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特崗案例分析題的時候,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看問題,回憶理論;第二步:根據問題去看材料,找結合點,並做好標記;第三步:整理答案。注意在組織答案的時候,可以採用總-分-總或總-分的形式,視情況而定。先總的羅列出來材料體現了什麼理論。再分別展開,針對每條以理論加材料的方式進行。最後再總的概括(可省略)。
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應該注意易考主觀題知識的識記和話術積累,這樣在面對這類題目的時候能夠應對自如。
具體如何去操作,以下題為例:
四(3)班的小東,非常頑皮,不講衛生,上課愛打瞌睡,學習成績也不好,同學們很不喜歡他,他也經常表現出破罐子破摔的樣子。班主任黃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次班會活動,黃老師發現小東在臺上鎮定自若,還很幽默,就及時表揚、鼓勵了他。在一次「班級之最」評選中,小東被評為「小品演的最好的人」。黃老師知道小東鬼點子多,大家選他做了班會策劃組的組長,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後,小東積極為班級做事,變得乾淨整潔了,也愛學習了。原來最不喜歡上黃老師的英語課,現在是英語課上發言最積極的人,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問請從德育原則對此案例進行分析。
思路解析:
一、閱讀題目,根據關鍵詞「德育原則」,確定考查的知識範圍:「德育中的德育原則」。回憶學習資料上該知識點的內容,想出常見的德育原則有: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行統一原則;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帶著理論知識去讀材料,材料中哪裡對應某個知識點直接進行標註,在整理答案的時候會很方便。材料考察了德育原則中的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
三、組織語言,分條列點,結合材料分析,書寫答案。
答案解析:
(總)材料中李老師主要運用了德育原則中的發揮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相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以及疏導的德育原則。
(分)第一,李老師使用了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理論解釋)該原則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發揚並運用各種形式,不斷強化和發揚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極落後的一面,因勢利導,長善救失。(材料)材料中小東非常頑皮且不講衛生,學習也不好,但是點子多、幽默、小品演的最好。於是黃老師就利用他幽默,鎮定自若的優勢,讓他做了班會策劃組的組長,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從此小東積極為班級做事,變得乾淨整潔了,也愛學習了,這體現了德育原則中的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分)第二,李老師巧妙地運用了運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理論解釋)該原則強調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能夠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針對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材料)材料中黃老師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小東鎮定自若,幽默點子多這一個性特徵,讓小東擔任策劃組組長,從而促進了小東品德的發展,這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則。
(分)第三,李老師採用了疏導原則。(理論解釋)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疏導原則一般有三個要求: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材料)材料中黃老師,對小東及時表揚鼓勵,利用其小品表演鎮定自若,非常幽默的優勢,因勢利導。因此體現了疏導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