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G和北鬥後,中國又一技術領先全球,僅200秒解決一萬年事情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9 13:32:00 來源: 楠竹一

舉報


  圖為量子計算機內部結構

  近日,據媒體報導,繼5G和北鬥後,中國又一技術領先全球,僅用200秒就可以解決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它就是量子計算機,對此有網友表示,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未來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何促進作用?


  圖為華為公司

  近些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一大批科技成果噴湧而出,如2019年華為推出的5G技術,該成果不僅在技術上保持遙遙領先,而且在設備成本上也低於西方國家的預料,看到華為強勁的發展勢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坐不住了,紛紛採取封鎖手段停止高端晶片的供應,力圖將其徹底扼殺,但隨著中科院在晶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讓歐美國家的計劃徹底泡湯,未來該晶片一旦大規模應用,在半導體領域中國將從被動者轉變至規則制定者。

  除此之外,另一項重大科技成果也備受關注,它就是歷經了26個春秋才完成全面部署的北鬥導航系統,其綜合性能水平要比傳統的GPS更強,目前已經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億用戶選擇了北鬥導航系統, 按照當前的發展勢頭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家選擇使用北鬥導航定位系統,而GPS被其取代也是遲早的事。


  圖為北鬥衛星

  而最近又一重磅消息傳來,由中國科技大學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國際大學合作過程中,實現了量子計算機方面的重大突破,並在71格點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解決了多年來想要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推導複雜的物理現象的問題,而谷歌在2019年公布的量子計算機是53個量子位,這讓中國一舉成為量子計算機領域的領頭羊。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運算速度如此之快的計算機要用在什麼地方,按照量子計算機應用領域分六個方面,分別是分子模型、密碼演算、金融模型、天氣預報、粒子物理學、人工智慧,就拿最常見的天氣預報來說,由於天氣變化比較複雜現在的計算機很難算出準確數據,但有了量子計算機就可以將風、雲、雨都可以模擬出來,讓天氣預報變得更為準確。


