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紅原縣紅原犛牛 社社聯合再造老產業

2020-11-23 中國扶貧在線

原標題:紅原犛牛,社社聯合再造老產業

編者按:相比於單個合作社存在的小而分散、勢單力薄,合作社聯合社的優勢在於將數個合作社聯合起來,規模更大,實力更強,能更好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農業產業鏈的延伸。那麼合作社聯合社如何去激活當地傳統支柱產業?請看本報記者發自四川紅原縣的報導——

本報記者張豔玲文/圖

草原面積15萬畝、各類牲畜1萬餘頭、參社社員1萬餘人……這是紅原縣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下稱聯合社)聚攏的生產資料和生產者。去年8月,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44個合作社抱團成立聯合社,被賦予改變紅原犛牛產業「小散弱」格局,帶動貧困農牧民增收脫貧的雙重任務。更攀聯合社將如何運作?將對紅原犛牛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助力貧困農牧民增收?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粗放經營——

生態好產品卻無好收益

「肉可食,乳可飲,毛皮可用,連糞便都能生火取暖……」說起高原之舟犛牛的好,聯合社社長八寶停不下來。

資料顯示,犛牛是青藏高原上僅存的冰期動物,與企鵝、北極熊並稱為世界三大源種動物,至今仍然以原始自然狀態生產,擁有超強的免疫力、抗寒性、抗缺氧和抗紫外線的能力。全球僅存1700萬頭犛牛,其中95%生長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以紅原為中心的四川、青海、甘肅三省11個縣是全世界犛牛集中度最高、可形成犛牛乳製品產業化生產的地區。

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紅原縣,草原遼闊,水草豐茂,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孕育出了犛牛的優良品種——麥窪犛牛,被譽為「犛牛之鄉」。犛牛產業一直是紅原的支柱產業,是全縣牧民日常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當下綠色生態、有機等健康理念受到社會推崇的大背景下,業內對犛牛產品十分看好。「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放養方式保障了犛牛產品天然、綠色的品質。」紅原犛牛乳業董事長謝劍告訴記者。

然而,「看到發展前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紅原犛牛產業仍處於低收入、低產出的粗放經營階段,犛牛產品單一、產業化程度較低、精細加工能力較弱、市場拓展不夠廣等諸多突出問題。」紅原縣縣長嘉央羅薩說。

紅原犛牛酸奶產業曾面臨的困境很能說明問題。在紅原縣,犛牛酸奶作為餐後甜點深受人們喜愛。在國內酸奶市場不斷做大的背景下,犛牛酸奶卻始終藏於「深閨」,不為外界知曉。

「犛牛酸奶加工工藝簡單,牧民像蒸饅頭一樣在家裡自己製作。也正因為如此,過去很少有人考慮犛牛酸奶走產業化發展之路,縣裡僅有的幾個酸奶小作坊也是無生意可做。」八寶介紹說,酸奶加工方式長期處於粗放狀態,產品包裝再簡單不過了,很難保證產品質量,且保質期短,對外出售也很廉價。

形成合力——延伸產業鏈打造紅原犛牛品牌

2016年8月,紅原縣44個合作社抱團,成立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擁有草原面積15萬畝、牲畜1萬餘頭,覆蓋全縣11個鄉鎮34個村。

「聯合社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進行聯合和合作,通過統一的企業產品標準、統一品牌體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包裝、統一產品營銷,有效提升犛牛產業組織化程度,加大原產地產品保護力度,打造優質高端犛牛品牌。」紅原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寬敞明亮的廠房、琳琅滿目的展廳……日前,記者跟隨八寶社長走進了佔地4.2萬平米的聯合社工廠。八寶告訴記者,廠房於今年6月6日開工建設,8月6日主體工程全部完成,現在只等生產設備入場。

按照生產計劃,更攀聯合社將主要圍繞犛牛產業,以奶類製品和肉類產品生產加工為主。其中,奶製品將包括鮮奶、酸奶、牛奶冰糕、牛奶冰激凌、黃油、酥油、奶渣、奶酪、乾酪素等9個品種,年生產奶類達450噸;肉類產品包括精品分割犛牛肉、犛牛肉食品、風乾犛牛肉、血腸、肉腸、犛牛雜類火鍋等6個品種,年生產肉類達180噸。除此之外,還包括地毯、唐卡等工藝類產品,蔬菜、蘑菇等農產品類以及貝母、蟲草、大黃等野藥材類三大業務板塊。

