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 4.0 解決了設備與設備的連接問題,從此各種智能硬體春筍般湧現。而這些產品之中,健康運動類的穿戴設備尤為居多。智能手環、項鍊、跳繩、體重秤…… 這些產品無論來自國內外的,抑或存在性能設計的差異,但幾乎 100% 都會把一個功能做進去。那就是——社交。
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但也很微妙。就拿健身一事作為例子,不想以偏概全,但其實很多人健身非得去健身房,並非因為在家中做不到這些動作,而是在公共氛圍下進行鍛鍊,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量化。一方面讓別人看到我的努力,另一方面反過來讓這種虛榮心督促自己。
回到產品身上,穿戴設備在開發附屬 App 時一定會加入社交的機制,你可以隨便挑一個產品名字,在它的產品介紹一欄中,一定有一項 「能夠讓你和朋友分享成績,互相促進」 之類的字眼。這種社交機制,其實相當於一間建在手機中的 「健身房」。
有人看,才有愛去做——或許這樣的總結太粗暴,但對很多人來說,智能穿戴設備讓這種自我量化變為更簡單直接。在崇尚表達自我的年代,產品經理對這一點深諳不已。可惜大多數的這些產品,最終都避免不了吃灰的命運。當然這和產品本身的造化有關,你會發現這些產品最終很難做到社交化,反過來說碎片式的用戶分布,社交根本玩不起來。
在目前穿戴設備用戶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不同品牌之間平臺山頭林立,沒有一個共同的平臺打通用戶之間的交流。簡單想想,你朋友中有三個很熱愛運動,他們都一定會用同一個品牌的手環?在你的手環應用中,有多少個長期與你並肩作戰的好友?
如果如文章開頭提到,藍牙 4.0 解決了設備與設備連接的問題,那麼誰可以解決用戶與用戶之間連接的問題?
其實一些轉變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朋友圈上,越來越多圈友分享他們的運動經歷,除了汗流如注的自拍,現在還多了一張智慧型手機 App 上的慢跑路徑圖或者卡路裡消耗量的成就指數圖。因為最後他們發現,在最貼身的社交圈子上分享自己的戰績,滿足感才是最強的。如圖:
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的是,廠商一邊在苦苦搭建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的同時,是否忽略了一些每天人人都在用,而且是現成的社交網絡?日前我們收到一款來自國內移動醫療廠商樂心(Lifesense)的智能手環 BonBon,讓我看到一些廠商在穿戴設備理念上的求變。
慎防你已經準備關掉這篇文章,我必須劇透一下:樂心的 BonBon 是目前第一款與微信合作的智能穿戴設備。
規格上,BonBon 採用了藍牙 4.0 連接方案,不過採用了紐扣電池設計,因此換一次電池後能擁有 3 個月的續航,加上圓盤式的外形,上面通過 LED 等陣列的方式顯示時間和運動完成度,整體思路與 Misfit 的 Shine 極為類似。
BonBon 的穿戴方式則算是比較獨特,採用的是皮帶+磁扣的機制,只需要根據你的手腕大小裁剪皮帶即可調整成最適合你的大小。另外和 Shine 一樣,你也可以根據使用需求來改變 BonBon 的穿戴形態,例如變成項鍊、或者系在頭髮上。BonBon 目前在內測階段,能夠實現記步和熱量消耗檢測等功能。
性能方面,內核採用了 ARM Cortex-M0,廠商表示這是目前 「最強大的藍牙低功耗一體化方案」。傳感器則使用了與 Fitbit 相同的意法半導體方案。另外,這款產品的防水級別能夠支持洗澡和遊泳等使用場景。
不過與接下來介紹的部分,才是真正重磅。產品送測時樂心向我透露,這款 BonBon 會和我之前測試過的產品 「有點不一樣」。實際試用後我發現,原來這款產品和手機連接並不是通過 App 端,而是通過掃描一個二維碼連接到定製的微信服務號。進入服務號後,微信會主動提示我打開 iPhone 的藍牙,然之後我發現戴在手上的 BonBon 已經與手機配對,而樂心的服務號也已經成功讀取了我的微信帳號信息。
對,BonBon 是首款與微信合作的穿戴設備。也就是說,在 BonBon 這款產品身上,樂心將服務嫁接在微信公眾平臺。手環不再通過 App,而是直接與微信交互數據,樂心透露未來產品還能夠通過微信直接實現空中更新,比如在首發後就會加入的睡眠檢測功能。
那通過這款產品,我看到的穿戴設備大社交是如何體現呢?例如在這次內測中,我與另一位微信好友一起試用了兩款已接通微信服務的穿戴設備。我發現,在計步排行榜上,我與這位好友已經自動上榜。這就是硬體廠商利用現成的社交網絡打造的社交構想。試想想,我們不可能有同一款穿戴設備,但我們的手機一定安裝了微信!
與微信這類重量級社交平臺合作,事情就變得水到渠成起來:社交由專業的社交平臺負責,硬體廠商只需要專心在硬體的研發上,甚至連應用都不需要開發。目前根據我的觀察,微信智能硬體平臺的願景是:對用戶來說,將來只要使用接入微信的智能設備,就能夠實現不同品牌的數據互通。即使用不同牌子計步器的用戶,也能夠進行統一排行。當然再想深入一層的話,就是設備打通了。
社交網絡,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穿戴設備使用者社區,廠商拉入微信平臺的設備越多,可能性也就越多。
在兩周前的 WWDC14 大會上,蘋果發布了 HealthKit 移動健康平臺。我們終於看到一個讓穿戴設備數據實現共同管理的解決方案。而微信,是否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記得一次專訪某德國智能產品團隊時,他們表示只會將心思放在產品的設計,而並非花時間在構想如何打造平臺上。因為他們認為平臺是巨頭做的事情。聯想到國內,隨著微信智能穿戴硬體平臺逐漸浮出水面,我預計未來國內初創硬體團隊的生態可能會出現洗牌:對於目前海量硬體初創團隊來說,構建平臺已經不再重要,消費者將圍繞巨頭們布下的生態平臺選擇產品。
也就是說,智能硬體廠商正式進入一個比拼硬體實力的時代:哪一個廠商的產品足夠優秀、並且能夠提供一個圍繞用戶各種生活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比如,廠商不僅僅能夠推出一款不錯的計步器,還有實力推出針對家人使用的智能血壓計、心率儀,將全家人的健康數據全部歸集起來),就越有機會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至於平臺級別的競爭,以後很有可能就是百度、微信這些巨頭們想的事情了。
*PS:忘了特別鳴謝手模阿杜——杜會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