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複利秘密:400銀元如何變身2800萬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如果你現在有100元,存放50年,你會選擇哪種資產形式?存款、房子、黃金,還是股票?在正確的投資方法下,50年後可能增值多少倍?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種提問一定只是一種假設,並不可能存在。不過,在我們身邊,長期投資的可能性真實存在,並且,時間跨度超過了50年。

  近日,一名《北京晚報》的老讀者——海澱一位年屆7旬的張先生向本報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63年前靠區區400塊現大洋,投資於股票市場,今天的市值高達2800萬元人民幣。14年後,預計這筆資產將超過1億元的門檻。

  2.7萬倍複利回報

  張先生說,他父親在1947年用400塊現大洋兌換了約100英鎊,購買了英國滙豐銀行的股票。

  張先生的父親當年供職的公司名為「民生銀行」(不是今天的民生銀行)。老人對他說,長江上幾乎所有的輪船都屬於這家公司。

  張先生查閱資料發現,解放前確有一家「民生公司」:「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擁有江、海船舶148艘,航線從長江及其支流開始,延伸到中國沿海、東南亞各國、日本、印度;分支機構遍及長江沿線和中國沿海各主要港口和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員工達9000餘人;此外,還擁有造船廠、發電廠和各港口的許多碼頭、倉庫;投資銀行、保險、鋼鐵、機械、紡織、煤礦、水泥等六十餘項實業,是當時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

  這樣看來,民生銀行應該是這家集團的子公司。為何老人會選擇投資股市,同時又沒有投資在自己的民生公司上?張先生說,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也可能是民生那時沒有上市。有資料顯示,1947年3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實施「經濟緊急措施」,禁止黃金及外匯買賣,社會遊資都湧向證券市場。

  不過,張先生父親的這筆投資非常英明,民生公司在解放後沒有幾年就公私合營,最後消失了。

  起初,張先生並不知道家裡有這樣的一筆投資。直到1996年,他的父親去世,才說起有一筆錢,是英國滙豐的股票,臨終時叮囑:「不可動用。」

  「開始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股票,後來在1997年的時候滙豐銀行通知轉息,才知道是滙豐的股權證。」張先生說,股權證像一本小冊子,一共7頁紙,全是英文,看不懂。如今,這份股權證一直保存在英國的一家銀行。張先生開了兩個保險柜,一個存放股權證,另一個用來存放開股權證保險柜的鑰匙。

  張先生說,他父親在世以及去世至今這63年間從未買入賣出,歷次紅股、轉息,累積到今天,2010年市值是270萬英鎊。

  100英鎊到270萬英鎊,增值了2.7萬倍!63年複利高達17.6%!張先生說,以近期英鎊和人民幣的兌換價約1比10.3614(11月30日)來說,270萬英鎊相當於2800萬元人民幣。

  400銀元現值多少錢?

  結果並未到此為止。張先生又計算了一下,如果當時400塊銀元沒有兌換成英鎊投資股票,而是作為家傳留到現在的結果。

  張先生查詢了相關的資料,發現市場上老銀元,例如袁大頭,價格在400元到上萬元不等;而民國時期的普通銀元如今市場價格僅在10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400塊銀元,現總值不過4萬元。

  如以純銀價格計算,一般銀元的重量在26.6克,成色88%至90%,正常銀元會有流通磨損,重量在25.8克左右。現貨白銀價格在5.8元/克,一枚銀元在140元左右。400塊銀元今天相當於5.6萬元人民幣。一個令人尷尬的發現是,普通銀元存到今天,甚至不如白銀的價格高。

  「若以罕見的收藏品計算,譬如是存世量非常少的蘇維埃銀元,資料顯示市場價格為1.5萬元一枚,那麼400塊這樣的銀元則高達600萬元人民幣。」張先生說。不過,1947年的現大洋,只可能是普通銀元。

  400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購買力如何?有一個模糊的估算方法,就是魯迅的工資和豬肉的對比。

  有學者根據魯迅的收入與當時的物價進行推算,「1913年1月薪俸220銀元,可購買豬肉1122千克,即今秤2244斤;1916年1月薪俸300銀元,可購買豬肉1346千克,即今秤2692斤。」

  簡單說,在當時,一塊銀元可買9至10斤豬肉。民國早期的銀元都比較值錢,這樣算下來,今天相當於1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

  算來算去,400塊大洋,可以看做相當於今天的4萬元人民幣。

  若以4萬元人民幣起步算,63年增長700倍,年複合增長率僅為11%,其實並不算太高。11%的複利,在中國市場上是很多投資人根本瞧不上眼的。

  400銀元的房產投資猜想

  那麼,400塊銀元如果配置在另一種今天炙手可熱的資產上,結果又會如何?是否能夠達到同樣的複利效果?

