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大數金融的小微之路——訪大數金融董事長、CEO柳博

2021-01-20 銀行家雜誌

或許,我們已經聽到過太多關於「彎道超車」的故事,更願意去相信「風口」而不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柳博卻讓我們看到,如果說成功還有什麼捷徑的話——至少在小微經營性無抵押貸款領域——唯一的答案便是堅守初心。


2014年7月29日,大數金融在深圳註冊成立。也正是在這一天,柳博蛻去了銀行高管光亮厚重的繭,以創業者的身份重新擁抱這個世界。 


翻開紛繁複雜的中國創業者群像,很難再找出第二個柳博。在創辦大數金融之前,他已經是個人信貸領域專家,在美國和中國各有十餘年的個人信貸管理經驗。在銀行期間,操刀設計了多款創新的按揭和個人信貸產品。創業後,在領跑大額信用小微貸款的同時,還首創了房屋抵押履約保險模式,為小微貸款全場景無還本續貸提供了解決方案。2005年回國前,他曾在美國一家大型按揭公司的運營中心擔任數據分析主管,回國之後又在銀行系統沉澱多年,歷任深圳發展銀行零售銀行代理條線長、平安銀行零售總監等職。 


這樣一份履歷,足以讓柳博在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的職業生涯高枕無憂。可就在知天命之年,他毅然告別舒適安穩的金領生涯,從一紙商業計劃書白手起家;面對一連串行業風口的誘惑,縱身投入小微經營性無抵押信貸領域,為小微企業貸款這個世界性難題求解。 


有人曾說,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創業者中,柳博是個「少數派」。而閱盡千帆,再回首時,他卻平淡地說,自己只想「在行業的歷史上留下一筆」。 



「2014年是中國小微信貸的至暗時刻,過去所有做小微的技術統統露出了自己的軟肋。」當柳博用平靜的語調講述起這段經歷時,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他臉上不經意間泛起的波瀾。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後,憑藉體制機制優勢一路攻城略地,小微信貸已成為中小銀行可與大型銀行一較高下的最後陣地。然而長期以來,小微業務一直面臨著風險不可控、運營成本高、難以規模化的難題。「可以說,採用傳統技術開展小微貸款的銀行,在過去的十年裡,還沒有一家可以同時取得風險、成本、規模這三個目標。我把它稱作小微信貸的不可能三角。」 


第一代小微貸款技術注重抵押物,要求有相對規範的財務報表和流水,而小微企業普遍缺乏符合條件的抵押物,更難提供規範的報表,實際上將大批小微企業拒之門外。其實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小微貸款仍是依賴這種技術,根據易剛行長2019年初在人大答記者問,普惠金融口徑單戶授信在一千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達6.2%。一言蔽之,利率雖低,但惠而不普,風險堪憂。 


第二代小微貸款技術兵分兩路。小銀行通常採用IPC技術或者「熟人熟地、三品三表」的方式,都屬於「信貸員技術」,對信貸員的個人能力和技術要求較高。由於只能單筆操作,隨著貸款金額的下沉,貸款收益很難覆蓋高額的人力成本。如果要快速上量,就會面臨管理難度大、技術變形的問題。由於信貸員參與了獲客、調查、審批、貸後管理全流程,又會引出道德風險難以控制的困境。過去十幾年,全國有上百家銀行採用了這類技術,但成功者屈指可數。 


中型銀行普遍採用圈鏈會、聯保互保、共同基金模式,解決了規模和運營成本的問題,但未能經受住經濟下行周期的考驗。這種方式的癥結在於,實際上將小微企業分散化的風險再次集中起來,在經濟下行周期隨行業風險爆發,鐵索連舟,火燒連營。在技術上,部分風控環節依賴人的技能和操守,業務壓力下極易變形,進一步加劇了它的脆弱性。 