在聯合社步步推進的同時,科技攻關團隊傳來好消息:經過1年時間對120多個批次的奶粉樣品進行比對試驗,犛牛乳中的苯甲酸含量降至最低,突破了長期面臨的技術瓶頸,極大提升了產品品質,解決了犛牛乳粉的技術提升和大眾口味問題。

依託於聯合社,下一步紅原還將建立統一的犛牛肉類、奶類食品安全信息平臺,突出優質、安全、綠色,讓廣大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青藏高原優質生態畜產品。

股份運作——

利益共享貧困戶享受到分紅

發展壯大支柱產業是增強區域經濟實力的「發動機」,也是搞好精準扶貧的新引擎。除可解決近1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聯合社就業務工外,要如何建立起完善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呢?

更攀聯合社的做法是:以股份制運作,量化至股份合作的每一個成員。聯合社建設用地、廠房、機器設備、附屬工程、項目資金、援建項目等都進行清產核資形成股份,其中全縣13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政府扶貧資金1500萬元入股,持股比例為20%。

紅原縣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經濟組織合理「捆綁」,建立貧困對象與經濟實體利益聯結扶貧鏈,通過利益鏈的牽引和連結,就能夠打通貧困對象產業扶貧利益鏈的「毛細血管」,增強吸收營養和「造血」功能,形成直接受益、合作受益、綜合受益、全面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社還將探索建立「脫貧轉股」機制,即到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後,貧困戶所持有的20%股份將轉到34個村村集體名下,成為村集體的重要收入來源。