  有人說,1947年如果用400銀元在北京買下一套宅院,今天也可能相當於2800萬元人民幣的資產了。不僅可用、可租,而且可以增值。

  張先生又查閱了相關資料。文史專欄作家李開周對民國時期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有過詳細描述:在民國十六年,有個老中醫在上海買的一套房子,值兩萬五千銀元。是幢兩層小樓,底層五間,頂層四間,佔地半畝,有個小院子,相當於獨棟別墅。

  而北京的房子,就便宜多了。1930年,北平市財政局一個委員會調查與評估全城住宅,評估的結果是小洋樓最貴,每間均價400塊大洋;普通樓房次之,每間均價176塊大洋;四合院瓦房再次之,每間均價130塊大洋;普通平房再次之,每間均價80塊大洋。

  李開周總結原因認為,那時北京房價之所以如此之低,最直接的原因是房多人少。沒落的故都,當然比不上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1930年北京常住人口大約150萬左右(含郊區),而住房卻有119萬間。房源充足、房價偏低的北京,在民國眾多都市中也是特例。無論抗戰前還是抗戰後,其他都市如上海、南京、重慶、漢口和廣州,居住成本都遠高於北京。

  「考慮到這些特點,當年北京的私產,敢於投資的,必須是能夠預見到幾年後新政權定都北京,且能夠在半個多世紀後發展成20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張先生說。雖然張先生現在坐擁5套房產,但他認為,1947年投資房產是一筆很冒險的賭注。

  回過頭來,張先生又算了算在上海買房投資值不值:

  「在上海,400銀元就甭想買別墅了,估計買個廁所都不行。就按老中醫的2.5萬銀元來說,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250萬元人民幣。1927年買入,至今83年。佔地半畝,相當於333平方米,今天按10萬元一平方米算,總價格在3330萬元。」張先生公布了結果。

  但是,250萬元增至3330萬元,83年才增長13.32倍,年複合增長率僅為3.17%,還跑不贏今天的CPI。「不是買房投資值不值,而是價格合適不合適的問題。」張先生感慨說,這個結果對今天不看價格就買房的人來說,應該有些借鑑意義。

  另外,房產價值真正得到體現,不過是近10年的事情。也就是說,在過去50年的漫長歲月裡,這一資產的價值無法用貨幣來體現。在市場功能失效,甚至市場不存在時,價值無從談起。

  長期複利的成就帶來巨大的誘惑。「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時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查理·芒格如是說。因此,長期投資是不是一定成功?如果不是選擇了滙豐這樣的企業股權,結果又會怎樣?張先生自己總結了財富傳承的4大特點:

  1.倖存者

  長期投資隱含了諸多的條件。

  滙豐成立於上海,是當年極少數在中國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外國公司的股票。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證券交易所停業,交易市場消亡,同年滙豐撤離大陸。而股東的身份卻能夠一直保留,殊為不易。

  今天的香港市場有股諺:「存滙豐不如買滙豐」,還有「聖誕鍾、買滙豐」的俗語,主要原因是滙豐在港上市20多年一直回報豐厚,形成只有買貴不會買錯的口碑。但一場金融風暴,讓很多港人含淚供股。

  張先生反觀自己家的這筆投資,卻是以經歷了解放戰爭、韓戰、越戰、1974年股災、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風暴等等重大歷史事件。可見,「短期」並不能成為衡量業績的主要標準。

  張先生說,現在想來,自己的父親起初也許只是因為眼光較常人長遠一些。但在跨度長達大半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只有極少數能夠穿越牛熊、穿越人類偏見、始終倖存的企業,類似滙豐這樣的企業,才有可能獲得長期複利的巨大回報。

