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款智能穿戴設備 助你上山下海飛外太空

2020-12-06 騰訊網

  智能穿戴設備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除了一些計步器、智能眼鏡、智能手環之外,其實還有更多更高端、功能更強大的智能穿戴設備,幫助在各個領域的人去從事各項事務,包括幫助潛水員下海、太空人入太空。

  可能細心的你會發現:可穿戴設備的一個最為明顯的優勢就是可定製化程度非常高,這是它和其它類別的消費電子產品一個最大的不同。儘管現在的大部分可穿戴設備仍然以批量化生產為主,畢竟成本會低很多,而且能讓更多用戶受惠嘛。但是,其實就在這些年,它的定製化趨勢已經顯現出來。小編相信,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將會非常具有針對性,它會根據用戶的使用環境和需求來獨家定製。

1、探索海底寶藏

  可能你並不知道,可穿戴設備在探險領域已經被使用了數十年的時間了,它們被用來提供保護、氧氣以及為探險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今,搭載高科技的可穿戴設備能夠把人類帶到更加神秘的未知的地區,進而獲得更多的資源或信息,而且,它的出現會使使用者更加便利。

  由加拿大Nuytco公司研製的Exosuit深海潛水衣是目前深海潛水行業功能最為強大的潛水套裝,它可以幫助潛水者深入海底1000英尺(約304米)的深度。而且,每次下潛的時候,潛水衣內置的氧氣系統可以保證潛水員長達50個小時的正常呼吸。同時,潛水服有18個紅色可旋連接點,潛水員在水下動作十分靈活,甚至可以自行遊泳!當然,如果潛水員不喜歡在黑暗的深海遊泳的話,他/她也可以依靠潛水服自帶的機動推進裝置前進。

  據小編了解,美國麻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的一支團隊曾經在去年年底使用Exosuit深海潛水衣成功對位於地中海北部的克裡特島海岸一帶的羅馬沉船進行了深海探索。

  該沉船被稱為是「古代的鐵達尼號」。曾經在1976年的時候,著名的海底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造訪過這艘沉船。但很可惜,由於受制於當年的條件,他只在附近待了幾分鐘就不得不返回。

  此外,有著好萊塢導演和探險家雙重身份的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計劃使用Exosuit深海潛水衣拍攝《阿凡達》續集。可能在2015年的《阿凡達II》你就可以發現它的行蹤了!

  2、讓更多的人「登上」太空

  微軟公司在前不久發布了增強現實頭戴式設備HoloLens。最近,有報導稱NASA已經與微軟就HoloLens在火星研究中的使用達成了合作,通過沉浸式的增強現實場景讓科學家們提前「踏上火星」。

  據了解,NASA的Ops實驗室專門為HoloLens開發了一款名叫OnSight的軟體,讓位於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遠程跟著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數據探索虛擬的火星場景。

  頗為「神奇」的是,每一位科學家在對方的眼鏡中顯示為虛擬的人形。目前,Ops實驗室已經將OnSight 技術植入到好奇者號的軟體之中,讓它能夠從好奇者號火星探測器獲取數據,然後通過HoloLens在佩戴者眼前製造出火星地表的空間。佩戴者可以踏上虛擬的火星地表、四處走動,從而獲得二維空間無法具有的視角和存在感,增強他們從地形地貌中得到的判斷。

  HoloLens還能判斷科學家電腦的位置,將它從畫面中移除,讓使用者直接在桌面和火星表面之間無縫切換,簡直帥呆。

  除了與微軟進行合作之外,NASA的專家還在積極與谷歌、Vuzix和愛普生在智能眼鏡領域展開合作,並將對應的技術和產品整合到太空服套裝之中,方便太空人在太空中無數雙手執行錄影、通訊以及獲取所需的各種信息等。

  3、為殘疾人裝上雙手

  以上的智能穿戴技術看起來有點「高不可攀」,但其實,更多的,它還是比較接地氣的。可穿戴技術不僅能夠幫助航天員和潛水員完成一些全球矚目的成就,同時也能夠為普通殘疾人提供幫助。

  在去年11月英特爾舉辦的「可穿戴設備大賽」中,初創公司Open Bionics研發的3D印表機器假肢憑藉齊全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獲得本次大賽的亞軍。

  據小編了解,Open Bionics的3D列印假肢主要是用鈦或碳纖維製成,這種假肢能像真的四肢一樣執行抓握等操作,甚至能敲打鍵盤。它的優點是,它使用的材料既輕便且廉價,可將數萬美元四肢外科修復手術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左右。

  目前,研發團隊正在計劃將這種假肢裝在一位十幾歲的殘疾女孩身上。

  4、為盲人運動員導航

  西蒙·惠特克羅芙特(Simon Wheatcroft)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盲人馬拉松運動員,他在17歲時由於患上眼部退化性疾病而完全失明,但他卻在谷歌眼鏡和跑步應用Runkepper的幫助下完成了馬拉松比賽。同時,西蒙還是一位狂熱的可穿戴產品粉絲,除了谷歌眼鏡之外,他先後嘗試過Wahoo的Tickr X心率帶、Misfit的Shine運動追蹤器和Pebble智能手錶等。