「銀行做小微一直躊躇不前,並不是銀行人沒有覺悟,而是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能夠把風險管住、成本可控,又可以有效規模化的小微貸款技術。」在柳博看來,傳統信貸技術面對小微貸款時的束手無策,根源在於銀行是用信貸政策來管理風險的。信貸政策其實就是一條條規則,這種技術方法對於區分很好或很差的客戶是有效的,然而,小微企業恰恰不是這樣一些黑或白的客戶,而是風險灰度群體。「大多數規則都是基於人的經驗,即使有些規則是基於數據,但是在多個規則同時作用的時候,與最終風險表現之間缺少量化的函數關係,例如我們並不知道客戶的年齡、收入、逾期幾個因素在一起時,與風險之間量化的關係。」過去銀行只做好客戶,這個軟肋暴露不出來,但是一旦面對風險灰度群體的時候,原有技術就開始捉襟見肘了。 


幾何學上,三角形具有特殊的穩定性,小微信貸的不可能三角同樣如此。數據驅動的信貸風控技術,核心在於有效數據的獲取和應用,需要基於大量數據建立評分模型並進行量化的策略運用,要求數據量要大、數據時間足夠長、數據維度足夠多、數據足夠乾淨。同時,也要求對貸款違約性質,比如是欺詐性違約還是信用風險違約等等,進行比較準確的標籤、歸類和收集。對於前期並沒有在小微信貸業務投入更多精力的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數據能力顯然是一大挑戰。 


此外,有效並且穩定的評分模型要求建立評分模型的數據包含足夠多壞樣本,同時這些樣本必須具有相對統一的特徵,例如都是小微企業客戶、都是某一類產品的質量表現等等,這都給數據的積累帶來挑戰。經營性貸款的樣本更是跟外部經濟環境相關,對時間性要求更高。而對於銀行而言,足夠多的壞樣本,意味著相當大的試錯成本,不僅僅是財務風險,時間成本也同樣難以忍受。 


專業人才及其高額的人力成本也是中小銀行建設數據驅動風控體系的一大阻礙。要保證數據的質量,不僅看數據源,數據清洗更為重要,需要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團隊來負責。評分卡因為開發流程標準,人才培養相對容易,決策樹的策略開發則易學難精,看似無門檻,實則要求開發人員具備豐富經驗和透徹的業務理解能力。 


歸根結底,數據驅動的風控是金融邏輯與風控技術的結合體,在數據質量和數量難以保證的情況下,貿然從數據中榨取信息,這無異於刑訊逼供:拷打之下,數據也會說謊。 


至此,小微貸款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煎熬境地,一側是屢敗屢戰的商業銀行,而另一側是難以滿足需求的巨大長尾客群。 



在小微貸款經歷冰火變局時,金融科技這顆新生的種子正在行業外部悄然萌芽。新生的事物,究竟是一個時代的前奏,抑或只是歷史巨輪前進路上揚起的浮塵?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在許多輾轉反側的夜裡,或許每一個創業者都曾這樣問過自己。 


「以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麼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造不出來。」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對分工和專業化的論述,被不少學人後輩奉為圭臬。在斯密看來,分工和專業化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不竭引擎——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皆由分工專業化而起。 


在金融與科技的共生演化中,柳博也看到了分工和專業化的影子,儘管這個過程的複雜程度已遠遠超過斯密的制針廠,但抽絲剝繭依舊是斯密故事的翻版——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外部的力量逐漸成熟,有效地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邊界的改變,資源分配方式逐漸從依靠內部指令向市場傾斜。 


與此同時,柳博還看到了另一股分工和專業化的浪潮。十年美國之旅,讓他了解、參與了美國金融業在利率市場化之後各類業態的演變,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逐漸深化的今天,為他帶來了理解歷史演變的另一個坐標系。在柳博看來,信貸市場的專業化分工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國內無論大小銀行幾乎一攬子業務都做,這種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作坊式」業務體系,在經歷一個完整經濟周期時,上升期難以快速擴張,下降期難以快速收縮。過去我國利率市場化並不充分,銀行的利潤豐厚,精細化運營的需求不迫切,但隨著存貸差變小,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各家銀行只有專注於最擅長的業務,才能夠更好地生存發展。 


