爾這朵玫瑰上的花瓣,已經來到了六六之數,2020年的,一周,這個品牌剛剛度過了自己36歲的生日。
作為對比,整個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下,能夠存活6年的企業,只有不到2%,而Z世代那一批活躍於人們眼前,甚至已經帶來視覺疲勞的網際網路公司,許多至今還沒有「成年」。
這是一個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會感到「危機」的年齡。
一方面,宏觀的周期正在無形之中隆隆駛離,而身處這一周期之中的企業,像索尼、摩託羅拉,即便不曾犯下任何錯誤,也有可能被迫退場;
另一方面,企業本身的組織老化、戰略遲鈍,也將如蛛網一般牢牢捆住團隊,不斷降低企業的戰鬥意志,直至消亡。
這似乎成為了許多企業難以逃脫的宿命。
但,也有例外,比如海爾。
近一個世紀,全球範圍內,還不曾有幾家企業可以在創辦近40年後,依然保持著,的創新能力。
從創業到現在,繼,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網絡化戰略這五個階段後,步入物聯網時代這一未知之境的海爾,又探索出了一套與物聯網時代共振的發展戰略,正式開啟生態品牌戰略階段,從原來有圍牆的花園演化為熱帶雨林式的、可以自進化的商業生態體系。
時間似乎在海爾的身上失去了蠶食一切的能力,今天,這家企業在產品、戰略和組織架構端所釋放出的活力,相較於這一品牌初創時期甚至猶有過之。
這背後,離不開海爾一直保持的自我革命和自我顛覆的意識。
正如吳曉波所感慨的那樣:「2012年到今天,海爾走過的路,你在全世界所有的戰略教科書中都已經找不到了。」
無論是36年前震驚世人的那一錘,亦或是「人單合一」時代,海爾砸向組織管理模式的一錘,還是如今對自己家電品牌標籤的打碎,都展示了海爾這一品牌對於不沉迷於過往的決絕,和對未來的無限期望。
源於時代,超越時代,從家電品牌一路轉型為如今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就是在一次次揮動鐵錘、破而後立的重生中,永葆青春和活力。
02 平臺賦能 同行業共創「複利」
「複利」是什麼?
是一點微小的進步帶來的雪球效應,一種長期主義的開端,它不是時間的獎勵,而是時間本身為人類施加的槓桿。
商業社會裡,時間是,公平的法則,然而企業對於時間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
僅僅是在幾年前,人們對於複利的,概念,還是產品的複利。
在中國製造業的上一輪變革時代,老一輩企業家所關注的核心問題,還是如何藉助工藝的提升、設計的改進,打磨出更為出色的產品,在日復一日產品力的提升中,收穫市場。
昔日親手砸碎76臺冰箱的海爾也是如此,依靠著以用戶為中心的宗旨,海爾發展成了中國,的家電製造商,並最終成為全球家電,。
然而,時代本身的進步正在不斷迭代行業的價值,1984年和2021年的商業行為背後已經有著天差地別。
柯達就是一個案例,這家公司直到倒閉的那一刻,CEO還在叫屈:
「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
柯達依然製作著,的膠捲,但膠捲這一行業本身被時代拋棄了。
市場的喜好時刻變幻,僅憑產品質量的領先,並不足以時刻高枕無憂。
競爭的關鍵在於,要把自己的專業能力迭代為賦能服務能力,不僅僅依靠產品複利,更要依靠賦能實現行業的複利增長。
這也正是海爾選擇探索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思考。
疫情猶如一支催化劑,不僅加速了卡奧斯對更多企業、行業、領域的賦能,同時讓卡奧斯實現了湧向新生態的可能。
山西侯馬的口罩生產線案例背後,即如吳曉波所說,勇敢者不但活了下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改變了自己,乃至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命運。
除去口罩生產,在服飾行業,作為一家傳統牛仔服裝生產企業的海思堡,同樣也在同卡奧斯的合作中受益匪淺。
藉助卡奧斯所帶來的流程優化,這一品牌得以真正意義上實現與用戶,交互,用戶不僅可以直接參與其服裝的生產過程,還可以為自己的衣服定製款式和面料。
