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心BonBon:一款接入微信的穿戴設備,背後很大一盤棋

2020-11-28 愛範兒

樂心 BonBon:一款接入微信的穿戴設備,背後很大一盤棋

藍牙 4.0 解決了設備與設備的連接問題,從此各種智能硬體春筍般湧現。而這些產品之中,健康運動類的穿戴設備尤為居多。智能手環、項鍊、跳繩、體重秤…… 這些產品無論來自國內外的,抑或存在性能設計的差異,但幾乎 100% 都會把一個功能做進去。那就是——社交。

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但也很微妙。就拿健身一事作為例子,不想以偏概全,但其實很多人健身非得去健身房,並非因為在家中做不到這些動作,而是在公共氛圍下進行鍛鍊,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量化。一方面讓別人看到我的努力,另一方面反過來讓這種虛榮心督促自己。

穿戴設備的社交化真空

回到產品身上,穿戴設備在開發附屬 App 時一定會加入社交的機制,你可以隨便挑一個產品名字,在它的產品介紹一欄中,一定有一項 「能夠讓你和朋友分享成績,互相促進」 之類的字眼。這種社交機制,其實相當於一間建在手機中的 「健身房」。

有人看,才有愛去做——或許這樣的總結太粗暴,但對很多人來說,智能穿戴設備讓這種自我量化變為更簡單直接。在崇尚表達自我的年代,產品經理對這一點深諳不已。可惜大多數的這些產品,最終都避免不了吃灰的命運。當然這和產品本身的造化有關,你會發現這些產品最終很難做到社交化,反過來說碎片式的用戶分布,社交根本玩不起來。

在目前穿戴設備用戶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不同品牌之間平臺山頭林立,沒有一個共同的平臺打通用戶之間的交流。簡單想想,你朋友中有三個很熱愛運動,他們都一定會用同一個品牌的手環?在你的手環應用中,有多少個長期與你並肩作戰的好友?

如果如文章開頭提到,藍牙 4.0 解決了設備與設備連接的問題,那麼誰可以解決用戶與用戶之間連接的問題?

一些轉變:我喜歡運動,我喜歡分享

其實一些轉變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朋友圈上,越來越多圈友分享他們的運動經歷,除了汗流如注的自拍,現在還多了一張智慧型手機 App 上的慢跑路徑圖或者卡路裡消耗量的成就指數圖。因為最後他們發現,在最貼身的社交圈子上分享自己的戰績,滿足感才是最強的。如圖:

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的是,廠商一邊在苦苦搭建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的同時,是否忽略了一些每天人人都在用,而且是現成的社交網絡?日前我們收到一款來自國內移動醫療廠商樂心(Lifesense)的智能手環 BonBon,讓我看到一些廠商在穿戴設備理念上的求變。

第一款微信穿戴設備

慎防你已經準備關掉這篇文章,我必須劇透一下:樂心的 BonBon 是目前第一款與微信合作的智能穿戴設備。

規格上,BonBon 採用了藍牙 4.0 連接方案,不過採用了紐扣電池設計,因此換一次電池後能擁有 3 個月的續航,加上圓盤式的外形,上面通過 LED 等陣列的方式顯示時間和運動完成度,整體思路與 Misfit 的 Shine 極為類似。

BonBon 的穿戴方式則算是比較獨特,採用的是皮帶+磁扣的機制,只需要根據你的手腕大小裁剪皮帶即可調整成最適合你的大小。另外和 Shine 一樣,你也可以根據使用需求來改變 BonBon 的穿戴形態,例如變成項鍊、或者系在頭髮上。BonBon 目前在內測階段,能夠實現記步和熱量消耗檢測等功能。

性能方面,內核採用了 ARM Cortex-M0,廠商表示這是目前 「最強大的藍牙低功耗一體化方案」。傳感器則使用了與 Fitbit 相同的意法半導體方案。另外,這款產品的防水級別能夠支持洗澡和遊泳等使用場景。