  2.戰勝指數。

  比較美國股票市場的研究結果:標普500指數在1957年至2003年間收益增長率為10.85%。從這個角度看,張先生以英鎊計算的股票投資戰勝了標普500指數。

  3.低摩擦成本

  從1947到2010年間,年複合增長率17.6%,戰勝指數2.7萬倍回報。其中還包括了低摩擦成本的貢獻。63年期間所發生的摩擦成本除了繳納紅利稅、紅利再投資的交易費用外,就再沒有其他的費用。

  如果每年的摩擦成本為2%。這樣,最終的投資結果就只有92萬英鎊;如果每年的摩擦成本為5%,就只有不到17.7萬英鎊了,只有原先的很少一部分。

  4.尋找會下蛋的母雞。

  張先生發現,即使是罕見特殊的收藏品,例如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蘇維埃銀元,長期看增值速度也比不上滙豐這樣的企業的成長速度。J145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複利把1千變成100萬
    複利,是人類在管理財富過程中發明的最偉大的計算方式,使用得當能讓財富呈現指數增長。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全世界最厲害的力量叫做想像力,但最恐怖的力量叫做複利,複利可以讓你的錢越變越大,大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
  • 普通人如何用複利,讓你財富滾雪球?
    例如:假如通貨膨脹率是5%現在的10萬塊,十年後相當於現在的10*(1-5%)^10=5.987萬;如果10萬塊投資到5%的理財產品中,十年後10萬相當於現在的10*(1+5%-5%)^10=10萬如果10萬投資到超過5%的理財產品中,十年後的10萬購買力會比現在還高。
  • 世界上最偉大的秘密:複利
    於是他們就用這筆錢給學校理財,用25年的時間看這筆錢會變成多少錢。結果25年後,也就是2004年,美國耶魯大學收到歷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總共1億1千萬美金。為什麼會有這1億1千萬美金呢?是因為平均這個錢操作的基金複利是37%!
  • 兩張圖讀懂巴菲特投資秘密:用一生證明複利力量
    舉個形象的例子:如果1965年用100美元購買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那麼到2019年時,他手中的股票價值將達到驚人的274萬美元。(如下圖所示)這也正暗合了巴菲特在股東信中所提到的:「將儲蓄和複利結合,就可以創造奇蹟。」今年初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已經下跌了16%,這個數字看起來有些駭人。但如果將其與過去54年27440倍的整體增長率相比,又似乎無足輕重。
  • 老銀元存世量日漸寥落,現存竟不足一億?
    :銀元206,028,152枚。具體數字不詳,據當時全國最大的天津造幣廠資料載鑄造了9000萬枚,以各造幣廠與天津造幣廠的造幣能力推算,總數約在3億以內。 1933年後國民黨政府「廢兩改元」,回收舊幣由上海中央造幣廠統一改鑄船洋,在1933-1935年間船洋生產147,442,329枚。
  • 只有利用複利的威力 才能真正實現財務自由
    在金融學上,也有一組數據說明了複利的威力。如果一個人在20歲以1萬美元開始投資,如果可以保證每一年的符合增長率是35%,等到他70歲時,就可以擁有328億美元的資產!這就是複利的效果,極其震撼。  也正因為複利的強大威力,不少名人對其讚譽有加。
  • 中國經濟如何取得「複利奇蹟」?
    愛因斯坦說過,人類最偉大的一個發明就是複利複利是什麼?它究竟擁有怎樣的魔力?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如何取得「複利奇蹟」?經濟學家蔡昉帶你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1982年青海兄妹挖水管道,挖出7萬枚銀元,上交後獲一等功獎勵
    在1982年的時候,青海一對兄妹挖水管道,竟挖出了7萬枚銀元,並上交給國家後獲一等功獎勵。而這7萬枚銀元的發掘地位於是青海省的貴德縣,此處黃河流經,但河水清澈見底,絲毫不像我們以往見到的渾濁不堪的黃河。這裡不止河水清澈,還有連綿不絕的高山,和翠綠成群的樹木。
  • 複利的謊言
    你看,這是不是也是「複利思維」的一種簡化版?「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本文的觀點是: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 不要忽略複利的力量 錢多多理財為人生做加法
    有人說,年輕人就應該努力工作,輕輕鬆鬆月薪過萬,說不定一不留神,還能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理財才幾個錢,1萬塊扒拉扒拉,一個月最多也就百來塊的收益。成天盯著這點小錢,很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意味。所以,他認為,理財是老年人該做的事,那時候手頭也攢了一筆錢,基數大,賺利息也快。  乍一聽好像很在理,細想一下,卻似乎又有不妥的地方。