金融科技分工專業化與信貸市場分工專業化,這兩股趨勢像兩股奔湧的洪流,而在即將交匯的時點,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結構性空洞。在消費信貸領域,科技與金融早已打得火熱,而小微經營性信貸卻顯得頗為冷清。究其原因,還是進入門檻太高所致,需要同時精通金融規律和業務邏輯。這正是柳博和他的團隊所擅長的,從深發展到平安銀行,柳博和他的團隊擁有800億大額信用貸款的經驗積累,為他們進入小微信用貸款領域打下了基礎。 


此時此刻,在他的心中,一家信貸科技公司的輪廓逐漸清晰——它深諳銀行運行的邏輯,專精經營性小微貸款風控技術,服務於銀行,致力於推動金融機構在小微貸款技術上迭代升級,合規與風控是底層代碼。柳博看到,在未來小微信貸的生態圖景裡,這樣一家專業化公司必將佔據一席之地。 


有人說,風暴是冒險家的樂園。柳博卻無意成為冒險家。在他看來,創辦大數金融更像是一個積蓄已久的勢能釋放的過程。與風險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磨練了他對風險敏銳的嗅覺,更塑造了他對規律和法則的敬畏,他只想做一個引航人,帶眾人穿越迷霧,穿越風暴之海。 


或許,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用新的產品和新的商業模式滿足未被滿足的需求,只是順水推舟的一小步。而對創業者而言,告別過往的挫折與輝煌,去直面一連串的「不可能」,這無異於驚險的一躍。 


正是這驚險的一躍,推動了分工與專業化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不少人談起大數據,言必稱「大數據掘金」。而在柳博看來,這個時代缺少的並不是掘金客,而是能夠真正解決行業痛點的賦能者。「為小微融資這個世界性難題提供解決方案,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確立的使命,五年來從來沒有變過。」談到這一點時,柳博絲毫不去掩飾心中的自豪。 


大數金融創立伊始即定位於「To-B信貸科技公司」,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信貸科技能力,為小微融資難提供解決方案。曾幾何時,現金貸和P2P如火如荼,以其高收益、低門檻,引得不少金融科技公司蜂擁入局。「突然間市場上就湧出幾千家來,你可以想像它的門檻有多低。」可在這位金融老兵眼裡,現金貸有著它的「原罪」,P2P更是存在「致命的死穴」。「違背長遠目標的事情我們不做,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柳博始終相信,小微信貸比拼的是管理風險的能力,「沒有技術還要吃風險這碗飯,那一定是死路一條」。正是因為這樣,成立五年來,大數金融始終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心無旁騖地鑽營技術,兢兢業業地打磨風險管理的硬功夫。 


時間驗證了他的判斷。在過去的幾年裡,多少人拜倒在現金貸和P2P的石榴裙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而大數金融卻用了五年的堅守,換來一份不悖初心的答卷。截至2019年6月,已有近5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選擇與大數金融合作,通過為銀行提供小微信貸全流程解決方案或信貸科技技術輸出,大數金融幫助近15萬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獲得近400億元大額純信用經營性貸款。就在不久前,由G20全球普惠金融合作夥伴(GPFI)設立、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管理的「全球中小企業金融論壇」上,大數金融從全球140多家參選者中脫穎而出,將2019「全球中小微企業金融獎」年度產品創新金獎攬入囊中,這個獎項也是全球普惠金融領域的最高獎項。 


交談中,柳博對戰略的把握令我們印象深刻,更加難得的是,他幾乎通曉業務的每一個細節。在我們的追問下,他笑著說:「我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做信貸的。」或許,我們已經聽到過太多關於「彎道超車」的故事,更願意去相信「風口」而不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柳博卻讓我們看到,如果說成功還有什麼捷徑的話——至少在小微經營性無抵押貸款領域——唯一的答案便是堅守初心。 



任何一個新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被觀察、被認識、被接受的過程,一旦被接受之後,就會進入學習、發展和成熟的階段。金融科技也不例外。「早期我們跟金融機構合作,更多的是我們在做而銀行在觀察,他們主要是把握核心風控環節。今天幾乎所有的銀行都認識到金融科技在解決普惠金融問題上的作用,所以大家都要去發展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大數金融把技術開放給銀行,與他們一起聯合運營,共同服務更多的客戶。」 


