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雁:款款南飛的倩影,是中國人難捨的情緣

2020-12-05 好書天天伴

有一首老歌《鴻雁》唱道:「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聽到這首渾厚蒼涼的歌曲,總想去蒼茫的草原上奔跑,想著能和大雁一樣翱翔於藍天。

雁與中國文化有著不解之緣。每到秋天,一排排大雁隊列整齊,從寒冷的北方草原飛往遙遠溫暖的中國南方。

南飛的大雁,常常會撩動多情的人們善感的心弦,或思念遠方的親人,或聯想到個人的際遇……因此,中國文化中,雁被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與雁有關的成語、故事、詩篇數不勝數,成為一種極美的文化意象。

代表相思之情

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年定期遷徙。中國古人是極其注重家鄉觀念的,由於種種原因,漂泊在外的遊子,看到天空的大雁,容易心生羈旅之傷,心中泛起思鄉之情。

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大雁的描述,但尚未摻雜太多的人的情感。在唐代以後,大雁就大量出現在詩文中。

李煜《清平樂》云:「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古人認為,鴻雁能傳書,因此,人們常會託大雁寄去書信,通過它捎去對遠方親朋的問候。但是,雁到之時卻杳無音訊,失落之情可想而知。

秦觀《減字木蘭花》說:「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主人公從夏天等到秋天,「人」字高飛的大雁,字字都是愁。

李清照《一剪梅》中,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大雁,又是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象徵。

通常兩隻大雁結合在一起後,就終身不再分開。如果有一隻雁死亡,另一隻雁也不會再與其他大雁結成伴侶。

金代著名詞人元好問,16歲時赴京趕考,途中聽到一位獵人講了一個故事:一隻大雁被獵人射殺,另一隻大雁哀嚎良久之後,撞地殉情而死。聽到這個故事,詩人百感交集,於是買下了這兩隻大雁,並將它們埋葬,命名為「雁丘」,還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雁丘詞》,首句說:「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清代多情才子納蘭容若,他留下了有大量與「雁」有關的詞,其中有思鄉情,也有愛情、友情。他借鴻雁這一意象,表達了相思之苦,羈旅之愁,並且這些關於大雁的詩詞,多是他在塞外時所作,風格蒼涼雄渾,使得他的詞作有了一種別樣的風格。

《採桑子》:「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這是一首典型的羈旅詩,詞人登高遠望,目睹深秋蕭瑟景象,看到大雁南飛,道出了天涯遊子的思鄉之苦。

《蝶戀花》:「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納蘭在塞外,路過昔日送別友人之地,看到連天的衰草,又聞大雁高鳴,不禁暗生惆悵之情。

《踏莎行》:「塞鴻一夜盡南飛,誰與問倚樓人瘦。」閨閣女子倚樓思人,可是大雁已經南飛,這讓女子更加憔悴,詞人很好地將塞雁遠飛與思婦相思之苦結合起來,情景交融。

抒發人生際遇

大雁為了躲避天敵,總是成群結隊飛行,在集體中求得庇護。一旦有某隻大雁落單,就會處於十分危險與無助的境地。

那些受到排擠、冷落、遭到貶謫的文人志士,容易在孤獨的大雁中找到共鳴,表達自己的人生際遇,或是對生命及宇宙人生的思悟。

因此,古代詩文中,「孤雁」、「斷雁」、「孤鴻」成為了一種特有的意象,成為失意落魄之人的精神載體。

杜甫《孤雁》說:「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杜甫晚年貧病交加,漂泊在湘楚之地,詩人以孤雁自喻,表達了自己在亂世中顛沛流離的複雜感情。

蘇軾《卜算子》:「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蘇軾在沙洲上看到一隻孤鴻,它寧願停在沙洲,也不肯棲息在樹上。蘇軾以孤鴻自喻,抒發了自己遭貶謫黃州後的孤寂心境以及高潔情懷。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又是另外一種心境。面對壯麗的秋景,長風吹送秋雁,李白苦悶的感情一掃而空,他多麼希望自己是一隻高飛的大雁,能夠展翅於遼闊的天際!

成為「比德之物」

古人常用自然之物來形容人的美德,被稱為「比德」。比如,「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荷花」出汙泥而不染,被稱為「花中君子」,這些植物都是用來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動物,也有不少用來「比德」,其中大雁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為什麼大雁會受到古人的青睞呢?

