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M沃森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的白淨衛,在2013年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第二代基因測序儀製造商Illumina,3年後,白淨衛回國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在成都成立了專注於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研發的齊碳科技,並在北京組建了30多人的研發團隊,開啟了探索一條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基因測序儀的研發之路。
白淨衛坦言, 在回國之初,他並沒有考慮參與創立專注於測序儀研發的齊碳科技。因為基因測序儀的研發需要多個跨領域的人才通力合作方可實現。而4個創始人白淨衛、胡庚、謝丹和陳呈堯的相遇,令這個「 創業」 的想法成為可能。他們4人分別精通流體晶片、放大器電路、生物信息學以及DNA測序技術相關的蛋白工程,因此,相比其他基因測序儀創業公司,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然而,真正將想法付諸現實,是源於白淨衛與其他聯合創始人有著共同的目標。
「過往在IBM和Illumina的工作經歷,令我對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基因測序儀有了一個直觀、全面的了解,而且研究上更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一方面,我希望讓測序技術和基因信息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另一方面,在我看來,由我國自主可控的基因測序設備,是信息數據安全的保障。」白淨衛說道。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已進入精密醫學和精準診斷的時代。白淨衛表示,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的核心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在早期無創產前檢查、試管嬰兒、液體活檢、新生兒檢查、遺傳病罕見病研究、腫瘤分型等醫學領域,可謂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科技。「醫療健康行業對基因測序設備存在廣泛和持續增長的需求,從大環境看,這是一個醫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他說。
據白淨衛介紹,基因測序產業鏈上遊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是整個產業鏈壁壘最高的部分,它對產業化和工程化的要求極高,我國在以納米孔為技術核心的新一代基因測序領域處於空白,它的應用場景沒有完全被打開。
「從蛋白質工程到生物晶片微加工,從大陣列微電流信號放大電路到基於機器學習的信息解讀,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現任職於清華大學研究員的白淨衛表示,研發基因測序儀的技術含量極高,在一所高校內難以集合多個領域的專家,齊心協力為這個產品進行日以繼夜的測試和優化。因此,齊碳科技應運而生。
同為齊碳科技的聯合創始人,白淨衛和胡庚有各自的角色和使命。「我對基因測序的了解可謂頗深, 因為創業前期,我一直致力研究納米孔技術,對於產品的優劣勢都有著非常清晰、客觀的認識。因此,我主要協助公司的技術集成和把控技術發展的方向。」白淨衛告訴記者。
而胡庚擁有8年的儀器儀表產品開發經驗,精通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電子產品設計,熟悉敏捷開發流程和精益生產方法。曾擔任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高級項目經理的他,更善於公司的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