在柳博看來,金融科技遲早會像銀行電子化一樣普及,但同時金融科技企業也會不斷進階、強大、牌照化,這就是新的金融業態。在一個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中,金融科技企業應該服務於銀行,滿足銀行的需求,與銀行共同成長。通過差異化合作,共建產品、聯合風控、聯合運營,金融科技企業幫助中小銀行建立起自己的數字風控能力。同時,新技術的商業化也將鼓勵金融科技企業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持續應用,在細分領域保持領先的身位。 


2018年初,大數金融與一家農商銀行的聯合運營合作正式落地。一方面,大數金融向銀行輸出以「第三代小微貸款技術」為核心的小微數字風控技術,幫助它搭建全流程的零售信貸業務系統,優化和迭代大金額、純信用的小微貸款產品。另一方面,大數金融幫助這家銀行針對零售信貸業務的科技、運營及銷售條線培訓人才,協助該行搭建零售信貸業務的專業團隊。項目落地後,該銀行信貸業務迅速發展,放款量、客戶數量和信貸收入都快速增長,僅一年多的時間,便佔領了當地同類產品40%的市場,新增零售貸款客戶近兩萬戶。同時,該銀行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零售信貸隊伍,逐步推進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2019年,這家銀行已經與大數金融一起,開始向同業輸出標準化運營流程打造信貸產品,幫助與其合作的銀行優化和迭代零售信貸業務系統。 


今天,大數金融的客戶已經涵蓋了全國性及區域性各類銀行機構,與工商銀行總行合作的特色場景數字風控項目已經落地,與一家全國性銀行的稅務貸聯合運營產品也已上線。在銀行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大數金融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是我們這樣的創新公司存在的價值。」柳博信心滿滿。觀一葉而知全局,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彼此形成市場化的正向激勵,一個新業態在悄然萌芽。 


在柳博看來,新的生態模式下,銀行資源整合的能力至關重要,觀念上的轉變同樣如此。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不應局限於眼花繚亂的術語,無論「神化」還是「妖魔化」都不可取,要抱著開放的心態接納它、學習它、掌握它。以數字信貸技術為例,它解決了普惠金融需求和銀行供給不足的矛盾,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時效性、便捷性和可得性,也是行業以專業化分工來適應競爭加劇的自然選擇。新業態超越了銀行原有的簡單信貸業務層面而進入到更加複雜的專業化分工合作層面,需要以新的視角審視包括模式、風險、監管等整個體系。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新業態,迭代演進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回首改革開放四十餘年,逐步打破生產力發展的層層障礙,通過市場化和分工,使得生產要素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之間沿著效率提升的軌跡流動,是中國經濟取得今日成功的重要經驗。 


對於從計劃經濟走出的中國,市場並不會憑空產生,專業化分工更不會獨立於企業家驚險的一躍。在看不見的手的背後,正是通過一輪輪改革建立的層層交疊的制度體系,築起了自由、競爭和產權的基石,在此基礎之上,使價格機制分配資源成為可能,企業家精神成為可能,創新應運而生。 


然而,創新與不確定性常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通向未來的道路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何以破局? 


縱而不流,導而弗牽。當創新跌倒時,她需要的不是腳鐐,而是一雙合適的舞鞋。 


面對繁蕪叢雜的表象,我們需要甄別分類,需要穿透紛繁的雜多探尋本質。高利率背後究竟是壟斷還是成本使然?高收益背後到底是陷阱還是能力溢價?金融創新有時是「好孩子」,有時是「壞孩子」,有時是披著科技外衣的「假孩子」。監管和立法的效力並不在於松或緊,而在於制度供給的有效性,採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監管,過松或者過緊都是偽命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創新背後的底層邏輯,用發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好孩子」的進步創造環境,為「壞孩子」的回歸創造途徑,把那些以創新之名行投機之實的「假孩子」掃地出門。 