不過與接下來介紹的部分,才是真正重磅。產品送測時樂心向我透露,這款 BonBon 會和我之前測試過的產品 「有點不一樣」。實際試用後我發現,原來這款產品和手機連接並不是通過 App 端,而是通過掃描一個二維碼連接到定製的微信服務號。進入服務號後,微信會主動提示我打開 iPhone 的藍牙,然之後我發現戴在手上的 BonBon 已經與手機配對,而樂心的服務號也已經成功讀取了我的微信帳號信息。

對,BonBon 是首款與微信合作的穿戴設備。也就是說,在 BonBon 這款產品身上,樂心將服務嫁接在微信公眾平臺。手環不再通過 App,而是直接與微信交互數據,樂心透露未來產品還能夠通過微信直接實現空中更新,比如在首發後就會加入的睡眠檢測功能。

穿戴設備的大社交時代來臨?

那通過這款產品,我看到的穿戴設備大社交是如何體現呢?例如在這次內測中,我與另一位微信好友一起試用了兩款已接通微信服務的穿戴設備。我發現,在計步排行榜上,我與這位好友已經自動上榜。這就是硬體廠商利用現成的社交網絡打造的社交構想。試想想,我們不可能有同一款穿戴設備,但我們的手機一定安裝了微信!

與微信這類重量級社交平臺合作,事情就變得水到渠成起來:社交由專業的社交平臺負責,硬體廠商只需要專心在硬體的研發上,甚至連應用都不需要開發。目前根據我的觀察,微信智能硬體平臺的願景是:對用戶來說,將來只要使用接入微信的智能設備,就能夠實現不同品牌的數據互通。即使用不同牌子計步器的用戶,也能夠進行統一排行。當然再想深入一層的話,就是設備打通了。

社交網絡,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穿戴設備使用者社區,廠商拉入微信平臺的設備越多,可能性也就越多。

在兩周前的 WWDC14 大會上,蘋果發布了 HealthKit 移動健康平臺。我們終於看到一個讓穿戴設備數據實現共同管理的解決方案。而微信,是否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記得一次專訪某德國智能產品團隊時,他們表示只會將心思放在產品的設計,而並非花時間在構想如何打造平臺上。因為他們認為平臺是巨頭做的事情。聯想到國內,隨著微信智能穿戴硬體平臺逐漸浮出水面,我預計未來國內初創硬體團隊的生態可能會出現洗牌:對於目前海量硬體初創團隊來說,構建平臺已經不再重要,消費者將圍繞巨頭們布下的生態平臺選擇產品。

也就是說,智能硬體廠商正式進入一個比拼硬體實力的時代:哪一個廠商的產品足夠優秀、並且能夠提供一個圍繞用戶各種生活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比如,廠商不僅僅能夠推出一款不錯的計步器,還有實力推出針對家人使用的智能血壓計、心率儀,將全家人的健康數據全部歸集起來),就越有機會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至於平臺級別的競爭,以後很有可能就是百度、微信這些巨頭們想的事情了。

 