  此外,西蒙還非常期待搭載了光學心率傳感器的Apple Watch,他認為這將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便利。

  據小編了解,谷歌的工程師還計劃為西蒙打造一套專用的可穿戴設備系統,幫助他在沙漠中獨自完成跑步比賽。希望這願望能快點達成唄。  

  5、為地球節約能源

  除了幫助人類探索未知世界之外,未來可穿戴技術還有可能用戶幫助人類節約有限的能源。

  

  在上述的英特爾「可穿戴設備大賽」中,一款名為Wristify的智能手環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其它關注追蹤用戶體徵數據的傳統智能手環不同,這款手環最具特色的功能是充當「手腕上的空調」。

  據小編了解,Wristify智能手環由麻省理工學院的embr labs團隊研發。雖然看起來比較帥氣,但其實這款手環的核心設計理念非常簡單——就是通過傳送冷脈衝或者熱脈衝,輕微提高或降低佩戴者的體溫。

  「手腕原本血流量比較高,能夠快速感知人體溫度的變化,而手腕處的溫度變化也會讓佩戴者感覺身體溫度在快速變化,」Wristify的研發團隊介紹稱,「目前我們的原型樣品可以讓身體以約每秒0.4℃的速度降溫或者升溫。」

  儘管這款Wristify不可能完全取代火爐以及空調成為完整的溫度調節解決方案,但Wristify能夠以不同的方式來對人體溫度進行微調,以另一種方式來鼓勵人們節約能源。

  試想一下,如果它未來積累足夠多的用戶,那麼其實它還是完全能夠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的。

  除了上述的這些擁有獨特功能的可穿戴設備之外,還有智能孕婦裝、教人作畫的智能機器手臂以及警察專用的可穿戴攝像頭等等,這些產品與目前主流的可穿戴設備(如蘋果和谷歌的智能手錶)有著很大不同,但是,它們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還會看到更多擁有針對性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它們不僅能夠為我們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所在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好。在某種程度上,科技能大大地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相關焦點