原因之一,就是大雁的忠貞婚姻。

本文在上面已經提及,動物學家研究表明,大雁的配偶姓氏是「一夫一妻制」。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人們讚美歌頌完美的愛情,因此人們就用大雁的忠貞,來比喻至死不渝的愛情。

從周代到清末,古代婚禮的六道程序中,有五道要用到大雁。男方到女方家,一定要進雁為禮,被稱為「奠雁」。這一禮儀,與大雁配偶固定有關,寄託著人們對忠貞專一婚姻的美好期待。

原因之二,大雁飛行時秩序井然,因此大雁被視為「禮」的象徵。

大雁在遷徙過程中,常呈「人」字或者「一」字排列飛行,在飛行的過程中,最前面有一隻領頭雁,一般是長在前幼在後,古人將其稱為「雁字」、「雁陣」、「雁行」、「鴻儀」,用來形容集體的和諧、井然有序。

這在講究等級秩序的儒家看來,是一種「禮」的象徵,因此對大雁的這一品性格外推崇。

《禮記》中說:「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意思是說:走路時,和 父親年齡相仿的人,要走在他身後;和兄長年齡差不多的人同行時,要像大雁那樣,走在斜後方;和朋友一起行走時,不要超過他。

這是在告訴人們,處理人際關係時,一定要講究長幼尊卑秩序,不要僭越。

孔子在拜見老子時,敬獻大雁為禮,就是表達對老子的尊敬。

《水滸傳》中,宋江將鴻雁稱為「仁義之禽」:「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顯然,作為團隊的首領,他非常希望他的團隊能像鴻雁一樣講究「禮」。

中國古人通過大雁的這兩種特性,賦予其美好的意義,將其道德化與倫理化,並成為一種價值準則。

結語

在中華文化中,大雁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文化意蘊,成為中國人一種獨有的審美心理,讓人一言難盡。深秋時節,落木蕭蕭,一行款款南飛的大雁的倩影,它是人們心靈與情感的寄託,它是一種生命輪迴的體驗,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

