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匯:任正非43歲創業,宗慶後42歲創業,柳傳志40歲創業……你則是在2014年50歲而知天命之年選擇創業,當初如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柳博:除了對行業專業化分工趨勢的把握,以及資本的推動力量,我覺得,這是跟人的基因是有關係的。我還是一個敢於去面對風險的人,當然這必須是一個經過計算的風險。在人生的下半場創業,創業風險也要量化管理。
創業會讓人的潛在價值有機會發揮出來,特別是團隊創業,價值絕不是每人的簡單相加,資本市場的估值就是一次對我們潛在價值的再認定。人生能碰到這麼好的團隊機會不多,必須要抓住。
和我一塊出來創業的團隊,在原來銀行裡職位不低,選擇創業的機會成本是比較大的,如果對這個事情沒有非常強的信心,大家很難這麼齊心地一起創業。而這種信心,其實來自於你過去是不是成功過。
在個人信貸領域,基本分四個方向:房屋抵押貸款、汽車貸款、無擔保貸款、信用卡,風控技術要求最高的當屬無擔保貸款,特別是經營性的無擔保貸款,是整個銀行業多年無法破解的領域。市場上汽車金融、消費金融參與者眾多,而經營性貸款參與者寥寥,足以說明兩者的風控難度差距。我們的團隊,在前三類裡頭都做到過銀行業內前列,所以信心很強。
紅杉匯:這就像一個足球隊,有前鋒、有後衛,不是簡單的串聯。
柳博:是的。所以大家真的意識到,我們合在一起,這個價值是截然不同的,一定能幹成點什麼,這是大家當時很真實的內心想法。
紅杉匯:從心態上,你覺得和今天的90後創業者相比有什麼不同?
柳博:年輕人出來創業,有更多的勇氣,也會闖出更多的機會,而我們則會因為太有經驗,計算得太清楚,會失去很多機會,因為你看到太多的風險。
不過,公司在不同的階段,能夠承擔的風險也不同。創業早期,最重要的是專注。因為公司還小,還經不起很大的失敗,所以早期我們其實放掉了一些機會。而今天則不同,大數已經非常強壯,因此我告訴團隊,要不斷創新,要讓自己感到「不那麼舒適」,要把過去所有的經驗積累充分地釋放。
出於對整個行業趨勢的判斷,大數金融在創業以來的3年裡,走了一條相對比較平穩的路,這條路是對多種商業模式比較的結果。過去3年裡這個領域裡所有折騰的東西,我們都躲過去了,我們選擇的是一種最有效率的擴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