  • 先鋒期貨:富人是如何用複利思維進行投資理財的?
    富人 是如何理財的?投資專家、投資大師、股神巴菲特說:一生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賺多少錢,而取決 於你如何投資投資理財!事實上富人投資理財的方法和普通人只是簡單的思維差距,如果你掌握了今天 的這種富人投資理財思維,如果你按照這種財富滾雪球的模式執行,普通人也會讓你變得富有,富有的 人會讓你變得更加富有!富人如何投資理財,看下面的示意圖會讓你茅塞頓開。
  • 關於複利的誤會
    01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world is compound interest.)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對於投資理財充滿了願景。
  • 為什麼要了解複利思維?複利有什麼威力
    我想帶大家了解下一些複利幾何增長的案例。 1:複利的奇蹟 有人說過:複利是人類發明的第八大奇蹟。這話一點也不誇張。舉個例子:諾貝爾基金會的獎金哪裡來?諾貝爾獎金已經發了100多年為什麼還沒發完?並且諾貝獎金越發越多?
  • 別小看了複利
    來源:多多說錢首先,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單利,什麼是複利。單利是指一筆資金無論存期多長,只有本金計取利息,每一期的利息不會在下一期投資中產生收益;複利則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每一期產生的利息會計入下一個計息周期的本金內,也就是利滾利。
  • 20世紀40年代,他花5000銀元買下一件青銅器,卻留下了無盡遺憾
    商紂王在即位之初,就想改變這種現狀,因此開始自己學習如何祭祀,選拔一批來自平民的官員,試圖以此加強王權,但最終未能實現,反倒被祭祀和貴族出賣,最終走向了不歸路。這件四祀邲其卣,正是見證了這段歷史,或許他正是想通過祭祀先祖,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 深度思考|複利的謊言
    本文的觀點是: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 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 30年攢夠500萬養老錢! 愛因斯坦: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複利
    如果按照年薪10萬、3%的通脹率,以及銀行活期存款利率1.7%來算,要用60年才能存夠163萬;如果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5%的收益來算,要存30年;如果按一般偏股型公募基金16%的年收益率來算,時間會更短一些。 但事實上,夠不夠養老還得看各人的需求。對於很多人來說,163萬遠遠不夠支撐退休後體面的生活。
  • 杜月笙巔峰時期有3千萬銀元,放現在能兌多少人民幣?一算嚇一跳
    1951年,杜月笙病入膏肓,在處理遺產的時候將別人寫給他的借條全都銷毀了,而他身上僅剩下11萬美元,這筆錢即便放到今天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杜月笙在巔峰時期擁有3000萬銀元,讓放到現在又是什麼水平呢?杜月笙雖然出身低微,但涉及了領域很廣,金融、文化。
  • 【財經】愛因斯坦: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聰明的投資者都會強調:「複利投資才是邁向富人之路的『墊腳石』。」道理在於雖然初次投入的錢微不足道,但是隨著投資時間的延長,投資回報率就會以幾何級數增長。舉個例子,按照複利的計算方式投資10萬元,年複利率為10%,那麼經過10年之後,他的投資收益就是25萬元。再經過10年,投資收益是67萬元,你可能沒感覺到有多大的變化。但是30年之後,其收益竟已達到174萬元。
  • 愛因斯坦稱頌的複利奇蹟 "複利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也就是說,複利對財富的增長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加速效應的。由於一般人對於簡單算術更容易想像,而較難體驗加速增長的計算,這就是複利總是能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的原因。  不過,經歷過2006年和2007年大牛市的投資者容易產生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翻番收益的錯覺,實際上,即使是年年保持10%的收益率也是不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