相關焦點

  •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時間:2017-05-21 12:46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雁為什麼要南飛? 大雁南飛有什麼寓意? 每到秋天,北方的嚴寒氣候不再適合大雁生存,大雁便會飛往溫暖的南方。
  • 又見大雁往南飛
    大雁南飛又見大雁往南飛文/雲淡風輕昨晚,從好友微信裡看到一視頻:一群像陣風、像巨浪、像流雲滾滾而來的大雁群,在一隻名叫拉基那亞特拉姆的母雁率領下,從西伯利亞經千年鳥道秦嶺由北向南飛翔,其氣衝雲霄的場面大雁南飛,充滿詩情畫意。小學語文課本有描述: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變成個「一"字,一會兒變成個「人」字......但真憑實據親眼所見的一次也沒有過。
  • 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秋天來了,大雁成群往南飛~ 2020-09-0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雁南飛用來覓食?錯了,看看農村的老農民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在農村,有句話說大雁的故鄉原來在中國北方,在300萬年前的某個時期,北方的氣候突然變成了很冷,看樣子,大雁無法繼續生存,只好成群結隊地離開家鄉,飛去南方氣候相對較高的氣候裡生活,北方的氣溫開始上升,天氣轉暖,他們又成群結隊地返回北方,培育和壯大大民族。
  • 數萬隻大雁不南飛,為何停留在邯鄲這個地方?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又到了大雁南飛的季節。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邯鄲人的關注,幾萬隻「不南飛的大雁」來到了邯鄲磁縣溢泉湖,將在這裡度過寒冬。一起來跟隨記者的鏡頭看看這北方湖畔的大雁吧。群雁翱翔,雁聲陣陣排成行的大雁在溢泉湖上方盤旋為冀南大地帶來了許多生機這些大雁從哪裡來?為什麼不向南飛?溢泉湖有什麼吸引大雁的地方?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繫到了磁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
  • 法國公認的「鳥人」,為保護大雁南飛,親自跟隨雁群同行
    法國公認的「鳥人」,為保護大雁南飛,親自跟隨雁群同行,相信許多小夥伴也都特別好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都知道在大自然當中有著非常多種動物,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其中有許多動物在到達某個時節的時候就會進行群體的遷徙,就比如說大雁,現如今大雁的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國家並沒有禁止對大雁的捕殺,這也就導致許多大雁都死在捕獵者的槍下了,捕獵者往往會在大雁每年南飛的路徑上面直接伏擊,可以說讓人感到無比的心痛。
  • 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 大雁為什麼排成「一」或「人」字?
    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 大雁為什麼排成「一」或「人」字?時間:2017-02-20 09:58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雁為什麼要往南飛? 大雁為什麼排成一或人字?
  • 腦筋急轉彎:大雁為什麼向南飛?這答案讓我懷疑智商
    腦筋急轉彎:大雁為什麼向南飛?這答案讓我懷疑智商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10道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為什麼一匹大青馬掉進飯碗裡淹死了?
  • 向南飛去的一行大雁
    向南飛去的一行大雁寫作對我而言如此困難,這是件寂寞又絞盡腦汁的活,但是當我完成的時候,就像一位母親經過產前的陣陣劇痛後,生產出可愛的嬰兒一樣,當母親懷抱著襁褓中的孩子 ,不管是男娃還是女娃,不管模樣醜俊、膚色黑白,心裡卻都是那樣的幸福與滿足。
  • 大批飛臨深圳灣上空的鳥,被深圳市民誤認為「大雁」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日,深圳灣上空飛過大規模鳥群(詳見本報11月5日A13《萬鳥翔集深圳灣秋水長天共一色》),更是讓不少市民讚嘆:「終於看到大雁往南飛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成千上萬隻大雁飛掠過天空,如同黑色的風暴、黑色的潮水,呼嘯著奔湧向前,席捲而過。大雁在冰封的湖面上停歇  攝影:李軍俊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成千上萬隻大雁飛掠過天空,如同黑色的風暴、黑色的潮水,呼嘯著奔湧向前,席捲而過。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
  • 知道為什麼大雁南遷時為什麼會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嗎?
    原來大雁排列隊形的原因是有兩個的:一是有利於防禦敵害,大雁在成群飛往南方時,路程遙遠耗時較長,途中會發生偶遇天敵的情況一點也不奇怪,所以它們會由有經驗的老雁當隊長飛在最前面,而幼鳥和體弱的鳥則在隊伍中間,保證它們不會被敵害吃掉。
  • 「蟋蟀南飛」
    3.大雁和白雲會怎樣互相叮嚀?它們會說些什麼?  4.在豐收的田野上,歡樂的人們會說些什麼?  這樣的問題多麼有趣!我當時想,學生們的發言一定非常踴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除個別同學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外,大部分學生一臉茫然。我很納悶:學生們怎麼就說不上幾句呢?  接下來,老師以第三個問題為例啟發學生:「大雁和白雲是怎樣相互叮嚀的呢?
  • 啄木鳥猛啄居民樓 鑿出13個大洞組成「大雁南飛」圖
    啄木鳥猛啄居民樓 鑿出13個大洞組成「大雁南飛」圖 2020-11-04 09:51:54  來源:海客新聞
  • 大風大雨過羊城,蜻蜓點水款款飛
    雨後的流花湖公園裡,不少蜻蜓低飛徘徊,或貼著草叢花枝起舞,又或貼著水面滑翔,時不時還來幾下「蜻蜓點水」,相當曼妙,有街坊駐足觀賞還吟誦起杜甫的名句:「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文/圖 金羊網記者 陳秋明
  • 魚不冬眠,大雁南飛
    小動物們開始了過冬準備——候鳥飛去溫暖的南方過冬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一些隨氣候變化遷徙的鳥類就開始南飛過冬。比如杜鵑、大雁、黃鸝、丹頂鶴等。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既然說起蜻蜓了,點水蜻蜓款款飛,就把這些年我拍攝的蜻蜓做一個合集吧。(一)斑麗翅蜻(又叫彩裳蜻蜓)第一次遇見斑麗翅蜻,是前年夏天在深圳筆架山公園。我被黃蘭的香氣吸引,跑到河邊摘黃蘭的「毛筆頭」,忽然眼前一亮,一隻說蜻蜓不像蜻蜓、說蝴蝶不像蝴蝶的小傢伙從我面前飛過,輕盈盈地停到了旁邊的竹葉上。
  • 為何大雁一字或人字形飛行,且不斷變化角度?科學家猜想是真是假
    科學家猜想是真是假或許你已經知道,大雁是冬候鳥,每到秋冬季節,就會從它們的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前往我國南方過冬,不得不說的是,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形組織得頗為嚴密,它們時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令人們不禁好奇,大雁南遷時,為何要排成一字形和人字形?
  • 黑龍江農戶所養家鵝能飛 被錯認為大雁遭獵捕(圖)
    它們因為學會飛翔而躲過了天敵,卻被周圍的鄰居錯認為大雁,而遭到獵捕。現在農戶家裡還剩下一隻「飛鵝」,主人給它起名叫大白,還把它「保護」起來,希望這隻鵝能多下一些蛋,然後孵化出更多的「飛鵝」。老馬笑著對大家說:「沒事,你們別著急呀,大鵝本來也不是在天上飛的,要不能養得住嗎,咱家的大白也不例外,就算是會飛,它也不情願飛,多累呀,它也想省點勁,要是想讓它飛起來,就得給點壓力。」此時,老馬一個呼哨,大狗黑虎當即就位。第二次飛得真優雅「消失在天際的感覺就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