午夜的深圳,依舊燈火通明。 


驅車沿著深南大道一路西行,從羅湖的國貿大廈,到福田的華強北,再到南山的科技園,短短的二十多公裡,串起了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如今,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寫字樓和不斷刷新的城市天際線,還在向人們宣示著這片土地蓬勃的生命力。在一座座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堡裡,靜下心來,你能夠感受到鍵盤敲擊聲中猛烈燃燒的青春。 


這一切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金融業將真正走向世界,中國的金融科技也會像「intel inside」一樣成為醒目的標記,而不是僅僅用一行小字標註在產品說明書裡。 


歷史將銘記那些平凡的堅守。 


金融大咖「在看」什麼

相關焦點

  • 大數金融陳志堅出席CRO峰會 第三代小微信貸技術獲關注
    10月27日,匯集了全行業頂尖風控官的「第二屆普惠金融CRO全球峰會」在北京舉行。大數金融聯合創始人兼資深副總裁陳志堅受邀參會,並在圓桌論壇中重點闡述了公司的數據化風控模式。大數金融管理團隊開創的第三代小微信貸技術,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關注。
  • 大數金融柳博:我們要有成為傳奇的勇氣|紅杉原創特寫
    柳博:除了對行業專業化分工趨勢的把握,以及資本的推動力量,我覺得,這是跟人的基因是有關係的。我還是一個敢於去面對風險的人,當然這必須是一個經過計算的風險。在人生的下半場創業,創業風險也要量化管理。市場上汽車金融、消費金融參與者眾多,而經營性貸款參與者寥寥,足以說明兩者的風控難度差距。我們的團隊,在前三類裡頭都做到過銀行業內前列,所以信心很強。 紅杉匯:這就像一個足球隊,有前鋒、有後衛,不是簡單的串聯。柳博:是的。
  • 「大數定律」解餘額寶單個帳戶設限100萬的秘密
    該人士特別指出,餘額寶只希望與「小屌絲」客戶們分享財富增值的喜悅,確保用戶收益的長期性和穩健性。  此前,餘額寶及天弘基金方面人士曾對外宣稱,轉出、轉入額度的規定,是基於對客戶需求的大數據挖掘。不過,當時並未對這一模糊的「大數據」給出詳細解釋。
  • 「動漫人物+錦鯉」泰隆銀行發布小微金融服務新IP
    央廣網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姚東明)記者從泰隆銀行蘇州分行獲悉,18日,以小微金融服務聞名全國的泰隆銀行發布了動漫人物加錦鯉的吉祥物IP(品牌新形象)。100多萬線上線下受眾和用戶見證了泰隆銀行吉祥物「敖潤」的誕生。
  • 伯努利證明大數定律
    原標題:伯努利證明大數定律 生活中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在相同條件下重複某一事件,其結果不能完全肯定。比如拋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結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可知的。這樣一種現象叫做隨機現象。儘管隨機現象的結果不確定,但是我們通過大量的重複性試驗發現,隨機現象呈現某種規律性。
  • 什麼是大數法則
    概率論歷史上第一個極限定理是著名瑞士數學家伯努利提出來的,後人稱為大數定律或大數法則。在隨機事件的大量重複出現中,往往呈現幾乎必然性的規律。
  • 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
    在概率統計的學習或使用過程中,經常有人會提到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它們也恰恰是概率論、統計學和理論科學的基石。
  • 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律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在質量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兩個定律大數定律在隨機事件的大量重複出現中,往往呈現幾乎必然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大數定律。就像拋硬幣一樣,當我們不斷地拋,拋個上千次,甚至上萬次,我們會發現,正面或者反面向上的次數都會接近一半。
  • 王強:站在人工智慧與金融IT最頂端的人丨CCF-GAIR 2018
    但在筆者看來,國內整個金融與人工智慧交叉領域,同時擁有如此深厚的AI學術研究和金融IT能力的牛人,半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王強,大數金融CTO兼首席科學家。1998年-2009年,王強任IBM GBS美國設計合作部門總裁、IBM Thomas. J Waston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期間獲得了CMU機器人博士學位。
  • 大數定理是如何影響你的現實生活的
    大數定理可以給你答案,如果把時間拉得足夠長,選擇次數足夠多,是不影響的;小的時候,在我們老家,有一種彩票很流行,覆蓋面非常廣,年紀從六歲的小朋友到80歲的老爺爺,他們都在玩,期待能從每期的彩票中一次獎,在這種環境裡,我也不能倖免,所以這種彩票我也玩過一段時間,期待能借一次中獎的機會提升一下生活質量。
  • 大數定律:在機會均等的情況下,這樣做才能贏
    ①『大數定律』一家年增長率為5%的公司,多少年後營業額能翻倍?答案是:14年。這個答案是基於大數定律得出的。「大數定律」是概率論的基本定律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當你試驗的次數越多時,其結果出現的概率就越接近理論值」。
