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論歷史上第一個極限定理是著名瑞士數學家伯努利提出來的,後人稱為大數定律或大數法則。在隨機事件的大量重複出現中,往往呈現幾乎必然性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大數定律。簡單的說,在試驗不變的條件下重複試驗多次,隨機事件的頻率近似於它的概率,但也中包含著某種必然。比如我們拋硬幣,當我們拋一千次,一萬次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正面與反面出現的次數都是接近一半,此法則的意義是風險單位數量越多,實際損失的結果會極接近從無限單位數量得出的預期損失可能的結果。據此保險公司就可以比較精確的預測危險,合理的釐定保險費率。使在保險期限內收取的保險費和損失賠償及其他費用開支相平衡,大數法則是近代保險業賴以建立的數理基礎。
誕生於17世紀的《生命表》就是通過大數法則制訂的。我們無法精確的計算死亡降臨在一個人身上的可能性,但是我們可以估算出一萬人裡面,每年死亡大概會有多少人。參考的人數越多,預測的結果就會越精確。如果百萬人作為標本,我們就可以估算出每個年齡段不同性別的死亡率,做出概率表。《生命表》就是這種概率表的一種表現形式,生命表精確地標識了每個年齡段的死亡率,被用於計算保險費率。
目前中國啟用的是第三套生命表。簡單來說,假定有100位30歲的青年在一起,到40歲時會走掉2個;到50歲時會走掉4個;到60歲時將再走掉8個;到70歲時會再走掉16個。剩下的將活到70以上或更長。實際上每次生命表更新,人均壽命都在提高。因此,壽險、健康險等產品是不可能隨著生命表更新而漲價的。當然,養老險因為壽命的延長,將領取更長時候的養老金,是有可能提供費率的。
生命表裡所反應的僅僅是群體的發生率,可以說對於個體而言,討論發生率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要麼發生,要麼不發生,概率只是對群體有效。我們為什麼要將此風險轉移了?主要是兩個原因:1、風險的不可預測性;2、風險過於巨大,一旦發生單個家庭是無法承擔的,所以需要群體的力量,保險正是能完成風險轉移的一種工具。
今天講解了什麼是大數法則,歡迎大家關注本人公眾號,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下面留言。下期話題我們來聊一下什麼是保險利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