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飛蠓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有時候火星會更近)」
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正確的那一部分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是固定的。
由於地球和其他臨近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用不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所以地球和這三顆行星的距離時刻發生改變。變化的規律簡單描述是: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最小的,但它也只是在下合日前後距離地球最近,這個時間段大概有100天左右,這個時間段之外的三四百天裡它離地球的距離大概率會超過水星到地球的距離;
雖然水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要比其他行星距地球最近的時候的距離要遠一些,但它轉得快,一年當中能好幾次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這樣當金星和火星都遠離地球的時候,它會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而這段時間很長;
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會比水星和金星遠得多,但如果它到達了靠近地球的位置,而金星又恰巧遠離地球,那麼這個時候它就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因此要回答「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誰?」這個問題時,較為正確和全面的答案是:金星有時候最近,水星經常最近,火星偶爾最近。
解釋幾個術語:
水星和金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內側,它們叫做內側行星,從地球上看去,內側行星在繞太陽運動的時候,有時候會從太陽前面經過(太陽-內側行星-地球大致成一條直線),有時候會從太陽背面經過(內側行星-太陽-地球大致成一條直線),前者稱作「下合日」,後者稱為「上合日」。
內側行星的幾個視位置
火星、木星等行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外側,它們叫做外側行星,從地球上看去,外側行星有時候會從太陽後面經過(外側行星-太陽-地球 大致成一條直線),這個時候被稱作「合日」(conjunction);而有時候外側行星會與太陽相差180°(太陽-地球-外側行星大致成一條直線),太陽落山,外側行星露出東方地平線,太陽出來,外側行星從西方地平線落下,這個時候被稱作「衝日」(opposition)。
外側行星衝日位置示意圖
早些年看報紙,曾見到有條報導火星衝日的新聞標題擬為「巨大火星 衝向太陽」,我估摸著十有八九是編輯把「衝日」這個天文術語的意思照字面意思理解了。
據考證,中國天文學界把opposition譯為「衝」是受日本天文學界的影響。日本人翻譯opposition的時候,知道它是從opposite position而來的,因此用了個日語漢字「衝」,意思是「對著」,這個字1922年被中國天文學界採納,解放後漢字簡化,就寫成了「衝」,但與「衝洗」、「衝撞」、「說話口氣衝」或者古代中國佔卜文獻中的「相衝相剋」沒有一毛錢關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