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 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太空旅行的商業化時代或將開啟。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11時許,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在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測試飛行任務後,此次「龍」飛船順利完成首次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被認為正式開啟了美國近地航天飛行的商業時代。
與之相關的太空旅遊,也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0 1
據報導,參與這次代號「Crew-1」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分別來自美國(3人)和日本(1人)。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進行科學實驗和空間站維護工作。4名太空人將他們搭乘的「龍」飛船取名為「堅韌」號。
美國《紐約時報》稱,隨著載人「龍」飛船進入商業運行狀態,國際空間站的駐留人員可以增加到7人。「這是幫助太空旅行成為常態的重要一步。將來NASA航天員和其他任何有足夠資金的人都可以購買商業飛船的票。」
載人「龍」飛船是全世界第9款、美國第5款載人太空飛行器,也是全球首個由私營公司自主研發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飛船高8.1米,直徑約4米,上行有效載荷達6000公斤,下行有效載荷3000公斤,最多能同時容納7位太空人。有效載荷量遠高於傳統太空飛行器。
按照設計指標,一艘載人「龍」飛船可重複使用10次左右,能夠執行低成本、業務化的低地球軌道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除了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以外,改裝後的「龍」飛船還可執行登月等其他太空任務。
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認為,美國正在推動太空商業化,包括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行。
0 2
對商業公司SpaceX而言,NASA只是載人「龍」飛船的第一個、而非唯一的客戶。
美國休斯敦太空旅遊公司Axiom Space稱,該公司已與SpaceX達成協議,準備借助載人「龍」飛船,於2021年將3名私人遊客和1名該公司培訓的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並讓他們在那裡生活至少8天。
據稱,目前已有一人預定了座位,票價可能為5500萬美元左右。
無獨有偶,全球首家上市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今年7月也公開了其商用宇宙飛船「太空船二號」的客艙設計。
該飛船每次可搭載6名旅客進入太空,航程約90分鐘,飛行價格約為25萬美元。據悉,已有大約700人完成了預定。
維珍銀河公司表示,希望在2023年前,實現每隔32小時將一批遊客送上太空、經歷90分鐘太空旅程的目標。
其實,商業化的太空旅行早在近20年前就已經出現。
2001年,當時世界上唯一提供太空軌道觀光飛行的政府機構——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將美國富商丹尼斯·蒂託送上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為期8天的旅行,他也成為人類首位太空遊客。
在2001年至2009年期間,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共向國際空間站輸送了7名旅客。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或於2021年底再向國際空間站輸送一批旅客,他們將在空間站度過12天。
此外,俄羅斯還計劃於2023年再次輸送2名旅客,其中1人可能會與俄羅斯太空人一起完成從國際空間站出發的太空行走任務。
0 3
作為人類目前為止或許最為高端的旅遊項目,太空遊顯然價格不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搭載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遊的遊客,需支付高達2.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
根據NASA和SpaceX達成的協議,前者需要向後者支付每人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才能送太空人進入太空。
而對私人遊客來說,要想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三天兩夜的旅行,不僅需要付給SpaceX 高達5800萬美元的往返「船票」,每人每天還要向NASA支付大約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萬元)的國際空間站「住宿費」。
動輒數千萬美元的費用,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自然遙不可及。但是,根據需求的不同,消費者未來還是可以在不同類型與價位的太空旅行間做出選擇。
根據離地面高度由近及遠排序,廣義上的太空旅行可以分成拋物線飛行、高空飛行、亞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幾種。
目前,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和載人「龍」飛船執行的,都是最高端、最昂貴的軌道飛行項目。
而維珍銀河、以及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創辦的藍色起源公司推出的則是亞軌道飛行旅行,價格也「親民」很多,目前只需20萬~30萬美元,維珍銀河甚至希望在10年內將票價壓低至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元)左右,令太空遊成為大眾遊。
除了「船票」之外,關於太空旅行的配套設施也開始有了諸多設想。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太空港協會宣布計劃建造太空港城市;早前還有報導稱,美國初創企業Orion Span宣布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建造名為「Aurora」的太空酒店,預計2022年開業。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