相關焦點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四月春風送暖,但浙江省溫州市對口支援的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依然天寒地凍。近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紅原縣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八寶帶著紅原縣諾爾納格犛牛協會一起,踏著紛飛的大雪,赴當地各鄉鎮為1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送上來自溫州的認購捐贈資金17400元。
  • 四川省阿壩州建立川西北最大的犛牛交易市場 最多一天交易量逾3000頭
    9月19日,一輛輛輕型卡車載著肥壯的犛牛駛入紅原縣城郊的犛牛交易市場。通過消毒、登記、過磅、競價交易等環節後,一頭頭犛牛就從這裡賣往全國各地。  「今天就交易了1000多頭犛牛,主要是產自紅原、若爾蓋和阿壩縣的犛牛。」
  • 【中國夢•黃河情】麥窪犛牛為這座黃河邊上的縣城帶來農牧業高...
    更攀犛牛酸奶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紅原縣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是阿壩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為主的純牧業縣。這裡有悲壯的紅軍長徵史詩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浪漫古樸的草原藏鄉風情,這裡獨特的自然條件養育了青藏高原獨有的資源品種--麥窪犛牛。
  • 四川高原犛牛奶粉瞄準國外嬰幼兒市場
    9月初,記者走進四川省主要牧區阿壩州若爾蓋縣,沿著筆直寬敞的道路來到班佑村。在牧民定居點,62歲的藏族老人羅一在家曬著犛牛奶渣。「一頭母犛牛一天能產一斤多到兩斤的奶,一斤奶現在收購價格能到3塊錢了。」
  • 紅原犛牛奶粉 天然有機品質高
    紅原犛牛乳業有限公司出品的犛牛奶粉,在上世紀50年代,就是國內奶粉市場中更暢銷、更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後來多銷往國外,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都很難買到
  •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本報訊 (貢波華清 馬寧 記者松濤)11月25日一大早,紅原縣瓦切鎮色永村遠牧點,鄉上的幹部、村保險協保員,還有來幫忙的牧民小夥就忙開了,套牛、打耳標
  • 助力區域協同發展 中國科技城 開通直飛紅原航線
    ,實現了綿陽-紅原航線順利開通。由西藏航空空客319執飛,航班號為TV9911/9912,目前初飛票價僅300元起,班期為每周三、五、七,綿陽起飛時間為10:10,11:00到達紅原,11:40從紅原起飛,13:50到達拉薩,回程拉薩起飛時間為16:35,18:30到達紅原,紅原起飛時間為19:10,20:10到達綿陽.從以往的6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現在只需50分鐘實現從平原到高原的安全出行。
  • 綿陽至紅原即將通航
    近日,綿陽機場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西藏航空努力克服運行保障、機組、時刻、市場等困難,計劃於8月26日開通綿陽-紅原航線。自2012年7月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綿陽對口幫扶阿壩州紅原縣、壤塘縣。
  • 四川省人社廳第三季度發布會,發布2019年法治人社藍皮書、白皮書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四川省人社廳各項重點工作推進取得積極成效。就業方面,截至9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9.6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0.07萬人。社保方面,截至九月底,全省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6344.81萬人,較上年底新增275.72萬人,參保率為95.9%,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的90%的目標任務。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四川理塘縣:犛牛拴了「保險繩」牧民養殖少擔憂
    中國西藏網訊 「噓、噓……」 4月27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牧場上,雪後初霽,牧民洛絨赤乃吆喝著一大群犛牛在雪地覓草。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王玲攝  今年,吳永太在鎮上的扶持引導下,在蜜瓜扶貧產業園區種上了12座鋼架大棚蜜瓜。「村社合一」的「紅利」,讓吳永太看到了新希望,對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吳永太所說的蜜瓜扶貧產業園區位於瓜州鎮三工村二組,該園區立足蜜瓜產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緊盯促農增收、助力脫貧,依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強力推進蜜瓜產業的規範化、合作化、高效化進程。
  • 據「鋰」力爭的地質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唐文春
    唐文春,理學博士,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長期在生產一線開展礦產勘查工作,積極將創新理論應用於野外勘查實踐,主持並參與探明了20餘處超大型及大中型礦床,創造潛在經濟價值數千億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 紅原沙蜥你了解嗎?看看這些再說話
    紅原沙蜥,拉丁名為是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爬行綱、蜥蜴亞目、鬣蜥科、沙蜥屬、青海沙蜥紅原亞種的一種動物,同義學名是Phrynocephalus hongyuanensis。
  • 紅原:精準幫扶顯真情 健康體檢暖人心
    在紅原縣人民醫院幹部職工健康體檢活動現場,永嘉人民醫院醫生陳賽丹給扎西王修測量完血壓後再三叮囑道。陳醫生是此次對口支援紅原幹部職工體檢的專家之一。為做好2020年全縣幹部職工健康體檢工作,紅原縣人民醫院依託對口支援單位永嘉縣人民醫院、永嘉縣第二人民醫院、永嘉縣中醫醫院、永嘉縣婦幼保健院、橋頭鎮中心衛生院、橋下鎮中心衛生院、東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組成體檢專家組,為紅原縣幹部職工健康體檢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犛牛奶布局國外市場 四川特色產業風生水起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新希望乳業公司就對犛牛奶業發展構想產生了濃厚興趣,並有意開發高原犛牛奶,在國產嬰幼兒奶粉方面取得突破。而在5月,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其生產的犛牛嬰幼兒奶粉則宣布正式投產。
  • 四川人社發布《藍皮書》《白皮書》
    人民網成都10月26日電 (郭瑩)今日,四川省人社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2019年度四川人社依法行政藍皮書》《2019年度四川人社典型案例白皮書》。省人社廳新聞發言人、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向可華作主發布,通報藍、白皮書的主要內容。這是省人社廳繼去年之後第二次發布藍、白皮書。
  • 四川壤塘犛牛直送溫州人餐桌
    近年來在阿壩州壤塘縣與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間啟動的「西牛東送」工程,則開啟了產業扶貧之道。4月23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壤塘縣扶貧開發局和有關方面了解到,「西牛東送」已帶動569名貧困人口增收。2019年,「西牛東送」工程共拉運犛牛2500多頭,實現產值2067萬元。2020年,預計將調運犛牛4000到5000頭。
  • 四川省理塘縣近2萬頭犛牛系上「保險栓」 牧民致富更牢靠
    謝臣仁 攝冬日的雪山草地裡,強悍的藏族小夥正扭住犛牛的兩隻角,趁機,技術人員迅疾在牛耳打上電子晶片,掃碼器一掃晶片,這頭犛牛的信息「歷歷在目」。22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拉扎村的高寒牧區,犛牛保險的信息跟蹤電子晶片植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 話題:HMM與韓國船級社聯合研發環保智能船舶技術
    話題:HMM與韓國船級社聯合研發環保智能船舶技術   11月26日,韓國海運公司HMM(前現代商船)與韓國船級社(KR)籤署了旨在共同研發環保及智能船舶技術的合作意向協議(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