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美國新冠疫情預測數據總結,預測很骨感,現實更豐滿!
畢大費/文本文,是從各媒體搜集整理,來自美國新冠疫情以來,各機構關於美國新冠疫情以來的重要預測數據,以及美國抗疫大事記,全文約7000字,讀完約需15分鐘。當然,您也可以資料收藏,以後慢慢閱讀:這些看似「可怕」的、卻屢屢被證明,現實更加「可怕」的預測數據。
-
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上線 鍾南山參與開發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上線 鍾南山參與開發中新網廣州11月27日電 (蔡敏婕)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27日晚發布消息稱,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公測版)上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帶領核心研究團隊並聯合第三方專業的人工智慧團隊對中國,尤其是高風險地區的疫情進行了流行預測,此本土開發的預測模型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了科學支撐。
-
諾獎科學家:通用模型預測任何地區新冠疫情走勢,歡迎挑戰
研究團隊因此提出假設「是否有可能通過對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或死亡數的數據整合,從而歸納出它的走勢規律,在一些新冠疫情爆發早期的地區預測出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爆發?」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開發出一個適合全世界通用、可以預測新冠疫情軌跡的方法變得複雜。
-
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上線 鍾南山團隊參與開發
中新社廣州11月27日電 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27日晚發布消息稱,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公測版)上線。該系統由中國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開發。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帶領核心研究團隊並聯合第三方專業的人工智慧團隊對中國,尤其是高風險地區的疫情進行了流行預測,此本土開發的預測模型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了科學支撐。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科學客觀地評估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強弱以及預測患病人數規模和峰值時間,對決策者實施必要的防控措施、評估對經濟的影響以及投資者如何應對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數學建模的愛好者,而非流行病學的專業人員,作者通過搜集和學習海內外文獻,對經典的流行病傳播模型(SEIR)有了較準確的理解,通過適當的簡化,較直觀地向讀者介紹模型的原理和各參數的意義。
-
一場新冠疫情,讓科學家從地震波裡看見人類「安靜下來」的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人類史無前例的一起「安靜」了下來,而這一切變化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地震學家們的眼前。當人類終於安靜下來不只地球會產生地震波,人類的各種活動也會,大至飛機起降、採礦活動、鑽探;小至一場美式足球賽、搖滾演唱會,都能在地震儀的協助之下觀測到。
-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新冠疫情與外星人》。作者是有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之稱的劉慈欣。「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 我將其摘在這裡,希望聽聽或許是來自外星人的聲音。
-
關於新冠疫情,我們能從病毒進化中學到什麼?
只要你知道怎麼看進化樹,此次新冠病毒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便全都躍然紙上。目前,科學家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揭開這棵進化樹的真相,並且在新技術的幫助下,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和更快的速度破解病毒基因序列,因此我們了解新冠病毒進化樹的速度將甚於過去任何一次傳染病。如今的問題是:我們了解它的速度能否快到可以限制病毒的傳播呢?早在疫情爆發初期,新冠病毒的進化樹就暗示了此次問題的嚴重性。
-
哈佛公布新算法:提前2周預測疫情爆發
實習記者 | 金亭藩編輯 | 馬蕾復工期間,最令人擔心的事情恐怕就是疫情復發了。哈佛團隊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通過對社交媒體、搜尋引擎、移動軌跡等數據流的分析,可以搭建一個實時預測疫情復發的新算法。7月1日,由哈佛大學Mauricio Santillana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預印平臺arXiv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並展示了一種由大數據分析驅動的用於預測美國各州新冠疫情的綜合性指標,可提前兩周左右預測疫情爆發。
-
BioNTech執行長:我們研發的疫苗有望終結新冠疫情
11月9日,知名藥企輝瑞(Pfizer)宣布最新研製的疫苗對新冠病原體的有效性超過 90%。事實上,輝瑞並沒有製造出這種疫苗,而是一家名為 BioNTec 的德國公司開發了 mRNA 疫苗。根據現有的臨時數據顯示,BioNTech 藥物顯示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功效,BioNTech 執行長 Uğur Şahin 認為該藥物具有結束新冠疫情的潛力。
-
網際網路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我們的新世界
導讀網際網路女皇MaryMeeker認為,危機就像九頭蛇,新冠疫情的高速傳播和影響與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相似。疫情不僅攻擊我們的人體,也同時攻擊我們的社會系統,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這種變化的理解才剛剛開始。
-
新冠「大清洗」:地震少了,噪聲小了,人類不在的地球真的更好?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新冠病毒可能無意中減少了「地球振動」,因為各類封城舉措導致全球大幅減少使用工業機械和交通工具。已有地震學家表示,自從遏制病毒傳播的各種措施逐步到位以來,地球上的「地震噪聲」已明顯減少。地震噪聲是指由包括人類活動在內的眾多因素造成的地面持續振動。
-
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地震?
"一場嚴重的地震立刻摧毀了我們最古老的聯想:地球,作為堅固的象徵,像一個薄薄的烤箱液體,在我們下移動著;瞬間在頭腦中產生了一種奇怪的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是在數小時前的反思所無法產生的。"1835年康塞普西翁(智利)地震目前無法可靠地預測地震何時發生、它的強度等
-
疫情系列|明天會更好嗎?
前者包括我們常用的各類圖像識別算法,無論是場景識別、物體檢測、語意分割、還是情感打分等等。其中所涉及的模型全部都是通過學習了大量的標定數據後,對於全新數據的預測。而通過各種模型的優化算法,使得我們對於預測的準確度有了很高的確信。下面這張圖來自著名的3Blue1Brown的視頻介紹,可視化介紹了經典的手寫數字的機器學習識別思路。而注重過程的後者更多地見諸經濟學。
-
不確定性及突然性-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 轉三體作者大劉 大劉通過文章談了一點自己對新冠疫情的所思所想,他認為「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
-
疫情又傳壞消息!新冠病毒新變種,傳播速度更快,已致千人感染
新冠疫情之下的英國並不好過,而且根據英國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新冠病毒的一些突發狀況,英國又再次陷入到了防疫的緊急狀態之中,而這些突發狀況顯然對於防疫而言已經是足夠壞的消息了,由於新冠病毒的變異,使得其傳染性變得更快,而根據英國衛生部門的統計
-
今年冬天,新冠疫情還會再次發生嗎?
近日,上海新冠肺炎抗疫小組組長、著名醫學教授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11月份,將會再來一波,因為天氣寒冷之後,新冠肺炎病毒傳播能力變強,同時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在家聚集,這會導致疫情反覆!所以,我們現在對待新冠疫情絕不可掉以輕心。」
-
破500萬 美國新冠疫情「新階段」有何特徵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日上午,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萬例;確診病例從400萬例飆升至500萬例僅耗時17天。美國流行病學家認為,美國當前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疫情正在「極其廣泛地蔓延」。
-
地震原理新論——兼述地震預測的科學基礎(上)
Bak 在《大自然如何工作》(How nature works)一書中指出:「我們所觀察到周圍的大多數現象看起來離物理基本定理有很大距離」,「一切都能從第一原理予以理解的幻想,已經完全破滅了」。近數十年來,物理學的發展促使人們以新視點去觀察和認識物質世界。將物理學新觀念用於地震的研究,也必將獲得對地震原理的深入認識,有利於實現地震的科學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