  圖為量子計算機內部結構

  當然除了天氣預報外,另一個各國競相發展的領域也不得不提,那就是人工智慧,要知道人工智慧是基於從經驗中學習的原則,根據不斷給出的反饋,機器的反應會越來越準確,而量子計算機用自身的超快計算速度,讓機器反應更加敏捷,這就好比手機和使用的網速,只有網速越快手機上顯示的內容才會流暢自如,所以說這一技術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影猶如助推劑,不難看出現階段的中國科技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繼北鬥和5G之後,這一項技術中國也全球領先!
    在最近這幾年,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迅速,科技實力已經讓不少西方的發達國家都另眼相看了,我們在很多科技領域也是突破了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封鎖,可以說是在創造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通信技術領域中,華為不僅在5G技術上領先全世界,而且專利數量也是最多的,超高的性價比讓不少國家都願意使用華為的技術設備來建設本國的
  • 何止5G和北鬥!中國又一項技術領先全球
    01何止5G和北鬥中國在很多項技術領域其實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準的,有些人只看到了不足的一面,覺得晶片、光刻機等技術不如別人但是要知道,就算是發達國家在很多方面都未必能做到全面領先。雖然我國晶片,光刻機領域不如別人,但高鐵、橋梁、製造、雷射技術、稀土等方面,都是世界領先。不僅如此,這兩年全面發展的5G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都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全球5G技術有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中國佔據了全球最多的5G技術。
  • 中國「北鬥三號」在全球亮相,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在前不久,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系統,也就是以「北鬥三號」命名的衛星系統才開始順利在全球範圍內亮相,其實早在1994年開始,中國就已經開始了對於北鬥系統的研製,所以從最開始到2020年為止,中國對於北鬥導航衛星已經展開了26年的研製,也是非常漫長的一個過程以及時間了。
  • 在古代四大發明的指南針後 中國北鬥又將導航全球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 為再次領先北鬥,美國發射新一代GPS,結果在升空前2秒被叫停
    今年6月23日,中國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著北鬥導航定位系統全面組網成功,實現了真正的全球覆蓋。由於北鬥導航系統具有後發技術優勢,其比美國的GPS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更加先進,精確度也更高。有了北鬥導航系統,中國可以徹底擺脫對美國GPS導航系統的依賴。
  • 北鬥後又一喜訊傳來?中國永不著陸飛行器成功首飛,將搭載5G技術
    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到2020年6月29日,最後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代表著中國科技力量的進步,技術的進步,也表現出了中國國力的增強。最近又傳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有媒體報導,中國製造出了著陸的太陽能飛行器,這是繼北鬥之後的另一大喜訊,他代表著中國在太陽能領域已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這個太陽能飛行器被命名為墨子II號,據專家表示,墨子II號比北鬥衛星更加的先進,而且根據有關媒體表示,墨子II號還會搭載目前最為先進的5G技術,5G基站目前在中國的基站還不完善,但是它已經應用於航天技術了,這代表著中國的5G技術已經完善。
  • 我國成功發射「6G衛星」,繼5G後再次領跑全球
    原創 杜峰 通信信息報繼5G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後,中國6G有望再次全球領先。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全球第一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為什麼要研發北鬥?27年前,中國被逼急了
    > 三個人在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實驗室拿著4萬元經費圍著一臺比較先進的計算機耗時3年測試得到了第一批「快捕精跟」數據 2000年北鬥一號首射繼美俄後>歐盟掌握原子鐘技術此前中國向歐洲一家公司購買原子鐘可中國決定單幹後臨時又不賣了科學家們只好吭哧吭哧走上了原子鐘自主研發道路 幸好僅花兩年時間中國原子鐘面世300萬僅誤差1秒
  • 作為中國北鬥技術的發源地之一 武漢亟待打造5G+北鬥產業聯盟
    他透露,北鬥全球導航系統免費提供全球性的5米級精度空間位置和20至30納秒(1納秒=1秒的10億分之一)授時和同步服務,若利用5G稠密的基站加裝北鬥高精度接收機,並融合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後,還可以給5G網絡提供實時釐米級位置和納秒級時統高精度基準,是智能化時代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和自動駕駛基礎設施。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終於,經歷了一系列這種情況以後,我國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如今北鬥導航系統終於完成了組網,讓我國全國上下都為之歡呼雀躍。然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中國航空又有一個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 中國又添一張科技名片,北鬥全球組網後,土耳其希望加強科技合作
    據外國媒體9月17日報導,土耳其「土中商業促進友好協會」主席阿克佛拉特表示:北鬥系統完成全球組網,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而北鬥系統僅是中國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中國在其他科技領域也有了長足進步,土耳其希望與中國加強科技合作。
  • 我國成功發射「6G衛星」,繼5G後再次領跑全球
    (記者 杜峰)繼5G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後,中國6G有望再次全球領先。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全球第一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北鬥全球組網成功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北鬥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增強了中國的科技自信,這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時刻,是國人最激動的時刻,是北鬥人最為榮耀的時刻。北鬥的全球組網徹底解決了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的「卡脖子」問題,是我國航天工業最偉大的成就,有效保障政治、經濟、科技、國防安全。中國的北鬥系統將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平利用太空做出巨大貢獻。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火箭起飛140秒後,火箭助推器實現分離;157秒後,火箭一級發動機分離;340秒後,火箭二級三級實現分離;約1270秒後,三級火箭二次點火,將衛星加速到10km每秒;約1540秒後,星箭成功實現分離;約1620秒後,衛星太陽翼展開。位於三級發動機上的攝像頭幸運地拍到了衛星太陽翼展開的畫面,當它展開之時,恰好反射出太陽的光澤,與藍色的地球、絲絮狀雲朵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面。
  • 北鬥AR、天眼,中國的這些科技,真的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了嗎?
    北鬥AR、天眼,中國的這些科技,真的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了嗎?從2000年起我國已經陸續發生了數十顆北鬥衛星,實現了初步組網,並已經開始向中國以及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北鬥系統不僅實現了衛星組網覆蓋全球,而且還在GPS功能的基礎上面,開發出了通信等多種新功能,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了其他三大導航系統。
  • 用上「中國芯」的北鬥,和GPS相比誰更勝一籌?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約20%  楊長風表示,在人類導航發展史上,衛星導航首次將全球空間和時間信息服務能力集中於一體,同時解決了高精度、高動態、實時性、全球性、全天候等一系列的難題,實現空間和時間信息的有機統一。
  • 印度媒體:中國北鬥領先GPS
    那麼,中國北鬥到底有多強?在165個國家頻率領先,印媒表示:衛星定位系統的頭把交椅已經易主,北鬥已領先GPS。也就意味著,中國北鬥已經逐步實現了對GPS的超越,GPS定位系統再也不能實行獨裁主義了。這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也是一個大喜事,畢竟在中國研製出全球定位系統以後,它們也有了新的合作選擇,再也不用擔心美國的威脅了。
  • 中國北鬥衛星曾遭某國電磁幹擾,36歲的王飛雪僅用70天破解
    北鬥三號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在航天史上,由電磁幹擾引起飛行計劃推遲和飛行失效的事例很多。如探險者-3號在與運載火箭對接之後,由於發現幹擾問題而推遲發射;徘徊者-6號的電視攝像機的兩個通道,在發射67秒後因設備意外觸發而燒毀;羚羊-3號由於受重量的限制,開關器件未上星,致使分子氧濃度的測量模糊,損失了不少數據,總之,在衛星的各種故障中,因電磁幹擾或電磁環境不相容引起的系統故障約佔1/3。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2)
    勇攀高峰矢志自主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即使買來了也是不可靠的,引進仿製的路子也走不遠,中國北鬥面對缺乏頻率資源、沒有自己的原子鐘和晶片等難關,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的發展道路。——負重登攀,消除缺「芯」之憂。缺少「中國芯」,一直是困擾我國高科技領域的一塊「心病」。
  •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不僅有5G技術,這項科技也是全球領先!
    自從二戰以後,美國在科技領域一直都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不僅有強大的資金,也有優秀的人才。這就導致了美國直到今天,依然處於科技霸主的地位。不過隨著中國科技不斷發展,中國在科技領域已經逐漸追上美國等國家,並且在不少領域甚至趕超歐美國家,比如青蒿素、雜交水稻、無人機等。