  • 智能手錶、智能眼鏡,華為兩款可穿戴設備發布在即,產業鏈有望爆發...
    兩款可穿戴設備引燃華為產業鏈爆發有消息稱,華為即將發布智能手錶GT系列的繼任產品,預計該手錶將會運行鴻蒙OS,據悉該款產品目前已通過檢驗機構認證與此同時,華為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眼鏡Eyewear將於9月正式開售。Eyewear外觀設計以GENTLE MONSTER 五款經典款式為基礎,針對不同消費者時尚或日常的佩戴需求,分為2款墨鏡和3款光學眼鏡。
  • 物聯網之智能穿戴設計
    智能穿戴把人體靜態、動態的生命體態特徵進行數據化,給醫療提供科學依據。個性、優質的醫療服務將會成為一種趨勢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實時健康檢測以及遠程醫療服務,這將會顛覆傳統醫療。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查看自己的病歷、在線就診,如POC診斷設備,只要帶上醫療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看病,通過聯網獲得診斷報告。隨著醫學需求拉動,在醫療智能可穿戴的帶動下,專家預言智能穿戴市場將會迎來新一波的熱潮。 1) 生物印章技術:隨時監測人體健康
  • 可穿戴設備終極形態 你我變成「生化人」
    小到網際網路、物聯網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大到人工智慧、機器人逐漸應用在製造業及科研領域,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科幻電影中的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成型。  值得關注的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運動健康類的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業內人士一直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是人類醫療技術的一個突破口,諸如蘋果等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嘗試把設備產生的數據更好地利用起來。
  • 主打智能手錶 果殼電子定位創新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設備的科技潮流席捲全球,正當蘋果、三星和索尼三家巨頭不斷透露智能手錶消息之時,國內市場已有品牌推出了基於Android系統的手錶產品。其中果殼電子正是首家,其GEAK Watch於7月3日在官方網站限量預售,引發了智能穿戴設備的首波浪潮。近日,有網友爆料,果殼電子的官方網站悄然添加了新的標註。
  • 細數智能手錶中的16個傳感器|陀螺儀|追蹤器|可穿戴設備_網易訂閱
    事實上,為了幫助人們衡量活動水平和心臟健康,戴在手腕上的那些微型設備中有很多技術。  任何典型的健身手環或智能手錶都內置約16個傳感器。根據價格的不同,有些商品的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這些傳感器與其他硬體組件(如電池,麥克風,顯示器,揚聲器等)以及功能強大的高端軟體一起構成健身追蹤器或智能手錶。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圖 1: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定義可穿戴電子設備 可穿戴電子設備可定義為可接收輸入、處理接收的輸入和提供有用輸出的智能設備。 以活動手環的一項功能為例,該功能可接收並處理從傳感器接收的原始數據,隨後生成某個時間內行走步數的報告。 傳感器可對動作進行智能追蹤,分辨是步行還是其他動作。
  •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香港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紗狀可充電鋅離子電池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電池可以編織到裝有傳感器的智能衣服中,併集成到商業生產的紡織品中,為電子設備,可穿戴顯示器和醫療植入物供電。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華為副總裁牛紅亮,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經理丁勇,Nordic技術營銷經理林建鴻,是德科技FAE呂寶華,泰凌微電子副總裁王波,智芯科技CEO周文彬,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七家企業大咖撥冗出席演講,探討可穿戴市場環境、技術產品、測試方案及未來應用趨勢和挑戰,助力可穿戴設備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
  • 挑戰想像力 幾款國內絕妙可穿戴設備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國內的眾籌網站也在不斷的進步,通過眾籌網站募集資金的硬體項目增加不少,比如最近大熱的可穿戴設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近都有哪些比較有創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HALOBAND 是一款時尚便捷,提供雲服務,有安全性應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 樂心BonBon:一款接入微信的穿戴設備,背後很大一盤棋
    穿戴設備的社交化真空回到產品身上,穿戴設備在開發附屬 App 時一定會加入社交的機制,你可以隨便挑一個產品名字,在它的產品介紹一欄中,一定有一項 「能夠讓你和朋友分享成績,互相促進」 之類的字眼。這種社交機制,其實相當於一間建在手機中的 「健身房」。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MS預測,2011-2016年可穿戴設備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53.7%,到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出貨量超過1.71億件。
  • 智能穿戴測心率有用嗎?看完終於明白了
    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不斷普及,心率監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智能穿戴設備的標配功能,尤其在一些偏向運動的智能穿戴中,心率監測也儼然成為消費者的「痛點」需求,那麼在運動中使用智能設備監測心率真的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吧。為什麼要在運動中監測心率?
  • DevFest2014上海:可穿戴設備時代來臨
    ,可穿戴設備的時代似乎將要來臨,而隨著今年年初Google發布了專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終於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光輝時代降臨!Alpha對開發者還特別提到一點,雖然GMS由於某些原因在國內無法使用,但是市場依舊存在,國內的智能硬體發展十分迅速,基於Android Wear的應用也還不多。開發者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可能Android Wear就是下一個Android!
  • 10款智能手環年度橫評(全文)_智能手環_智能穿戴...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2015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可穿戴市場都是一片繁榮,Fitbit第三季度賣出470萬臺,而國內小米手環370萬臺的成績也不甘示弱。相比去年整個穿戴銷售數量增長197.6%,而中國依然是全球可穿戴設備發展最快的國家。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瑞爾特傳感器之家 發表於 2020-11-23 11:48:35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
  • 可監控用戶心率和步數的電子皮膚或可替代智慧型手機等可穿戴設備
    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採用能自我修復的「電子皮膚」,可以監控用戶的心率和步數。研究小組說,這種類似皮膚的設備還可以用於測量體溫等,並且可以將其塑造成適合人體任何部位的形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工程師Jianliang Xiao 在談到該設備的多功能性時表示:``如果您想像手錶一樣佩戴它,就可以戴在手腕上。
  • 陳根:抗疫載體可穿戴,開啟智能時代
    文/陳根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新冠病毒抗疫方法顯然已經成為了當下的一種主流,不論是美軍方,還是中國香港的居家「居安抗疫」可穿戴設備都足以證明這一點而最近,智能手環領域的領軍企業Fitbit,為了驗證是否能夠利用可穿戴設備和配套軟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1.253億部,較2017年增長8.5%,並有望在未來五年以11.0%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突破。不過,這一次引領潮流的並不是已經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
  • Ampy可穿戴設備可將你的動能轉換成電能
    【PConline 資訊】智慧型手機已經融入了我們de生活,每個都開始淪為低頭一族,離開手機一刻都覺得不自在。但手機續航始終有限,有些人只好也戴上可攜式後備電池,確保自己的手機有電,但你仍需要尋找牆式插座或者USB接口給設備充電。今天Ampy帶來了福音。  Ampy不要求你有很棒的運動能力。你只要把它戴在身上就可以了。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 可穿戴設備應具有較長續航時間。通常,如果消費者每天都要為設備充電,他們就會不高興。在現在許多最好的智慧型手機都必須一兩天充電一次的情況下,終端用戶顯然期待能夠有所改善。整個電源管理應能夠提供高效率的電源轉換系統,這包括:穩壓器效率,以及穩壓器和電池充電器應提供低靜態電流、低待機電流和低漏電流。具有極低漏電流和待機電流以及低靜態電流的電源管理器件更加難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