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啊!秋天到了。」
每到秋季,你的耳畔是否也隱約響起這篇小學語文課文?
小時候總是想,秋天的時候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還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呢?今天就來跟小編補補知識~
大雁為什麼在秋天往南飛?
大雁是一種典型的候鳥,會以一年的時間為周期進行季節性遷徙,每年在春分過後飛回北方繁殖,在寒露前後飛往南方過冬。
不過,業內有名的鳥類觀測學者、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海翔表示:「候鳥往南飛,本質是食物的問題。」
大雁的遷徙不全是貪戀南方的溫暖,而是因為南方的溫暖天氣下有比北方更豐富的食物。以水鳥為例,北方冬季河水冰封,水鳥們只得望著被凍住的水生植物和肥魚興嘆。相反,南方再冷,湖面就算結冰也會迅速融化。對於以漿果為食的林鳥來說,溫度就更無所謂了。
(網絡配圖)
鳥類很容易感知溫度,飛速達一天幾百公裡,北方暖和時,候鳥會推遲南飛;南方太冷時,候鳥會繼續往南尋找合適的越冬地。
大雁為什麼在飛行時排成字形?
大雁南飛時,為什麼非要排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形,而不是其它陣型呢?
解釋1:
省體力
在現有的大雁字形編隊說法中,流傳最廣的解釋是「節省體力」。
飛在最前面的大雁往往是年輕、健壯、有經驗的,它們拍打翅膀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可以助力後面的大雁飛得更快、更省力。在加速飛行時,大雁的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從「人」字形換成「一」字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
(網絡配圖)
在飛行過程中,領頭雁的身後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後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阻力,提高整個雁群的持續飛行能力。但「頭雁」很容易疲勞,因此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變換隊形、更換領頭雁。
(網絡配圖)
不過,這個解釋還停留在假說階段。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持它。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觀察到,大型鳥類通常選擇「人」字形或者「一」字形,而小形鳥類則往往聚成一團。
解釋2:
更清晰的視野
鳥類學家發現,加拿大大雁的眼睛分布在頭的兩側,各自可以覆蓋從正前方往後的128度角的範圍,這與大雁編隊飛行的極限角度相一致。
(網絡配圖)
換句話說,在編隊裡飛行的每一隻大雁都能看到領頭雁,而領頭雁也可以看見全部的編隊成員。因此,鳥類選擇「人」字形和「一」字形至少有一個理由是確定的:在編隊飛行中,每一隻鳥都能看見整個編隊,從而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或者自我調整。
所以
你知道大雁為什麼要「寫字」了吧?
本文來源:大眾科普
統籌策劃:文成鋒(微信13673365366)
原標題:《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