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所著《數書九章》,被稱為「算中寶典」
他
善於創新,用數學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
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的同餘理論,是數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之前五百多年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秦九韶的數學家就提出了同樣的解法。他的理論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也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數學研究的先進水平。
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是我國古代宋元數學研究高峰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古代數學集大成者,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秦九韶是唯一一位來自科學領域的歷史名人。
博學多才 他花費數十年完成《數書九章》
秦九韶1208年出生在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進士。秦九韶的青少年時代,基本都是在四川度過的。此外,秦九韶還曾被父親帶到當時的京城等地拜訪各領域名師,苦學六藝,博覽群書。
「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教育背景,加上個人的聰穎好學、刻苦勤奮,秦九韶成為了一位通才,精研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等多方面知識。」省社科院副院長、教授姚樂野介紹。
尤其是在數學上,秦九韶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姚樂野說,秦九韶在吸收了中國古代數學精華的基礎上,繼續鑽研和發展,完成了《數書九章》一書,「完成《數書九章》並非一日之功,秦九韶花費了數十年之久。」
據介紹,《數書九章》全書九章18卷。每章為一類,每類9題共計81個算題,內容極其豐富,上至天文、星象、歷律、測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築、運輸。著述方式主要包括「問曰」「答曰」「術曰」「草曰」四部分,即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闡述解題原理和步驟,給出詳細解題過程。
「東西方數學各有所長。西方以系統性、邏輯性取勝,東方以實用性、構造性見長。」在《數書九章》中,秦九韶就記述了「天池測雨」的方法,其中需要使用的「天池盆」,是現存最早記錄的量雨器。
在《數書九章》中,秦九韶還創立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正負開方術」即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領先英國數學家霍納五百多年。「大衍求一術」即一次同餘方程組問題的解法,就是現在所稱「中國剩餘定理」。
揚名海內外 他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公認
《數書九章》完成後,秦九韶就受到當時皇帝的接見。
作為傑出的中國古代數學家,秦九韶的成就也在後世得到了認可。其著作《數書九章》中的許多計算方法和經驗常數,至今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因此也被稱為「算中寶典」。後來,《數書九章》還被收錄進了《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足見其在中國數學史上的地位。
秦九韶也揚名海外。姚樂野介紹,國際上許多研究數學史的專家,也高度評價秦九韶,並且出版了很多關於他的研究成果。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李倍始,在1973年就曾出版了英文版本的《13世紀的中國數學》,著重介紹了秦九韶的數學成就。
姚樂野介紹,1987年,紀念秦九韶《數書九章》成書7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吸引國內外很多專家參會。後來,該會議的成果還被集納出版,形成了一本專門的論文集。就這樣,秦九韶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公認。
而在民間,至今還有秦九韶「巧斷農夫邊界案」的故事。據說,秦九韶任地方官時,經常利用業餘時間來思考數學問題。有一次,因發生暴雨,洪水衝毀了農田。兩位農夫對劃定的田土邊界互不認同而發生爭執。秦九韶耐心聽完兩人訴說,大步走入田中,以步量測算了殘大、小斜等數據,幫他們重新劃分了邊界。對秦九韶劃分出的邊界,兩位農夫都很滿意,逢人便說。後來,秦九韶幫農民劃分邊界的事情就在當地傳開了。不少農民紛紛找秦九韶幫忙劃分和解決被洪水衝毀田地的邊界,秦九韶就教他們一些簡單、易學、適用的田地面積計算方法,讓大家自己解決邊界劃分中的問題。
姚樂野說,在今天,秦九韶孜孜以求、善於創新的精神,依然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數學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的先進性。
尋跡秦九韶
秦氏祖孫三代三進士
人物名片
秦九韶(公元1208年—公元1268年),字道古,出生於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南宋著名數學家,精研星象、音律、算術、營造之學。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考中進士,歷任建康府通判、江寧府知府等,後遭貶,卒於梅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任所。
秦九韶的數學專著《數書九章》,被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該書系統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一次同餘式組解法,創立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代表了當時世界數學發展的最高水平。
如今,在秦九韶家鄉安嶽,保存有秦苑齋、秦九韶紀念館、秦九韶廣場等遺址和紀念場館。
其中秦苑齋是秦氏家族世襲宅邸。秦九韶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父親還有秦九韶本人,祖孫三代三進士。曾經有人將他們與蘇軾三父子作類比。例如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魏了翁,在《普州貢院記》中提到,「東普西眉,人文薈萃,文化鼎盛。」
秦九韶從小聰穎好學。嚴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
秦九韶十三四歲時,他的父親秦季槱到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擔任國家大考的「考試官」。秦九韶也隨父親到了京城。秦季槱結交的很多朋友,都是各個領域的著名學者,知識淵博、學問高深。為此,秦九韶拜了天文曆法、文學、建築以及數學等多領域的著名學者為師,為他日後完成《數書九章》打下紮實基礎。
當時的京城之中,秦九韶拜了一位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老師——當時的左丞相吳潛。吳潛是南宋的「狀元宰相」,與另一位「狀元宰相」文天祥齊名。在四川,秦九韶也拜了魏了翁為師。他還曾專程到蒲江鶴山書院聽魏了翁講學。
因為這樣的經歷,秦九韶對數學的研究,並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他的數學專著《數書九章》也從某一些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等內容。(四川日報記者 吳夢琳)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