數據是最真實的答案,同卡奧斯合作後,海思堡的生產效率提高了28%,交貨周期從45天縮短至7個工作日,庫存降低了35%,定製產品毛利率從12.5% 提高到了40% 以上。
而在另一個領域的建陶行業,為解決低附加值、高庫存、高耗能、高汙染的痛點,卡奧斯建立行業生態平臺「海享陶」,經過銷售、研發、製造、採購四個方面賦能,統一陶瓷在行業銷售下滑23%的情況下,逆勢增長30%,利潤增加32%。
服裝、建陶、石材、農業……15個行業生態的賦能背後,卡奧斯已經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隨之而來的,則是海爾品牌影響力和複利模式的擴散。
如今,以開放共贏賦能千行百業的海爾,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家電的傳統領域,而是同整個行業一道攜手「共創複利」,同全球用戶的衣、食、住、行、康、養、醫、教等全方位美好生活體驗共同呼吸。
03 生態共贏 在時代中貼上「新標籤」
2020之後的我們,正處於一場,的變局中,全球都在尋找未來之路。
另一邊,大洋之側的中國製造,也正在發生的教科書上從來沒有過的變化。
以卡奧斯為代表的賦能服務能力提升背後,新物種、新資源、新機遇的不斷湧現,同時讓海爾實現了打破過往家電品牌刻板印象,並迎接全新「生態標籤」的可能。
同過去相比,中國企業所所輸出的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工業製品,而是以管理模式、數位化轉型樣板和生態標準為代表的行業價值。
而在這個層面上,正如吳曉波所說的那樣:
「這些大型企業的前面已經沒有對標物了,它們的假想敵是誰呢?只有兩個東西:一是時代,二是自己。」
在物聯網時代,企業都將面臨一個現實,企業再大仍有邊際,唯有生態生生不息。
從2019年開啟物聯網生態品牌戰略,到2020年作為全球,生態品牌蟬聯BrandZ,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海爾在自我顛覆的過程中,選擇了成為那個持續探索生態、不斷誕生新物種的勇敢創新者。
「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將被生態覆蓋」,這是海爾發展生態品牌所篤定的信念。
這一邏輯之下,海爾的生態新物種正在以井噴之姿不斷湧現:
跳出洗衣機單一的產品端的海爾衣聯網,將服裝、洗滌等全產業資源納入生態;打破傳統物流的交付界限的日日順物流,正在誕生出場景物流的全新模式;還有食聯網、血液網、疫苗網、生物樣本網……
一系列看得見的生態網絡,共同匯聚成了屬於海爾在物聯網時代的全新標籤。
而這個標籤的名字,正是「生態品牌」。
這也是為什麼,在9月20日那份由全球領先的洞察和諮詢機構凱度集團,攜手百年,學府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和海爾共同發布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選擇以海爾的實踐為藍本,吹響了物聯網生態品牌新賽道起跑的號角。
作為中國企業的全球首創,海爾「生態品牌」這一標籤的背後,意味著中國品牌已經創下了生態新道,並迎著時代開啟了屬於全球企業的生態之旅。
回到吳曉波演講中的那一句話:
「巨石崩裂之時,有人看見了恐懼,有人看見了光。」
而對於海爾,對於張瑞敏來說,湧現的生態微光背後,是他們依然把自己放置在時間之中,他們依然在同時代共舞,並希望能夠幫助中國的企業在下一輪變革中蹚出一條新路。
而在這條新路之外,在這個呼喚勇敢者的年代,時間終會償還他們所應得的獎勵與掌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稿件、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並不代表新訊網觀點,由此產生的財務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本站自動屏蔽違反《廣告法》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