  • 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的區別和聯繫
    閱讀大概需要5分鐘昨天看了中心極限定理,今天寫本科論文期間,又抽業餘時間看了看大數定律,剛開始差點把本小博主給看蒙了O.O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能改變命運嗎:大數定律
    大數定律先讓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1939年,南非數學家克裡奇冒失地跑到歐洲,結果被關進集中營。他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樂子:他將一枚硬幣拋了 1萬次,記錄了正面朝上的數量。隨著拋硬幣次數的增多,正面朝上的概率明顯地向 50%靠近。 但是在拋硬幣比較少的時候,波動性是很大的。
  • 談談「大數定律」在外匯交易中的指導意義
    來源:匯商Forexpress大數定律(LLN)是指在隨機試驗中,每次出現的結果不同,但是大量重複試驗出現的結果的平均值卻幾乎總是接近於某個確定的值。簡單來說,短期內你交易的結果可能是隨機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其實是趨近於某一個確定的結果。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
  • 信用貸款、大數據……多手段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業
    其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幅更是接近59%,遠高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增加40%要求。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 李均鋒:小微企業貸款的總量大幅增長,貸款覆蓋面明顯擴大。貸款總量大幅增加的同時,貸款利率則在降低。
  • 考研數學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題型解析
    原標題:考研數學的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題型解析 隨著2014年考研日期的日趨臨近,莘莘學子們正忙碌而緊張地進行著各考試科目的最後總複習,在各門考試科目中,數學作為一門公共科目,常常令一些考生感到頭疼、沒有把握,這一方面是因為數學本身的邏輯性、連貫性很強、公式多、計算量大,要學好它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是因為某些考生以前對數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 投資的大數定律:足夠多理性而分散的長期投資,最終會有一個合理的...
    Bernstein),幾乎見證了過去一個多世紀裡每一場金融危機,是極少數親身經歷過1929年大蕭條、2008年的金融風暴裡還依然活躍在市場上的人。2009年6月去世後,人們蓋棺定論評價他是「金融史學家」。本文是他的風險管理經典著作《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的推薦序,這本書回溯了過去450年人類在洞察風險、測量風險和管理風險方面的艱難進步史。
  • 半個月學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四章),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
    大家好,我是小木頭。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四章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先說重點,好像平時考試、考研數學裡這一章不是重點。①理解三種大數定律,努利大數定律、切比雪夫大數定律、辛欽大數定律。②兩種中心極限定理,林德伯格-萊維中心極限定理、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極限定理。 (名字有點長啊)
  • 四年級(人教)第1單元:大數的認識 知識點總結,期末複習必備!
    一、萬以上的計數單位、數位和數級二、大數的讀寫1、大數的讀法①分數級:從右向左每四位—個數級。②從高位依次向低位讀,每級數的讀法與個級相同,億級讀完加「億」字,萬級讀完加「萬」字。③0的讀法:每級末尾的0不讀,其他數位的0都要讀,1個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1個0。
  • 顧凌雲:小微企業和消費金融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兩極
    26日,上海冰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顧凌雲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顧凌雲在演講中表示,在中美貿易戰摩擦不斷加劇的前提下,小微企業的信貸餘額在不斷增加,這樣的情況下,小微企業的繁榮昌盛將直接決定中國的經濟的強大。顧凌雲認為,小微企業可以作為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極,另外一極就是真正的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