*PS:忘了特別鳴謝手模阿杜——杜會堂先生。

相關焦點

  • 10款智能手環年度橫評(全文)_智能手環_智能穿戴...
    液晶屏種類繁多,每款產品所使用的屏幕類別也均不相同,但是不管是超省電的OLED,還是傳統的LCD,有屏幕就一定會比沒屏幕的更費電,這個話題我們留到後面的續航對比中再作點評。  不得不說,國產智能設備的同質化問題,已經從智慧型手機『感染』到了智能手環上,樂心、樂康、埃微和天諾思這4款手環的外形相似度很高,黑色的大塊液晶屏幕作為機身的主體,如果腕帶的顏色一致,你很難將他們區分開來。
  • 專訪一數科技曹騰:用虛擬投影開啟可穿戴設備未來
    不久前CSE上,一家中國公司推出了一款頗具新意基於虛擬顯示技術的可穿戴設備。這款被稱為「腕投」的設備能否重新定義可穿戴?它到底有哪些創新之處?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是什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專訪了該產品研發公司一數科技的創始人曹騰。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醫療傳感器數據的準確度主要取決於傳感器本身特性、傳感器測量方法和位置、背後的算法三個因素。   上海丞電自主研發的肌電傳感器是一種電荷傳感器,具有採樣率高,抗幹擾能力強,濾波效果好的特點。其核心算法可以將採集到的有效肌電數據通過濾波轉化為清晰波形,然後通過處理波形應用到康復、健身、VR\AR等領域,目前已經通過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質量檢測。
  • 挑戰想像力 幾款國內絕妙可穿戴設備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國內的眾籌網站也在不斷的進步,通過眾籌網站募集資金的硬體項目增加不少,比如最近大熱的可穿戴設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近都有哪些比較有創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HALOBAND 是一款時尚便捷,提供雲服務,有安全性應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 如何在可穿戴設備的紅海中生存?這款「電擊」大腦的運動耳機是這樣...
    文:沈格編輯:Camel關於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和趨勢,生態圈(ID:Eco_Sports)在去年蘋果與Nike的強強聯合之後,曾對這個產業進行了梳理。而在今年CES的體育科技板塊中,圈哥也發現全球大大小小上百家關於可穿戴運動設備的品牌中,都在專注於運動+數據監測+健康解決方案的產品模式。從大的科技趨勢來看,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裝配可穿戴設備,並獲取相關數據進一步了解身體與運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產品、功能的同質化,一直是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死穴。
  • 華為OPPO歌爾在列,2020這些可穿戴設備已過醫療器械認證
    此前沒有積累的亞馬遜選擇了親自下場,以Halo健康手環及背後的一系列服務試水;已經建立了穩固移動生態的谷歌則選擇直接收購已有相當基礎的Fitbi來快速做大。不過,兩者不同行動的終點均指向了愈發火熱的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市場。可謂殊途同歸。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收購硬體企業上並沒有成功的過往。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06 09:40:00 能量收集主要被視為一種供電方式,用於向那些無法接入電源或除電池以外亦需要補充電源的電子設備供電
  • 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日前推出一系列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為各種可穿戴健身和健康產品提供先進的心率監測(HRM)和心電圖(ECG)功能。
  • 看這款「電子紋身」如何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
    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算是以一種半紅不火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儘管在目前來看,「做手機的」同時還要「會做手錶」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但即便是iWatch所掀起波瀾也不足當年iPhone的萬分之一。
  • 各款智能穿戴設備 助你上山下海飛外太空
    智能穿戴設備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除了一些計步器、智能眼鏡、智能手環之外,其實還有更多更高端、功能更強大的智能穿戴設備,幫助在各個領域的人去從事各項事務,包括幫助潛水員下海、太空人入太空。  可能細心的你會發現:可穿戴設備的一個最為明顯的優勢就是可定製化程度非常高,這是它和其它類別的消費電子產品一個最大的不同。儘管現在的大部分可穿戴設備仍然以批量化生產為主,畢竟成本會低很多,而且能讓更多用戶受惠嘛。但是,其實就在這些年,它的定製化趨勢已經顯現出來。小編相信,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將會非常具有針對性,它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環境和需求來獨家定製。
