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能源構建平原風電的生態樣本,湯陰風場發電超2億千瓦

2020-12-05 投資界

位於河南安陽的千年古縣湯陰,近日躥紅網絡,這竟與風電有關。作為文化底蘊豐富的「三聖」之鄉,湯陰如今正以風電項目開發為切入點,積極改變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華能集團、遠景科技集團以及湯陰縣政府三方合作,通過風場設計創新、產品技術創新,聯手打造出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綠色風場——湯陰風電場,並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網紅打卡」新坐標。

據統計,2020年1月1日-8月13日,湯陰風電場項目平均風速4.83米/秒,發電量高達2.08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數1370小時。據悉,湯陰風電場由華能集團投資建設,由遠景能源參與打造,採用去工業化設計理念和方法,一期工程安裝69臺遠景能源120米高全鋼塔筒、2.X平臺智能風機,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2017年9月投資建設,2018年12月併網。

值得關注的是,湯陰風電場項目也是中國首個整場大規模採用領先智能控制高塔技術的綠色平原風電項目,69臺遠景能源智能風機,最大程度發掘和利用河南平原地區高切變(風速隨高度提升快速增加)風資源優勢,源源不斷為中原大地提供綠色電力。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介紹,平原風電場於近兩年興起,相關技術也是由遠景能源率先提出來的,根據平原地區風資源高切變的特點,將塔筒的高度從以前的80米、90米抬升至120米、140米、150米;風機葉輪直徑也不斷加大,來增強風機單位千瓦掃風面積,獲取風資源的可開發性。

「湯陰風電場是第一代平原風機,塔筒高度120米、葉輪直徑121米,是屬於中國比較早期的平原風電場,第一代的平原風機當時還無法實現平價,基本上是在原有國家補貼的基礎上來實現其經濟價值,」田慶軍進一步表示,遠景能源2019年推出第二代平原風機,塔筒高度140米,葉輪直徑141米,這讓風資源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0.2-0.4米/秒,基本上實現準平價;今年遠景能源已經推出了第三代平原風機,塔筒高度150米、葉輪直徑156米,完全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中國有500多個縣是平原縣域,初步估算平價以後可供開發的平原項目有1億千瓦以上,這為中國風電平價以後開闢了新的藍海。

關於遠景能源:

遠景科技集團旗下遠景能源(Envision Energy)是全球領先的智能風電技術公司。聚合全球可再生能源與智慧能源技術創新實力,以智能風電技術創新創造中國風電市場的多項第一,引領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和變革,提高風能的利用效率,持續降低風電度電成本,讓充足、低價、安全的清潔能源走近人們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做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從「三北」轉戰平原 風電下一個風口已到?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表示,之前對風電的傳統認識是「三北」地區是高風速,中東南部地區是低風速。其實中東南部的低風速地區又可以分為兩類風電場,一類是山地風電場,另一類就是湯陰這樣的平原風電場。華能和遠景能源在河南聯合開發了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綠色風場——湯陰風電場。平原風電的新技術和商業可行性,甚至新的運營模式和設計理念,都在這個項目中可見端倪。湯陰風電場一期工程安裝69臺遠景120米高全鋼塔筒、2.X平臺智能風機,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2018年12月併網,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平原低風速風電場。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2. 17 億千瓦、2. 16 億千瓦,這分別是截止 2020 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量;而在短短 5 年前,這一數據分別是1. 29 億千瓦和 4318 萬千瓦。隨著裝機增速連年放緩,原本具有先發優勢的風電產業正面臨被光伏產業反超的境地。
  • 遠景能源解讀分散式風電的未來可期
    「我對分散式風電的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高虎稱。在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看來,風電平價後,中東南部集中式風電開發也會因為成本受到一定的約束。未來中國風電要想繼續高質量規模化發展,中東南部的分散式風電必不可少。
  • 遠景能源張雷:逐風而行的能源顛覆者,正在創造未來!
    從2007年創立,遠景已經超越絕大多數行業龍頭。中國風能協會公布的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最新統計數據:去年新增裝機3050萬千瓦,同比上升31.5%;累計裝機1.45億千瓦,同比上升26.6%。中國風能協會同時公布了風電整機商的最新排名,行業後來者遠景能源躍升至前三名。張雷的創業之路,也通過這種方式一炮打響。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記者,「中部東南部通過技術創新,讓風資源具有可開發價值,因此消納是有保證的。」他向記者預計,中國有500多個縣是平原縣域,初步估算平價以後可供開發的平原項目有1億千瓦以上。未來一兩年內,幾乎所有中東南部省份風電可以實現平價。
  • 風電上下遊盈利冰火兩重天 發電公司處境尷尬
    據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風電併網運行詳細情況顯示,去年我國新增併網風電裝機15.03GW,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64GW,佔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2%;風電年發電量3057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4.8%,比重較2016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948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203小時。
  • ...光伏新增裝機1870萬千瓦,遠超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發電形式
    能環寶一周資訊(2020.10.26-11.01),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併網運行有關情況。其中,光伏新增裝機1870萬千瓦,佔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43%,遠超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發電形式。由此可見,光伏發電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 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等風電項目匯總(01.01-01.08)
    項目建成後,丘北縣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17萬千瓦以上,有望成為長江以南風電裝機第一大縣。 2、上海電氣首個自營風場全容量併網! 近年來,通渭縣立足全縣風能源稟賦優勢,搶抓國家能源局定點幫扶的有利機遇,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積極打造隴中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目前,已建成併網50萬千瓦,在建70萬千瓦,計劃2021年全部建成併網發電。屆時,通渭風電基地預計年發電總量可達22.8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發電收入11.2億元以上、稅收收入1.4億元。
  • 內蒙古風力發電發展迅猛 產業總體呈現六大特點
    2005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以來,內蒙古風力發電得到迅猛發展。至2007年底,自治區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5.46萬千瓦,成為全國首個突破百萬千瓦的省區;全年發電13.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0.13%。自治區12個盟市幾乎都在搞風力發電的規劃和建設。其中,赤峰市2007年底裝機容量48.79萬千瓦,佔自治區風電總裝機容量的33.54%,烏蘭察布市裝機容量37.46萬千瓦,佔25.75%。自治區風電在建180萬千瓦,規劃建設700萬千瓦。
  • 中國風電整機商裝機排名
    萬多臺,累計裝機容量約2.36億千瓦,同比增長12.8%,中國風電裝機規模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2019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整機製造企業共17家,新增裝機容量2678.5萬千瓦。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801.4萬千瓦,市場份額達到30%;其後依次為遠景能源、明陽智能、運達股份和東方電氣,前五家市場份額合計達到73.4%。  截至2019年底,中國風電有裝機的整機製造企業近70家,累計裝機容量達2.36億千瓦。
  • 全國單體容量最大平原風電項目在濮陽投產
    全國單體容量最大平原風電項目在濮陽投產 2020-11-26 10:34:58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王映 馬鵬宇
  • 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鹽城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研發中心是以開展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海上風電設計、製造、施工及運維技術體系為抓手,逐步構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海上風電標準體系,努力形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海上風電研發中心。該中心將以華能技術力量為主體,由華能江蘇分公司和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牽頭,聯合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鹽城工學院、西安熱工院、南瑞集團、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中國海裝等單位組成技術創新聯盟。
  • 今日能源看點: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
    1、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1月7日,國家電網公示了2021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共涉及52個集中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587.44445MW,涵蓋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甘肅、青海、寧夏10個省份。
  • 湯陰小型太陽能發電_巨金光伏
    湯陰小型太陽能發電,巨金光伏,其矽晶板生產基地位於合肥市盧山區,成立於2009年4月,企業總投資約為2.6億元,現為合肥市能源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並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一直在光伏行業裡具有出色地位,主要以投資開發光伏電站EPC,第三方運維平臺為基礎,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諮詢,推廣服務。
  • 未來五年分布式風電的發展趨勢
    今年3月,中石化提出了「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兩翼」之一即為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三新」則包括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在新能源領域,著力建設以風光熱氫為引領的新能源體系。我國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根據不久前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為達到相應目標,「十四五」期間,須保證年均風電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 遠景能源投建阿根廷Garcia Del Rio風電場成功併網
    【每日風電】消息,北京時間2019年11月26日,由遠景能源投資建設的阿根廷Garcia Del Rio風電場在項目現場舉行併網典禮,代表這個在阿根廷第一個由中國企業投資、採用中國技術的風電項目,得到阿根廷電網COD驗收並投入使用。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2月4日)
    塞尼風電項目總裝機156兆瓦,建成後預計年均發電3400小時,年發電量5.3億度。項目總投資達1.79億歐元,計劃2年安裝完成。該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克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兩國務實合作的最新成果。  2、DHL全球貨運贏得國內主流風機製造商物流業務  DHL全球貨運日前宣布,與多家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達成合作協議,將風機組件運送至世界各地的風場。據報導,2018年,中國製造商在全球風機市場佔據36.6%的市場份額,其中金風科技和遠景集團作為中國風機製造巨頭,總計佔全球銷售額的22.2%之多。
  • 今年完成投資超300億!如東13個海上風電項目「追風逐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隨著如東縣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小洋口風電產業園內方圓五公裡的範圍裡,總投資680億元的多個國家能源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中。今年如東縣已核准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超300億元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在這一背景下,風電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如何發展,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 河南「十三五」擬建210萬千瓦分散式風電
    本報訊 日前,河南省發改委發布《關於下達河南省「十三五」分散式風電開發方案的通知》,共涉及124個項目,總規模達210.7萬千瓦。河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風電開發潛力較大的省份之一。其中,河南省中部山區向平原過渡區的低山丘陵(海拔為200-700m),是風能資源開發價值最好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