  • 智能手錶、智能眼鏡,華為兩款可穿戴設備發布在即,產業鏈有望爆發...
    兩款可穿戴設備引燃華為產業鏈爆發有消息稱,華為即將發布智能手錶GT系列的繼任產品,預計該手錶將會運行鴻蒙OS,據悉該款產品目前已通過檢驗機構認證預計這款手錶將於9月19日與Mate30系列一起發布。與此同時,華為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眼鏡Eyewear將於9月正式開售。Eyewear外觀設計以GENTLE MONSTER 五款經典款式為基礎,針對不同消費者時尚或日常的佩戴需求,分為2款墨鏡和3款光學眼鏡。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血糖、血壓和心率監測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以運動監測為代表的保健領域,以信息娛樂為代表的消費領域,以數據採集和顯示為代表的工業和軍事領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 光纖接入設備及使用圖解
    於是迫於社會信息量的突飛猛進,那些專門為城域網和接入網上提供新業務傳送的技術及設備迅速發展起來。其中以MSTP(多業務傳輸平臺)和PON(無源光網絡)發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們都是基於光纖傳送技術、在城域網或接入網上提供多種新業務承載的最佳解決方案。
  • Redmi 首款穿戴式設備,全面對標小米生態?
    nbsp;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3日消息,盧偉冰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手環造型的宣傳海報,他表示 Redmi 第一款穿戴式設備Redmi 首款穿戴式設備,方形彩屏四色選擇據了解,Redmi 首款穿戴式設備是一款手環,該手環配備了方形的彩屏,腕帶和主體採用一體化設計,Redmi 手環還提供了多種錶盤可選,手環腕帶擁有黑、藍、紅、棕四種顏色可選,官方形容 Redmi 手環時尚百搭。
  • 可穿戴技術發展史回顧
    可穿戴技術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呢?科技網站Mashable日前就對該領域的發展史進行了回顧:  你或許不會知道,可穿戴計算設備背後的技術可以說是為了在賭場裡作弊而誕生的。在上世紀60到70年代,一些發明家製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設備,來增加在賭桌旁的勝率。  從那之後,可穿戴技術的研發還維持在較小的規模。除了計算器腕錶在80年代的流行,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可穿戴設備電源還需要考慮充電精度、顯示驅動以及平臺兼容性等一系列的問題。另外,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可穿戴設備還是沿用已有的便攜設備電源管理方案做開發。   在可穿戴設備電源方面,ST有很多解決方案,包括:PMIC(電源管理IC)、線性充電器、超低靜態電流的LDO、太陽能和無線充電方案、顯示屏驅動晶片。比如,STNS01是一款帶有路徑管理、3.1V/100mA LDO、線性充電和過放保護功能的電源管理晶片。STLQ015具有超低靜態電流的LDO。在沒有負載的狀態下,其靜態電流只有1uA,不工作狀態下只有 1nA。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Big Data - 大數據 可穿戴設備可以連續數天或數周,以每秒多次的高頻率採集用戶數據。但這樣做會很快的消耗電量,並且對內存大小有很高要求。如果我們強行滿足這些要求,會使得可穿戴設備過於龐大臃腫,不便攜帶。比較合理的做法是,默認態時,讓可穿戴設備處於低耗電模式,只有檢測到感興趣的事件發生後,再開啟所有傳感器進行高頻的數據採集。
  • 小米穿戴APP全新升級:加入虛擬3D人物 沒手環手錶也能用
    一年前,小米手錶正式發布,伴隨著小米手錶一同發布的小米穿戴APP同樣迎來了一周年。小米穿戴APP作為小米可穿戴戰略的落地平臺,自發布以來一年之久,目前不僅接入小米手錶、小米手錶Color、小米手錶Color運動版、小米手環5系列、Redmi手環、Redmi手錶等腕上可穿戴產品,還接入米家運動心電T恤等新形態可穿戴產品。
  • DevFest2014上海:可穿戴設備時代來臨
    ,可穿戴設備的時代似乎將要來臨,而隨著今年年初Google發布了專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終於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光輝時代降臨! InWatch葉艇:可穿戴設備產品設計方向作為國內較早開始穿戴設備研發的團隊,葉艇分享InWatch前期產品設計分析的三大方向
  • 朔聯、Arrayent和樂鑫聯合推出高性價比物聯網方案
    樂鑫,朔聯和Arrayent攜手合作,將Arrayent Connect Agent 成功集成到樂鑫 ESP8266EX Wi-Fi 晶片上,使其與Arrayent物聯雲對接,成為朔聯物聯網系統的一種接入方式。朔聯將與國內客戶攜手在年內推出基於這個解決方案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